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影響前兆? 南極海冰創新低 科學家列可能原因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標題氣候變遷影響前兆? 南極海冰創新低 科學家列可能原因的Source是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92AAB80360B0EB5, 內容是最新衛星影像分析顯示,南極洲周圍的海冰達到40年來歷史新低。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大學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的分析,截至2月22日,南極海岸周圍的冰層覆蓋面積約為194萬平方公里,再次破2017年3月初創下的歷史新低紀錄211萬平方公....

ArticleType0
FileName(空)
Link(空)
Source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92AAB80360B0EB5
標題氣候變遷影響前兆? 南極海冰創新低 科學家列可能原因
內容

最新衛星影像分析顯示,南極洲周圍的海冰達到40年來歷史新低。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大學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的分析,截至2月22日,南極海岸周圍的冰層覆蓋面積約為194萬平方公里,再次破2017年3月初創下的歷史新低紀錄211萬平方公里。

南極洲的帕默群島(Palmer Archipelago)。圖片來源: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維基百科

南極洲的帕默群島(Palmer Archipelago)。圖片來源: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維基百科

南極海冰創新低 海洋升溫僅原因之一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南極海冰的地理學教授拉斐​​爾(Marilyn N. Raphael)說,海洋溫度升高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努力找出其他因素。」

南極海冰面積每年變化很大,但自1970年代後期開始透過衛星觀測以來,整體平均有非常小幅度的增加。相較之下,暖化速度是其他地區三倍的北極,海冰面積在同一時期每十年減少10%以上。

這兩個地區狀況截然不同。北極點和極圈覆蓋著北冰洋,外圍被陸地環繞。而在南半球,南極點和極圈由南極大陸覆蓋,外圍則被南冰洋環繞。

雖然北極地區快速暖化是當地海冰縮小的主要原因,但氣候變遷對南極海冰的影響並不那麼明確。

全球暖化導致南極海冰減少? 學者:兩者關係尚不明確

華盛頓大學氣候科學家瑞格史沃斯(Edward Blanchard-Wrigglesworth)表示,許多科學家預測全球暖化最終會導致南極海冰減少。但目前,他說,「真的很難確立兩者的關係,尤其是像這樣的單一事件。」

南極海冰受到許多複雜的因素影響。通常發生在遠離大陸之處的大尺度大氣模式、當地的洋流和風都可能增加或減少海冰的覆蓋範圍。

瑞格史沃斯博士說,有些研究顯示2015年和2016年發生強烈的聖嬰現象,當時熱帶太平洋的海面溫度高於正常水準,導致2016年海冰覆蓋率急劇下降。

科羅拉多大學地球科學與觀測中心的資深研究員史坎伯斯(Ted Scambos)說,南極洲周圍部分地區的海面溫度高於正常水準,可能是造成目前海冰創新低的原因。

拉斐爾表示,海冰創新低也可能跟風有關,尤其是在南極大陸西側的阿蒙森海(Amundsen Sea)。她說,每年固定在海上形成的低壓今年特別強,形成更強烈的風,可能將更多冰往北吹,進入溫暖的水域,導致融化加速。

南極海冰2017年曾創新低 2020年恢復平均水準

自1970年代後期以來,整體南極海冰面積略有增加,增長速度在2000年開始加速,在2014年創下歷史新高。拉斐爾博士說,接下來的三年間,海冰急遽減少,2017年創下歷史新低,但此後海冰面積又反彈,到2020年大致恢復到平均水準。

拉斐爾博士說,通常海冰量會在幾年內繼續持平或略高於平均水準,但今年冰量大跌發生得特別早,「這就是奇怪之處⋯⋯海冰面積在2017年之後恢復正常,但卻沒有維持住。」

瑞格史沃斯博士說,要了解為什麼現在冰層如此之少,研究人員得檢查去年氣候條件的變化,「沒意外的話,可能是過去三到六個月風向變化的結果。」

今年的海冰面積可能隨天氣變得更小,但隨著溫度開始下降,南極進入秋季和冬季,海冰應該很快又會開始增加。每年9月底前後,冰層覆蓋率達到最大值。40年的平均最大值超過1812萬平方公里。

