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醣修飾守護著B細胞恆定及抗體生產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 基因體研究中心

標題單醣修飾守護著B細胞恆定及抗體生產的日期是2017/11/24, 研究團隊是林國儀.

日期2017/11/24
研究團隊林國儀
標題單醣修飾守護著B細胞恆定及抗體生產
URLhttp://www.genomics.sinica.edu.tw/index.php/tw/news/news-archives/534-b-2
內容描述(空)

日期

2017/11/24

研究團隊

林國儀

標題

單醣修飾守護著B細胞恆定及抗體生產

URL

http://www.genomics.sinica.edu.tw/index.php/tw/news/news-archives/534-b-2

內容描述

(空)

根據名稱 單醣修飾守護著B細胞恆定及抗體生產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單醣修飾守護著B細胞恆定及抗體生產 資料。

[ 搜尋所有 單醣修飾守護著B細胞恆定及抗體生產 ... ]

根據姓名 林國儀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林國儀 ...)

林國儀實驗室發表免疫漿細胞的關鍵調控機制

日期: 2012/9/4 | 研究團隊: 林國儀 | 內容描述: Blimp-1 是一個B細胞分化成漿細胞時,誘發出的一個很重要的蛋白。漿細胞在人體免疫機制內的角色,在於負責製造抗體。已知的是,Blimp-1會於細胞分化時,適時作基因的調控,最終方得產生漿細胞;至於...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找到抑制骨化的關鍵僵直性脊椎炎終於有解

日期: 2019/12/6 | 研究團隊: 林國儀 | 內容描述: 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國儀老師,與中國醫藥大學幹細胞中心洪士杰醫師(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共同指導高醫與中研院合辦轉譯醫學博士班學生劉津秀醫師,結合多個跨國內外醫療院所醫師的臨床專業知識及基礎科學...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終結新冠疫情新曙光?廣效新冠肺炎RNA疫苗

日期: 2022/2/15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馬徹 | 林國儀 | 內容描述: 自2019年12月爆發而造成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於25個月內傳播全世界且不斷的突變,造成超過4.1億人感染和580萬人死亡。接種疫苗是目前控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PRDM1/Blimp-1在人類胚胎發育初期,控制生殖細胞或神經細胞的發育

日期: 2014/2/20 | 研究團隊: 林國儀 | 內容描述: 許多人類的疾病是因為基因的缺陷或表現失控所引起的,然而,要從其去追根究底的找出最根本出錯的源頭,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在本期的『幹細胞報導』期刊(Stem Cell Reports Published b...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Blimp-1是皮膚免疫的檢查哨

日期: 2013/6/7 | 研究團隊: 林國儀 | 內容描述: Blimp-1 是一個轉錄抑制因子,它會抑制許多基因的轉錄,進而使這些基因無法表達。現在許多種免疫細胞中已被證實,Blimp-1扮演調控免疫功能的關鍵角色,包含在B細胞分化成可生產抗體的漿細胞時,Bl...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PRDM1於人類生殖細胞分化中所扮演之角色

作者: 林依瑩 | 指導教授: 林國儀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2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Role of PRDM1 in Human Germ Cell Differentiation | 系所名稱: 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陽明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I. Blimp-1 與Aiolos 協同調控 多發性骨髓瘤細胞之生存機制 II. 漿細胞分化之表觀遺傳學調控

作者: 洪國軒 | 指導教授: 林國儀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4 | 論文名稱(外文): I. Blimp-1 interacts with Aiolos to regulate the survival of multiple myeloma cells. II. Epigenetic ... | 系所名稱: 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陽明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國儀

聘書 職級: 教授 | 專兼任: 兼任 | 單位名稱: 免疫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教師專長: B細胞發育、免疫調控

@ 大學校院教師學術專長彙整表

林國儀實驗室發表免疫漿細胞的關鍵調控機制

日期: 2012/9/4 | 研究團隊: 林國儀 | 內容描述: Blimp-1 是一個B細胞分化成漿細胞時,誘發出的一個很重要的蛋白。漿細胞在人體免疫機制內的角色,在於負責製造抗體。已知的是,Blimp-1會於細胞分化時,適時作基因的調控,最終方得產生漿細胞;至於...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找到抑制骨化的關鍵僵直性脊椎炎終於有解

日期: 2019/12/6 | 研究團隊: 林國儀 | 內容描述: 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林國儀老師,與中國醫藥大學幹細胞中心洪士杰醫師(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共同指導高醫與中研院合辦轉譯醫學博士班學生劉津秀醫師,結合多個跨國內外醫療院所醫師的臨床專業知識及基礎科學...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終結新冠疫情新曙光?廣效新冠肺炎RNA疫苗

