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建築.今昔物語》新書發表 保存歷史記憶,細數臺文館建築與人的故事
- 文化新聞稿 @ 文化部
標題《百年建築.今昔物語》新書發表 保存歷史記憶,細數臺文館建築與人的故事的上版日期是2024/11/21 下午 08:22:00, 內容是國立臺灣文學館今(21)日舉行《百年建築.今昔物語──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新書發表會,透過圖文並茂的內容,描繪百年來曾與臺文館建築空間產生連結的人物故事。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在致詞時,特別感謝本書在編寫過程中,許許多多受訪者、資料提供者的協助,為臺文館這座延續百年的建築空間,填充如此豐....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27664 |
標題 | 《百年建築.今昔物語》新書發表 保存歷史記憶,細數臺文館建築與人的故事 |
內容 | 國立臺灣文學館今(21)日舉行《百年建築.今昔物語──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新書發表會,透過圖文並茂的內容,描繪百年來曾與臺文館建築空間產生連結的人物故事。 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在致詞時,特別感謝本書在編寫過程中,許許多多受訪者、資料提供者的協助,為臺文館這座延續百年的建築空間,填充如此豐富、飽滿的生命故事與情感記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談到,臺文館、臺南市美術館一館等文化場館,均是讓舊空間、新機能彼此融合的嘗試,不但是文化資產的永續,也是文化韌性的展現。 本書作者、編輯顧問張文薰教授提及,很開心有機會看見有形的建築物中無形的情感,期待臺文館這棟建築未來能在文學家認知自身存在、臺灣歷史時,成為書寫的主角。 本書責任編輯林蔚儒分享各單元的亮點,也以投影片秀出最終未收錄的「遺珠」。共同作者陳令洋表示,松木茂俊是令他感到驚喜的寫作對象,寫作過程中也在文獻中找到互相扣連的紀錄,相當有趣。曾彥晏則表示,寫作時致力於讓各章節互相連結,但最感到驚奇的是發現原來自己的父親、母親,也與這座建築有著巧妙的連結。 不同世代的受訪者們也分享對此空間不同的記憶。水交社文化學會理事長姚蓬麟談到,印象最深刻的空間是「禮堂」和「康樂廳」,小時候在這裡不但可以看電影,甚至可以吃冰淇淋。前臺南市政府人事處處長許瑛峰,則是生動地分享了發生在這座建築物中的大小趣事,並表示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則他在此服務二十年間感覺「甜的滋味最多」。 現今臺文館所在建築,於1916年落成,曾經為臺南州廳,卻在1945年遭空襲轟炸、僅餘斷垣殘壁;直到1949年方才重新修復為空軍供應司令部,其後於1969年轉交臺南市政府使用;1997年改由文資中心籌備處進駐,最終於2003年正式作為臺灣文學館開館,從政治中心轉變為文學殿堂,並在同年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 本書的企劃緣起於臺文館在2023年針對這座古蹟建築所推出的古蹟智慧導覽APP《親愛的州廳1916》,內容結合訪談資料、3D建模、擴增實境等技術介紹臺文館建築的前世今生,而當時的訪談對象包括:空軍子弟出身的水交社文化學會榮譽理事長姚蓬麟;前《聯合報》府會線記者、現為臺南文史工作者林建農;在臺南市府服務四十餘年退休的前人事處處長許瑛峰;負責臺文館古蹟修復案的建築師陳柏森等。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提供了不為人知的建築細節與人物過從,為保存這些珍貴的歷史記憶,臺文館於是企劃進一步將相關內容編纂成書。 本書共由五位具有臺灣文史專業的作者合力撰寫,在故事中登場的主角則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州廳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臺灣行啟時曾短暫逗留臺南州廳的裕仁皇太子、空供部時期的司令魏崇良,以及臺灣第一位本土女性建築師王秀蓮、前臺南市長蘇南成等,每位都是和臺文館建築有所淵源的人物,透過他們的故事,娓娓道出建築空間的變遷流動以及人事物的流轉遞嬗。 臺文館表示,從臺南州廳、空軍供應司令部、臺南市政府到如今的臺灣文學館,許多人在這裡出入辦公,和這座建築產生了各種不同的連結,而這本書著眼的,就是這些人與臺文館建築空間相處的故事。 今日蒞臨新書發表會的貴賓有: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編輯顧問張文薰教授、作者陳令洋、曾彥晏、張浥雯、水交社文化學會理事長姚蓬麟、前臺南市府人事處處長許瑛峰、臺南文史工作者林建農、詹翹、李文雄、攝影家林柏樑、歷史作家謝金魚等長年來對臺南歷史與古蹟建築多所關注的來賓,共同回顧、訴說與分享臺文館建築百年來的珍貴歷史記憶。
相關書訊: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_Book.aspx?n=3852&s=227299 |
開始日期 | (空) |
上版日期 | 2024/11/21 下午 08:22:00 |