瑞格史沃斯博士說,像這樣的事件和之前的記錄低點,是研究人員探究氣候變遷與南極洲海冰之間關係的機會,「新的研究題目可能是,這些現象是否是長期趨勢開始逆轉的前兆?」

參考資料紐約時報(2022年2月23日),Sea Ice Around Antarctica Reaches a Record Low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相關檔案(空)
相關連結(空)
相關圖片(空)
相關影音(空)

ArticleType

0

FileName

(空)

Link

(空)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92AAB80360B0EB5

標題

氣候變遷影響前兆? 南極海冰創新低 科學家列可能原因

內容

最新衛星影像分析顯示,南極洲周圍的海冰達到40年來歷史新低。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大學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的分析,截至2月22日,南極海岸周圍的冰層覆蓋面積約為194萬平方公里,再次破2017年3月初創下的歷史新低紀錄211萬平方公里。

南極洲的帕默群島(Palmer Archipelago)。圖片來源: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維基百科

南極洲的帕默群島(Palmer Archipelago)。圖片來源: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維基百科

南極海冰創新低 海洋升溫僅原因之一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南極海冰的地理學教授拉斐​​爾(Marilyn N. Raphael)說,海洋溫度升高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努力找出其他因素。」

南極海冰面積每年變化很大,但自1970年代後期開始透過衛星觀測以來,整體平均有非常小幅度的增加。相較之下,暖化速度是其他地區三倍的北極,海冰面積在同一時期每十年減少10%以上。

這兩個地區狀況截然不同。北極點和極圈覆蓋著北冰洋,外圍被陸地環繞。而在南半球,南極點和極圈由南極大陸覆蓋,外圍則被南冰洋環繞。

雖然北極地區快速暖化是當地海冰縮小的主要原因,但氣候變遷對南極海冰的影響並不那麼明確。

全球暖化導致南極海冰減少? 學者:兩者關係尚不明確

華盛頓大學氣候科學家瑞格史沃斯(Edward Blanchard-Wrigglesworth)表示,許多科學家預測全球暖化最終會導致南極海冰減少。但目前,他說,「真的很難確立兩者的關係,尤其是像這樣的單一事件。」

南極海冰受到許多複雜的因素影響。通常發生在遠離大陸之處的大尺度大氣模式、當地的洋流和風都可能增加或減少海冰的覆蓋範圍。

瑞格史沃斯博士說,有些研究顯示2015年和2016年發生強烈的聖嬰現象,當時熱帶太平洋的海面溫度高於正常水準,導致2016年海冰覆蓋率急劇下降。

科羅拉多大學地球科學與觀測中心的資深研究員史坎伯斯(Ted Scambos)說,南極洲周圍部分地區的海面溫度高於正常水準,可能是造成目前海冰創新低的原因。

拉斐爾表示,海冰創新低也可能跟風有關,尤其是在南極大陸西側的阿蒙森海(Amundsen Sea)。她說,每年固定在海上形成的低壓今年特別強,形成更強烈的風,可能將更多冰往北吹,進入溫暖的水域,導致融化加速。

南極海冰2017年曾創新低 2020年恢復平均水準

自1970年代後期以來,整體南極海冰面積略有增加,增長速度在2000年開始加速,在2014年創下歷史新高。拉斐爾博士說,接下來的三年間,海冰急遽減少,2017年創下歷史新低,但此後海冰面積又反彈,到2020年大致恢復到平均水準。

拉斐爾博士說,通常海冰量會在幾年內繼續持平或略高於平均水準,但今年冰量大跌發生得特別早,「這就是奇怪之處⋯⋯海冰面積在2017年之後恢復正常,但卻沒有維持住。」

瑞格史沃斯博士說,要了解為什麼現在冰層如此之少,研究人員得檢查去年氣候條件的變化,「沒意外的話,可能是過去三到六個月風向變化的結果。」

今年的海冰面積可能隨天氣變得更小,但隨著溫度開始下降,南極進入秋季和冬季,海冰應該很快又會開始增加。每年9月底前後,冰層覆蓋率達到最大值。40年的平均最大值超過1812萬平方公里。

