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頭鼠海豚寶寶帶來一線希望! IWC發布70年來第一個滅絕警告籲100%禁刺網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標題小頭鼠海豚寶寶帶來一線希望! IWC發布70年來第一個滅絕警告籲100%禁刺網的Source是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80124B7A63D11CD, 內容是管制國際捕鯨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7日發出70多年來的第一個「滅絕警告」,呼籲墨西哥加灣(Gulf of California)100%禁用刺網,以保護僅剩10隻的小頭鼠海豚(vaquita,學名:Phocoena sinus),否則,牠們將「無可避免」的走上滅絕之路。  ....

ArticleType0
FileName(空)
Link(空)
Source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80124B7A63D11CD
標題小頭鼠海豚寶寶帶來一線希望! IWC發布70年來第一個滅絕警告籲100%禁刺網
內容

管制國際捕鯨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7日發出70多年來的第一個「滅絕警告」,呼籲墨西哥加灣(Gulf of California)100%禁用刺網,以保護僅剩10隻的小頭鼠海豚(vaquita,學名:Phocoena sinus),否則,牠們將「無可避免」的走上滅絕之路。

VAQUIT~1

 

 

IWC發出成立以來第一個滅絕警告,盼大眾正視小頭鼠海豚的危機。圖片來源:Thomas A Jefferson vie IWC

小頭鼠海豚身長約1.2~1.5公尺,目前僅在墨西哥加灣的最北端發現牠的蹤跡。當地非法使用刺網捕捉加州石首魚(Totoaba macdonaldi),小頭鼠海豚跟著受害。IWC科學委員會指出,牠們的數量從1997年約570隻,到2018年只剩下大約10隻。

石首魚是中國人眼中的壯陽藥,魚鰾曬乾後即為「花膠」,在中國和香港黑市上,價格和利潤極高,讓加州石首魚和小頭鼠海豚均嚴重瀕危。

1948年IWC根據《國際捕鯨管制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Whaling)成立,目的是保護鯨豚生長環境,適當規範捕鯨業。在鯨豚的生存持續遭受威脅下,1982年IWC決議暫停商業捕鯨。不過,這項決議未能阻擋冰島、挪威等國捕鯨,日本也於2019年退出,恢復商業捕鯨。

這是IWC成立75年來首次發出的「滅絕警告」。《衛報》報導,IWC科學委員會副主席波特(Lindsay Porter)表示,希望透過這次的警報讓大眾看見事情的嚴重性。

IWC指出,100%嚴格禁用流刺網,或許還能給小頭鼠海豚「一次復原的機會」,做不到這一點,牠們勢必走上滅絕之路。

為了制止非法捕撈石首魚,2022年墨西哥海軍跟其他政府機構合作,在零容忍區放置混凝土塊,並加強執法。IWC指出,看起來略有成效,但犯罪組織加入了石首漁業後,問題變得棘手。

就在前(2021)年,研究人員估算全球小頭鼠海豚僅剩約九隻,但希望依舊在。波特說,去年至少發現了一隻小頭鼠海豚寶寶。

波特強調,牠們還沒有停止繁殖,如能消除刺網捕撈的壓力,族群仍有恢復的可能。我們現在不能放棄。

國際水產媒體SeafoodSource報導,今年5月的時候,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管理局(FWS)認定墨西哥保護行動不足,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一度考慮祭出經濟制裁,但美國後來決定不實施制裁,而是希望透過美墨高層對話,來共同保護石首魚和小頭鼠海豚。

參考資料IWC(2023年8月7日),First ever Extinction Alert from the IWC: the vaquita porpoise衛報(2023年8月7日),Extinction alert issued over critically endangered vaquita路透社(2023年8月8日),Extinction alert issued for Mexico's threatened vaquita porpoiseSeafoodSource(2023年8月7日),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issues extinction alert for vaquita porpoise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謝明珊 編譯
相關檔案(空)
相關連結(空)
相關圖片(空)
相關影音(空)

ArticleType

0

FileName

(空)

