主旨為達生態需求,是否一定需採砌石、蛇籠等多孔隙材質,不可使用混凝土?的時間是20150930, 內容是生態工成的目的在改善及維護既有水生生物生存空間,誘發已瀕臨消失之原生物種重返。多孔隙材質之結構物固可誘使生物棲息於其間,但仍需各種有利地形如淵、瀨、潭…等之形成,方能有助於覓食、棲息、避難與繁衍,國內許多研討會中過於強調多孔隙構造致常造成誤導,其實只要對棲地生態復育有益者,即使是以混凝....
內容 | 生態工成的目的在改善及維護既有水生生物生存空間,誘發已瀕臨消失之原生物種重返。多孔隙材質之結構物固可誘使生物棲息於其間,但仍需各種有利地形如淵、瀨、潭…等之形成,方能有助於覓食、棲息、避難與繁衍,國內許多研討會中過於強調多孔隙構造致常造成誤導,其實只要對棲地生態復育有益者,即使是以混凝土打造之構造,亦可稱之為生態工程。然縱使以蛇籠或砌石打造之構造物,倘對生態及棲地復育無助益,亦不足稱為生態工程。此乃美、日許多專家所再三提醒,惟國內已施作之生態工程常一味「去水泥化」之作法並不足奉為圭臬。此外亦無須過於強調一定得使用本地材料,現有石材缺乏或不足時,亦非不可由臨近河川外運過來。 資料來源:王永珍(2008)。河川景觀暨生態環境規劃。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時間 | 20150930 |
流水號 | 96 |
主旨 | 為達生態需求,是否一定需採砌石、蛇籠等多孔隙材質,不可使用混凝土? |
內容生態工成的目的在改善及維護既有水生生物生存空間,誘發已瀕臨消失之原生物種重返。多孔隙材質之結構物固可誘使生物棲息於其間,但仍需各種有利地形如淵、瀨、潭…等之形成,方能有助於覓食、棲息、避難與繁衍,國內許多研討會中過於強調多孔隙構造致常造成誤導,其實只要對棲地生態復育有益者,即使是以混凝土打造之構造,亦可稱之為生態工程。然縱使以蛇籠或砌石打造之構造物,倘對生態及棲地復育無助益,亦不足稱為生態工程。此乃美、日許多專家所再三提醒,惟國內已施作之生態工程常一味「去水泥化」之作法並不足奉為圭臬。此外亦無須過於強調一定得使用本地材料,現有石材缺乏或不足時,亦非不可由臨近河川外運過來。資料來源:王永珍(2008)。河川景觀暨生態環境規劃。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
時間20150930 |
流水號96 |
主旨為達生態需求,是否一定需採砌石、蛇籠等多孔隙材質,不可使用混凝土? |
根據名稱 為達生態需求 是否一定需採砌石 蛇籠等多孔隙材質 不可使用混凝土 找到的相關資料
在『河川復育常見問答』資料集內搜尋:
與為達生態需求,是否一定需採砌石、蛇籠等多孔隙材質,不可使用混凝土?同分類的河川復育常見問答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日本也早在1996年,國土交通省便指定每年的7月7日為日本的河川日(川日),藉以推廣及養成日本國民愛護河川之意識。 2006年,水利署有鑑於台灣河川,或因過度開發地整治、或水域受到嚴重污染,造成水環境...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台灣最長的河川─濁水溪,幹流長度為186.6公里,發源於合歡山主峰與東峰之佐久間鞍部,標高約3,200公尺;流經南投、彰化及雲林縣境,於彰化縣大城鄉與雲林縣麥寮鄉交界出海,主要支流計清水溪、陳有蘭溪及...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沿河向及河岸兩側緩衝帶創造多層次之植栽景觀綠帶,提供人們休閒遊憩親水空間,兼具給予多樣性生物群生存之空間。資料來源:水利署水利科技名詞查詢系統http://gweb.wra.gov.tw/pdhidi...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施作堅固的防洪工程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水利工程師的天職,然工程師亦是惟一可掌握並改造大地的執行者,生態及景觀學家一再呼籲工程師在河川工程規劃上應做實質之配合。但倘工程師未做好河川生態復育的先前作業...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生態復育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各國在推動生態工程實施棲地改善時都曾經過試誤學習的階段,以日本為例,其河道生態工程曾經歷「自然形態、自然材料、自然機制」及「單種復育」及「單種復育、多種復育、系統復育」的演...