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攜手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 建構珊瑚白化救援機制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標題台達攜手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 建構珊瑚白化救援機制的Source是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39AB539DE644234, 內容是極端氣候下,因應海洋熱浪可能導致大規模珊瑚白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昨(5)日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Mote Marine Laboratory & Aquarium)簽署合作備忘錄,導入Mote構建的珊瑚救援機制,未來台灣發生珊瑚白化時能即早預警救援;而台灣的耐熱珊瑚研究成果也將赴美國展....

ArticleType0
FileName(空)
Link(空)
Source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39AB539DE644234
標題台達攜手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 建構珊瑚白化救援機制
內容

極端氣候下,因應海洋熱浪可能導致大規模珊瑚白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昨(5)日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Mote Marine Laboratory & Aquarium)簽署合作備忘錄,導入Mote構建的珊瑚救援機制,未來台灣發生珊瑚白化時能即早預警救援;而台灣的耐熱珊瑚研究成果也將赴美國展示交流。

台達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簽署「耐熱珊瑚國際交流」合作備忘錄,左起依序為海科館館長陳素芬、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Mote總裁Michael P. Crosby、海生館副館長陳德豪。攝影:李蘇竣大規模珊瑚白化將襲? 台達汲取國際救援經驗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2021年起展開珊瑚復育計畫,先後與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洋科技博物館等研究單位合作。昨日再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簽署國際合作備忘錄。Mote海洋實驗室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成立至今已近70年,復育超過22萬株珊瑚。去年佛州海溫創下38℃高溫紀錄,研究人員透過珊瑚白化緊急救援機制,成功救援數千株移植的珊瑚。

台達解釋,Mote長期監測移植到海底的珊瑚,一旦觀測到白化現象且高溫持續,便立即將種下去的珊瑚基座逐一拆卸,並迅速在實驗室內建立救護站,將珊瑚收容救治,待海溫恢復之後再放回海底,提升珊瑚存活率。

去年是史上最熱的一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研究指出,2023年席捲東熱帶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區的極端海洋熱浪,對當地珊瑚帶來巨大衝擊。NOAA提醒,這波海洋熱浪可能是未來1~2年內全球大規模珊瑚白化和死亡事件的前兆。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表示,接下來將資助海科館與海生館的研究人員及復育志工赴美學習,希望未來台灣發生珊瑚大白化現象時,能即早預警及救援。

台灣耐熱珊瑚研究領先國際 將赴美交流

台達與海生館合作,在墾丁國家公園後壁湖出水口發現「銳枝鹿角珊瑚」可通過耐熱測試,展開復育研究,作為當地主要移植物種,為未來的熱浪作準備。

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說明,一般珊瑚約29℃就白化死亡,銳枝鹿角珊瑚耐熱則可到31℃以上,此外,其產生子代的速度也很快,能快速恢復族群,才被選為主要移植物種。研究團隊已經建立完整的銳枝鹿角珊瑚人工飼養與復育機制,在國際上「走得前面」。藉著這次合作,也將赴美交流研究成果。

樊同雲認為,美國佛州跟台灣南部的熱帶海域相似,但佛州受氣候變遷影響顯著,珊瑚覆蓋率目前只剩5%,台灣海域平均還有30%。若現在先與佛州「第一線」的先進技術交流,未來當台灣面對氣候變遷衝擊時,就已做好了準備。

除了南部地區發現的銳枝鹿角珊瑚,北部也有發現萼柱珊瑚的耐熱種。樊同雲強調,珊瑚復育要以當地物種為主,目前先投入資源研究其背後的耐熱機制,長期目標還要應用耐熱研究成果,確保物種多樣性,並不是只復育移植單一物種。

台達去年和基隆海科館打造「潮境珊瑚保種中心」,已成功復育3000株珊瑚,總體存活率高達80%,目標3年復育超過1萬株珊瑚。

左邊展示珊瑚顯微與骨骼掃描樣本,水缸內的是銳枝鹿角珊瑚。攝影:李蘇竣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相關檔案(空)
相關連結(空)
相關圖片(空)
相關影音(空)

