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臺史博「農來米唐%:探索你的米糖體質」特展 前進農業重鎮旗山
- 臺史博最新消息 @ 文化部
標題【新聞稿】臺史博「農來米唐%:探索你的米糖體質」特展 前進農業重鎮旗山的上版日期是2024/9/16 上午 08:30:00,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是https://www.nmth.gov.tw/News_Content.aspx?n=4233&s=224310, 內容是你是「食米拜田頭,食甜拜甘蔗頭」的臺灣人嗎?米、糖與我們臺灣人的生活與記憶「蜜」不可分,但你真的了解它們嗎?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策劃「農來米唐%:探索你的米糖體質」農業知識記憶特展,即日起至10月20日止於高雄市旗山生活文化園區大禮堂展出,9月14日開幕式以肢體農景《身體力行的農業》....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nmth.gov.tw/News_Content.aspx?n=4233&s=224310 |
標題 | 【新聞稿】臺史博「農來米唐%:探索你的米糖體質」特展 前進農業重鎮旗山 |
內容 | 你是「食米拜田頭,食甜拜甘蔗頭」的臺灣人嗎?米、糖與我們臺灣人的生活與記憶「蜜」不可分,但你真的了解它們嗎?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策劃「農來米唐%:探索你的米糖體質」農業知識記憶特展,即日起至10月20日止於高雄市旗山生活文化園區大禮堂展出,9月14日開幕式以肢體農景《身體力行的農業》演出開場,搭配策展人導覽、紀錄片試映座談,使來賓從聲音、舞蹈及影像,感受臺灣的農業文化。 本次特展是臺史博執行國家文化記憶庫「112-113年臺灣地方農業知識記憶蒐整計畫」的成果展示,以百年來臺灣稻、蔗作農業的知識、記憶與變遷為主題,透過農具、圖像、聲音、文字記錄及農業力行者的經驗闡述、操演,引導觀者看見、聽見臺灣稻、蔗作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臺史博研究組組長黃裕元表示,本次策展圍繞臺灣農業中兩項重要的農作物:稻米與甘蔗,將過去兩年來的研究與紀錄,透過博物館的研究、轉譯,將臺灣寶貴的農業知識、記憶及技藝呈現給大家。另外,臺史博自110年接手國家文化記憶庫後,除推動記憶庫2.0轉型,積極建置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記憶庫及線上策展平臺,讓記憶庫能夠被更多民眾使用外,同時也有系統地將臺灣的在地產業知識進行主題式蒐整,為臺灣保存重要的文化記憶,本次也特別選在計畫執行的重要地區:旗山、美濃,與社會大眾分享計畫的精彩成果。 而計畫的執行夥伴社團法人台灣南方影像學會理事長藍美雅則分享此次協力執行紀錄片《農活人生》的拍攝過程,並提到學會長年在地方、社區接觸的農民,皆具有踏實努力、不怕苦、不怕勞累的性格,因此才有那麼多精彩、有趣的記憶與歷史,等著我們去發掘。也期許未來能以本次的展覽為經驗,繼續深化臺灣的農業研究,讓臺灣的農業文化、知識及記憶可以被傳承下去。 本次特展以「米糖、米糖,選米還是糖?」、「農村的牛,為何消失了?」、「種植與田間管理的秘密?」、「採收、採收,學問大?」四項議題為核心,結合臺史博、國家文化記憶庫2.0、台糖研究所相關藏品資源,並透過「職人來示範」實作影片,及「探索你的米糖體質」互動小遊戲等設計,引導觀眾探索從耕種到採收的農事流程,和其中的農業小故事。展覽也呈現了8位職人的訪談影片,及《農活人生》主題紀錄片環繞四周,透過農業職人的領路,陪伴觀眾進入稻、蔗農業的甜蜜記憶之中。 最令你忘懷的「甜味記憶」是什麼呢?想知道更多米、糖小知識嗎?歡迎大家相邀到高雄旗山看展,展覽期間免費入場。更多展覽、活動資訊,請關注臺史博官網(www.nmth.gov.tw)、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MTH100)及國家文化記憶庫2.0網站(https://tcmb.culture.tw/zh-tw)。 |
上版日期 | 2024/9/16 上午 08:30:00 |