瑞格史沃斯博士說,像這樣的事件和之前的記錄低點,是研究人員探究氣候變遷與南極洲海冰之間關係的機會,「新的研究題目可能是,這些現象是否是長期趨勢開始逆轉的前兆?」

參考資料紐約時報(2022年2月23日),Sea Ice Around Antarctica Reaches a Record Low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相關檔案

(空)

相關連結

(空)

相關圖片

(空)

相關影音

(空)

根據名稱 氣候變遷影響前兆 南極海冰創新低 科學家列可能原因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氣候變遷影響前兆 南極海冰創新低 科學家列可能原因 資料。

[ 搜尋所有 氣候變遷影響前兆 南極海冰創新低 科學家列可能原因 ... ]

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資料集內搜尋:


與氣候變遷影響前兆? 南極海冰創新低 科學家列可能原因同分類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

人工繁殖蘇眉魚 放流再等一等 海委會:需審慎評估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2B6C0F36166C2C4 | 內容: 曲紋唇魚俗稱「蘇眉魚」、「龍王雕」,在台灣屬珍稀保育類物種,推估數量不到30尾。2019年時,海委會核准屏東科技大學與業者進口印尼蘇眉魚,合作研發繁殖技術,日前,該計畫申請業者發布繁殖技術成功,並提出...

友善路燈、船舶減速 小琉球在地共同宣誓保護海龜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EC9DE48DB0D18FD | 內容: 海委會海洋保育署昨(15)日在小琉球白沙國小舉辦海龜保育宣誓活動,邀集地方政府、學校、民間企業和NGO等參加,共同宣誓以友善路燈、船速減慢、友善產卵棲地、保育傳承及在地守護等措施保護海龜。行政院副院長...

紅海珊瑚躲過暖化浩劫? 海溫相近的台灣能否借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719BD8814230C7F0 | 內容: 圖片來源:林裕䕒助理教授拍攝「這也太美了吧!」若你曾去浮潛過,是不是對海底五顏六色的珊瑚印象深刻呢?不然,你也大概從照片、影片中看過這些海底珊瑚花園,覺得總有一日要見識見識。但,近年來新聞屢屢提到的「...

綠島珊瑚大白化後回復平穩 陸域發現稀有植物「蘭嶼牛栓藤」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A19318B547EDC318 | 內容: 在國科會資助下,中研院在綠島設立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並邀請陸域及水域不同範疇的研究專家,於昨(28)日分享研究結果。研究調查發現,綠島陸域保有許多瀕危與極為稀有的植物,更有從未在本島出現、只在蘭嶼...

綠色和平:六大風景區漁船、觀光船活動頻繁 廢棄漁網、垃圾纏海龜珊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9EC9748EECC6513 | 內容: 台灣海岸為國內外旅遊觀光熱點,但隨着沿近岸海上活動增加,對海洋生態造成衝擊。綠色和平透過「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盤點六個國家風景區逾2億筆沿近海觀光船及漁船活動資料,分析水域生態壓力,發現其船...

淨灘「垃圾」會說話 海洋廢棄物展覽:該分類的人類生活習慣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FB40BD84D1352E5 | 內容: 台灣國際潛水暨度假觀光展每年邀請國內海洋相關組織參展,並鼓勵民眾參與非營利組織的展位活動。以「珊瑚礁體檢」專案參與潛水展多年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改變與民眾對話的方法。19日,他們將「珍藏」許久的海...

NOAA證實:全球第四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過半數珊瑚礁陷危機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CBCE753218A2AEDA | 內容: 海洋高溫拉警報,各地陸續傳出白化災情。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15日宣布,全球正在經歷第四次大規模珊瑚白化,這也是近十年來第二次的大規模白化事件。  2024年3月澳洲大...

台達攜手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 建構珊瑚白化救援機制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39AB539DE644234 | 內容: 極端氣候下,因應海洋熱浪可能導致大規模珊瑚白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昨(5)日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Mote Marine Laboratory & Aquarium)簽署合作備忘錄,導入M...

聯合國首份遷徙物種報告:五分之一有滅絕危險、最嚴重是魚類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2799E98534B81984 | 內容: 陸地、海洋和天空,每年上億隻的動物為了食物、繁衍而遷徙。旅途危機重重,有時因棲地消失而必須飛更遠,有時被漁網纏繞或遭獵殺。聯合國12日發布第一份全面性的遷徙動物報告指出,近一半的遷徙動物正面臨族群量下...

