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標題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的Source是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CDED37281784407, 內容是2020年1月台東長濱海灘出現擱淺死亡藍鯨,被發現時身形消瘦,頭部遭粗尼龍繩緊緊纏繞,死亡的畫面令人震撼。在海委會海保署、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以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下,歷經三年多進行骨骼標本的保留與整理,15日正式在海生館展出這頭藍鯨標本,盼將藍鯨和海洋保育的故事繼續說下去。&nbs....

ArticleType0
FileName(空)
Link(空)
Source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CDED37281784407
標題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
內容

2020年1月台東長濱海灘出現擱淺死亡藍鯨,被發現時身形消瘦,頭部遭粗尼龍繩緊緊纏繞,死亡的畫面令人震撼。在海委會海保署、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以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下,歷經三年多進行骨骼標本的保留與整理,15日正式在海生館展出這頭藍鯨標本,盼將藍鯨和海洋保育的故事繼續說下去。

海生館展示完整藍鯨骨骼標本,為台灣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現的擱淺藍鯨。李育琴攝

 

 

海生館展示完整藍鯨骨骼標本,為台灣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現的擱淺藍鯨。李育琴攝台灣首次發現擱淺藍鯨標本 

走入海生館世界水域館大廳,在深藍色的投射光影中,超過20公尺的鯨魚骨骼標本吊掛空中,模擬著藍鯨潛入海洋的姿態。這座標本是台灣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現的擱淺藍鯨,全球完整展示的藍鯨標本僅25件。

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表示,當初藍鯨屍體被發現時,第一時間召集了相關研究保育單位和志工,投入藍鯨標本的保留。2021年海保署、成大與海生館簽署「藍鯨骨骼標本合作備忘錄」,合力進行藍鯨骨骼重建組裝、展示及典藏,以供學術研究及教育推廣。將近四年後,這頭藍鯨在屏東海生館完整展出,象徵其重生之路。

海生館採用三軸式龍骨裝架法裝架標本,考量展示的安全性,吊掛的藍鯨頭部標本為翻模複製。海生館進一步說明,原件採落地展示,並以爆炸式展示方式將每件骨頭分開裝架,讓民眾可以近距離觀察內部結構,同時兼顧未來科學測量與取樣研究的可能性。這是全球首次展現藍鯨頭骨的細部構造,對於未來的藍鯨研究有實質價值。

藍鯨頭部標本原件與當初緊勒的繩索落地展示。李育琴攝

 

 

藍鯨頭部標本原件與當初緊勒的繩索落地展示。李育琴攝廢棄尼龍繩與骨骼標本同步展出

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文說,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最大個體體長可超過30公尺、體重達180公噸。這頭20公尺的藍鯨為未成年個體,骨骼尚未完全硬骨化,身上還有許多軟骨組織,對於完整標本的製作是項考驗。

在落地展示標本中,可見頭骨上頷骨兩側凹陷10餘公分的深痕,這是藍鯨生前被粗尼龍繩緊緊纏繞之處。王浩文指出,深陷骨頭的尼龍繩,在藍鯨生前限制了牠嘴部的開合,進而影響其覓食能力,長時間營養不良影響了年輕個體的發育,可以想見正常的藍鯨應該更巨大。

藍鯨頭骨上頷骨兩側可見繩索深勒的凹痕。李育琴攝

 

 

藍鯨頭骨上頷骨兩側可見繩索深勒的凹痕。李育琴攝

除了藍鯨骨骼標本,纏繞著藍鯨的尼龍繩和附著其上的耳條茗荷,也展示在旁。黃向文表示,同時展示這條繩索是為了提醒我們,漁具纏繞是大型鯨類及其他海洋生物常見的死因。「雖然台灣非藍鯨洄游的海域,但保護海洋沒有國界。」她呼籲民眾應自主回收廢棄漁網具,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降低海洋廢棄物對於海洋生物的威脅,共同為海洋保育盡一份心力。

以藍鯨標本持續為海洋述說故事

恆春半島海域曾經是鯨魚出沒之處。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墾丁南灣開設捕鯨港和鯨魚處理場。2022年,恆春頭溝出土距今8萬5000年的完整鯨魚化石。「相關資料顯示,恆春海域是鯨魚的故鄉。」海生館館長陳啟祥表示,這也是海生館設立於此的緣由,希望透過鯨群帶領遊客進入海生館,認識海洋。「海生館迎接這頭藍鯨的到來,進行典藏展示,責無旁貸。」