相關檔案 | 20240916臺史博新聞稿-臺史博「農來米唐%:探索你的米糖體質」特展前進農業重鎮旗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28/relfile/13200/224310/4f8ab0e3-1650-4032-a4cc-2d2d31284844.pdf);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空) |
相關影音 | (空) |
下版日期 | (空) |
點擊數 | 219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nmth.gov.tw/News_Content.aspx?n=4233&s=224310 |
標題【新聞稿】臺史博「農來米唐%:探索你的米糖體質」特展 前進農業重鎮旗山 |
內容你是「食米拜田頭,食甜拜甘蔗頭」的臺灣人嗎?米、糖與我們臺灣人的生活與記憶「蜜」不可分,但你真的了解它們嗎?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臺史博)策劃「農來米唐%:探索你的米糖體質」農業知識記憶特展,即日起至10月20日止於高雄市旗山生活文化園區大禮堂展出,9月14日開幕式以肢體農景《身體力行的農業》演出開場,搭配策展人導覽、紀錄片試映座談,使來賓從聲音、舞蹈及影像,感受臺灣的農業文化。 本次特展是臺史博執行國家文化記憶庫「112-113年臺灣地方農業知識記憶蒐整計畫」的成果展示,以百年來臺灣稻、蔗作農業的知識、記憶與變遷為主題,透過農具、圖像、聲音、文字記錄及農業力行者的經驗闡述、操演,引導觀者看見、聽見臺灣稻、蔗作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臺史博研究組組長黃裕元表示,本次策展圍繞臺灣農業中兩項重要的農作物:稻米與甘蔗,將過去兩年來的研究與紀錄,透過博物館的研究、轉譯,將臺灣寶貴的農業知識、記憶及技藝呈現給大家。另外,臺史博自110年接手國家文化記憶庫後,除推動記憶庫2.0轉型,積極建置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記憶庫及線上策展平臺,讓記憶庫能夠被更多民眾使用外,同時也有系統地將臺灣的在地產業知識進行主題式蒐整,為臺灣保存重要的文化記憶,本次也特別選在計畫執行的重要地區:旗山、美濃,與社會大眾分享計畫的精彩成果。 而計畫的執行夥伴社團法人台灣南方影像學會理事長藍美雅則分享此次協力執行紀錄片《農活人生》的拍攝過程,並提到學會長年在地方、社區接觸的農民,皆具有踏實努力、不怕苦、不怕勞累的性格,因此才有那麼多精彩、有趣的記憶與歷史,等著我們去發掘。也期許未來能以本次的展覽為經驗,繼續深化臺灣的農業研究,讓臺灣的農業文化、知識及記憶可以被傳承下去。 本次特展以「米糖、米糖,選米還是糖?」、「農村的牛,為何消失了?」、「種植與田間管理的秘密?」、「採收、採收,學問大?」四項議題為核心,結合臺史博、國家文化記憶庫2.0、台糖研究所相關藏品資源,並透過「職人來示範」實作影片,及「探索你的米糖體質」互動小遊戲等設計,引導觀眾探索從耕種到採收的農事流程,和其中的農業小故事。展覽也呈現了8位職人的訪談影片,及《農活人生》主題紀錄片環繞四周,透過農業職人的領路,陪伴觀眾進入稻、蔗農業的甜蜜記憶之中。 最令你忘懷的「甜味記憶」是什麼呢?想知道更多米、糖小知識嗎?歡迎大家相邀到高雄旗山看展,展覽期間免費入場。更多展覽、活動資訊,請關注臺史博官網(www.nmth.gov.tw)、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MTH100)及國家文化記憶庫2.0網站(https://tcmb.culture.tw/zh-tw)。 |
上版日期2024/9/16 上午 08:30:00 |
相關檔案20240916臺史博新聞稿-臺史博「農來米唐%:探索你的米糖體質」特展前進農業重鎮旗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28/relfile/13200/224310/4f8ab0e3-1650-4032-a4cc-2d2d31284844.pdf);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空) |
相關影音(空) |
下版日期(空) |
點擊數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