近南極小島首見禽流感 專家:威脅瀕危企鵝等物種生存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988FD2FD9B5107D | 內容: 禽流感在全球造成上億隻的鳥類死亡後,逐漸逼近南極大陸。去(2023)年10月,科學家在靠近南極的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 Island)和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發...

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CDED37281784407 | 內容: 2020年1月台東長濱海灘出現擱淺死亡藍鯨,被發現時身形消瘦,頭部遭粗尼龍繩緊緊纏繞,死亡的畫面令人震撼。在海委會海保署、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以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下,歷經三年多進行骨...

報告:地球正處於5+3個災難性氣候「臨界點」 端看能否控制升溫1.5℃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7BE197A7E5B8F824 | 內容: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討論激烈,化石燃料淘汰議題尚不確定能否納入會議結論。6日,學界發布臨界點報告,警告地球升溫趨近危險邊緣,5個地球系統正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若升溫超過1.5℃,則風險名單可...

珊瑚復育也要「投資組合」? 科學家:兼顧耐熱性與多樣性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04F03993BDD790BB | 內容: 身著潛水衣的科學家深潛入海底,小心翼翼地檢視一個個土色珊瑚塊。這些珊瑚碎塊是少數躲過珊瑚白化的珊瑚,牠們被暫時移植到這塊區域,等待成長到一定大小後,再將健康的分株移植到原本的海域。「我們試著養大牠們,...

菲律賓海洋保護區內 潛水員直擊珍稀鯊魚被漁網纏繞死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745CCDE1FD96144 | 內容: 來自各國的潛水員5日在菲律賓「卡曼加海洋生態旅遊公園與保護區」(Kamanga Marine Eco-Tourism Park and Sanctuary)潛水時,意外發現一張籃球場大小的漁網,纏繞珍...

科學家發現加州深海「章魚花園」 逾2萬隻章魚群聚海底溫泉創造生態綠洲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07969CC1D48BAAF6 | 內容: 章魚通常是獨居的生物,卻有一群淡紫色外表、跟葡萄柚差不多大小的珍珠章魚(Pearl Octopuses,學名:Muusoctopus robustus)群聚在加州沿海約3200公尺深的海底,形成333...

人工繁殖蘇眉魚 放流再等一等 海委會:需審慎評估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2B6C0F36166C2C4 | 內容: 曲紋唇魚俗稱「蘇眉魚」、「龍王雕」,在台灣屬珍稀保育類物種,推估數量不到30尾。2019年時,海委會核准屏東科技大學與業者進口印尼蘇眉魚,合作研發繁殖技術,日前,該計畫申請業者發布繁殖技術成功,並提出...

友善路燈、船舶減速 小琉球在地共同宣誓保護海龜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EC9DE48DB0D18FD | 內容: 海委會海洋保育署昨(15)日在小琉球白沙國小舉辦海龜保育宣誓活動,邀集地方政府、學校、民間企業和NGO等參加,共同宣誓以友善路燈、船速減慢、友善產卵棲地、保育傳承及在地守護等措施保護海龜。行政院副院長...

紅海珊瑚躲過暖化浩劫? 海溫相近的台灣能否借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719BD8814230C7F0 | 內容: 圖片來源:林裕䕒助理教授拍攝「這也太美了吧!」若你曾去浮潛過,是不是對海底五顏六色的珊瑚印象深刻呢?不然,你也大概從照片、影片中看過這些海底珊瑚花園,覺得總有一日要見識見識。但,近年來新聞屢屢提到的「...

綠島珊瑚大白化後回復平穩 陸域發現稀有植物「蘭嶼牛栓藤」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A19318B547EDC318 | 內容: 在國科會資助下,中研院在綠島設立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並邀請陸域及水域不同範疇的研究專家,於昨(28)日分享研究結果。研究調查發現,綠島陸域保有許多瀕危與極為稀有的植物,更有從未在本島出現、只在蘭嶼...