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台灣河川地形與水文氣候特性,在推展河川生態工程時確實需歷經較嚴苛之考驗,但其實許多工程師並無認真從河川型態、水理、蜿蜒度、河川坡降及流況上探討或由河岸抗剪應力強度推算取得驗證,對「生態工程」不可靠之疑...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自然河川高流速梯度愈近河岸則愈易造成河岸沖蝕(見圖)。任何構造其實只要能降低近岸的剪應力,即可降低岸蝕的功效,沒有必要利用構造物本身直接伸線高流速梯度區,任何工法如果能將流速梯度之動能轉移到製造河道上...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生態工成的目的在改善及維護既有水生生物生存空間,誘發已瀕臨消失之原生物種重返。多孔隙材質之結構物固可誘使生物棲息於其間,但仍需各種有利地形如淵、瀨、潭…等之形成,方能有助於覓食、棲息、避...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河川與野溪二者在水文、水理、地質、地形條件大不相同,其洪峰流量所造成之岸蝕亦差異頗大,且野溪每年乾涸之日數遠多於河川,復以台灣野溪滿布攔沙壩,對於當地生態環境之影響極為深遠,而中下游進行棲地改善生態工...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為營造對河川生物有益的棲地,需將河川中無可避免之工程施工方是盡量與水中或岸邊生物棲息之方式相符,配合河川地形創造河川中的「淵」、「潭」、「瀨」、「灘」、「澗」、「石縫」…等,使水中生物或...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生態工程」之精神乃在於善用當地現有材料及原生樹種,吸引原就生存於當地之生物重返,並可改善河川景觀,故並不需花費過多的經費及時間,不過就長期而言,例行之維護工作仍是必須的。如同傳統混凝土工法同樣須編列...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以大安溪白布帆橋下游一帶為例,原本是河川由山地將進入平原前之峽谷地形,十多年前在民意要求下,興建大安溪右岸白布帆堤防及左岸四角林堤防,強行束縮該處河道以攫取部分耕地,但終究敵不過93年8月艾利颱風帶來...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除非有特殊或稀有的河川生物需進行保育(例如櫻花鉤吻鮭),否則河川生態復育僅只於造就一般聲物如魚蝦貝類、鳥類、昆蟲甚或藻類、底棲動物、爬蟲兩棲類等之共同棲地環境,回復以往之自然河川風貌,使其形成一自然生...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近年來對生態工程之結構安全及效益評估方面上有許多環節待研究及整合,仍無一致性之規範或準則可循,尤其發包及驗收等作業需要體制設計及技術設計二方面的支持,且生態工程之精神為盡量利用現有材料,以順應當地生態... |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高灘地植生可改善河川景觀及增進土地利用,但應在不妨礙水流(或妨礙甚小)情況下進行高灘地植生,以兼顧防洪與綠美化。依據民國95年3月最新修訂之河川區域種植規定:第3條:禁止種植區域如下,但草本、蔓藤植物...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日本也早在1996年,國土交通省便指定每年的7月7日為日本的河川日(川日),藉以推廣及養成日本國民愛護河川之意識。 2006年,水利署有鑑於台灣河川,或因過度開發地整治、或水域受到嚴重污染,造成水環境...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台灣最長的河川─濁水溪,幹流長度為186.6公里,發源於合歡山主峰與東峰之佐久間鞍部,標高約3,200公尺;流經南投、彰化及雲林縣境,於彰化縣大城鄉與雲林縣麥寮鄉交界出海,主要支流計清水溪、陳有蘭溪及...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沿河向及河岸兩側緩衝帶創造多層次之植栽景觀綠帶,提供人們休閒遊憩親水空間,兼具給予多樣性生物群生存之空間。