ArticleType

0

FileName

(空)

Link

(空)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39AB539DE644234

標題

台達攜手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 建構珊瑚白化救援機制

內容

極端氣候下,因應海洋熱浪可能導致大規模珊瑚白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昨(5)日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Mote Marine Laboratory & Aquarium)簽署合作備忘錄,導入Mote構建的珊瑚救援機制,未來台灣發生珊瑚白化時能即早預警救援;而台灣的耐熱珊瑚研究成果也將赴美國展示交流。

台達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簽署「耐熱珊瑚國際交流」合作備忘錄,左起依序為海科館館長陳素芬、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Mote總裁Michael P. Crosby、海生館副館長陳德豪。攝影:李蘇竣大規模珊瑚白化將襲? 台達汲取國際救援經驗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2021年起展開珊瑚復育計畫,先後與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洋科技博物館等研究單位合作。昨日再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簽署國際合作備忘錄。Mote海洋實驗室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成立至今已近70年,復育超過22萬株珊瑚。去年佛州海溫創下38℃高溫紀錄,研究人員透過珊瑚白化緊急救援機制,成功救援數千株移植的珊瑚。

台達解釋,Mote長期監測移植到海底的珊瑚,一旦觀測到白化現象且高溫持續,便立即將種下去的珊瑚基座逐一拆卸,並迅速在實驗室內建立救護站,將珊瑚收容救治,待海溫恢復之後再放回海底,提升珊瑚存活率。

去年是史上最熱的一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研究指出,2023年席捲東熱帶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區的極端海洋熱浪,對當地珊瑚帶來巨大衝擊。NOAA提醒,這波海洋熱浪可能是未來1~2年內全球大規模珊瑚白化和死亡事件的前兆。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表示,接下來將資助海科館與海生館的研究人員及復育志工赴美學習,希望未來台灣發生珊瑚大白化現象時,能即早預警及救援。

台灣耐熱珊瑚研究領先國際 將赴美交流

台達與海生館合作,在墾丁國家公園後壁湖出水口發現「銳枝鹿角珊瑚」可通過耐熱測試,展開復育研究,作為當地主要移植物種,為未來的熱浪作準備。

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說明,一般珊瑚約29℃就白化死亡,銳枝鹿角珊瑚耐熱則可到31℃以上,此外,其產生子代的速度也很快,能快速恢復族群,才被選為主要移植物種。研究團隊已經建立完整的銳枝鹿角珊瑚人工飼養與復育機制,在國際上「走得前面」。藉著這次合作,也將赴美交流研究成果。

樊同雲認為,美國佛州跟台灣南部的熱帶海域相似,但佛州受氣候變遷影響顯著,珊瑚覆蓋率目前只剩5%,台灣海域平均還有30%。若現在先與佛州「第一線」的先進技術交流,未來當台灣面對氣候變遷衝擊時,就已做好了準備。

除了南部地區發現的銳枝鹿角珊瑚,北部也有發現萼柱珊瑚的耐熱種。樊同雲強調,珊瑚復育要以當地物種為主,目前先投入資源研究其背後的耐熱機制,長期目標還要應用耐熱研究成果,確保物種多樣性,並不是只復育移植單一物種。

台達去年和基隆海科館打造「潮境珊瑚保種中心」,已成功復育3000株珊瑚,總體存活率高達80%,目標3年復育超過1萬株珊瑚。

左邊展示珊瑚顯微與骨骼掃描樣本,水缸內的是銳枝鹿角珊瑚。攝影:李蘇竣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相關檔案

(空)

相關連結

(空)

相關圖片

(空)

相關影音

(空)

根據名稱 台達攜手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 建構珊瑚白化救援機制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台達攜手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 建構珊瑚白化救援機制 資料。

[ 搜尋所有 台達攜手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 建構珊瑚白化救援機制 ... ]

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資料集內搜尋:


與台達攜手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 建構珊瑚白化救援機制同分類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

報告:地球正處於5+3個災難性氣候「臨界點」 端看能否控制升溫1.5℃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7BE197A7E5B8F824 | 內容: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討論激烈,化石燃料淘汰議題尚不確定能否納入會議結論。6日,學界發布臨界點報告,警告地球升溫趨近危險邊緣,5個地球系統正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若升溫超過1.5℃,則風險名單可...