日期: 2022/2/15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馬徹 | 林國儀 | 內容描述: 自2019年12月爆發而造成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於25個月內傳播全世界且不斷的突變,造成超過4.1億人感染和580萬人死亡。接種疫苗是目前控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PRDM1/Blimp-1在人類胚胎發育初期,控制生殖細胞或神經細胞的發育

日期: 2014/2/20 | 研究團隊: 林國儀 | 內容描述: 許多人類的疾病是因為基因的缺陷或表現失控所引起的,然而,要從其去追根究底的找出最根本出錯的源頭,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在本期的『幹細胞報導』期刊(Stem Cell Reports Published b...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Blimp-1是皮膚免疫的檢查哨

日期: 2013/6/7 | 研究團隊: 林國儀 | 內容描述: Blimp-1 是一個轉錄抑制因子,它會抑制許多基因的轉錄,進而使這些基因無法表達。現在許多種免疫細胞中已被證實,Blimp-1扮演調控免疫功能的關鍵角色,包含在B細胞分化成可生產抗體的漿細胞時,Bl...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PRDM1於人類生殖細胞分化中所扮演之角色

作者: 林依瑩 | 指導教授: 林國儀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2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Role of PRDM1 in Human Germ Cell Differentiation | 系所名稱: 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陽明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I. Blimp-1 與Aiolos 協同調控 多發性骨髓瘤細胞之生存機制 II. 漿細胞分化之表觀遺傳學調控

作者: 洪國軒 | 指導教授: 林國儀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4 | 論文名稱(外文): I. Blimp-1 interacts with Aiolos to regulate the survival of multiple myeloma cells. II. Epigenetic ... | 系所名稱: 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陽明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林國儀

聘書 職級: 教授 | 專兼任: 兼任 | 單位名稱: 免疫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教師專長: B細胞發育、免疫調控

@ 大學校院教師學術專長彙整表

[ 搜尋所有 林國儀 ... ]

在『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資料集內搜尋:


與單醣修飾守護著B細胞恆定及抗體生產同分類的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醣分子抗癌疫苗及測癌晶片,針對癌症幹細胞發表最新突破

日期: 2008/8/7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吳宗益 | 陳鈴津 | 內容描述: 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癌症治療的困難點,就在於治療之後,癌細胞仍會復發、也可能轉移。科學界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癌症細胞中也有幹細胞的存在。這些癌症幹細胞具有自力更生與分化新細胞的特殊能力,因...

陳建仁團隊發表「引發肝癌風險的B型肝炎病毒之基因型與突變型」

日期: 2008/8/7 | 研究團隊: 陳建仁 | 內容描述: 全球4億的人口,包括台灣百分之十八的成年人,是B型肝炎病毒(簡稱B肝病毒)的慢性帶原者。B型肝炎會演變成肝硬化和肝癌,全球每年有50萬人因此死於肝癌。自從本中心特聘研究員陳建仁院士於2006年在《美國...

創新「克流感」、「零流感」的製程,流感新藥開發又一突破

日期: 2008/7/10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方俊民 | 內容描述: 威脅全球的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僅在最近一個月內,就連續在中國廣東、香港、巴基斯坦等處造成恐慌。繼2007年九月,基因體中心研究人員第一次公佈可同時抗禽流感與人類流感的新藥「零流感」(Tami...

蔡明道團隊發現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之調控

日期: 2008/6/19 | 研究團隊: 蔡明道 | 內容描述:

跨領域合作,成功研發病毒受體篩選新法,有效對峙『登革病毒』

日期: 2008/5/27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謝世良 | 內容描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約有五千萬人被登革病毒感染,約五十萬人必須住院治療,嚴重併發症-登革休克症候群的致死率高達一至四成。迄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全世界五分之二的人口,約二十五億的群眾,都受到...

基因體研究中心基因調控新發現

日期: 2008/3/4 | 研究團隊: 阮麗蓉 | 蔡明道 | 內容描述: 生物體之所以具有複雜的器官與功能,端賴細胞核中攜帶遺傳密碼的DNA在個體成長的關鍵時刻被轉錄為RNA,RNA再被轉譯為角色各異的蛋白質,執行生物體各功能。然而,人類基因序列已全數解出,生命密碼之謎卻更...