海委會海保署、成大與海生館簽署藍鯨骨骼標本合作備忘錄,促成藍鯨標本的保存與展示。李育琴攝

 

 

海委會海保署、成大與海生館簽署藍鯨骨骼標本合作備忘錄,促成藍鯨標本的保存與展示。李育琴攝

陳啟祥說,藍鯨標本得以保存成功及展示是團隊工作的成果。這頭藍鯨從一開始就在對我們說話,且透過每一個經手過的人為牠述說故事。雖然牠以這樣的姿態來到海生館,但藍鯨的骨骼標本讓牠重生,未來將透過科學教育、展示、研究和推廣,把藍鯨和海洋保育的故事繼續說下去。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育琴 屏東報導
相關檔案(空)
相關連結(空)
相關圖片(空)
相關影音(空)

ArticleType

0

FileName

(空)

Link

(空)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CDED37281784407

標題

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

內容

2020年1月台東長濱海灘出現擱淺死亡藍鯨,被發現時身形消瘦,頭部遭粗尼龍繩緊緊纏繞,死亡的畫面令人震撼。在海委會海保署、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以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下,歷經三年多進行骨骼標本的保留與整理,15日正式在海生館展出這頭藍鯨標本,盼將藍鯨和海洋保育的故事繼續說下去。

海生館展示完整藍鯨骨骼標本,為台灣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現的擱淺藍鯨。李育琴攝

 

 

海生館展示完整藍鯨骨骼標本,為台灣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現的擱淺藍鯨。李育琴攝台灣首次發現擱淺藍鯨標本 

走入海生館世界水域館大廳,在深藍色的投射光影中,超過20公尺的鯨魚骨骼標本吊掛空中,模擬著藍鯨潛入海洋的姿態。這座標本是台灣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現的擱淺藍鯨,全球完整展示的藍鯨標本僅25件。

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表示,當初藍鯨屍體被發現時,第一時間召集了相關研究保育單位和志工,投入藍鯨標本的保留。2021年海保署、成大與海生館簽署「藍鯨骨骼標本合作備忘錄」,合力進行藍鯨骨骼重建組裝、展示及典藏,以供學術研究及教育推廣。將近四年後,這頭藍鯨在屏東海生館完整展出,象徵其重生之路。

海生館採用三軸式龍骨裝架法裝架標本,考量展示的安全性,吊掛的藍鯨頭部標本為翻模複製。海生館進一步說明,原件採落地展示,並以爆炸式展示方式將每件骨頭分開裝架,讓民眾可以近距離觀察內部結構,同時兼顧未來科學測量與取樣研究的可能性。這是全球首次展現藍鯨頭骨的細部構造,對於未來的藍鯨研究有實質價值。

藍鯨頭部標本原件與當初緊勒的繩索落地展示。李育琴攝

 

 

藍鯨頭部標本原件與當初緊勒的繩索落地展示。李育琴攝廢棄尼龍繩與骨骼標本同步展出

成大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主任王浩文說,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最大個體體長可超過30公尺、體重達180公噸。這頭20公尺的藍鯨為未成年個體,骨骼尚未完全硬骨化,身上還有許多軟骨組織,對於完整標本的製作是項考驗。

在落地展示標本中,可見頭骨上頷骨兩側凹陷10餘公分的深痕,這是藍鯨生前被粗尼龍繩緊緊纏繞之處。王浩文指出,深陷骨頭的尼龍繩,在藍鯨生前限制了牠嘴部的開合,進而影響其覓食能力,長時間營養不良影響了年輕個體的發育,可以想見正常的藍鯨應該更巨大。

藍鯨頭骨上頷骨兩側可見繩索深勒的凹痕。李育琴攝

 

 

藍鯨頭骨上頷骨兩側可見繩索深勒的凹痕。李育琴攝

除了藍鯨骨骼標本,纏繞著藍鯨的尼龍繩和附著其上的耳條茗荷,也展示在旁。黃向文表示,同時展示這條繩索是為了提醒我們,漁具纏繞是大型鯨類及其他海洋生物常見的死因。「雖然台灣非藍鯨洄游的海域,但保護海洋沒有國界。」她呼籲民眾應自主回收廢棄漁網具,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降低海洋廢棄物對於海洋生物的威脅,共同為海洋保育盡一份心力。