珊瑚復育也要「投資組合」? 科學家:兼顧耐熱性與多樣性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04F03993BDD790BB | 內容: 身著潛水衣的科學家深潛入海底,小心翼翼地檢視一個個土色珊瑚塊。這些珊瑚碎塊是少數躲過珊瑚白化的珊瑚,牠們被暫時移植到這塊區域,等待成長到一定大小後,再將健康的分株移植到原本的海域。「我們試著養大牠們,...

菲律賓海洋保護區內 潛水員直擊珍稀鯊魚被漁網纏繞死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745CCDE1FD96144 | 內容: 來自各國的潛水員5日在菲律賓「卡曼加海洋生態旅遊公園與保護區」(Kamanga Marine Eco-Tourism Park and Sanctuary)潛水時,意外發現一張籃球場大小的漁網,纏繞珍...

科學家發現加州深海「章魚花園」 逾2萬隻章魚群聚海底溫泉創造生態綠洲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07969CC1D48BAAF6 | 內容: 章魚通常是獨居的生物,卻有一群淡紫色外表、跟葡萄柚差不多大小的珍珠章魚(Pearl Octopuses,學名:Muusoctopus robustus)群聚在加州沿海約3200公尺深的海底,形成333...

小頭鼠海豚寶寶帶來一線希望! IWC發布70年來第一個滅絕警告籲100%禁刺網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80124B7A63D11CD | 內容: 管制國際捕鯨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7日發出70多年來的第一個「滅絕警告」,呼籲墨西哥加灣(Gulf of California)100%禁用刺網,以保護僅剩10隻的小頭鼠海豚(vaquita,...

冷到無力 海龜「冷暈」數量與頻率上升 為何海水變暖也是原因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71100449507B83FC | 內容: 德州州水族館(Texas State Aquarium)獸醫烏爾默(Carrie Ullmer)把海龜推進一台野生動物專用的電腦斷層掃描儀。牠因冷暈(cold stunning)引發肺炎,烏爾默正在檢...

台灣首部「花紋海豚傷疤圖鑑」上線 黑潮:38%傷疤疑似人為相關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A835336DA38BEA5B | 內容: 本月8日海洋保育團體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簡稱黑潮)線上發布全台第一本《花紋海豚體表傷疤圖鑑》,透過照片辨識方法(Photo-ID),分析花蓮海域50隻花紋海豚的體表傷疤。搜集花紋海豚各個角度照片。圖片...

保持距離還不夠 科學家呼籲:賞鯨指南也要管船隻噪音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4EE2CBAD717597B9 | 內容: 夏天快到了,很多人開始規劃親海旅行。台灣的賞鯨季節約在4月-10月,有很高的機率能看到悠遊海中的鯨豚。不過,你的賞鯨行程是否對鯨豚友善?為了降低對鯨豚的干擾,賞鯨業者大多須遵守賞鯨指南或規範,例如保持...

聖嬰現象還沒來 全球海溫已衝破1981年以來最高紀錄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81321676787A7CA | 內容: 近一個月以來,海洋溫度出現科學家難以解釋的急遽上升。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全球每日海表層水溫資料庫(Optimum Interpo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

海豚也有社交小圈圈? 黑潮解密東部海域花紋海豚社會網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AB00F6332FEADBA4 | 內容: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下簡稱黑潮)自2010年以來,透過個體辨識紀錄累積450隻花蓮海域常見的花紋海豚個體資料,經過分析發現「來」、「X」、「W」三個海豚群體長期結隊出現,有「社交小圈圈」的有趣現象。黑...

