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重回鉅變的一八九五年 你,將會怎麼選擇?
- 臺史博最新消息 @ 文化部
標題【新聞稿】重回鉅變的一八九五年 你,將會怎麼選擇?的上版日期是2015/5/8 上午 10:28:00,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是https://www.nmth.gov.tw/News_Content.aspx?n=4233&s=133681, 內容是【新聞稿】重回鉅變的一八九五年 你,將會怎麼選擇? 104-05-08 1894年,清日兩國爆發甲午戰爭,這場戰事的結果,使得臺灣在1895年被清國割讓給日本。面臨將被日本統治的臺灣人,發起了1895年乙未抗日之役,這場戰役可說是臺灣歷史上罕見且大規模的戰事,對於當時的臺灣人而言,是數百年....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nmth.gov.tw/News_Content.aspx?n=4233&s=133681 |
標題 | 【新聞稿】重回鉅變的一八九五年 你,將會怎麼選擇? |
內容 | 【新聞稿】重回鉅變的一八九五年 你,將會怎麼選擇? 104-05-08
1894年,清日兩國爆發甲午戰爭,這場戰事的結果,使得臺灣在1895年被清國割讓給日本。面臨將被日本統治的臺灣人,發起了1895年乙未抗日之役,這場戰役可說是臺灣歷史上罕見且大規模的戰事,對於當時的臺灣人而言,是數百年未有之變局,臺灣島上每個人都受到這前所未有的變局所影響。 2015年是臺灣乙未之役120周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特別策劃了「鉅變一八九五‧臺灣乙未之役120週年」特展,並將透過展覽帶領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回到鉅變的一八九五年,跟隨時代巨輪轉動的軌跡,重新走過這個動盪的年代,也透過不同的記錄方式,見證不同時空背景及立場的人們,是如何看待這場戰爭。展覽自104年5月6日起至104年12月13日,在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展出。 臺史博表示,透過這檔展覽,可以看出臺灣乙未之役對不同人代表著迥然不同的意義。對於清國官吏而言,是希望能用一切方式將臺灣保留在清國領土下的戰爭;對於日本而言,甲午戰爭跟乙未戰役是確立日本民族主義的驕傲;對於臺灣而言,地方人士為了保衛鄉土起而抗日,戰爭的過程使得臺灣的知識份子忍不住心中的激動,而紛紛留下歷史紀錄;對於臺灣紳商而言,日本相較於清國是可預測的近代國家,也象徵著另一種更接近穩定的生活;對於一般的臺灣人而言,戰爭帶來更多的是苦難的歷史經驗。 展覽除了呈現臺灣人在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下,因為各自的背景影響,作出了不同選擇,同時也企圖透過各種不同紀錄的角度,以多種觀點帶領觀眾走過鉅變的一八九五。展覽分為「甲午戰爭到割臺前夕」、「乙未抗日」、「人人爭說乙未事」及「再現1895」4個單元。「甲午戰爭到割臺前夕」單元中,展出得到新領地的日本,發行的一系列與臺灣主題相關的各式出版品,這些資料混雜了想像與實際的調查資料,也為觀眾開啟一扇得以窺視十九世紀末臺灣景象的窗;「乙未抗日」單元,則透過臺灣民主國國旗、郵票、官銀票及反抗軍書信、名冊等物件,記錄選擇保衛家園、奮勇抗日的臺灣人,而保良局成立的相關文件,記錄著為了社會安定,選擇與日本合作的臺灣人;「人人爭說乙未事」單元,透過日本、清國、臺灣人及西洋人4個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展現迥然不同的觀點;「再現1895」單元,則介紹嘗試再現1895這場戰事的各種作品,相較於一般歷史書寫,這些作品提供了更多官方史料以外,臺灣人的想法。 歷史是殘酷的,往往只留下勝利者的詮釋,雖然資料或有多寡,宣傳有強弱之分,但不同當事者對於臺灣乙未之役的看法,仍以不同形式記錄著不同的觀點。1895年的臺灣歷史舞台上,上演著不同人的經歷及歷史詮釋,歷史舞台謝幕後,對於鉅變1895的不同歷史詮釋,仍不斷的繼續著,臺史博邀請各位觀眾,來作出屬於你對這場戰役的詮釋。 |
上版日期 | 2015/5/8 上午 10:28:00 |
相關檔案 | (空)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開幕活動貴賓剪綵,由左至右分別為竹溪禪寺釋資定法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謝國興所長、臺史博館長呂理政、楊秀卿老師、臺灣教會公報社方嵐亭社長、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張鴻銘館長、國立台灣文學館翁誌聰館長(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e19cc408-d0fb-4d39-b414-3fb98dd45c8f.jpg);國寶級藝術家楊秀卿老師開幕表演。國寶級「歌仔」念歌藝術家楊秀卿老師,今年高齡80歲,10歲起學習臺灣歌仔說唱表演,念歌一世人,傳唱無數傳統歌謠,曾榮獲國家文藝獎,也是國家級重要傳統藝術說唱(唸歌仔)保存者。(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4c560e4c-4355-49a3-9fde-7624a13c1a18.jpg);策展人介紹「乙未抗日」展區(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540c6230-12c2-488e-8c71-080319275054.jpg);劉成良寫給劉永福書信(臺史博館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f1f5302a-0120-46d4-a28f-dd8bdc3e100d.jpg);由劉永福義子劉成良委託製作的匾額,現存於竹溪禪寺。(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d0ece1d0-95aa-463b-a55b-b67ee95d72a1.jpg); |
