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支保健食品到蓋一間生技廠-台糖冬蟲夏草的故事
- 台灣糖業公司活動公告 @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公告標題從一支保健食品到蓋一間生技廠-台糖冬蟲夏草的故事的類別是新品上市, 公告內容是從野生蟲草到人工培育 冬蟲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主要生長在海拔3,000 到5,000 公尺的青藏高原一帶,產量少採集不易,是一種寄生於昆蟲的真菌。真菌的子囊孢子寄生於鱗翅目蝙蝠蛾科的幼蟲,吸收蟲體的養分在幼蟲體內生長,在冬季幼蟲被真菌寄生死亡後形成菌核,此時外表仍具....
sn | 11795 |
公告標題 | 從一支保健食品到蓋一間生技廠-台糖冬蟲夏草的故事 |
公告內容 | 從野生蟲草到人工培育 冬蟲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主要生長在海拔3,000 到5,000 公尺的青藏高原一帶,產量少採集不易,是一種寄生於昆蟲的真菌。真菌的子囊孢子寄生於鱗翅目蝙蝠蛾科的幼蟲,吸收蟲體的養分在幼蟲體內生長,在冬季幼蟲被真菌寄生死亡後形成菌核,此時外表仍具幼蟲的外型所以稱之為「冬蟲」,到了夏季由蟲的屍體長出棒狀的子囊座突出地面猶如「夏草」,因此稱之為「冬蟲夏草」。300 多年前(1694 年)中國的《本草備药》就有記載,且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指出「冬蟲夏草」具「補肺益腎,止血化痰,用於久咳虛喘,勞嗽咯血,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等功效,現代研究也證實冬蟲夏草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和調節人體免疫力等作用,長久以來被華人視為名貴藥材。 早在民國78 年,台糖研究所就有國科會補助冬蟲夏草的相關研究(王次男),經過許多蟲草屬菌種研究後,研發人員洞悉人工培養的菌絲體(無性世代)與天然蟲草(有性世代)有極相似之化學成份,因野生的冬蟲夏草子實體資源稀少取得不易,若能以研究所多年建立的醱酵技術來培育冬蟲夏草菌絲體即能大量生產,且冬蟲夏草市場大,是值得商品化的產品,因此開啟了菌絲體醱酵研發的動念(楊博文、王次男、王志修等)。 一舉邁入銷售巔峰增信心 民國85 年由食品工業研究所購入蟲草菌株,開始投入冬蟲夏草的研發,隔年研究所醱酵實驗室完工,以興建的6 噸醱酵槽培養冬蟲夏草菌絲體,成功開發試量產製程(王志修、林義宏等),先在台糖埔里食品工廠生產首批上市的台糖冬蟲夏草菌絲體,試探市場反應。冬蟲夏草1 公斤可做40 多盒膠囊(1 盒60 粒),兩個月就將70 公斤銷售一空。比起每公斤約170 元的酵母粉、每公升約100元的藥用酒精及每公斤約100 元的離胺酸等傳統醱酵製品,蟲草菌絲體當時的市售價一公斤約25,000 元,利潤相對高;隨後研究所繼續優化製程將蟲草菌絲體產能由每批次250 kg 提升至1,500kg(王志修、劉嘉哲、林義宏等),在民國89 ~ 90 年間創下約2 億元的營業額,達銷售巔峰。 同時為確認商品的安全性及功效性,台糖於民國89 年委託台北醫學大學完成安全性試驗、民國91 ~ 93 年間投入農業生技型國家型計畫,證實台糖冬蟲夏草菌絲體具抗氣喘過敏、抗病毒、保護心臟、抗陽痿及抗癌等功效。 首跨足保健食品業 民國80 ~ 90 年間臺灣經濟快速成長,再加上人口老化,因生活品質提高,較能接受以健康補充品預防疾病及調節生理機能,保健食品應運而生,民國90 年初公司面臨事業轉型的關鍵期,陸續成立事業部,本著台糖過去擁有生產食用酵母、酒精、胺基酸(離胺酸)及工業酵素等微生物醱酵基礎,跨足製程類似的保健食品不算難事。當年成功推出台糖第一個自行研發的保健食品「冬蟲夏草」,也是生技事業部成立的主要因素。大林生物科技廠於93 年起正式營運,設有20 噸大型醱酵槽等完整生產線,大大提高了蟲草的產能。生技事業部於民國97 年及98 年分別取得冬蟲夏草衍生產品「活力養生飲」及「釋蟲草」兩項健康食品認證,期能擴大蟲草市場佔有率。 菌種庫構築生物產業根基 但好景不常,因媒體報導與冬蟲夏草有關的無性型菌種多達13 個屬22 個種名,由此研發販售的「冬蟲夏草製品」多達幾十種,造成蟲草保健品市場的混亂。且民國99年中國國家藥典將中華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正式列為冬蟲夏草的無性世代,民國103 年2 月9 日起衛福部對可食用冬蟲夏草也做了限制,規定食品品名標示為「冬蟲夏草菌絲體」時,其使用之菌株須為中華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或分離自冬蟲夏草之蟲草相關菌株。 為因應此政策,台糖研究所亦於民國104年改以「中華被毛孢」開發醱酵製程,但當時冬蟲夏草菌絲體市場已趨飽和,因保健食品毛利高且門檻低,讓許多食品業和生技公司投入本產業後削價競爭,未來獲利空間有限,因此不再大量生產。 菌種庫的建立及維護為生物產業重要根基,台糖菌種庫一直以來針對本公司產業需求,持續自行篩選改良或由外界蒐集具潛力的生物資源並建立菌種資料庫,並協助商品及製程之微生物危害管制,提供製程改善參考,使製品符合規範。每個產品都有其生命週期,成功的背後除了前人構築的基石也需巧逢恰當的時機,公司代表性保健食品「冬蟲夏草」雖光環退去,但曾經將台糖帶入保健食品產業高峰之歷史軌跡卻不容磨滅。 |