資料來源:水利署水利科技名詞查詢系統http://gweb.wra.gov.tw/pdhidi...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施作堅固的防洪工程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水利工程師的天職,然工程師亦是惟一可掌握並改造大地的執行者,生態及景觀學家一再呼籲工程師在河川工程規劃上應做實質之配合。但倘工程師未做好河川生態復育的先前作業...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生態復育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各國在推動生態工程實施棲地改善時都曾經過試誤學習的階段,以日本為例,其河道生態工程曾經歷「自然形態、自然材料、自然機制」及「單種復育」及「單種復育、多種復育、系統復育」的演...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台灣河川地形與水文氣候特性,在推展河川生態工程時確實需歷經較嚴苛之考驗,但其實許多工程師並無認真從河川型態、水理、蜿蜒度、河川坡降及流況上探討或由河岸抗剪應力強度推算取得驗證,對「生態工程」不可靠之疑...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自然河川高流速梯度愈近河岸則愈易造成河岸沖蝕(見圖)。任何構造其實只要能降低近岸的剪應力,即可降低岸蝕的功效,沒有必要利用構造物本身直接伸線高流速梯度區,任何工法如果能將流速梯度之動能轉移到製造河道上...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生態工成的目的在改善及維護既有水生生物生存空間,誘發已瀕臨消失之原生物種重返。多孔隙材質之結構物固可誘使生物棲息於其間,但仍需各種有利地形如淵、瀨、潭…等之形成,方能有助於覓食、棲息、避...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河川與野溪二者在水文、水理、地質、地形條件大不相同,其洪峰流量所造成之岸蝕亦差異頗大,且野溪每年乾涸之日數遠多於河川,復以台灣野溪滿布攔沙壩,對於當地生態環境之影響極為深遠,而中下游進行棲地改善生態工...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為營造對河川生物有益的棲地,需將河川中無可避免之工程施工方是盡量與水中或岸邊生物棲息之方式相符,配合河川地形創造河川中的「淵」、「潭」、「瀨」、「灘」、「澗」、「石縫」…等,使水中生物或...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生態工程」之精神乃在於善用當地現有材料及原生樹種,吸引原就生存於當地之生物重返,並可改善河川景觀,故並不需花費過多的經費及時間,不過就長期而言,例行之維護工作仍是必須的。如同傳統混凝土工法同樣須編列...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以大安溪白布帆橋下游一帶為例,原本是河川由山地將進入平原前之峽谷地形,十多年前在民意要求下,興建大安溪右岸白布帆堤防及左岸四角林堤防,強行束縮該處河道以攫取部分耕地,但終究敵不過93年8月艾利颱風帶來...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除非有特殊或稀有的河川生物需進行保育(例如櫻花鉤吻鮭),否則河川生態復育僅只於造就一般聲物如魚蝦貝類、鳥類、昆蟲甚或藻類、底棲動物、爬蟲兩棲類等之共同棲地環境,回復以往之自然河川風貌,使其形成一自然生...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近年來對生態工程之結構安全及效益評估方面上有許多環節待研究及整合,仍無一致性之規範或準則可循,尤其發包及驗收等作業需要體制設計及技術設計二方面的支持,且生態工程之精神為盡量利用現有材料,以順應當地生態... |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高灘地植生可改善河川景觀及增進土地利用,但應在不妨礙水流(或妨礙甚小)情況下進行高灘地植生,以兼顧防洪與綠美化。依據民國95年3月最新修訂之河川區域種植規定:第3條:禁止種植區域如下,但草本、蔓藤植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