海洋保護有成 墾丁首次記錄兩稀有魚類:長鼻粗吻海龍、褐帶少女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1C196231475DC23 | 內容: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緊鄰黑潮洋流流經區域,溫暖海水孕育豐富的海洋物種與生命,近日又新發現兩種稀有魚類,包括過去僅在苗栗外海現蹤的海龍科「長鼻粗吻海龍」,以及蝴蝶魚科「褐帶少女魚」。受墾管處委託、執行202...

【本館新聞】 兩度擱淺終痊癒,罕見成年雄性綠蠵龜重返大海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2ABB6224A4E3C94A | 內容: 兩度擱淺終痊癒,罕見成年雄性綠蠵龜重返大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與屏東縣政府、屏東縣林邊國小、臺東縣政府、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巡署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於3月3日(星期五)在屏東縣恆...

東部海域抹香鯨發現率上升3% 民間發起「π計畫」建構鯨豚資料庫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A030DBE515B83A9 | 內容: 近年來抹香鯨在花蓮海域頻頻現蹤,兩年內發現率從3.19%提高至6.21%,甚至高於瓶鼻海豚與領航鯨的目擊率,也促使民間發起「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下簡稱π計畫),透過海上探查及研究主動...

聯合國今夏可能放行太平洋海底挖礦 綠色和平:噪音將24小時影響鯨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44DCA8967A1A58A | 內容: 位在墨西哥和夏威夷間、太平洋的克利珀頓破裂帶(Clarion Clipperton Zone, CCZ)海底蘊藏珍貴的金屬礦物,成為各採礦公司急於開發的地點。目前已有17個開發計畫正在進行初步探勘,雖...

研究:氣候變遷加劇 海洋熱含量連4年破紀錄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19AFA2ED37819A79 | 內容: 全球升溫再度拉緊報,不僅氣溫升高,連海洋也愈來愈熱。根據11日最新發表的研究,2022年全球海洋熱含量(ocean heat content, OHC)再度破紀錄。從2019年至今,海洋熱含量已連續4...

報告:地球正處於5+3個災難性氣候「臨界點」 端看能否控制升溫1.5℃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7BE197A7E5B8F824 | 內容: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討論激烈,化石燃料淘汰議題尚不確定能否納入會議結論。6日,學界發布臨界點報告,警告地球升溫趨近危險邊緣,5個地球系統正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若升溫超過1.5℃,則風險名單可...

珊瑚復育也要「投資組合」? 科學家:兼顧耐熱性與多樣性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04F03993BDD790BB | 內容: 身著潛水衣的科學家深潛入海底,小心翼翼地檢視一個個土色珊瑚塊。這些珊瑚碎塊是少數躲過珊瑚白化的珊瑚,牠們被暫時移植到這塊區域,等待成長到一定大小後,再將健康的分株移植到原本的海域。「我們試著養大牠們,...

菲律賓海洋保護區內 潛水員直擊珍稀鯊魚被漁網纏繞死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745CCDE1FD96144 | 內容: 來自各國的潛水員5日在菲律賓「卡曼加海洋生態旅遊公園與保護區」(Kamanga Marine Eco-Tourism Park and Sanctuary)潛水時,意外發現一張籃球場大小的漁網,纏繞珍...

科學家發現加州深海「章魚花園」 逾2萬隻章魚群聚海底溫泉創造生態綠洲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07969CC1D48BAAF6 | 內容: 章魚通常是獨居的生物,卻有一群淡紫色外表、跟葡萄柚差不多大小的珍珠章魚(Pearl Octopuses,學名:Muusoctopus robustus)群聚在加州沿海約3200公尺深的海底,形成333...

小頭鼠海豚寶寶帶來一線希望! IWC發布70年來第一個滅絕警告籲100%禁刺網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80124B7A63D11CD | 內容: 管制國際捕鯨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7日發出70多年來的第一個「滅絕警告」,呼籲墨西哥加灣(Gulf of California)100%禁用刺網,以保護僅剩10隻的小頭鼠海豚(vaquita,...