以藍鯨標本持續為海洋述說故事

恆春半島海域曾經是鯨魚出沒之處。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墾丁南灣開設捕鯨港和鯨魚處理場。2022年,恆春頭溝出土距今8萬5000年的完整鯨魚化石。「相關資料顯示,恆春海域是鯨魚的故鄉。」海生館館長陳啟祥表示,這也是海生館設立於此的緣由,希望透過鯨群帶領遊客進入海生館,認識海洋。「海生館迎接這頭藍鯨的到來,進行典藏展示,責無旁貸。」

海委會海保署、成大與海生館簽署藍鯨骨骼標本合作備忘錄,促成藍鯨標本的保存與展示。李育琴攝

 

 

海委會海保署、成大與海生館簽署藍鯨骨骼標本合作備忘錄,促成藍鯨標本的保存與展示。李育琴攝

陳啟祥說,藍鯨標本得以保存成功及展示是團隊工作的成果。這頭藍鯨從一開始就在對我們說話,且透過每一個經手過的人為牠述說故事。雖然牠以這樣的姿態來到海生館,但藍鯨的骨骼標本讓牠重生,未來將透過科學教育、展示、研究和推廣,把藍鯨和海洋保育的故事繼續說下去。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育琴 屏東報導

相關檔案

(空)

相關連結

(空)

相關圖片

(空)

相關影音

(空)

根據名稱 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 資料。

[ 搜尋所有 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 ... ]

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資料集內搜尋:


與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同分類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

海草、海藻差很大! 台灣重要的海洋「碳庫」正面臨衰退危機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EBEFCEB2F0B30FF | 內容: 海草床是重要的藍碳,在自然碳匯中扮演關鍵角色。然而,台灣的海草生態系統近年在氣候變遷、人為開發的威脅下,面臨著嚴峻的衰退危機。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劉弼仁指出,全球已失去了29%的海草,未來100...

馬祖生態小幫手與露脊鼠海豚的初相遇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EFDC4B6FEFD40881 | 內容: 馬祖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與地質景觀,棲息著許多珍稀生物,其中包括露脊鼠海豚。今(2024)年初,連江縣政府產發處在海保署的指導下,委託專業研究團隊進行鯨豚陸地觀測工作,並持續監測環境及鯨豚的現況。這一舉...

400年來最高海溫危及大堡礁 學者:台灣也須注意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F82B7BC31E0E7A57 | 內容: 世界最大珊瑚礁群遭遇400年來最大白化危機?澳洲最新研究發現,受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遷影響,大堡礁周圍的海水溫度達到400年來最高,威脅珊瑚礁生存。國內學者提醒,台灣與澳洲珊瑚白化事件連動,需特別留意...

人工繁殖蘇眉魚 放流再等一等 海委會:需審慎評估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2B6C0F36166C2C4 | 內容: 曲紋唇魚俗稱「蘇眉魚」、「龍王雕」,在台灣屬珍稀保育類物種,推估數量不到30尾。2019年時,海委會核准屏東科技大學與業者進口印尼蘇眉魚,合作研發繁殖技術,日前,該計畫申請業者發布繁殖技術成功,並提出...

友善路燈、船舶減速 小琉球在地共同宣誓保護海龜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EC9DE48DB0D18FD | 內容: 海委會海洋保育署昨(15)日在小琉球白沙國小舉辦海龜保育宣誓活動,邀集地方政府、學校、民間企業和NGO等參加,共同宣誓以友善路燈、船速減慢、友善產卵棲地、保育傳承及在地守護等措施保護海龜。行政院副院長...

紅海珊瑚躲過暖化浩劫? 海溫相近的台灣能否借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719BD8814230C7F0 | 內容: 圖片來源:林裕䕒助理教授拍攝「這也太美了吧!」若你曾去浮潛過,是不是對海底五顏六色的珊瑚印象深刻呢?不然,你也大概從照片、影片中看過這些海底珊瑚花園,覺得總有一日要見識見識。但,近年來新聞屢屢提到的「...

綠島珊瑚大白化後回復平穩 陸域發現稀有植物「蘭嶼牛栓藤」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A19318B547EDC318 | 內容: 在國科會資助下,中研院在綠島設立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並邀請陸域及水域不同範疇的研究專家,於昨(28)日分享研究結果。研究調查發現,綠島陸域保有許多瀕危與極為稀有的植物,更有從未在本島出現、只在蘭嶼...

