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再利用產業漸成形 首批獲「海廢標章」認證產品出爐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標題海廢再利用產業漸成形 首批獲「海廢標章」認證產品出爐的Source是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B92ABA7B0E7A88F, 內容是越來越多企業使用回收塑膠製成海廢衣、海廢鞋等產品,國內海廢循環再利用「產業聯盟」漸漸成形。有鑒於民眾在挑選海廢產品時,可能會因為原料來源不明,難以判斷產品公信力,環保署今(27)正式將「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授予宏恩塑膠、寶綠特、耐斯企業及台捷精密四家企業旗下的13件產品,作為消費者選購時的依據。....

ArticleType0
FileName(空)
Link(空)
Source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B92ABA7B0E7A88F
標題海廢再利用產業漸成形 首批獲「海廢標章」認證產品出爐
內容

越來越多企業使用回收塑膠製成海廢衣、海廢鞋等產品,國內海廢循環再利用「產業聯盟」漸漸成形。有鑒於民眾在挑選海廢產品時,可能會因為原料來源不明,難以判斷產品公信力,環保署今(27)正式將「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授予宏恩塑膠、寶綠特、耐斯企業及台捷精密四家企業旗下的13件產品,作為消費者選購時的依據。

不過,海廢回收過程困難、數量不穩,業者建議政府,應從源頭端建立資源庫,提供即時的海廢資訊,而應用端也能協助盤點各項產品製程,可為國內帶來多少海廢去化量。

環保署今(27)正式授予包含宏恩塑膠、寶綠特、耐斯企業及台捷精密四家企業旗下的13件產品「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圖片來源:環保署提供環署海廢標章正式上路 產品最少需含20%海廢原料

2020年,環保署與七個離島及臨海縣市環保局及民間紡織業者合作,推出原料含96%海廢寶特瓶的「潯寶衣」,為台灣海洋廢棄物循環利用揭開序幕。今年4月正式發布「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推動作業要點」,規定產品含有20%以上的海洋廢棄物原料,經驗證後即可取得海廢產品標章。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表示,將認證門檻設定在20%,是因為海廢來源供應不穩定,若未來海廢回收量能提高,認證門檻有機會再提高。不過他也強調,解決海廢問題還是應從源頭減量著手。

蔡鴻德指出,海洋廢棄物中除了常見的塑膠,廢棄漁網、浮球、保麗龍、蚵殼等也都可以製成海廢產品。他提到,使用回收塑膠製成產品已是國際趨勢,許多國際大廠也正朝「2030年使用100%回收塑膠為原料」目標邁進。

海岸常出現大量海洋廢棄物。資料照。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陳信助攝首批認證企業包攬供應、需求兩端  蔡鴻德:產業聯盟已成形

環保署解釋,首批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的驗證,分別由曾參與環保署資源回收稽核認證計畫的台灣德國萊因技術監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德國萊因TUV),以及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金屬中心)共同執行,透過國際驗證機構的參與,為消費者提供一套具有公信力的海廢產品認證機制。

本批獲授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使用權的企業,包含產業鏈中供給與需求端的上、下游廠商。蔡鴻德表示,未來台灣也會透過產業聯盟集結需求端及供給端,持續完善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機制,「目前(產業聯盟)已經慢慢在成形了。」

資源循環產業「宏恩塑膠」與「寶綠特資源再生科技」主要以廢寶特瓶、瓶蓋、浮球、漁網、塑膠桶/箱及棧板等海洋廢棄物製作再生原料。

而家用品廠商「耐斯企業」將26%海廢循環原料,混合74%的PCR(post-consumer recycled resin,消費後回收再生材料)再生塑膠,製成含有100%回收再生塑膠的民生用品包裝容器;建材廠商「台捷精密」則是混合海廢、農廢與漁廢,並運用於地板、角材的製造。

現場展示由100%海廢寶特瓶製成的「海廢PET瓶粒」及「PET破碎瓶片」。廖禹婷攝海廢供應量不穩、回收困難 業者建議成立「資源庫」 

寶綠特資源再生科技董事長歐柏豪提到,目前面臨最大的困難在於搜集海廢,「因為我們是做生產處理、回收的,不是第一線做collection(搜集)的。」未來也有賴更多廠商加入,共同為海廢循環產品建立更穩定的供應鏈。