翁啟惠團隊發明兼具防堵與抑制HIV病毒的疫苗新法

日期: 2008/3/2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內容描述: 美國發行的“科學今日” (Science Daily)日前報導翁啟惠之研究群,已成功研發出一個可以有效防治愛滋病毒的新方法。該成果在最新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

新突破方法開發新抗生素

日期: 2008/1/13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馬徹 | 內容描述: 因為盤尼西林的發現,人類在與細菌的戰爭,算是贏得了第一回合。半個多世紀以來,因為抗生素的濫用與誤用,造成嚴重的抗藥性問題。現在,變種細菌似乎蓄勢待發,全球多起致命性的醫院內感染案例,似乎都與之有關;醫...

功能基因體研究群發現關鍵酵素,可解決抗生素失效困境

日期: 2007/10/31 | 研究團隊: 李宗璘 | 內容描述: 『抗生素』是近代醫學用於治療細菌感染的藥品。當病人有細菌感染的現象時,一般醫生會從盤尼西林或青黴素等第一線抗生素開始用藥,若病患無反應再換更強的藥物,目前最後所能用的重藥就是『萬古黴素』。

中研院團隊成功研發「零流感」,治療人禽流感都有效

日期: 2007/9/25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方俊民 | 內容描述: 2003年所發生的SARS疫情震撼全球,新型感染性病毒不但能短期內無遠弗屆,也能讓醫療體系束手無策。從那時起,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就有一組研究人員,專注在尋找疫苗或小分子藥物以預防及治療新型的感染性病毒。...

中研院團隊發表新型超感度醣晶片

日期: 2007/9/25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內容描述: 「醣晶片」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所領導的研發團隊的研究重點之一。該團隊最近又有突破性的發明,僅用一小片玻璃材質的醣晶片,就可在極短的時間內,方便準確的診斷癌症腫瘤、細胞感染以及病毒感染類的病症。這個方法可...

鑑定醣蛋白質的新技術突破

日期: 2007/6/10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內容描述: 蛋白質的醣化影響著其結構及生物功能。人體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蛋白質屬於醣蛋白。幾乎細胞發炎、癌細胞擴散,都和蛋白質醣化過程中發生變化有關。然而,細胞醣分子的產生非常複雜,目前已有的技術仍不足以解決這些相...

基因體研究中心發表抗癌新藥

日期: 2007/6/10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陳鈴津 | 內容描述: 現代人談癌變色,不但是因為癌細胞複發轉移莫測,也在於在傳統醫療過程中,病人接受化療時痛苦難熬。因此,越來越多另類療法出現,許多人企圖由免疫機制尋找出與癌細胞達到制衡效果的可能性。

質譜儀技術更上一層樓,提昇萬倍時效,測當今質譜儀之不可測

日期: 2007/6/9 | 研究團隊: 陳仲瑄 | 內容描述: 質譜儀技術是基因體研究中心的重點研究之一。由陳仲瑄特聘研究員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在技術上又有重大的突破,不但可以測量小到原子,大到細胞分子的質量,而且是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這個技術遠超出目前商業質譜儀...

醣探針研究影響持續擴大

日期: 2007/4/22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內容描述: 『醣分子探針的研究』是本中心化學生物專題研究組下翁啟惠實驗室的研究題目之一,包括翁啟惠院長及博士後研究員徐翠玲等人的研究小組,連續於2006年6月及2007年2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

醣分子抗癌疫苗及測癌晶片,針對癌症幹細胞發表最新突破

日期: 2008/8/7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吳宗益 | 陳鈴津 | 內容描述: 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癌症治療的困難點,就在於治療之後,癌細胞仍會復發、也可能轉移。科學界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癌症細胞中也有幹細胞的存在。這些癌症幹細胞具有自力更生與分化新細胞的特殊能力,因...

陳建仁團隊發表「引發肝癌風險的B型肝炎病毒之基因型與突變型」

日期: 2008/8/7 | 研究團隊: 陳建仁 | 內容描述: 全球4億的人口,包括台灣百分之十八的成年人,是B型肝炎病毒(簡稱B肝病毒)的慢性帶原者。B型肝炎會演變成肝硬化和肝癌,全球每年有50萬人因此死於肝癌。自從本中心特聘研究員陳建仁院士於2006年在《美國...

創新「克流感」、「零流感」的製程,流感新藥開發又一突破

日期: 2008/7/10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方俊民 | 內容描述: 威脅全球的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僅在最近一個月內,就連續在中國廣東、香港、巴基斯坦等處造成恐慌。繼2007年九月,基因體中心研究人員第一次公佈可同時抗禽流感與人類流感的新藥「零流感」(Tami...

