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與野溪在棲地復育原理上是否類似而可互相比照或參考做法?
- 河川復育常見問答 @ 經濟部水利署

主旨河川與野溪在棲地復育原理上是否類似而可互相比照或參考做法?的時間是20150930, 內容是河川與野溪二者在水文、水理、地質、地形條件大不相同,其洪峰流量所造成之岸蝕亦差異頗大,且野溪每年乾涸之日數遠多於河川,復以台灣野溪滿布攔沙壩,對於當地生態環境之影響極為深遠,而中下游進行棲地改善生態工程之同時,必應謹慎評估在流速急及高洪峰流量河川(如大安溪、大甲溪等)實施之可行性,不宜妄想全面實施生....

內容河川與野溪二者在水文、水理、地質、地形條件大不相同,其洪峰流量所造成之岸蝕亦差異頗大,且野溪每年乾涸之日數遠多於河川,復以台灣野溪滿布攔沙壩,對於當地生態環境之影響極為深遠,而中下游進行棲地改善生態工程之同時,必應謹慎評估在流速急及高洪峰流量河川(如大安溪、大甲溪等)實施之可行性,不宜妄想全面實施生態工程,以免徒勞無功,一切復育工作與工程仍需回歸至安全第一之原則,因地制宜。

資料來源:王永珍(2008)。河川景觀暨生態環境規劃。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時間20150930
流水號97
主旨河川與野溪在棲地復育原理上是否類似而可互相比照或參考做法?

內容

河川與野溪二者在水文、水理、地質、地形條件大不相同,其洪峰流量所造成之岸蝕亦差異頗大,且野溪每年乾涸之日數遠多於河川,復以台灣野溪滿布攔沙壩,對於當地生態環境之影響極為深遠,而中下游進行棲地改善生態工程之同時,必應謹慎評估在流速急及高洪峰流量河川(如大安溪、大甲溪等)實施之可行性,不宜妄想全面實施生態工程,以免徒勞無功,一切復育工作與工程仍需回歸至安全第一之原則,因地制宜。

資料來源:王永珍(2008)。河川景觀暨生態環境規劃。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時間

20150930

流水號

97

主旨

河川與野溪在棲地復育原理上是否類似而可互相比照或參考做法?

根據名稱 河川與野溪在棲地復育原理上是否類似而可互相比照或參考做法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河川與野溪在棲地復育原理上是否類似而可互相比照或參考做法 資料。

[ 搜尋所有 河川與野溪在棲地復育原理上是否類似而可互相比照或參考做法 ... ]

在『河川復育常見問答』資料集內搜尋:


與河川與野溪在棲地復育原理上是否類似而可互相比照或參考做法?同分類的河川復育常見問答

台灣蓄水量最大的水庫?

時間: 20140514 | 內容: 台灣蓄水量第一大的水庫──曾文水庫,總容量為708百萬立方公尺。大壩位於台南市楠西區,壩身材料為土石壩,壩高133公尺,壩長400公尺,滿水面積1,714公頃,具有給水、防洪、灌溉、發電及觀光等多目標...

魚道是什麼?

時間: 20141007 | 內容: 魚道就是給魚爬的渠道,台灣也有許多如鮭魚之類的迴游於類,如果水庫或攔河堰建在河道中而不設魚道,將會使魚類無法回到上游產卵而引響生態。水利處十分重視此項環境問題,目前在濁水溪集集攔河堰及高屏溪攔河堰等工...

請問河川棲地模式是什麼?如何應用於河川復育?

時間: 20141007 | 內容: 所謂「河川棲地模式」係以水理分析模式(例如HEC-RAS)來分析某一河段在某一流量作用下之水深與流速之後,再配合該河段之標地物種對於棲地條件之喜好情形,估算適合標地物種之棲地面積。「河川棲地模式」之評...

什麼是河川日?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河川日(Rivers Day)是一個全球性關懷河川、保護河川之行動節日!國內的河川日訂定九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為河川日。

為什麼要訂定河川日?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日本也早在1996年,國土交通省便指定每年的7月7日為日本的河川日(川日),藉以推廣及養成日本國民愛護河川之意識。 2006年,水利署有鑑於台灣河川,或因過度開發地整治、或水域受到嚴重污染,造成水環境...