相關檔案 | (空)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與會貴賓大合照。jpeg(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8d794daa-9ec3-4826-9cf4-d1507af4c76e.jpg);本書作者陳令洋分享寫作時的心路歷程。(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04e63619-8b93-4140-be42-66816284129f.jpg);本書作者曾彥晏分享寫作時的趣事。(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d652fa4f-3b2f-4006-847d-bd8dbf3e6355.jpg);本書受訪者水交社文化學會榮譽理事長姚蓬麟,分享兒時記憶裡的臺文館。(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c9ce14fb-47fe-4c48-8800-e04c1de34de7.jpg);本書受訪者前臺南市政府人事處處長、現任臺南市美術館監事許瑛峰,分享過去於臺文館內辦公的光景。(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1a05bdb7-ba62-47a4-b8ca-5ff3abd15734.jpeg);本書責任編輯林蔚儒分享各單元的亮點。(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a04f4ce7-2635-4c63-916b-55aa4a83721b.jpg);國立臺灣文學副館長蔡明諺致詞時感謝眾多受訪者、資料提供者的協助。(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328f0b81-3c4e-474a-ba52-4621d1d2cd1a.jpg);臺文館《百年建築.今昔物語──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新書發表。(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7d49f512-8485-4995-b514-ef2cd9534182.jpg);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表示,本書從空間角度讓我們理解從臺南州廳至今的各時期發展脈絡,非常有意義。(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ada85a40-70f4-4d25-a42a-0b7a8b6e9256.jpg);臺灣大學臺文所副教授兼所長張文薰教授擔任本書作者及編輯顧問,分享從建築中感受到的情感。(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800c4e7f-92c8-4644-9f68-88dc4141e401.jpg); |
點擊數 | 12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27664 |
標題《百年建築.今昔物語》新書發表 保存歷史記憶,細數臺文館建築與人的故事 |
內容國立臺灣文學館今(21)日舉行《百年建築.今昔物語──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新書發表會,透過圖文並茂的內容,描繪百年來曾與臺文館建築空間產生連結的人物故事。 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在致詞時,特別感謝本書在編寫過程中,許許多多受訪者、資料提供者的協助,為臺文館這座延續百年的建築空間,填充如此豐富、飽滿的生命故事與情感記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談到,臺文館、臺南市美術館一館等文化場館,均是讓舊空間、新機能彼此融合的嘗試,不但是文化資產的永續,也是文化韌性的展現。 本書作者、編輯顧問張文薰教授提及,很開心有機會看見有形的建築物中無形的情感,期待臺文館這棟建築未來能在文學家認知自身存在、臺灣歷史時,成為書寫的主角。 本書責任編輯林蔚儒分享各單元的亮點,也以投影片秀出最終未收錄的「遺珠」。共同作者陳令洋表示,松木茂俊是令他感到驚喜的寫作對象,寫作過程中也在文獻中找到互相扣連的紀錄,相當有趣。曾彥晏則表示,寫作時致力於讓各章節互相連結,但最感到驚奇的是發現原來自己的父親、母親,也與這座建築有著巧妙的連結。 不同世代的受訪者們也分享對此空間不同的記憶。水交社文化學會理事長姚蓬麟談到,印象最深刻的空間是「禮堂」和「康樂廳」,小時候在這裡不但可以看電影,甚至可以吃冰淇淋。前臺南市政府人事處處長許瑛峰,則是生動地分享了發生在這座建築物中的大小趣事,並表示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則他在此服務二十年間感覺「甜的滋味最多」。 