Link

(空)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80124B7A63D11CD

標題

小頭鼠海豚寶寶帶來一線希望! IWC發布70年來第一個滅絕警告籲100%禁刺網

內容

管制國際捕鯨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7日發出70多年來的第一個「滅絕警告」,呼籲墨西哥加灣(Gulf of California)100%禁用刺網,以保護僅剩10隻的小頭鼠海豚(vaquita,學名:Phocoena sinus),否則,牠們將「無可避免」的走上滅絕之路。

VAQUIT~1

 

 

IWC發出成立以來第一個滅絕警告,盼大眾正視小頭鼠海豚的危機。圖片來源:Thomas A Jefferson vie IWC

小頭鼠海豚身長約1.2~1.5公尺,目前僅在墨西哥加灣的最北端發現牠的蹤跡。當地非法使用刺網捕捉加州石首魚(Totoaba macdonaldi),小頭鼠海豚跟著受害。IWC科學委員會指出,牠們的數量從1997年約570隻,到2018年只剩下大約10隻。

石首魚是中國人眼中的壯陽藥,魚鰾曬乾後即為「花膠」,在中國和香港黑市上,價格和利潤極高,讓加州石首魚和小頭鼠海豚均嚴重瀕危。

1948年IWC根據《國際捕鯨管制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Whaling)成立,目的是保護鯨豚生長環境,適當規範捕鯨業。在鯨豚的生存持續遭受威脅下,1982年IWC決議暫停商業捕鯨。不過,這項決議未能阻擋冰島、挪威等國捕鯨,日本也於2019年退出,恢復商業捕鯨。

這是IWC成立75年來首次發出的「滅絕警告」。《衛報》報導,IWC科學委員會副主席波特(Lindsay Porter)表示,希望透過這次的警報讓大眾看見事情的嚴重性。

IWC指出,100%嚴格禁用流刺網,或許還能給小頭鼠海豚「一次復原的機會」,做不到這一點,牠們勢必走上滅絕之路。

為了制止非法捕撈石首魚,2022年墨西哥海軍跟其他政府機構合作,在零容忍區放置混凝土塊,並加強執法。IWC指出,看起來略有成效,但犯罪組織加入了石首漁業後,問題變得棘手。

就在前(2021)年,研究人員估算全球小頭鼠海豚僅剩約九隻,但希望依舊在。波特說,去年至少發現了一隻小頭鼠海豚寶寶。

波特強調,牠們還沒有停止繁殖,如能消除刺網捕撈的壓力,族群仍有恢復的可能。我們現在不能放棄。

國際水產媒體SeafoodSource報導,今年5月的時候,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管理局(FWS)認定墨西哥保護行動不足,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一度考慮祭出經濟制裁,但美國後來決定不實施制裁,而是希望透過美墨高層對話,來共同保護石首魚和小頭鼠海豚。

參考資料IWC(2023年8月7日),First ever Extinction Alert from the IWC: the vaquita porpoise衛報(2023年8月7日),Extinction alert issued over critically endangered vaquita路透社(2023年8月8日),Extinction alert issued for Mexico's threatened vaquita porpoiseSeafoodSource(2023年8月7日),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issues extinction alert for vaquita porpoise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謝明珊 編譯

相關檔案

(空)

相關連結

(空)

相關圖片

(空)

相關影音

(空)

根據名稱 小頭鼠海豚寶寶帶來一線希望 IWC發布70年來第一個滅絕警告籲100 禁刺網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小頭鼠海豚寶寶帶來一線希望 IWC發布70年來第一個滅絕警告籲100 禁刺網 資料。

[ 搜尋所有 小頭鼠海豚寶寶帶來一線希望 IWC發布70年來第一個滅絕警告籲100 禁刺網 ... ]

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資料集內搜尋:


與小頭鼠海豚寶寶帶來一線希望! IWC發布70年來第一個滅絕警告籲100%禁刺網同分類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

海豚也有社交小圈圈? 黑潮解密東部海域花紋海豚社會網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AB00F6332FEADBA4 | 內容: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下簡稱黑潮)自2010年以來,透過個體辨識紀錄累積450隻花蓮海域常見的花紋海豚個體資料,經過分析發現「來」、「X」、「W」三個海豚群體長期結隊出現,有「社交小圈圈」的有趣現象。黑...