類別 | 新品上市 |
是否重大政策 | (空) |
sn11795 |
公告標題從一支保健食品到蓋一間生技廠-台糖冬蟲夏草的故事 |
公告內容從野生蟲草到人工培育 冬蟲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主要生長在海拔3,000 到5,000 公尺的青藏高原一帶,產量少採集不易,是一種寄生於昆蟲的真菌。真菌的子囊孢子寄生於鱗翅目蝙蝠蛾科的幼蟲,吸收蟲體的養分在幼蟲體內生長,在冬季幼蟲被真菌寄生死亡後形成菌核,此時外表仍具幼蟲的外型所以稱之為「冬蟲」,到了夏季由蟲的屍體長出棒狀的子囊座突出地面猶如「夏草」,因此稱之為「冬蟲夏草」。300 多年前(1694 年)中國的《本草備药》就有記載,且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指出「冬蟲夏草」具「補肺益腎,止血化痰,用於久咳虛喘,勞嗽咯血,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等功效,現代研究也證實冬蟲夏草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和調節人體免疫力等作用,長久以來被華人視為名貴藥材。 早在民國78 年,台糖研究所就有國科會補助冬蟲夏草的相關研究(王次男),經過許多蟲草屬菌種研究後,研發人員洞悉人工培養的菌絲體(無性世代)與天然蟲草(有性世代)有極相似之化學成份,因野生的冬蟲夏草子實體資源稀少取得不易,若能以研究所多年建立的醱酵技術來培育冬蟲夏草菌絲體即能大量生產,且冬蟲夏草市場大,是值得商品化的產品,因此開啟了菌絲體醱酵研發的動念(楊博文、王次男、王志修等)。 一舉邁入銷售巔峰增信心 民國85 年由食品工業研究所購入蟲草菌株,開始投入冬蟲夏草的研發,隔年研究所醱酵實驗室完工,以興建的6 噸醱酵槽培養冬蟲夏草菌絲體,成功開發試量產製程(王志修、林義宏等),先在台糖埔里食品工廠生產首批上市的台糖冬蟲夏草菌絲體,試探市場反應。冬蟲夏草1 公斤可做40 多盒膠囊(1 盒60 粒),兩個月就將70 公斤銷售一空。比起每公斤約170 元的酵母粉、每公升約100元的藥用酒精及每公斤約100 元的離胺酸等傳統醱酵製品,蟲草菌絲體當時的市售價一公斤約25,000 元,利潤相對高;隨後研究所繼續優化製程將蟲草菌絲體產能由每批次250 kg 提升至1,500kg(王志修、劉嘉哲、林義宏等),在民國89 ~ 90 年間創下約2 億元的營業額,達銷售巔峰。 同時為確認商品的安全性及功效性,台糖於民國89 年委託台北醫學大學完成安全性試驗、民國91 ~ 93 年間投入農業生技型國家型計畫,證實台糖冬蟲夏草菌絲體具抗氣喘過敏、抗病毒、保護心臟、抗陽痿及抗癌等功效。 首跨足保健食品業 民國80 ~ 90 年間臺灣經濟快速成長,再加上人口老化,因生活品質提高,較能接受以健康補充品預防疾病及調節生理機能,保健食品應運而生,民國90 年初公司面臨事業轉型的關鍵期,陸續成立事業部,本著台糖過去擁有生產食用酵母、酒精、胺基酸(離胺酸)及工業酵素等微生物醱酵基礎,跨足製程類似的保健食品不算難事。當年成功推出台糖第一個自行研發的保健食品「冬蟲夏草」,也是生技事業部成立的主要因素。大林生物科技廠於93 年起正式營運,設有20 噸大型醱酵槽等完整生產線,大大提高了蟲草的產能。生技事業部於民國97 年及98 年分別取得冬蟲夏草衍生產品「活力養生飲」及「釋蟲草」兩項健康食品認證,期能擴大蟲草市場佔有率。 菌種庫構築生物產業根基 但好景不常,因媒體報導與冬蟲夏草有關的無性型菌種多達13 個屬22 個種名,由此研發販售的「冬蟲夏草製品」多達幾十種,造成蟲草保健品市場的混亂。且民國99年中國國家藥典將中華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正式列為冬蟲夏草的無性世代,民國103 年2 月9 日起衛福部對可食用冬蟲夏草也做了限制,規定食品品名標示為「冬蟲夏草菌絲體」時,其使用之菌株須為中華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或分離自冬蟲夏草之蟲草相關菌株。 為因應此政策,台糖研究所亦於民國104年改以「中華被毛孢」開發醱酵製程,但當時冬蟲夏草菌絲體市場已趨飽和,因保健食品毛利高且門檻低,讓許多食品業和生技公司投入本產業後削價競爭,未來獲利空間有限,因此不再大量生產。 菌種庫的建立及維護為生物產業重要根基,台糖菌種庫一直以來針對本公司產業需求,持續自行篩選改良或由外界蒐集具潛力的生物資源並建立菌種資料庫,並協助商品及製程之微生物危害管制,提供製程改善參考,使製品符合規範。每個產品都有其生命週期,成功的背後除了前人構築的基石也需巧逢恰當的時機,公司代表性保健食品「冬蟲夏草」雖光環退去,但曾經將台糖帶入保健食品產業高峰之歷史軌跡卻不容磨滅。 |
類別新品上市 |
是否重大政策(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