綠色和平:六大風景區漁船、觀光船活動頻繁 廢棄漁網、垃圾纏海龜珊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9EC9748EECC6513 | 內容: 台灣海岸為國內外旅遊觀光熱點,但隨着沿近岸海上活動增加,對海洋生態造成衝擊。綠色和平透過「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盤點六個國家風景區逾2億筆沿近海觀光船及漁船活動資料,分析水域生態壓力,發現其船...

淨灘「垃圾」會說話 海洋廢棄物展覽:該分類的人類生活習慣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FB40BD84D1352E5 | 內容: 台灣國際潛水暨度假觀光展每年邀請國內海洋相關組織參展,並鼓勵民眾參與非營利組織的展位活動。以「珊瑚礁體檢」專案參與潛水展多年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改變與民眾對話的方法。19日,他們將「珍藏」許久的海...

NOAA證實:全球第四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過半數珊瑚礁陷危機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CBCE753218A2AEDA | 內容: 海洋高溫拉警報,各地陸續傳出白化災情。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15日宣布,全球正在經歷第四次大規模珊瑚白化,這也是近十年來第二次的大規模白化事件。  2024年3月澳洲大...

台達攜手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 建構珊瑚白化救援機制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39AB539DE644234 | 內容: 極端氣候下,因應海洋熱浪可能導致大規模珊瑚白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昨(5)日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Mote Marine Laboratory & Aquarium)簽署合作備忘錄,導入M...

聯合國首份遷徙物種報告:五分之一有滅絕危險、最嚴重是魚類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2799E98534B81984 | 內容: 陸地、海洋和天空,每年上億隻的動物為了食物、繁衍而遷徙。旅途危機重重,有時因棲地消失而必須飛更遠,有時被漁網纏繞或遭獵殺。聯合國12日發布第一份全面性的遷徙動物報告指出,近一半的遷徙動物正面臨族群量下...

近南極小島首見禽流感 專家:威脅瀕危企鵝等物種生存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988FD2FD9B5107D | 內容: 禽流感在全球造成上億隻的鳥類死亡後,逐漸逼近南極大陸。去(2023)年10月,科學家在靠近南極的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 Island)和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發...

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CDED37281784407 | 內容: 2020年1月台東長濱海灘出現擱淺死亡藍鯨,被發現時身形消瘦,頭部遭粗尼龍繩緊緊纏繞,死亡的畫面令人震撼。在海委會海保署、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以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下,歷經三年多進行骨...

報告:地球正處於5+3個災難性氣候「臨界點」 端看能否控制升溫1.5℃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7BE197A7E5B8F824 | 內容: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討論激烈,化石燃料淘汰議題尚不確定能否納入會議結論。6日,學界發布臨界點報告,警告地球升溫趨近危險邊緣,5個地球系統正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若升溫超過1.5℃,則風險名單可...

海草、海藻差很大! 台灣重要的海洋「碳庫」正面臨衰退危機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EBEFCEB2F0B30FF | 內容: 海草床是重要的藍碳,在自然碳匯中扮演關鍵角色。然而,台灣的海草生態系統近年在氣候變遷、人為開發的威脅下,面臨著嚴峻的衰退危機。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劉弼仁指出,全球已失去了29%的海草,未來100...

馬祖生態小幫手與露脊鼠海豚的初相遇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EFDC4B6FEFD40881 | 內容: 馬祖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與地質景觀,棲息著許多珍稀生物,其中包括露脊鼠海豚。今(2024)年初,連江縣政府產發處在海保署的指導下,委託專業研究團隊進行鯨豚陸地觀測工作,並持續監測環境及鯨豚的現況。這一舉...

400年來最高海溫危及大堡礁 學者:台灣也須注意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F82B7BC31E0E7A57 | 內容: 世界最大珊瑚礁群遭遇400年來最大白化危機?澳洲最新研究發現,受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遷影響,大堡礁周圍的海水溫度達到400年來最高,威脅珊瑚礁生存。國內學者提醒,台灣與澳洲珊瑚白化事件連動,需特別留意...