海洋保護有成 墾丁首次記錄兩稀有魚類:長鼻粗吻海龍、褐帶少女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1C196231475DC23 | 內容: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緊鄰黑潮洋流流經區域,溫暖海水孕育豐富的海洋物種與生命,近日又新發現兩種稀有魚類,包括過去僅在苗栗外海現蹤的海龍科「長鼻粗吻海龍」,以及蝴蝶魚科「褐帶少女魚」。受墾管處委託、執行202...

【本館新聞】 兩度擱淺終痊癒,罕見成年雄性綠蠵龜重返大海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2ABB6224A4E3C94A | 內容: 兩度擱淺終痊癒,罕見成年雄性綠蠵龜重返大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與屏東縣政府、屏東縣林邊國小、臺東縣政府、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巡署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於3月3日(星期五)在屏東縣恆...

東部海域抹香鯨發現率上升3% 民間發起「π計畫」建構鯨豚資料庫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A030DBE515B83A9 | 內容: 近年來抹香鯨在花蓮海域頻頻現蹤,兩年內發現率從3.19%提高至6.21%,甚至高於瓶鼻海豚與領航鯨的目擊率,也促使民間發起「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下簡稱π計畫),透過海上探查及研究主動...

聯合國今夏可能放行太平洋海底挖礦 綠色和平:噪音將24小時影響鯨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44DCA8967A1A58A | 內容: 位在墨西哥和夏威夷間、太平洋的克利珀頓破裂帶(Clarion Clipperton Zone, CCZ)海底蘊藏珍貴的金屬礦物,成為各採礦公司急於開發的地點。目前已有17個開發計畫正在進行初步探勘,雖...

研究:氣候變遷加劇 海洋熱含量連4年破紀錄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19AFA2ED37819A79 | 內容: 全球升溫再度拉緊報,不僅氣溫升高,連海洋也愈來愈熱。根據11日最新發表的研究,2022年全球海洋熱含量(ocean heat content, OHC)再度破紀錄。從2019年至今,海洋熱含量已連續4...

研究示警:海洋塑膠垃圾影響海膽發育 其他生物可能也受害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DD97062DAD5BF27 | 內容: 海洋塑膠污染日益嚴重,海底生物首當其衝。一份英、義科學家共同發表的研究顯示,高濃度的塑膠海水會導致海膽幼蟲發育異常而死亡。研究試驗了兩種塑膠後發現,未經使用的塑膠原料會釋放大量添加劑,危害比長期泡在海...

IUCN紅皮書更新:東非儒艮極危 鮑魚陷人類捕食與海洋熱浪雙重危機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874C2CA76B7CD4F | 內容: (function(w,d,s,l,i){w[l]=w[l]||[];w[l].push({'gtm.start': new Date().getTime(),event:'gtm.js'});...

全球首紀錄 水試所攜手史丹佛大學 衛星追蹤太平洋黑鮪洄游之路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076E4DAB57DDE46D | 內容: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自五年前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作,運用衛星遙感記錄技術,分析太平洋黑鮪的棲息溫度、深度與地理位置等訊息,希望揭開產卵洄游與生態習性的奧祕。水試所昨(8)日公布衛星資料結果,發現太...

COP15會前看點:為什麼全球急需《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綱要》來守護自然?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F6188DEE5683CA3F | 內容: 碳排放可增可減,地球上的生物一旦滅絕便永不再見。聯合國權威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警告,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邁向第六次大滅絕,因人類而滅絕的生物上看百萬種。本月7-19...

