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攜手協力大溪江家全成牌匾風華再現
- 臺史博最新消息 @ 文化部
標題【新聞稿】攜手協力大溪江家全成牌匾風華再現的上版日期是2017/7/5 上午 12:00:00,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是https://www.nmth.gov.tw/News_Content.aspx?n=4233&s=134101, 內容是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臺史博)、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簡稱木博館)、祭祀公業法人桃園市江如洋公(簡稱大溪江家)共同合作,今(5)上午11時,將原出大溪江家的全成牌匾掛回江家公廳,延續大溪老街與江姓家族的繁盛風華。全成牌匾原為大溪江全成商行的店匾,根據落款時間「戊申年仲秋」,可知為1908(明....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nmth.gov.tw/News_Content.aspx?n=4233&s=134101 |
標題 | 【新聞稿】攜手協力大溪江家全成牌匾風華再現 |
內容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臺史博)、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簡稱木博館)、祭祀公業法人桃園市江如洋公(簡稱大溪江家)共同合作,今(5)上午11時,將原出大溪江家的全成牌匾掛回江家公廳,延續大溪老街與江姓家族的繁盛風華。 全成牌匾原為大溪江全成商行的店匾,根據落款時間「戊申年仲秋」,可知為1908(明治41年)8月,迄今已逾110年,題字者為福建侯官縣人、進士出身的郭曾炘。大溪江家從清代以來,培育出多位例贈儒林郎、例貢生,至日治時代,蘊育了第一位臺籍大溪街長江健臣(序坤)也是國學底子雄厚的漢學者。全成牌匾雖為商行之匾,仍顯示江家「書香傳家」的深厚底蘊。 原掛於大溪江家的全成匾,十餘年前輾轉由臺史博取得為博物館藏品,並保存於具國際標準的文物典藏庫房。基於博物館的普世價值與當代行動,鼓勵博物館藏品能與原出社群積極對話,延續脈絡、創造價值,進而成為地方永續經營的資產。為此,去年,由臺史博、木博館及大溪江家三方積極協調合作,為該牌匾在延續其原有功能並兼顧文物妥善保存前提下,共同咸認原匾現況已無法掛回原址,江家同意由臺史博協助製作仿真品,歷時半年以上時間,仿製之牌匾無論字體與裝飾,均與原件相似。 江家更積極重整公廳,為迎回牌匾而準備。祭祀公業管理人江衍勛先生表示,江家對全成牌匾重返公廳充滿期待,希望江家子孫能藉此重緬家族榮耀及認識家族歷史。木博館陳倩慧館長指出,全成匾掛回原址,如同採取現地典藏方式,讓物件能在日常生活脈絡中講故事,這也是生態博物館強調的精神。全成牌匾回到大溪,此理念也與大溪木博館推廣現地典藏及家族史相互呼應。 活動當天除揭匾儀式,三方並共同主辦教育推廣講座「匾額中的歷史」與「文物修護工作坊」,希望從文物的歷史研究與保存修護等兩個面向,傳遞共同守護歷史文化資產的理念。臺史博王長華館長表示,這項別具意義的活動,是透過家族、國立博物館與地方博物館共同合作,架構出讓不同專業得以各自發揮的博物館系統,實踐博物館與社會的積極對話,成為彰顯地方傳統、守護國民記憶的具體行動。 |
上版日期 | 2017/7/5 上午 12:00:00 |
相關檔案 | 1060705臺史博新聞稿(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files/201707/d0597c68-23b7-455a-bade-724d5ff22218.pdf);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空) |
相關影音 | (空) |
下版日期 | (空) |
點擊數 | 1707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nmth.gov.tw/News_Content.aspx?n=4233&s=134101 |
標題【新聞稿】攜手協力大溪江家全成牌匾風華再現 |
內容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臺史博)、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簡稱木博館)、祭祀公業法人桃園市江如洋公(簡稱大溪江家)共同合作,今(5)上午11時,將原出大溪江家的全成牌匾掛回江家公廳,延續大溪老街與江姓家族的繁盛風華。 全成牌匾原為大溪江全成商行的店匾,根據落款時間「戊申年仲秋」,可知為1908(明治41年)8月,迄今已逾110年,題字者為福建侯官縣人、進士出身的郭曾炘。大溪江家從清代以來,培育出多位例贈儒林郎、例貢生,至日治時代,蘊育了第一位臺籍大溪街長江健臣(序坤)也是國學底子雄厚的漢學者。全成牌匾雖為商行之匾,仍顯示江家「書香傳家」的深厚底蘊。 原掛於大溪江家的全成匾,十餘年前輾轉由臺史博取得為博物館藏品,並保存於具國際標準的文物典藏庫房。基於博物館的普世價值與當代行動,鼓勵博物館藏品能與原出社群積極對話,延續脈絡、創造價值,進而成為地方永續經營的資產。為此,去年,由臺史博、木博館及大溪江家三方積極協調合作,為該牌匾在延續其原有功能並兼顧文物妥善保存前提下,共同咸認原匾現況已無法掛回原址,江家同意由臺史博協助製作仿真品,歷時半年以上時間,仿製之牌匾無論字體與裝飾,均與原件相似。 江家更積極重整公廳,為迎回牌匾而準備。祭祀公業管理人江衍勛先生表示,江家對全成牌匾重返公廳充滿期待,希望江家子孫能藉此重緬家族榮耀及認識家族歷史。木博館陳倩慧館長指出,全成匾掛回原址,如同採取現地典藏方式,讓物件能在日常生活脈絡中講故事,這也是生態博物館強調的精神。全成牌匾回到大溪,此理念也與大溪木博館推廣現地典藏及家族史相互呼應。 活動當天除揭匾儀式,三方並共同主辦教育推廣講座「匾額中的歷史」與「文物修護工作坊」,希望從文物的歷史研究與保存修護等兩個面向,傳遞共同守護歷史文化資產的理念。臺史博王長華館長表示,這項別具意義的活動,是透過家族、國立博物館與地方博物館共同合作,架構出讓不同專業得以各自發揮的博物館系統,實踐博物館與社會的積極對話,成為彰顯地方傳統、守護國民記憶的具體行動。 |
上版日期2017/7/5 上午 12:00:00 |
相關檔案1060705臺史博新聞稿(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files/201707/d0597c68-23b7-455a-bade-724d5ff22218.pdf);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空) |
相關影音(空) |
下版日期(空) |
點擊數1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