蔡明道團隊發現新的DNA損傷修復機制之調控

日期: 2008/6/19 | 研究團隊: 蔡明道 | 內容描述:

跨領域合作,成功研發病毒受體篩選新法,有效對峙『登革病毒』

日期: 2008/5/27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謝世良 | 內容描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約有五千萬人被登革病毒感染,約五十萬人必須住院治療,嚴重併發症-登革休克症候群的致死率高達一至四成。迄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全世界五分之二的人口,約二十五億的群眾,都受到...

基因體研究中心基因調控新發現

日期: 2008/3/4 | 研究團隊: 阮麗蓉 | 蔡明道 | 內容描述: 生物體之所以具有複雜的器官與功能,端賴細胞核中攜帶遺傳密碼的DNA在個體成長的關鍵時刻被轉錄為RNA,RNA再被轉譯為角色各異的蛋白質,執行生物體各功能。然而,人類基因序列已全數解出,生命密碼之謎卻更...

翁啟惠團隊發明兼具防堵與抑制HIV病毒的疫苗新法

日期: 2008/3/2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內容描述: 美國發行的“科學今日” (Science Daily)日前報導翁啟惠之研究群,已成功研發出一個可以有效防治愛滋病毒的新方法。該成果在最新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

新突破方法開發新抗生素

日期: 2008/1/13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馬徹 | 內容描述: 因為盤尼西林的發現,人類在與細菌的戰爭,算是贏得了第一回合。半個多世紀以來,因為抗生素的濫用與誤用,造成嚴重的抗藥性問題。現在,變種細菌似乎蓄勢待發,全球多起致命性的醫院內感染案例,似乎都與之有關;醫...

功能基因體研究群發現關鍵酵素,可解決抗生素失效困境

日期: 2007/10/31 | 研究團隊: 李宗璘 | 內容描述: 『抗生素』是近代醫學用於治療細菌感染的藥品。當病人有細菌感染的現象時,一般醫生會從盤尼西林或青黴素等第一線抗生素開始用藥,若病患無反應再換更強的藥物,目前最後所能用的重藥就是『萬古黴素』。

中研院團隊成功研發「零流感」,治療人禽流感都有效

日期: 2007/9/25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方俊民 | 內容描述: 2003年所發生的SARS疫情震撼全球,新型感染性病毒不但能短期內無遠弗屆,也能讓醫療體系束手無策。從那時起,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就有一組研究人員,專注在尋找疫苗或小分子藥物以預防及治療新型的感染性病毒。...

中研院團隊發表新型超感度醣晶片

日期: 2007/9/25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內容描述: 「醣晶片」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所領導的研發團隊的研究重點之一。該團隊最近又有突破性的發明,僅用一小片玻璃材質的醣晶片,就可在極短的時間內,方便準確的診斷癌症腫瘤、細胞感染以及病毒感染類的病症。這個方法可...

鑑定醣蛋白質的新技術突破

日期: 2007/6/10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內容描述: 蛋白質的醣化影響著其結構及生物功能。人體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蛋白質屬於醣蛋白。幾乎細胞發炎、癌細胞擴散,都和蛋白質醣化過程中發生變化有關。然而,細胞醣分子的產生非常複雜,目前已有的技術仍不足以解決這些相...

基因體研究中心發表抗癌新藥

日期: 2007/6/10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陳鈴津 | 內容描述: 現代人談癌變色,不但是因為癌細胞複發轉移莫測,也在於在傳統醫療過程中,病人接受化療時痛苦難熬。因此,越來越多另類療法出現,許多人企圖由免疫機制尋找出與癌細胞達到制衡效果的可能性。

質譜儀技術更上一層樓,提昇萬倍時效,測當今質譜儀之不可測

日期: 2007/6/9 | 研究團隊: 陳仲瑄 | 內容描述: 質譜儀技術是基因體研究中心的重點研究之一。由陳仲瑄特聘研究員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在技術上又有重大的突破,不但可以測量小到原子,大到細胞分子的質量,而且是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這個技術遠超出目前商業質譜儀...

醣探針研究影響持續擴大

日期: 2007/4/22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內容描述: 『醣分子探針的研究』是本中心化學生物專題研究組下翁啟惠實驗室的研究題目之一,包括翁啟惠院長及博士後研究員徐翠玲等人的研究小組,連續於2006年6月及2007年2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