過去30年上百萬隻海龜遭非法捕殺 綠蠵龜和玳瑁占95%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4DA8C39F2300DFC2 | 內容: 全球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每年交易額高達230億美元,海龜也深受其害。美國最新研究估計,在過去30年間,超過110萬隻海龜遭到非法捕殺或走私。即便有了法規保護,在過去10年間,每年仍有高達4萬4000隻的海...

WTO終止有害漁業補貼幕後:22年談判重大進展藏缺失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5EF61FB0D0F5B657 | 內容: 歷經22年談判,世界貿易組織(WTO)限制有害漁業補貼的協議,終於向前邁進。新協議除了規範各國政府必須公開漁業補貼資料,本次的協議也給予開發中國家與最低度開發國家兩年的寬限期。雖然保育組織認定本次協議...

地球過熱生態失衡 以色列地中海岸水母爆大量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DCAE6A0C2BD04F77 | 內容: 英國《獨立報》報導,七月下旬在以色列北部、地中海沿岸的海法(Haifa)出現大群水母,幾乎堵塞該國重要的海水淡化廠,泳客也敗興而歸。當地巡護員指出,水母大量出現的原因之一就是全球暖化。「水越來越熱,水...

幫海龜點名! 資料庫累計超過700隻 「海龜戶口名簿」網站上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1CF2B84050155CF6 | 內容: 人類日常中必須倚靠身分證、戶口名簿等資料「驗明正身」,但對於廣大海域中的海洋生物又該如何一一核發屬於牠們的身分證?民間發起的「海龜點點名」計畫,四年來在小琉球附近海域紀錄超過700隻海龜,打造一本本的...

台灣首件真鯛化石出土 證實晚更新世的恆春四溝 曾有良好潟湖生態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19F72EB824AE7E24 | 內容: 全世界的魚類物種數超過3萬種,台灣就有高達3000多種,約占了世界的10%。魚種數除了是了解魚類多樣性的依據外,科學家也希望能從地質時間,探索西太平洋亞熱帶區域的魚類多樣性變化,藉此找出能孕育多種魚類...

海豚也有社交小圈圈? 黑潮解密東部海域花紋海豚社會網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AB00F6332FEADBA4 | 內容: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下簡稱黑潮)自2010年以來,透過個體辨識紀錄累積450隻花蓮海域常見的花紋海豚個體資料,經過分析發現「來」、「X」、「W」三個海豚群體長期結隊出現,有「社交小圈圈」的有趣現象。黑...

海洋保護有成 墾丁首次記錄兩稀有魚類:長鼻粗吻海龍、褐帶少女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1C196231475DC23 | 內容: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緊鄰黑潮洋流流經區域,溫暖海水孕育豐富的海洋物種與生命,近日又新發現兩種稀有魚類,包括過去僅在苗栗外海現蹤的海龍科「長鼻粗吻海龍」,以及蝴蝶魚科「褐帶少女魚」。受墾管處委託、執行202...

【本館新聞】 兩度擱淺終痊癒,罕見成年雄性綠蠵龜重返大海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2ABB6224A4E3C94A | 內容: 兩度擱淺終痊癒,罕見成年雄性綠蠵龜重返大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與屏東縣政府、屏東縣林邊國小、臺東縣政府、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巡署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於3月3日(星期五)在屏東縣恆...

東部海域抹香鯨發現率上升3% 民間發起「π計畫」建構鯨豚資料庫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A030DBE515B83A9 | 內容: 近年來抹香鯨在花蓮海域頻頻現蹤,兩年內發現率從3.19%提高至6.21%,甚至高於瓶鼻海豚與領航鯨的目擊率,也促使民間發起「拜訪太平洋抹香鯨π計畫」(下簡稱π計畫),透過海上探查及研究主動...

聯合國今夏可能放行太平洋海底挖礦 綠色和平:噪音將24小時影響鯨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44DCA8967A1A58A | 內容: 位在墨西哥和夏威夷間、太平洋的克利珀頓破裂帶(Clarion Clipperton Zone, CCZ)海底蘊藏珍貴的金屬礦物,成為各採礦公司急於開發的地點。目前已有17個開發計畫正在進行初步探勘,雖...