耐斯企業生產部經理許輝煌表示,海廢的回收過程較困難且成本高,因此供應量較陸上廢棄物少,因此目前若要製成100%回收再生塑膠產品,必須整合海廢及陸廢的原料,而其中海、陸廢的比例調整也須經過大量測試,挑戰性極高。他也說,未來若海廢供應端較穩定,也可能逐步增加原料中的海廢含量比例。

台捷精密董事長劉興朋表示,目前在海廢循環產品的產業鏈中,還沒有發展出能整合相關資訊的系統化或制度,他建議,源頭端應成立資源庫,讓業者即時掌握每年海廢的統計數據;而應用端則能盤點各項海廢產品製程可為國內帶來的海廢去化量。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相關檔案(空)
相關連結(空)
相關圖片(空)
相關影音(空)

ArticleType

0

FileName

(空)

Link

(空)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B92ABA7B0E7A88F

標題

海廢再利用產業漸成形 首批獲「海廢標章」認證產品出爐

內容

越來越多企業使用回收塑膠製成海廢衣、海廢鞋等產品,國內海廢循環再利用「產業聯盟」漸漸成形。有鑒於民眾在挑選海廢產品時,可能會因為原料來源不明,難以判斷產品公信力,環保署今(27)正式將「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授予宏恩塑膠、寶綠特、耐斯企業及台捷精密四家企業旗下的13件產品,作為消費者選購時的依據。

不過,海廢回收過程困難、數量不穩,業者建議政府,應從源頭端建立資源庫,提供即時的海廢資訊,而應用端也能協助盤點各項產品製程,可為國內帶來多少海廢去化量。

環保署今(27)正式授予包含宏恩塑膠、寶綠特、耐斯企業及台捷精密四家企業旗下的13件產品「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圖片來源:環保署提供環署海廢標章正式上路 產品最少需含20%海廢原料

2020年,環保署與七個離島及臨海縣市環保局及民間紡織業者合作,推出原料含96%海廢寶特瓶的「潯寶衣」,為台灣海洋廢棄物循環利用揭開序幕。今年4月正式發布「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推動作業要點」,規定產品含有20%以上的海洋廢棄物原料,經驗證後即可取得海廢產品標章。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表示,將認證門檻設定在20%,是因為海廢來源供應不穩定,若未來海廢回收量能提高,認證門檻有機會再提高。不過他也強調,解決海廢問題還是應從源頭減量著手。

蔡鴻德指出,海洋廢棄物中除了常見的塑膠,廢棄漁網、浮球、保麗龍、蚵殼等也都可以製成海廢產品。他提到,使用回收塑膠製成產品已是國際趨勢,許多國際大廠也正朝「2030年使用100%回收塑膠為原料」目標邁進。

海岸常出現大量海洋廢棄物。資料照。圖片來源: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陳信助攝首批認證企業包攬供應、需求兩端  蔡鴻德:產業聯盟已成形

環保署解釋,首批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的驗證,分別由曾參與環保署資源回收稽核認證計畫的台灣德國萊因技術監護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德國萊因TUV),以及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金屬中心)共同執行,透過國際驗證機構的參與,為消費者提供一套具有公信力的海廢產品認證機制。

本批獲授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使用權的企業,包含產業鏈中供給與需求端的上、下游廠商。蔡鴻德表示,未來台灣也會透過產業聯盟集結需求端及供給端,持續完善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機制,「目前(產業聯盟)已經慢慢在成形了。」

資源循環產業「宏恩塑膠」與「寶綠特資源再生科技」主要以廢寶特瓶、瓶蓋、浮球、漁網、塑膠桶/箱及棧板等海洋廢棄物製作再生原料。

而家用品廠商「耐斯企業」將26%海廢循環原料,混合74%的PCR(post-consumer recycled resin,消費後回收再生材料)再生塑膠,製成含有100%回收再生塑膠的民生用品包裝容器;建材廠商「台捷精密」則是混合海廢、農廢與漁廢,並運用於地板、角材的製造。

現場展示由100%海廢寶特瓶製成的「海廢PET瓶粒」及「PET破碎瓶片」。廖禹婷攝海廢供應量不穩、回收困難 業者建議成立「資源庫」 

寶綠特資源再生科技董事長歐柏豪提到,目前面臨最大的困難在於搜集海廢,「因為我們是做生產處理、回收的,不是第一線做collection(搜集)的。」未來也有賴更多廠商加入,共同為海廢循環產品建立更穩定的供應鏈。