台灣最長的河川是那一條?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台灣最長的河川─濁水溪,幹流長度為186.6公里,發源於合歡山主峰與東峰之佐久間鞍部,標高約3,200公尺;流經南投、彰化及雲林縣境,於彰化縣大城鄉與雲林縣麥寮鄉交界出海,主要支流計清水溪、陳有蘭溪及...

什麼是河川生態廊道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沿河向及河岸兩側緩衝帶創造多層次之植栽景觀綠帶,提供人們休閒遊憩親水空間,兼具給予多樣性生物群生存之空間。資料來源:水利署水利科技名詞查詢系統http://gweb.wra.gov.tw/pdhidi...

河川生態復育工作是否非工程師之職責?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施作堅固的防洪工程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水利工程師的天職,然工程師亦是惟一可掌握並改造大地的執行者,生態及景觀學家一再呼籲工程師在河川工程規劃上應做實質之配合。但倘工程師未做好河川生態復育的先前作業...

防洪工程是否不能做為生態復育之試驗品,亦即不容許失敗?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生態復育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各國在推動生態工程實施棲地改善時都曾經過試誤學習的階段,以日本為例,其河道生態工程曾經歷「自然形態、自然材料、自然機制」及「單種復育」及「單種復育、多種復育、系統復育」的演...

台灣河川型態及水文條件是否不適宜做生態工程?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台灣河川地形與水文氣候特性,在推展河川生態工程時確實需歷經較嚴苛之考驗,但其實許多工程師並無認真從河川型態、水理、蜿蜒度、河川坡降及流況上探討或由河岸抗剪應力強度推算取得驗證,對「生態工程」不可靠之疑...

河川凹岸處之堤岸是否必須強固如銅牆鐵壁,否則易受衝擊?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自然河川高流速梯度愈近河岸則愈易造成河岸沖蝕(見圖)。任何構造其實只要能降低近岸的剪應力,即可降低岸蝕的功效,沒有必要利用構造物本身直接伸線高流速梯度區,任何工法如果能將流速梯度之動能轉移到製造河道上...

為達生態需求,是否一定需採砌石、蛇籠等多孔隙材質,不可使用混凝土?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生態工成的目的在改善及維護既有水生生物生存空間,誘發已瀕臨消失之原生物種重返。多孔隙材質之結構物固可誘使生物棲息於其間,但仍需各種有利地形如淵、瀨、潭…等之形成,方能有助於覓食、棲息、避...

河川與野溪在棲地復育原理上是否類似而可互相比照或參考做法?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河川與野溪二者在水文、水理、地質、地形條件大不相同,其洪峰流量所造成之岸蝕亦差異頗大,且野溪每年乾涸之日數遠多於河川,復以台灣野溪滿布攔沙壩,對於當地生態環境之影響極為深遠,而中下游進行棲地改善生態工...

生態工程是否只是在改善現有堤岸之工法?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為營造對河川生物有益的棲地,需將河川中無可避免之工程施工方是盡量與水中或岸邊生物棲息之方式相符,配合河川地形創造河川中的「淵」、「潭」、「瀨」、「灘」、「澗」、「石縫」…等,使水中生物或...

環境改善措施完成後之維護工作是否非施工單位所應負責?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生態工程」之精神乃在於善用當地現有材料及原生樹種,吸引原就生存於當地之生物重返,並可改善河川景觀,故並不需花費過多的經費及時間,不過就長期而言,例行之維護工作仍是必須的。如同傳統混凝土工法同樣須編列...

台灣蓄水量最大的水庫?

時間: 20140514 | 內容: 台灣蓄水量第一大的水庫──曾文水庫,總容量為708百萬立方公尺。大壩位於台南市楠西區,壩身材料為土石壩,壩高133公尺,壩長400公尺,滿水面積1,714公頃,具有給水、防洪、灌溉、發電及觀光等多目標...

魚道是什麼?

時間: 20141007 | 內容: 魚道就是給魚爬的渠道,台灣也有許多如鮭魚之類的迴游於類,如果水庫或攔河堰建在河道中而不設魚道,將會使魚類無法回到上游產卵而引響生態。水利處十分重視此項環境問題,目前在濁水溪集集攔河堰及高屏溪攔河堰等工...

請問河川棲地模式是什麼?如何應用於河川復育?

