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好地下青年藝術培力展➁ 像蝸牛行走・名為家的場域 — 黃榆惠、謝明澄雙個展
- 展覽資訊 @ 文化部
活動名稱2024好地下青年藝術培力展➁ 像蝸牛行走・名為家的場域 — 黃榆惠、謝明澄雙個展 的演出單位是(中華民國)黃榆惠, 活動起始日期是2024/11/30, 活動結束日期是2024/12/23.
發行版本 | 1.4 |
唯一辨識碼 | 67478ded26b324689882a31c |
活動名稱 | 2024好地下青年藝術培力展➁ 像蝸牛行走・名為家的場域 — 黃榆惠、謝明澄雙個展 |
活動類別 | 6 |
活動場次資訊 | 1: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11/30 12:00:00地址 : 花蓮縣花蓮市節約街37號B1 場地名稱 : 好地下藝術空間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12/23 20:00:00 |
演出單位 | (中華民國)黃榆惠 |
折扣資訊 | (空) |
簡介說明 | 2024好地下青年藝術培力展➁ 像蝸牛行走・名為家的場域 — 黃榆惠、謝明澄雙個展 展覽日期:2024.11.30(六)-2024.12.23(一) 展覽地點:好地下藝術空間 (花蓮市節約街37號B1) 開放時間:每周五、六、日、一 12:00-20:00 培力計畫導師:汪曉青 【展期活動 】 ▸ 展覽開幕|2024.11.30(六)14:00-16:00 14:00-14:30 茶會與藝術家導覽 14:30-16:00 創作對談 主題:用影像構築家,用創作緩慢行走 與談人:林郁晉、黃榆惠、謝明澄 ▸ 傷口與影像重疊 攝影工作坊|2024.12.01(日)14:00-16:00 帶領藝術家:黃榆惠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ZsTuxeZUiRQ3JNph6 【展覽論述】 面對是什麼?逃避是什麼? 焦慮是什麼?害怕是什麼? 這些複雜的情緒似乎濃縮成漫長黏稠的光陰,偷偷流進記憶的漩渦,像蝸牛的外殼,蝸牛緩慢的行走而過,慢慢的,如我們在遲疑中過生活。 但那些複雜情感不願僅是肩上的殼,於是我們探頭進去,發現原來這是名為家的框架。 所以, 面對?逃避? 焦慮?害怕? 這些複雜的情緒似乎在創作裡變成了一張張的影像,被插進影像的讀取槽裡,像蝸牛回到殼裡,像我們終究會回到那個名為家的場域。 / 本場展覽帶來兩位處在不同人生階段,作品卻意外共鳴的藝術家,一位是來自臺北的阿美族人—黃榆惠,一位是即將邁入社會的畢業生—謝明澄。 他們的作品雖然源自名為家的場域,卻也都是他們曾試圖逃避、無視、選擇放置一旁的複雜情感,直至透過影像、透過創作,他們終於面對那些刺痛的、恐懼的、焦慮的現實。 對於榆惠而言,她本次展覽所在處理的是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並透過父親「鐵工」職業延伸出的個人成長議題。從小時候面對父親高危職業的恐懼,到後來長期的視而不見,再到透過創作正視問題,是一段極為不適的過程,她將那些記憶與觀察轉化成影像、集結成書、變化成裝置,讓家在展場中以各式各樣的型態出現。 對於明澄而言,長大的過程像走出柏拉圖的洞穴般,獨立和自由,伴隨著陣痛和焦躁不安而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從小到大社會灌輸的價值,在成長過程中一一被他自己推翻,他不斷質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追根究柢,或許沒有意義。」 另一方面,他卻矛盾地將童年時對世界、對自己的期待,收進行囊深處,一路背負著在前行。或許,他永遠是個少年。 【藝術家簡介】 ▸ 黃榆惠 1998年生於台灣台北市,2020年畢業於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現現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碩士。使用攝影、編輯、版畫、裝置......等複合媒材創作。目前作品關注原住民群體與工人階層,並關注個人歷史與時代的關係,企圖從文化高度涵化的台灣社會藉由創作抽絲剝繭,找到存在於不同層面的自己。 ▸ 謝明澄 2001 年出生於台北,2024年畢業於東華大學法律學系學士班,以攝影為主要創作媒材,2023 年入選台南國際攝影節攝影上桌、2024 年入選 Lightbox攝影圖書室-New Wave 攝影創作獎。 |
圖片連結 | (空) |
主辦單位 | 1:好地下藝術空間 |
協辦單位 | (空的。未填資料。) |
贊助單位 | 1:文化部 |
其他單位 | (空的。未填資料。) |
售票網址 | (空) |
推廣網址 | https://www.facebook.com/goodunderground |
備註 | (空) |
編輯時間 | (空) |