冷到無力 海龜「冷暈」數量與頻率上升 為何海水變暖也是原因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71100449507B83FC | 內容: 德州州水族館(Texas State Aquarium)獸醫烏爾默(Carrie Ullmer)把海龜推進一台野生動物專用的電腦斷層掃描儀。牠因冷暈(cold stunning)引發肺炎,烏爾默正在檢...

台灣首部「花紋海豚傷疤圖鑑」上線 黑潮:38%傷疤疑似人為相關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A835336DA38BEA5B | 內容: 本月8日海洋保育團體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簡稱黑潮)線上發布全台第一本《花紋海豚體表傷疤圖鑑》,透過照片辨識方法(Photo-ID),分析花蓮海域50隻花紋海豚的體表傷疤。搜集花紋海豚各個角度照片。圖片...

保持距離還不夠 科學家呼籲:賞鯨指南也要管船隻噪音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4EE2CBAD717597B9 | 內容: 夏天快到了,很多人開始規劃親海旅行。台灣的賞鯨季節約在4月-10月,有很高的機率能看到悠遊海中的鯨豚。不過,你的賞鯨行程是否對鯨豚友善?為了降低對鯨豚的干擾,賞鯨業者大多須遵守賞鯨指南或規範,例如保持...

聖嬰現象還沒來 全球海溫已衝破1981年以來最高紀錄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81321676787A7CA | 內容: 近一個月以來,海洋溫度出現科學家難以解釋的急遽上升。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全球每日海表層水溫資料庫(Optimum Interpo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

海豚也有社交小圈圈? 黑潮解密東部海域花紋海豚社會網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AB00F6332FEADBA4 | 內容: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下簡稱黑潮)自2010年以來,透過個體辨識紀錄累積450隻花蓮海域常見的花紋海豚個體資料,經過分析發現「來」、「X」、「W」三個海豚群體長期結隊出現,有「社交小圈圈」的有趣現象。黑...

海洋保護有成 墾丁首次記錄兩稀有魚類:長鼻粗吻海龍、褐帶少女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1C196231475DC23 | 內容: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緊鄰黑潮洋流流經區域,溫暖海水孕育豐富的海洋物種與生命,近日又新發現兩種稀有魚類,包括過去僅在苗栗外海現蹤的海龍科「長鼻粗吻海龍」,以及蝴蝶魚科「褐帶少女魚」。受墾管處委託、執行202...

【本館新聞】 兩度擱淺終痊癒,罕見成年雄性綠蠵龜重返大海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2ABB6224A4E3C94A | 內容: 兩度擱淺終痊癒,罕見成年雄性綠蠵龜重返大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與屏東縣政府、屏東縣林邊國小、臺東縣政府、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巡署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於3月3日(星期五)在屏東縣恆...

東部海域抹香鯨發現率上升3% 民間發起「π計畫」建構鯨豚資料庫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A030DBE515B83A9 | 內容: 近年來抹香鯨在花蓮海域頻頻現蹤,兩年內發現率從3.19%提高至6.21%,甚至高於瓶鼻海豚與領航鯨的目擊率,也促使民間發起「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下簡稱π計畫),透過海上探查及研究主動...

聯合國今夏可能放行太平洋海底挖礦 綠色和平:噪音將24小時影響鯨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44DCA8967A1A58A | 內容: 位在墨西哥和夏威夷間、太平洋的克利珀頓破裂帶(Clarion Clipperton Zone, CCZ)海底蘊藏珍貴的金屬礦物,成為各採礦公司急於開發的地點。目前已有17個開發計畫正在進行初步探勘,雖...

研究:氣候變遷加劇 海洋熱含量連4年破紀錄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19AFA2ED37819A79 | 內容: 全球升溫再度拉緊報,不僅氣溫升高,連海洋也愈來愈熱。根據11日最新發表的研究,2022年全球海洋熱含量(ocean heat content, OHC)再度破紀錄。從2019年至今,海洋熱含量已連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