現今臺文館所在建築,於1916年落成,曾經為臺南州廳,卻在1945年遭空襲轟炸、僅餘斷垣殘壁;直到1949年方才重新修復為空軍供應司令部,其後於1969年轉交臺南市政府使用;1997年改由文資中心籌備處進駐,最終於2003年正式作為臺灣文學館開館,從政治中心轉變為文學殿堂,並在同年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 本書的企劃緣起於臺文館在2023年針對這座古蹟建築所推出的古蹟智慧導覽APP《親愛的州廳1916》,內容結合訪談資料、3D建模、擴增實境等技術介紹臺文館建築的前世今生,而當時的訪談對象包括:空軍子弟出身的水交社文化學會榮譽理事長姚蓬麟;前《聯合報》府會線記者、現為臺南文史工作者林建農;在臺南市府服務四十餘年退休的前人事處處長許瑛峰;負責臺文館古蹟修復案的建築師陳柏森等。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提供了不為人知的建築細節與人物過從,為保存這些珍貴的歷史記憶,臺文館於是企劃進一步將相關內容編纂成書。 本書共由五位具有臺灣文史專業的作者合力撰寫,在故事中登場的主角則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州廳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臺灣行啟時曾短暫逗留臺南州廳的裕仁皇太子、空供部時期的司令魏崇良,以及臺灣第一位本土女性建築師王秀蓮、前臺南市長蘇南成等,每位都是和臺文館建築有所淵源的人物,透過他們的故事,娓娓道出建築空間的變遷流動以及人事物的流轉遞嬗。 臺文館表示,從臺南州廳、空軍供應司令部、臺南市政府到如今的臺灣文學館,許多人在這裡出入辦公,和這座建築產生了各種不同的連結,而這本書著眼的,就是這些人與臺文館建築空間相處的故事。 今日蒞臨新書發表會的貴賓有: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編輯顧問張文薰教授、作者陳令洋、曾彥晏、張浥雯、水交社文化學會理事長姚蓬麟、前臺南市府人事處處長許瑛峰、臺南文史工作者林建農、詹翹、李文雄、攝影家林柏樑、歷史作家謝金魚等長年來對臺南歷史與古蹟建築多所關注的來賓,共同回顧、訴說與分享臺文館建築百年來的珍貴歷史記憶。
相關書訊: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_Book.aspx?n=3852&s=227299 |
開始日期(空) |
上版日期2024/11/21 下午 08:22:00 |
相關檔案(空)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與會貴賓大合照。jpeg(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8d794daa-9ec3-4826-9cf4-d1507af4c76e.jpg);本書作者陳令洋分享寫作時的心路歷程。(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04e63619-8b93-4140-be42-66816284129f.jpg);本書作者曾彥晏分享寫作時的趣事。(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d652fa4f-3b2f-4006-847d-bd8dbf3e6355.jpg);本書受訪者水交社文化學會榮譽理事長姚蓬麟,分享兒時記憶裡的臺文館。(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c9ce14fb-47fe-4c48-8800-e04c1de34de7.jpg);本書受訪者前臺南市政府人事處處長、現任臺南市美術館監事許瑛峰,分享過去於臺文館內辦公的光景。(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1a05bdb7-ba62-47a4-b8ca-5ff3abd15734.jpeg);本書責任編輯林蔚儒分享各單元的亮點。(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a04f4ce7-2635-4c63-916b-55aa4a83721b.jpg);國立臺灣文學副館長蔡明諺致詞時感謝眾多受訪者、資料提供者的協助。(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328f0b81-3c4e-474a-ba52-4621d1d2cd1a.jpg);臺文館《百年建築.今昔物語──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新書發表。(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7d49f512-8485-4995-b514-ef2cd9534182.jpg);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謝仕淵表示,本書從空間角度讓我們理解從臺南州廳至今的各時期發展脈絡,非常有意義。(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ada85a40-70f4-4d25-a42a-0b7a8b6e9256.jpg);臺灣大學臺文所副教授兼所長張文薰教授擔任本書作者及編輯顧問,分享從建築中感受到的情感。(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7664/800c4e7f-92c8-4644-9f68-88dc4141e401.jpg); |
點擊數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