研究:氣候變遷加劇 海洋熱含量連4年破紀錄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19AFA2ED37819A79 | 內容: 全球升溫再度拉緊報,不僅氣溫升高,連海洋也愈來愈熱。根據11日最新發表的研究,2022年全球海洋熱含量(ocean heat content, OHC)再度破紀錄。從2019年至今,海洋熱含量已連續4...

研究示警:海洋塑膠垃圾影響海膽發育 其他生物可能也受害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DD97062DAD5BF27 | 內容: 海洋塑膠污染日益嚴重,海底生物首當其衝。一份英、義科學家共同發表的研究顯示,高濃度的塑膠海水會導致海膽幼蟲發育異常而死亡。研究試驗了兩種塑膠後發現,未經使用的塑膠原料會釋放大量添加劑,危害比長期泡在海...

IUCN紅皮書更新:東非儒艮極危 鮑魚陷人類捕食與海洋熱浪雙重危機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874C2CA76B7CD4F | 內容: (function(w,d,s,l,i){w[l]=w[l]||[];w[l].push({'gtm.start': new Date().getTime(),event:'gtm.js'});...

全球首紀錄 水試所攜手史丹佛大學 衛星追蹤太平洋黑鮪洄游之路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076E4DAB57DDE46D | 內容: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自五年前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合作,運用衛星遙感記錄技術,分析太平洋黑鮪的棲息溫度、深度與地理位置等訊息,希望揭開產卵洄游與生態習性的奧祕。水試所昨(8)日公布衛星資料結果,發現太...

COP15會前看點:為什麼全球急需《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綱要》來守護自然?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F6188DEE5683CA3F | 內容: 碳排放可增可減,地球上的生物一旦滅絕便永不再見。聯合國權威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PBES)警告,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邁向第六次大滅絕,因人類而滅絕的生物上看百萬種。本月7-19...

過去30年上百萬隻海龜遭非法捕殺 綠蠵龜和玳瑁占95%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4DA8C39F2300DFC2 | 內容: 全球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每年交易額高達230億美元,海龜也深受其害。美國最新研究估計,在過去30年間,超過110萬隻海龜遭到非法捕殺或走私。即便有了法規保護,在過去10年間,每年仍有高達4萬4000隻的海...

WTO終止有害漁業補貼幕後:22年談判重大進展藏缺失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5EF61FB0D0F5B657 | 內容: 歷經22年談判,世界貿易組織(WTO)限制有害漁業補貼的協議,終於向前邁進。新協議除了規範各國政府必須公開漁業補貼資料,本次的協議也給予開發中國家與最低度開發國家兩年的寬限期。雖然保育組織認定本次協議...

地球過熱生態失衡 以色列地中海岸水母爆大量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DCAE6A0C2BD04F77 | 內容: 英國《獨立報》報導,七月下旬在以色列北部、地中海沿岸的海法(Haifa)出現大群水母,幾乎堵塞該國重要的海水淡化廠,泳客也敗興而歸。當地巡護員指出,水母大量出現的原因之一就是全球暖化。「水越來越熱,水...

幫海龜點名! 資料庫累計超過700隻 「海龜戶口名簿」網站上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1CF2B84050155CF6 | 內容: 人類日常中必須倚靠身分證、戶口名簿等資料「驗明正身」,但對於廣大海域中的海洋生物又該如何一一核發屬於牠們的身分證?民間發起的「海龜點點名」計畫,四年來在小琉球附近海域紀錄超過700隻海龜,打造一本本的...

台灣首件真鯛化石出土 證實晚更新世的恆春四溝 曾有良好潟湖生態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19F72EB824AE7E24 | 內容: 全世界的魚類物種數超過3萬種,台灣就有高達3000多種,約占了世界的10%。魚種數除了是了解魚類多樣性的依據外,科學家也希望能從地質時間,探索西太平洋亞熱帶區域的魚類多樣性變化,藉此找出能孕育多種魚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