綠色和平:六大風景區漁船、觀光船活動頻繁 廢棄漁網、垃圾纏海龜珊瑚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9EC9748EECC6513 | 內容: 台灣海岸為國內外旅遊觀光熱點,但隨着沿近岸海上活動增加,對海洋生態造成衝擊。綠色和平透過「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盤點六個國家風景區逾2億筆沿近海觀光船及漁船活動資料,分析水域生態壓力,發現其船...

淨灘「垃圾」會說話 海洋廢棄物展覽:該分類的人類生活習慣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FB40BD84D1352E5 | 內容: 台灣國際潛水暨度假觀光展每年邀請國內海洋相關組織參展,並鼓勵民眾參與非營利組織的展位活動。以「珊瑚礁體檢」專案參與潛水展多年的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改變與民眾對話的方法。19日,他們將「珍藏」許久的海...

NOAA證實:全球第四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過半數珊瑚礁陷危機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CBCE753218A2AEDA | 內容: 海洋高溫拉警報,各地陸續傳出白化災情。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15日宣布,全球正在經歷第四次大規模珊瑚白化,這也是近十年來第二次的大規模白化事件。  2024年3月澳洲大...

台達攜手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 建構珊瑚白化救援機制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939AB539DE644234 | 內容: 極端氣候下,因應海洋熱浪可能導致大規模珊瑚白化,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昨(5)日與美國Mote海洋實驗室(Mote Marine Laboratory & Aquarium)簽署合作備忘錄,導入M...

聯合國首份遷徙物種報告:五分之一有滅絕危險、最嚴重是魚類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2799E98534B81984 | 內容: 陸地、海洋和天空,每年上億隻的動物為了食物、繁衍而遷徙。旅途危機重重,有時因棲地消失而必須飛更遠,有時被漁網纏繞或遭獵殺。聯合國12日發布第一份全面性的遷徙動物報告指出,近一半的遷徙動物正面臨族群量下...

近南極小島首見禽流感 專家:威脅瀕危企鵝等物種生存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988FD2FD9B5107D | 內容: 禽流感在全球造成上億隻的鳥類死亡後,逐漸逼近南極大陸。去(2023)年10月,科學家在靠近南極的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 Island)和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發...

海生館展出長濱藍鯨完整標本 骨骼繩索勒痕喚起保育省思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6CDED37281784407 | 內容: 2020年1月台東長濱海灘出現擱淺死亡藍鯨,被發現時身形消瘦,頭部遭粗尼龍繩緊緊纏繞,死亡的畫面令人震撼。在海委會海保署、成功大學海洋生物及鯨豚研究中心,以及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下,歷經三年多進行骨...

報告:地球正處於5+3個災難性氣候「臨界點」 端看能否控制升溫1.5℃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7BE197A7E5B8F824 | 內容: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討論激烈,化石燃料淘汰議題尚不確定能否納入會議結論。6日,學界發布臨界點報告,警告地球升溫趨近危險邊緣,5個地球系統正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若升溫超過1.5℃,則風險名單可...

珊瑚復育也要「投資組合」? 科學家:兼顧耐熱性與多樣性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04F03993BDD790BB | 內容: 身著潛水衣的科學家深潛入海底,小心翼翼地檢視一個個土色珊瑚塊。這些珊瑚碎塊是少數躲過珊瑚白化的珊瑚,牠們被暫時移植到這塊區域,等待成長到一定大小後,再將健康的分株移植到原本的海域。「我們試著養大牠們,...

菲律賓海洋保護區內 潛水員直擊珍稀鯊魚被漁網纏繞死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745CCDE1FD96144 | 內容: 來自各國的潛水員5日在菲律賓「卡曼加海洋生態旅遊公園與保護區」(Kamanga Marine Eco-Tourism Park and Sanctuary)潛水時,意外發現一張籃球場大小的漁網,纏繞珍...

科學家發現加州深海「章魚花園」 逾2萬隻章魚群聚海底溫泉創造生態綠洲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07969CC1D48BAAF6 | 內容: 章魚通常是獨居的生物,卻有一群淡紫色外表、跟葡萄柚差不多大小的珍珠章魚(Pearl Octopuses,學名:Muusoctopus robustus)群聚在加州沿海約3200公尺深的海底,形成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