耐斯企業生產部經理許輝煌表示,海廢的回收過程較困難且成本高,因此供應量較陸上廢棄物少,因此目前若要製成100%回收再生塑膠產品,必須整合海廢及陸廢的原料,而其中海、陸廢的比例調整也須經過大量測試,挑戰性極高。他也說,未來若海廢供應端較穩定,也可能逐步增加原料中的海廢含量比例。

台捷精密董事長劉興朋表示,目前在海廢循環產品的產業鏈中,還沒有發展出能整合相關資訊的系統化或制度,他建議,源頭端應成立資源庫,讓業者即時掌握每年海廢的統計數據;而應用端則能盤點各項海廢產品製程可為國內帶來的海廢去化量。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相關檔案

(空)

相關連結

(空)

相關圖片

(空)

相關影音

(空)

根據名稱 海廢再利用產業漸成形 首批獲 海廢標章 認證產品出爐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海廢再利用產業漸成形 首批獲 海廢標章 認證產品出爐 資料。

[ 搜尋所有 海廢再利用產業漸成形 首批獲 海廢標章 認證產品出爐 ... ]

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資料集內搜尋:


與海廢再利用產業漸成形 首批獲「海廢標章」認證產品出爐同分類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相關報導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邀請大家一起來車城福安宮體驗「柴城永續識場市集」及欣賞海洋大劇場—「與大海的約定」,攜手民眾邁向永續美好未來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44A53F3DE39549F | 內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將於113年11月9日(星期六)隆重舉辦2024臺灣科學節,以「信任科學、邁向永續」為主軸,邀請民眾一起到福安宮廣場共同探索科學的力量,推動永續發展的目標。活動當日分為白天與晚間兩場...

海生館以創意推動雙語與海洋教育系列活動,2024臺灣科學節活動正式開跑!歡迎大家一起加入永續生活行列。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196C093EFA1BBF4 | 內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10月26-27日辦理臺灣科學節開幕暨「Marine Science Education Carnival」(海洋科普教育嘉年華)、雙語計畫成果發表等三大活動,吸引...

海生館臺灣科學節活動10月26日開跑,邀請您深入「海洋教育中心」探索海洋的奧秘!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236F2B4AC3C7D73 | 內容: 為推廣科普並啟發民眾探索科學的興趣,教育部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共同主辦、五大科學博物館聯合承辦的「臺灣科學節」,於今年度迎來第五屆,主題訂為「信任科學.邁向永續」。今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迎來第四任館長溫志宏教授,開創海洋科學研究與教育新紀元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26254F8BB677712 | 內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簡稱「海生館」)將於2024年10月15日迎來第四任館長—教育部由林騰蛟政務次長監交,溫志宏館長的正式上任,帶領海生館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溫館長的加入,也代表著海生館將...

全球首例 臺灣人工繁殖密點少棘胡椒鯛魚苗全紀錄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CD0DB4189F821C9B | 內容: 全球首例臺灣人工繁殖密點少棘胡椒鯛魚苗全紀錄密點少棘胡椒鯛(Diagramma pictum),俗稱少棘石鱸、加志或圭志,英文名稱為“painted sweetlips”,最大...

擱淺鯨豚海龜現場死亡率高 四起因民眾推回海中致二次嗆水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023D774CD9EA86A | 內容: 海洋保育署於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發布2024年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統計顯示,去(2024)年一整年共接獲159起鯨豚擱淺通報,八成半在現場已死亡;海龜擱淺則有325起,七成三已死亡;其中有4起...

海洋文化新視野:創藝中心文創禮品店開幕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468F38FC1EFB0B1D | 內容: 海洋文化新視野:創藝中心文創禮品店開幕   為慶祝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稱海生館)成立25週年,館方重磅推出全新「創藝中心」文創禮品店——MUSEUM S...

微塑膠弱化珊瑚體質,海生館研究引入先進生醫方法揭示珊瑚健康風險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057BB3D8EE8B83EC | 內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最新研究發現,粒徑約為PM2.5四倍的微塑膠顆粒會被累積於珊瑚的組織中,並促進珊瑚細胞的發炎反應以及引起免疫排斥現象,使得珊瑚體內特有的共生藻必須重新...

