醣分子抗癌疫苗及測癌晶片,針對癌症幹細胞發表最新突破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 基因體研究中心

標題醣分子抗癌疫苗及測癌晶片,針對癌症幹細胞發表最新突破的日期是2008/8/7, 研究團隊是翁啟惠、吳宗益、陳鈴津, 內容描述是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癌症治療的困難點,就在於治療之後,癌細胞仍會復發、也可能轉移。科學界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癌症細胞中也有幹細胞的存在。這些癌症幹細胞具有自力更生與分化新細胞的特殊能力,因此可能是癌症生長的源頭。此外,癌症幹細胞似乎具有轉移的特性,也能頑強對抗化學藥物與放射線的治療。因此....

日期2008/8/7
研究團隊翁啟惠 | 吳宗益 | 陳鈴津
標題醣分子抗癌疫苗及測癌晶片,針對癌症幹細胞發表最新突破
URLhttp://www.genomics.sinica.edu.tw/index.php/tw/news/news-archives/197-2009-09-08-09-12-55
內容描述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癌症治療的困難點,就在於治療之後,癌細胞仍會復發、也可能轉移。科學界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癌症細胞中也有幹細胞的存在。這些癌症幹細胞具有自力更生與分化新細胞的特殊能力,因此可能是癌症生長的源頭。此外,癌症幹細胞似乎具有轉移的特性,也能頑強對抗化學藥物與放射線的治療。因此,以癌症幹細胞為治療的主要標的,就成為最新的研究趨勢。2003年Michael Clarke (現為史丹佛大學教授) 發現乳癌幹細胞後,科學家即積極尋找幹細胞之新標的,希望能藉此開發出根治乳癌的新藥。

日期

2008/8/7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吳宗益 | 陳鈴津

標題

醣分子抗癌疫苗及測癌晶片,針對癌症幹細胞發表最新突破

URL

http://www.genomics.sinica.edu.tw/index.php/tw/news/news-archives/197-2009-09-08-09-12-55

內容描述

俗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癌症治療的困難點,就在於治療之後,癌細胞仍會復發、也可能轉移。科學界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癌症細胞中也有幹細胞的存在。這些癌症幹細胞具有自力更生與分化新細胞的特殊能力,因此可能是癌症生長的源頭。此外,癌症幹細胞似乎具有轉移的特性,也能頑強對抗化學藥物與放射線的治療。因此,以癌症幹細胞為治療的主要標的,就成為最新的研究趨勢。2003年Michael Clarke (現為史丹佛大學教授) 發現乳癌幹細胞後,科學家即積極尋找幹細胞之新標的,希望能藉此開發出根治乳癌的新藥。

根據名稱 醣分子抗癌疫苗及測癌晶片 針對癌症幹細胞發表最新突破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醣分子抗癌疫苗及測癌晶片 針對癌症幹細胞發表最新突破 資料。

[ 搜尋所有 醣分子抗癌疫苗及測癌晶片 針對癌症幹細胞發表最新突破 ... ]

根據姓名 翁啟惠 吳宗益 陳鈴津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翁啟惠 吳宗益 陳鈴津 ...)

醣分子疫苗新突破一個分子疫苗針對癌細胞及癌幹細胞之三個標靶

日期: 2013/1/29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吳宗益 | 陳鈴津 | 內容描述: 本中心的研究團隊,多年來持續在開發能夠治療癌症的疫苗上做鑽研,最近又再上一層樓,針對癌症細胞與幹細胞表面多醣抗原物質進行深入的研究後,發展出新一代的癌症疫苗可誘發出大量具記憶性的IgG抗體進而消滅癌細...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醣晶片應用再突破,可有效研判流感,也能用於生質能研發!