相關影音 | (空) |
下版日期 | (空) |
點擊數 | 662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nmth.gov.tw/News_Content.aspx?n=4233&s=133681 |
標題【新聞稿】重回鉅變的一八九五年 你,將會怎麼選擇? |
內容【新聞稿】重回鉅變的一八九五年 你,將會怎麼選擇? 104-05-08
1894年,清日兩國爆發甲午戰爭,這場戰事的結果,使得臺灣在1895年被清國割讓給日本。面臨將被日本統治的臺灣人,發起了1895年乙未抗日之役,這場戰役可說是臺灣歷史上罕見且大規模的戰事,對於當時的臺灣人而言,是數百年未有之變局,臺灣島上每個人都受到這前所未有的變局所影響。 2015年是臺灣乙未之役120周年,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特別策劃了「鉅變一八九五‧臺灣乙未之役120週年」特展,並將透過展覽帶領觀眾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回到鉅變的一八九五年,跟隨時代巨輪轉動的軌跡,重新走過這個動盪的年代,也透過不同的記錄方式,見證不同時空背景及立場的人們,是如何看待這場戰爭。展覽自104年5月6日起至104年12月13日,在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2特展室展出。 臺史博表示,透過這檔展覽,可以看出臺灣乙未之役對不同人代表著迥然不同的意義。對於清國官吏而言,是希望能用一切方式將臺灣保留在清國領土下的戰爭;對於日本而言,甲午戰爭跟乙未戰役是確立日本民族主義的驕傲;對於臺灣而言,地方人士為了保衛鄉土起而抗日,戰爭的過程使得臺灣的知識份子忍不住心中的激動,而紛紛留下歷史紀錄;對於臺灣紳商而言,日本相較於清國是可預測的近代國家,也象徵著另一種更接近穩定的生活;對於一般的臺灣人而言,戰爭帶來更多的是苦難的歷史經驗。 展覽除了呈現臺灣人在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下,因為各自的背景影響,作出了不同選擇,同時也企圖透過各種不同紀錄的角度,以多種觀點帶領觀眾走過鉅變的一八九五。展覽分為「甲午戰爭到割臺前夕」、「乙未抗日」、「人人爭說乙未事」及「再現1895」4個單元。「甲午戰爭到割臺前夕」單元中,展出得到新領地的日本,發行的一系列與臺灣主題相關的各式出版品,這些資料混雜了想像與實際的調查資料,也為觀眾開啟一扇得以窺視十九世紀末臺灣景象的窗;「乙未抗日」單元,則透過臺灣民主國國旗、郵票、官銀票及反抗軍書信、名冊等物件,記錄選擇保衛家園、奮勇抗日的臺灣人,而保良局成立的相關文件,記錄著為了社會安定,選擇與日本合作的臺灣人;「人人爭說乙未事」單元,透過日本、清國、臺灣人及西洋人4個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展現迥然不同的觀點;「再現1895」單元,則介紹嘗試再現1895這場戰事的各種作品,相較於一般歷史書寫,這些作品提供了更多官方史料以外,臺灣人的想法。 歷史是殘酷的,往往只留下勝利者的詮釋,雖然資料或有多寡,宣傳有強弱之分,但不同當事者對於臺灣乙未之役的看法,仍以不同形式記錄著不同的觀點。1895年的臺灣歷史舞台上,上演著不同人的經歷及歷史詮釋,歷史舞台謝幕後,對於鉅變1895的不同歷史詮釋,仍不斷的繼續著,臺史博邀請各位觀眾,來作出屬於你對這場戰役的詮釋。 |
上版日期2015/5/8 上午 10:28:00 |
相關檔案(空)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開幕活動貴賓剪綵,由左至右分別為竹溪禪寺釋資定法師、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謝國興所長、臺史博館長呂理政、楊秀卿老師、臺灣教會公報社方嵐亭社長、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張鴻銘館長、國立台灣文學館翁誌聰館長(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e19cc408-d0fb-4d39-b414-3fb98dd45c8f.jpg);國寶級藝術家楊秀卿老師開幕表演。國寶級「歌仔」念歌藝術家楊秀卿老師,今年高齡80歲,10歲起學習臺灣歌仔說唱表演,念歌一世人,傳唱無數傳統歌謠,曾榮獲國家文藝獎,也是國家級重要傳統藝術說唱(唸歌仔)保存者。(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4c560e4c-4355-49a3-9fde-7624a13c1a18.jpg);策展人介紹「乙未抗日」展區(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540c6230-12c2-488e-8c71-080319275054.jpg);劉成良寫給劉永福書信(臺史博館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f1f5302a-0120-46d4-a28f-dd8bdc3e100d.jpg);由劉永福義子劉成良委託製作的匾額,現存於竹溪禪寺。(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OldFiles/AdminUploads/images/large/d0ece1d0-95aa-463b-a55b-b67ee95d72a1.jpg); |
相關影音(空) |
下版日期(空) |
點擊數6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