時間: 20141007 | 內容: 所謂「河川棲地模式」係以水理分析模式(例如HEC-RAS)來分析某一河段在某一流量作用下之水深與流速之後,再配合該河段之標地物種對於棲地條件之喜好情形,估算適合標地物種之棲地面積。「河川棲地模式」之評...

什麼是河川日?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河川日(Rivers Day)是一個全球性關懷河川、保護河川之行動節日!國內的河川日訂定九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為河川日。

為什麼要訂定河川日?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日本也早在1996年,國土交通省便指定每年的7月7日為日本的河川日(川日),藉以推廣及養成日本國民愛護河川之意識。 2006年,水利署有鑑於台灣河川,或因過度開發地整治、或水域受到嚴重污染,造成水環境...

台灣最長的河川是那一條?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台灣最長的河川─濁水溪,幹流長度為186.6公里,發源於合歡山主峰與東峰之佐久間鞍部,標高約3,200公尺;流經南投、彰化及雲林縣境,於彰化縣大城鄉與雲林縣麥寮鄉交界出海,主要支流計清水溪、陳有蘭溪及...

什麼是河川生態廊道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沿河向及河岸兩側緩衝帶創造多層次之植栽景觀綠帶,提供人們休閒遊憩親水空間,兼具給予多樣性生物群生存之空間。資料來源:水利署水利科技名詞查詢系統http://gweb.wra.gov.tw/pdhidi...

河川生態復育工作是否非工程師之職責?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施作堅固的防洪工程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水利工程師的天職,然工程師亦是惟一可掌握並改造大地的執行者,生態及景觀學家一再呼籲工程師在河川工程規劃上應做實質之配合。但倘工程師未做好河川生態復育的先前作業...

防洪工程是否不能做為生態復育之試驗品,亦即不容許失敗?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生態復育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各國在推動生態工程實施棲地改善時都曾經過試誤學習的階段,以日本為例,其河道生態工程曾經歷「自然形態、自然材料、自然機制」及「單種復育」及「單種復育、多種復育、系統復育」的演...

台灣河川型態及水文條件是否不適宜做生態工程?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台灣河川地形與水文氣候特性,在推展河川生態工程時確實需歷經較嚴苛之考驗,但其實許多工程師並無認真從河川型態、水理、蜿蜒度、河川坡降及流況上探討或由河岸抗剪應力強度推算取得驗證,對「生態工程」不可靠之疑...

河川凹岸處之堤岸是否必須強固如銅牆鐵壁,否則易受衝擊?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自然河川高流速梯度愈近河岸則愈易造成河岸沖蝕(見圖)。任何構造其實只要能降低近岸的剪應力,即可降低岸蝕的功效,沒有必要利用構造物本身直接伸線高流速梯度區,任何工法如果能將流速梯度之動能轉移到製造河道上...

為達生態需求,是否一定需採砌石、蛇籠等多孔隙材質,不可使用混凝土?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生態工成的目的在改善及維護既有水生生物生存空間,誘發已瀕臨消失之原生物種重返。多孔隙材質之結構物固可誘使生物棲息於其間,但仍需各種有利地形如淵、瀨、潭…等之形成,方能有助於覓食、棲息、避...

河川與野溪在棲地復育原理上是否類似而可互相比照或參考做法?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河川與野溪二者在水文、水理、地質、地形條件大不相同,其洪峰流量所造成之岸蝕亦差異頗大,且野溪每年乾涸之日數遠多於河川,復以台灣野溪滿布攔沙壩,對於當地生態環境之影響極為深遠,而中下游進行棲地改善生態工...

生態工程是否只是在改善現有堤岸之工法?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為營造對河川生物有益的棲地,需將河川中無可避免之工程施工方是盡量與水中或岸邊生物棲息之方式相符,配合河川地形創造河川中的「淵」、「潭」、「瀨」、「灘」、「澗」、「石縫」…等,使水中生物或...

環境改善措施完成後之維護工作是否非施工單位所應負責?

時間: 20150930 | 內容: 「生態工程」之精神乃在於善用當地現有材料及原生樹種,吸引原就生存於當地之生物重返,並可改善河川景觀,故並不需花費過多的經費及時間,不過就長期而言,例行之維護工作仍是必須的。如同傳統混凝土工法同樣須編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