日期: 2010/10/21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吳宗益 | 陳鈴津 | 內容描述: 醣晶片的原理,在於設計、合成出各種醣分子,植於一小片玻璃材質的生物晶片上,然後用以與檢體接觸,而得知該檢體與醣分子的作用關係,以獲得檢驗結果。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醣分子疫苗新突破一個分子疫苗針對癌細胞及癌幹細胞之三個標靶

日期: 2013/1/29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吳宗益 | 陳鈴津 | 內容描述: 本中心的研究團隊,多年來持續在開發能夠治療癌症的疫苗上做鑽研,最近又再上一層樓,針對癌症細胞與幹細胞表面多醣抗原物質進行深入的研究後,發展出新一代的癌症疫苗可誘發出大量具記憶性的IgG抗體進而消滅癌細...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醣晶片應用再突破,可有效研判流感,也能用於生質能研發!

日期: 2010/10/21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吳宗益 | 陳鈴津 | 內容描述: 醣晶片的原理,在於設計、合成出各種醣分子,植於一小片玻璃材質的生物晶片上,然後用以與檢體接觸,而得知該檢體與醣分子的作用關係,以獲得檢驗結果。

@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 搜尋所有 翁啟惠 吳宗益 陳鈴津 ... ]

在『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資料集內搜尋:


與醣分子抗癌疫苗及測癌晶片,針對癌症幹細胞發表最新突破同分類的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歷年研究新聞

轉酮酶解密發現前所未見的雙自由基中間體

日期: 2019/10/8 | 研究團隊: 李宗璘 | 內容描述: 血液中的血糖濃度是受到葡萄糖代謝的調控,而五碳糖磷酸化路徑(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更是葡萄糖代謝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調節機制。五碳糖路徑是生物體內代謝磷酸糖的主要...

治療肥胖新發現:抑制蛋白乙醯酶Naa10p可增加米色脂肪細胞主導的耗能反應並抑制肥胖

日期: 2019/9/25 | 研究團隊: 阮麗蓉 | 內容描述: 飲食誘導的肥胖(DIO)是目前全世界重視的健康、社會和經濟問題。許多致命的疾病,例如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和癌症,都和肥胖息息相關。在學理上,DIO是由於攝入過多食物,或耗能產熱的米色脂肪組織...

抗登革病毒的B計畫

日期: 2019/6/27 | 研究團隊: 謝世良 | 內容描述:

中樞神經再生露曙光 人工合成八醣體可修復脊神經

日期: 2019/5/5 | 研究團隊: 洪上程 | 內容描述: 「某人受到撞擊傷到中樞神經,被醫生判定終身只能以輪椅代步。」,這類的故事時有所聞,患者也都仍然在等待醫學研究的突破中。因此,中樞神經再生的研究成為當前醫學研究的重要題目之一。

保護您的胰臟,要「少糖」!

日期: 2019/3/6 | 研究團隊: 李文華 | 內容描述: 本中心李文華特聘研究員團隊,繼2015年發表抗體IL-17RB證明可減緩胰臟癌的轉移後,再接再厲,於近期的Cell Metabolism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把胰臟癌的生成機制作完整的表述,對於預防及治療...

傳統方法製作單醣流感疫苗,抗流感不再有疑慮

日期: 2019/2/20 | 研究團隊: 馬徹 | 內容描述: 將近十年的歲月以來,基因體研究中心鑽研新型流感疫苗的團隊從來沒有鬆懈過,這個題目是基因體研究中心的重點研究題目之一。近期的PNAS期刊,刊載了他們研究的最新進度;運用傳統的以雞蛋培養病毒的方法,配上創...

臨床醫學家引用CMx平台,證實癌細胞集體遷徙是頭頸癌轉移惡化的關鍵

日期: 2019/2/13 | 研究團隊: 張瑛芝 | 內容描述: 癌細胞轉移是預後的關鍵因素,也是科學家希望找到原委的重要題目。經過老鼠實驗及人體實驗,基因體中心研究員張瑛芝老師與台北榮總和陽明大學的楊慕華教授合作,發現血液中的癌細胞就好像人類一樣,若想在他鄉落腳存...

運用人工智慧(AI)與演算法(Algorithm),將醣分子一鍋化合成帶入新境界

日期: 2018/12/18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吳宗益 | 內容描述: 醣類是生物體中最重要的四大巨分子之一,其與細胞間的辨識、細胞分化、癌細胞增生、炎症和免疫反應等多種生物化學過程息息相關。在人體中,醣類通常連接於醣蛋白和醣脂質上,並且透過醣苷鍵由約9-10個單醣形成,...