海生館誠摯邀請民眾,於兒童節清明連假一起跟著行動海洋圖書館FUN心閱讀趣,感受溫暖的親子時光,盡情探索大海的奇幻魅力!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4348E6E39CC983D6 | 內容: 2025兒童節與清明連假期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首次將神秘的海洋智慧寶庫搬到你面前,推出「行動海洋圖書館」!4月4日至6日每天上午10時到下午5時,邀請大小朋友一起來到海生館展場大廳...

台灣原生淡水魚有新成員 學者發表花蓮台塘鱧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CCD8FD18680F5052 | 內容: 台灣河川生態多豐富?或許能從持續發表的淡水魚新種一窺底蘊。海洋大學教授陳義雄去(2024)年底發表了塘鱧新種「花蓮台塘鱧」,在分類學上,型態樣式不但保留鰕虎亞目塘鱧科的重要特徵,明顯的差異更有別於既有...

「蘭色海遇」啟航:海生館攜手蘭嶼國小,以愛與知識翻轉孩子的海洋教育夢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F0EC6C24AAFD9427 | 內容: 在浩瀚的海洋中,藏著無數值得探索的故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長年深耕離島與偏鄉地區,致力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擁有親近海洋、認識海洋的機會。今年(114年)4月19日至21日,海生館攜手臺東...

世界地球日國小師生齊聚沙灘見證康復海龜野放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DF74F0F5EB22725E | 內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在世界地球日這一天(4月22日)與海洋保育署及海巡署等單位,攜手國小師生於後壁湖保育沙灘共同參與一場意義非凡的海龜野放活動。此次活動不僅展現臺灣對於海洋生態保育的...

台灣首度發現海水仔稚魚苗體內含微塑膠,污染危機正悄然擴散至下一代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D9E082AB478415E5 | 內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最新研究發現,台灣沿海的仔、稚魚體內首次檢出微塑膠。由海生館研究員呂明毅博士領銜的團隊,在高雄茄萣海域採集 173 尾仔稚魚樣本,其中有 21.39% 魚體含有微塑...

護海聯盟啟動!海生館攜手海巡南部分署—凝聚跨域行動力、為海洋永續注入新動能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92EA5D0C0AE515B | 內容: 為強化臺灣海洋永續治理能量,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與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南部分署(以下簡稱南部分署)於114年4月28日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於海洋保育與救援、教育推廣、展品資源共享及人...

「海洋,閱讀的浪潮──讓文學之舟,航向生命的深藍」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26B6B6C2F2E9094 | 內容: 2025年4月26日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生館)與國家圖書館共同舉辦的「與海共生──臺灣魚漁文化」大師講座,誠摯邀請您免費參與這場文學與海洋科學交織的美麗邂逅。透過文字的魔法,我們將共同探索臺灣海洋...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邀請大家一起來車城福安宮體驗「柴城永續識場市集」及欣賞海洋大劇場—「與大海的約定」,攜手民眾邁向永續美好未來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44A53F3DE39549F | 內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將於113年11月9日(星期六)隆重舉辦2024臺灣科學節,以「信任科學、邁向永續」為主軸,邀請民眾一起到福安宮廣場共同探索科學的力量,推動永續發展的目標。活動當日分為白天與晚間兩場...

海生館以創意推動雙語與海洋教育系列活動,2024臺灣科學節活動正式開跑!歡迎大家一起加入永續生活行列。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196C093EFA1BBF4 | 內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10月26-27日辦理臺灣科學節開幕暨「Marine Science Education Carnival」(海洋科普教育嘉年華)、雙語計畫成果發表等三大活動,吸引...

海生館臺灣科學節活動10月26日開跑,邀請您深入「海洋教育中心」探索海洋的奧秘!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236F2B4AC3C7D73 | 內容: 為推廣科普並啟發民眾探索科學的興趣,教育部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共同主辦、五大科學博物館聯合承辦的「臺灣科學節」,於今年度迎來第五屆,主題訂為「信任科學.邁向永續」。今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迎來第四任館長溫志宏教授,開創海洋科學研究與教育新紀元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326254F8BB677712 | 內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簡稱「海生館」)將於2024年10月15日迎來第四任館長—教育部由林騰蛟政務次長監交,溫志宏館長的正式上任,帶領海生館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溫館長的加入,也代表著海生館將...

