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意象展-變動中的臺灣人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文化部
活動名稱臺灣意象展-變動中的臺灣人的演出單位是(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 活動起始日期是2025/01/01, 活動結束日期是2025/11/30.
發行版本 | 1.4 |
唯一辨識碼 | 6740e52126b324689882a171 |
活動名稱 | 臺灣意象展-變動中的臺灣人 |
活動類別 | 6 |
活動場次資訊 | 1: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5/01/01 09:00:00地址 : 屏東縣內埔鄉信義路588號 場地名稱 :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5/11/30 17:00:00 |
演出單位 | (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 |
折扣資訊 | (空) |
簡介說明 | ●變動中的臺灣人 本展透過歷史上在臺灣交會過的人群所留下的紀錄、文物與遺跡,呈現在曲折變動的歷程中,他們如何互相影響、摩擦、爭執、交融,型塑出特殊的「臺灣人經驗」。同時也透過臺灣人經驗的雜揉性(hybridity),省思臺灣社會不同人群之間的關係,尋求更為開放、相互連結的可能性。 ●遭遇與接觸 本展區分別以外來訪客與臺灣住民的視角,來看17世紀以降島上不同人群的交流。臺灣的人事或繪畫的形式,出現在這些造訪者的紀錄中。他們多半以獵奇的眼光描繪臺灣的住民,同時也呈現出他們在不同的情境下,為了各種原因,如貿易、殖民、漂流,來到臺灣的所見所聞。此外,臺灣住民與外來人群的接觸、交流經驗,也遺留在今日臺灣人的生活中,例如:火繩槍、新港文書。 ●人群的交會 臺灣歷史上不同的統治者,都曾分類臺灣的人群,例如「番」、「熟番」、「漢」、「平埔族」、「高砂族」,乃至於今日的「四大族群」等。但無論是血統上或文化上的分類,都會有難以被界定的曖昧地帶,需要被特別關注。此外,被分類的臺灣住民不僅會因流動與通婚不斷變動;人們也會在統治規則的狹縫中,找尋有利自己的安身之處。改朝換代、政策轉變,也會帶來不同的人群分類以及不同性質的移民,再產生新一波的文化與社會交流。 ●文化的雜揉 一波波人群的交會和互動,構成彼此的雜揉性(hybridity),具體而微地呈現在臺灣人生活的各個層面中,從日常起居中的各種物件、生活習慣,到形而上的信仰世界,藝術家、工藝家所呈現的美感也積累了不同人群的文化元素,以及不同時期主流文化對臺灣的影響。 ●人群的多重對話 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社會,不能只由各群體宣稱自己的獨特性與純粹的傳統,卻遮蔽掉群體內部的差別與不平等,而是認可與接受群體之間的差異,尋求更為多面向的連結與創意。近年臺灣社會的自由化與多元化,使那些原本被忽視、壓迫與邊緣化的人群,開始被看見與聽到。同時,原本無法輕易被分類定義的生活經驗與文化價值,也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規則與秩序。 |
圖片連結 | (空) |
主辦單位 | 1: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
協辦單位 | (空的。未填資料。) |
贊助單位 | (空的。未填資料。) |
其他單位 | (空的。未填資料。) |
售票網址 | (空) |
推廣網址 | (空) |
備註 | (空) |
編輯時間 | (空) |
來源網站名稱 | 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
活動起始日期 | 2025/01/01 |
活動結束日期 | 2025/11/30 |
點閱數 | 29 |
發行版本1.4 |
唯一辨識碼6740e52126b324689882a171 |
活動名稱臺灣意象展-變動中的臺灣人 |
活動類別6 |
活動場次資訊1: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5/01/01 09:00:00地址 : 屏東縣內埔鄉信義路588號 場地名稱 :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5/11/30 17:00:00 |
演出單位(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 |
折扣資訊(空) |
簡介說明●變動中的臺灣人 本展透過歷史上在臺灣交會過的人群所留下的紀錄、文物與遺跡,呈現在曲折變動的歷程中,他們如何互相影響、摩擦、爭執、交融,型塑出特殊的「臺灣人經驗」。同時也透過臺灣人經驗的雜揉性(hybridity),省思臺灣社會不同人群之間的關係,尋求更為開放、相互連結的可能性。 ●遭遇與接觸 本展區分別以外來訪客與臺灣住民的視角,來看17世紀以降島上不同人群的交流。臺灣的人事或繪畫的形式,出現在這些造訪者的紀錄中。他們多半以獵奇的眼光描繪臺灣的住民,同時也呈現出他們在不同的情境下,為了各種原因,如貿易、殖民、漂流,來到臺灣的所見所聞。此外,臺灣住民與外來人群的接觸、交流經驗,也遺留在今日臺灣人的生活中,例如:火繩槍、新港文書。 ●人群的交會 臺灣歷史上不同的統治者,都曾分類臺灣的人群,例如「番」、「熟番」、「漢」、「平埔族」、「高砂族」,乃至於今日的「四大族群」等。但無論是血統上或文化上的分類,都會有難以被界定的曖昧地帶,需要被特別關注。此外,被分類的臺灣住民不僅會因流動與通婚不斷變動;人們也會在統治規則的狹縫中,找尋有利自己的安身之處。改朝換代、政策轉變,也會帶來不同的人群分類以及不同性質的移民,再產生新一波的文化與社會交流。 ●文化的雜揉 一波波人群的交會和互動,構成彼此的雜揉性(hybridity),具體而微地呈現在臺灣人生活的各個層面中,從日常起居中的各種物件、生活習慣,到形而上的信仰世界,藝術家、工藝家所呈現的美感也積累了不同人群的文化元素,以及不同時期主流文化對臺灣的影響。 ●人群的多重對話 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社會,不能只由各群體宣稱自己的獨特性與純粹的傳統,卻遮蔽掉群體內部的差別與不平等,而是認可與接受群體之間的差異,尋求更為多面向的連結與創意。近年臺灣社會的自由化與多元化,使那些原本被忽視、壓迫與邊緣化的人群,開始被看見與聽到。同時,原本無法輕易被分類定義的生活經驗與文化價值,也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規則與秩序。 |
圖片連結(空) |
主辦單位1: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
贊助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
售票網址(空) |
推廣網址(空) |
備註(空) |
編輯時間(空) |
來源網站名稱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
活動起始日期2025/01/01 |
活動結束日期2025/11/30 |
點閱數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