酵母菌絕處逢生的演化實驗

日期: 2018/11/8 | 研究團隊: 張典顯 | 內容描述: 在生物細胞這個生命工廠中,有許多維持生命的重要機器,例如負責遺傳訊息傳遞的RNA聚合酶 (RNA polymerase) 與RNA剪接體(Spliceosome)。RNA聚合酶負責產生RNA前驅物(p...

新陳代謝基因「醛縮酶」可成為抗癌利器

日期: 2018/8/28 | 研究團隊: 蕭宏昇 | 內容描述: 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蕭宏昇老師實驗室,長期以來針對細胞代謝網絡中的眾多酵素的基因進行大規模的篩檢研究,並陸續對於這個過程中各個酵素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重要性做揭露。在2017發表其中一個關鍵酵素「醛縮酶」...

「一鍋化」醣化學合成法方興未艾,化學權威期刊說分明

日期: 2018/6/29 | 研究團隊: 洪上程 | 內容描述: 「碳水化合物」是天然的有機分子之一,也是最複雜神秘的天然分子。隨著越來越多的先驅者在這領域持續不斷的探索與研究,科學家們陸續發現,舉凡生物的細胞生長,乃至於疾病的發生,都與醣分子、醣蛋白、醣脂質有重要...

跨國合作,設計出可開發愛滋病疫苗的醣分子

日期: 2018/4/23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吳宗益 | 內容描述: 自從第一個愛滋病病例在1981年被診斷出來後,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統計數字顯示,已經有超過3500萬人死於愛滋病,2016年全球的帶原者高達3670萬人,至今,全球每年仍約有250萬人死於愛滋病。...

發現可對付多種抗藥性細菌的天然物抗生素

日期: 2018/3/1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內容描述: 由於長期以來抗生素的不當使用,導致細菌抗藥性的產生,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治療,目前已成為對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同時,由於現今地球暖化與全球化,造成細菌產生抗藥性的狀況日趨嚴重。

新型質譜儀可快速量測微米粒子

日期: 2018/2/5 | 研究團隊: 陳仲軒 | 內容描述: 針對於人類健康議題的科學研究與發展,在近數十年內屢屢有所突破,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相關科技和儀器的發展神速。目前,在做不明的微小分子的檢測與觀察時,質譜儀是一個極佳的設備,也是一個投資門檻頗...

單醣修飾守護著B細胞恆定及抗體生產

日期: 2017/11/24 | 研究團隊: 林國儀 | 內容描述:

轉酮酶解密發現前所未見的雙自由基中間體

日期: 2019/10/8 | 研究團隊: 李宗璘 | 內容描述: 血液中的血糖濃度是受到葡萄糖代謝的調控,而五碳糖磷酸化路徑(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PPP)更是葡萄糖代謝中一個至關重要的調節機制。五碳糖路徑是生物體內代謝磷酸糖的主要...

治療肥胖新發現:抑制蛋白乙醯酶Naa10p可增加米色脂肪細胞主導的耗能反應並抑制肥胖

日期: 2019/9/25 | 研究團隊: 阮麗蓉 | 內容描述: 飲食誘導的肥胖(DIO)是目前全世界重視的健康、社會和經濟問題。許多致命的疾病,例如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和癌症,都和肥胖息息相關。在學理上,DIO是由於攝入過多食物,或耗能產熱的米色脂肪組織...

抗登革病毒的B計畫

日期: 2019/6/27 | 研究團隊: 謝世良 | 內容描述:

中樞神經再生露曙光 人工合成八醣體可修復脊神經

日期: 2019/5/5 | 研究團隊: 洪上程 | 內容描述: 「某人受到撞擊傷到中樞神經,被醫生判定終身只能以輪椅代步。」,這類的故事時有所聞,患者也都仍然在等待醫學研究的突破中。因此,中樞神經再生的研究成為當前醫學研究的重要題目之一。

保護您的胰臟,要「少糖」!