全球首例 臺灣人工繁殖密點少棘胡椒鯛魚苗全紀錄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CD0DB4189F821C9B | 內容: 全球首例臺灣人工繁殖密點少棘胡椒鯛魚苗全紀錄密點少棘胡椒鯛(Diagramma pictum),俗稱少棘石鱸、加志或圭志,英文名稱為“painted sweetlips”,最大...

擱淺鯨豚海龜現場死亡率高 四起因民眾推回海中致二次嗆水亡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8023D774CD9EA86A | 內容: 海洋保育署於3月3日「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發布2024年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統計顯示,去(2024)年一整年共接獲159起鯨豚擱淺通報,八成半在現場已死亡;海龜擱淺則有325起,七成三已死亡;其中有4起...

海洋文化新視野:創藝中心文創禮品店開幕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468F38FC1EFB0B1D | 內容: 海洋文化新視野:創藝中心文創禮品店開幕   為慶祝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稱海生館)成立25週年,館方重磅推出全新「創藝中心」文創禮品店——MUSEUM S...

微塑膠弱化珊瑚體質,海生館研究引入先進生醫方法揭示珊瑚健康風險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057BB3D8EE8B83EC | 內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最新研究發現,粒徑約為PM2.5四倍的微塑膠顆粒會被累積於珊瑚的組織中,並促進珊瑚細胞的發炎反應以及引起免疫排斥現象,使得珊瑚體內特有的共生藻必須重新...

海生館誠摯邀請民眾,於兒童節清明連假一起跟著行動海洋圖書館FUN心閱讀趣,感受溫暖的親子時光,盡情探索大海的奇幻魅力!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4348E6E39CC983D6 | 內容: 2025兒童節與清明連假期間,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首次將神秘的海洋智慧寶庫搬到你面前,推出「行動海洋圖書館」!4月4日至6日每天上午10時到下午5時,邀請大小朋友一起來到海生館展場大廳...

台灣原生淡水魚有新成員 學者發表花蓮台塘鱧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CCD8FD18680F5052 | 內容: 台灣河川生態多豐富?或許能從持續發表的淡水魚新種一窺底蘊。海洋大學教授陳義雄去(2024)年底發表了塘鱧新種「花蓮台塘鱧」,在分類學上,型態樣式不但保留鰕虎亞目塘鱧科的重要特徵,明顯的差異更有別於既有...

「蘭色海遇」啟航:海生館攜手蘭嶼國小,以愛與知識翻轉孩子的海洋教育夢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F0EC6C24AAFD9427 | 內容: 在浩瀚的海洋中,藏著無數值得探索的故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長年深耕離島與偏鄉地區,致力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擁有親近海洋、認識海洋的機會。今年(114年)4月19日至21日,海生館攜手臺東...

世界地球日國小師生齊聚沙灘見證康復海龜野放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DF74F0F5EB22725E | 內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在世界地球日這一天(4月22日)與海洋保育署及海巡署等單位,攜手國小師生於後壁湖保育沙灘共同參與一場意義非凡的海龜野放活動。此次活動不僅展現臺灣對於海洋生態保育的...

台灣首度發現海水仔稚魚苗體內含微塑膠,污染危機正悄然擴散至下一代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D9E082AB478415E5 | 內容: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最新研究發現,台灣沿海的仔、稚魚體內首次檢出微塑膠。由海生館研究員呂明毅博士領銜的團隊,在高雄茄萣海域採集 173 尾仔稚魚樣本,其中有 21.39% 魚體含有微塑...

護海聯盟啟動!海生館攜手海巡南部分署—凝聚跨域行動力、為海洋永續注入新動能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92EA5D0C0AE515B | 內容: 為強化臺灣海洋永續治理能量,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生館)與海洋委員會海巡署南部分署(以下簡稱南部分署)於114年4月28日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於海洋保育與救援、教育推廣、展品資源共享及人...

「海洋,閱讀的浪潮──讓文學之舟,航向生命的深藍」

Source: https://www.nmmba.gov.tw/News_Content.aspx?n=FF40572369107C6E&s=B26B6B6C2F2E9094 | 內容: 2025年4月26日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生館)與國家圖書館共同舉辦的「與海共生──臺灣魚漁文化」大師講座,誠摯邀請您免費參與這場文學與海洋科學交織的美麗邂逅。透過文字的魔法,我們將共同探索臺灣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