來源網站名稱 | 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
活動起始日期 | 2024/11/30 |
活動結束日期 | 2024/12/23 |
點閱數 | 9 |
發行版本1.4 |
唯一辨識碼67478ded26b324689882a31c |
活動名稱2024好地下青年藝術培力展➁ 像蝸牛行走・名為家的場域 — 黃榆惠、謝明澄雙個展 |
活動類別6 |
活動場次資訊1:單場次演出時間 : 2024/11/30 12:00:00地址 : 花蓮縣花蓮市節約街37號B1 場地名稱 : 好地下藝術空間 是否售票 : N 價格 : (空) 緯度 : (空) 經度 : (空) 結束時間 : 2024/12/23 20:00:00 |
演出單位(中華民國)黃榆惠 |
折扣資訊(空) |
簡介說明2024好地下青年藝術培力展➁ 像蝸牛行走・名為家的場域 — 黃榆惠、謝明澄雙個展 展覽日期:2024.11.30(六)-2024.12.23(一) 展覽地點:好地下藝術空間 (花蓮市節約街37號B1) 開放時間:每周五、六、日、一 12:00-20:00 培力計畫導師:汪曉青 【展期活動 】 ▸ 展覽開幕|2024.11.30(六)14:00-16:00 14:00-14:30 茶會與藝術家導覽 14:30-16:00 創作對談 主題:用影像構築家,用創作緩慢行走 與談人:林郁晉、黃榆惠、謝明澄 ▸ 傷口與影像重疊 攝影工作坊|2024.12.01(日)14:00-16:00 帶領藝術家:黃榆惠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ZsTuxeZUiRQ3JNph6 【展覽論述】 面對是什麼?逃避是什麼? 焦慮是什麼?害怕是什麼? 這些複雜的情緒似乎濃縮成漫長黏稠的光陰,偷偷流進記憶的漩渦,像蝸牛的外殼,蝸牛緩慢的行走而過,慢慢的,如我們在遲疑中過生活。 但那些複雜情感不願僅是肩上的殼,於是我們探頭進去,發現原來這是名為家的框架。 所以, 面對?逃避? 焦慮?害怕? 這些複雜的情緒似乎在創作裡變成了一張張的影像,被插進影像的讀取槽裡,像蝸牛回到殼裡,像我們終究會回到那個名為家的場域。 / 本場展覽帶來兩位處在不同人生階段,作品卻意外共鳴的藝術家,一位是來自臺北的阿美族人—黃榆惠,一位是即將邁入社會的畢業生—謝明澄。 他們的作品雖然源自名為家的場域,卻也都是他們曾試圖逃避、無視、選擇放置一旁的複雜情感,直至透過影像、透過創作,他們終於面對那些刺痛的、恐懼的、焦慮的現實。 對於榆惠而言,她本次展覽所在處理的是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並透過父親「鐵工」職業延伸出的個人成長議題。從小時候面對父親高危職業的恐懼,到後來長期的視而不見,再到透過創作正視問題,是一段極為不適的過程,她將那些記憶與觀察轉化成影像、集結成書、變化成裝置,讓家在展場中以各式各樣的型態出現。 對於明澄而言,長大的過程像走出柏拉圖的洞穴般,獨立和自由,伴隨著陣痛和焦躁不安而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從小到大社會灌輸的價值,在成長過程中一一被他自己推翻,他不斷質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追根究柢,或許沒有意義。」 另一方面,他卻矛盾地將童年時對世界、對自己的期待,收進行囊深處,一路背負著在前行。或許,他永遠是個少年。 【藝術家簡介】 ▸ 黃榆惠 1998年生於台灣台北市,2020年畢業於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現現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藝術碩士。使用攝影、編輯、版畫、裝置......等複合媒材創作。目前作品關注原住民群體與工人階層,並關注個人歷史與時代的關係,企圖從文化高度涵化的台灣社會藉由創作抽絲剝繭,找到存在於不同層面的自己。 ▸ 謝明澄 2001 年出生於台北,2024年畢業於東華大學法律學系學士班,以攝影為主要創作媒材,2023 年入選台南國際攝影節攝影上桌、2024 年入選 Lightbox攝影圖書室-New Wave 攝影創作獎。 |
圖片連結(空) |
主辦單位1:好地下藝術空間 |
協辦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
贊助單位1:文化部 |
其他單位(空的。未填資料。) |
售票網址(空) |
推廣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goodunderground |
備註(空) |
編輯時間(空) |
來源網站名稱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 |
活動起始日期2024/11/30 |
活動結束日期2024/12/23 |
點閱數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