日期: 2019/3/6 | 研究團隊: 李文華 | 內容描述: 本中心李文華特聘研究員團隊,繼2015年發表抗體IL-17RB證明可減緩胰臟癌的轉移後,再接再厲,於近期的Cell Metabolism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把胰臟癌的生成機制作完整的表述,對於預防及治療...

傳統方法製作單醣流感疫苗,抗流感不再有疑慮

日期: 2019/2/20 | 研究團隊: 馬徹 | 內容描述: 將近十年的歲月以來,基因體研究中心鑽研新型流感疫苗的團隊從來沒有鬆懈過,這個題目是基因體研究中心的重點研究題目之一。近期的PNAS期刊,刊載了他們研究的最新進度;運用傳統的以雞蛋培養病毒的方法,配上創...

臨床醫學家引用CMx平台,證實癌細胞集體遷徙是頭頸癌轉移惡化的關鍵

日期: 2019/2/13 | 研究團隊: 張瑛芝 | 內容描述: 癌細胞轉移是預後的關鍵因素,也是科學家希望找到原委的重要題目。經過老鼠實驗及人體實驗,基因體中心研究員張瑛芝老師與台北榮總和陽明大學的楊慕華教授合作,發現血液中的癌細胞就好像人類一樣,若想在他鄉落腳存...

運用人工智慧(AI)與演算法(Algorithm),將醣分子一鍋化合成帶入新境界

日期: 2018/12/18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吳宗益 | 內容描述: 醣類是生物體中最重要的四大巨分子之一,其與細胞間的辨識、細胞分化、癌細胞增生、炎症和免疫反應等多種生物化學過程息息相關。在人體中,醣類通常連接於醣蛋白和醣脂質上,並且透過醣苷鍵由約9-10個單醣形成,...

酵母菌絕處逢生的演化實驗

日期: 2018/11/8 | 研究團隊: 張典顯 | 內容描述: 在生物細胞這個生命工廠中,有許多維持生命的重要機器,例如負責遺傳訊息傳遞的RNA聚合酶 (RNA polymerase) 與RNA剪接體(Spliceosome)。RNA聚合酶負責產生RNA前驅物(p...

新陳代謝基因「醛縮酶」可成為抗癌利器

日期: 2018/8/28 | 研究團隊: 蕭宏昇 | 內容描述: 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蕭宏昇老師實驗室,長期以來針對細胞代謝網絡中的眾多酵素的基因進行大規模的篩檢研究,並陸續對於這個過程中各個酵素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重要性做揭露。在2017發表其中一個關鍵酵素「醛縮酶」...

「一鍋化」醣化學合成法方興未艾,化學權威期刊說分明

日期: 2018/6/29 | 研究團隊: 洪上程 | 內容描述: 「碳水化合物」是天然的有機分子之一,也是最複雜神秘的天然分子。隨著越來越多的先驅者在這領域持續不斷的探索與研究,科學家們陸續發現,舉凡生物的細胞生長,乃至於疾病的發生,都與醣分子、醣蛋白、醣脂質有重要...

跨國合作,設計出可開發愛滋病疫苗的醣分子

日期: 2018/4/23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吳宗益 | 內容描述: 自從第一個愛滋病病例在1981年被診斷出來後,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統計數字顯示,已經有超過3500萬人死於愛滋病,2016年全球的帶原者高達3670萬人,至今,全球每年仍約有250萬人死於愛滋病。...

發現可對付多種抗藥性細菌的天然物抗生素

日期: 2018/3/1 | 研究團隊: 翁啟惠 | 內容描述: 由於長期以來抗生素的不當使用,導致細菌抗藥性的產生,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治療,目前已成為對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同時,由於現今地球暖化與全球化,造成細菌產生抗藥性的狀況日趨嚴重。

新型質譜儀可快速量測微米粒子

日期: 2018/2/5 | 研究團隊: 陳仲軒 | 內容描述: 針對於人類健康議題的科學研究與發展,在近數十年內屢屢有所突破,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相關科技和儀器的發展神速。目前,在做不明的微小分子的檢測與觀察時,質譜儀是一個極佳的設備,也是一個投資門檻頗...

單醣修飾守護著B細胞恆定及抗體生產

日期: 2017/11/24 | 研究團隊: 林國儀 | 內容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