人工繁殖蘇眉魚 放流再等一等 海委會:需審慎評估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2B6C0F36166C2C4 | 內容: 曲紋唇魚俗稱「蘇眉魚」、「龍王雕」,在台灣屬珍稀保育類物種,推估數量不到30尾。2019年時,海委會核准屏東科技大學與業者進口印尼蘇眉魚,合作研發繁殖技術,日前,該計畫申請業者發布繁殖技術成功,並提出...

友善路燈、船舶減速 小琉球在地共同宣誓保護海龜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EC9DE48DB0D18FD | 內容: 海委會海洋保育署昨(15)日在小琉球白沙國小舉辦海龜保育宣誓活動,邀集地方政府、學校、民間企業和NGO等參加,共同宣誓以友善路燈、船速減慢、友善產卵棲地、保育傳承及在地守護等措施保護海龜。行政院副院長...

紅海珊瑚躲過暖化浩劫? 海溫相近的台灣能否借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719BD8814230C7F0 | 內容: 圖片來源:林裕䕒助理教授拍攝「這也太美了吧!」若你曾去浮潛過,是不是對海底五顏六色的珊瑚印象深刻呢?不然,你也大概從照片、影片中看過這些海底珊瑚花園,覺得總有一日要見識見識。但,近年來新聞屢屢提到的「...

綠島珊瑚大白化後回復平穩 陸域發現稀有植物「蘭嶼牛栓藤」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A19318B547EDC318 | 內容: 在國科會資助下,中研院在綠島設立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並邀請陸域及水域不同範疇的研究專家,於昨(28)日分享研究結果。研究調查發現,綠島陸域保有許多瀕危與極為稀有的植物,更有從未在本島出現、只在蘭嶼...

綠色和平:六大風景區漁船、觀光船活動頻繁 廢棄漁網、垃圾纏海龜珊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9EC9748EECC6513 | 內容: 台灣海岸為國內外旅遊觀光熱點,但隨着沿近岸海上活動增加,對海洋生態造成衝擊。綠色和平透過「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盤點六個國家風景區逾2億筆沿近海觀光船及漁船活動資料,分析水域生態壓力,發現其船...

淨灘「垃圾」會說話 海洋廢棄物展覽:該分類的人類生活習慣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FB40BD84D1352E5 | 內容: 台灣國際潛水暨度假觀光展每年邀請國內海洋相關組織參展,並鼓勵民眾參與非營利組織的展位活動。以「珊瑚礁體檢」專案參與潛水展多年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改變與民眾對話的方法。19日,他們將「珍藏」許久的海...

NOAA證實:全球第四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過半數珊瑚礁陷危機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CBCE753218A2AEDA | 內容: 海洋高溫拉警報,各地陸續傳出白化災情。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15日宣布,全球正在經歷第四次大規模珊瑚白化,這也是近十年來第二次的大規模白化事件。  2024年3月澳洲大...

台達攜手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 建構珊瑚白化救援機制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39AB539DE644234 | 內容: 極端氣候下,因應海洋熱浪可能導致大規模珊瑚白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昨(5)日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Mote Marine Laboratory & Aquarium)簽署合作備忘錄,導入M...

聯合國首份遷徙物種報告:五分之一有滅絕危險、最嚴重是魚類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2799E98534B81984 | 內容: 陸地、海洋和天空,每年上億隻的動物為了食物、繁衍而遷徙。旅途危機重重,有時因棲地消失而必須飛更遠,有時被漁網纏繞或遭獵殺。聯合國12日發布第一份全面性的遷徙動物報告指出,近一半的遷徙動物正面臨族群量下...

近南極小島首見禽流感 專家:威脅瀕危企鵝等物種生存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988FD2FD9B5107D | 內容: 禽流感在全球造成上億隻的鳥類死亡後,逐漸逼近南極大陸。去(2023)年10月,科學家在靠近南極的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 Island)和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發...

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CDED37281784407 | 內容: 2020年1月台東長濱海灘出現擱淺死亡藍鯨,被發現時身形消瘦,頭部遭粗尼龍繩緊緊纏繞,死亡的畫面令人震撼。在海委會海保署、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以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下,歷經三年多進行骨...

報告:地球正處於5+3個災難性氣候「臨界點」 端看能否控制升溫1.5℃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7BE197A7E5B8F824 | 內容: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討論激烈,化石燃料淘汰議題尚不確定能否納入會議結論。6日,學界發布臨界點報告,警告地球升溫趨近危險邊緣,5個地球系統正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若升溫超過1.5℃,則風險名單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