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忠贈書600餘冊 臺文館設立馬華文學主題書區 拓展文學多元共生
- 臺文館新聞公告 @ 文化部
標題張錦忠贈書600餘冊 臺文館設立馬華文學主題書區 拓展文學多元共生的圖文模式頁面網址是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228215, 內容是國立臺灣文學館今(29)日舉辦「張錦忠贈書儀式暨馬華文學書區推介座談」,由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致贈感謝狀,感謝張錦忠教授慷慨捐贈馬華文學圖書,臺文館也於圖書室設立馬華文學主題書區,希望提供研究者與讀者可以進一步探索馬華文學,拓展文學多元共生的可能性。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兼約聘研究員張錦忠、國立成....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228215 |
標題 | 張錦忠贈書600餘冊 臺文館設立馬華文學主題書區 拓展文學多元共生 |
內容 | 國立臺灣文學館今(29)日舉辦「張錦忠贈書儀式暨馬華文學書區推介座談」,由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致贈感謝狀,感謝張錦忠教授慷慨捐贈馬華文學圖書,臺文館也於圖書室設立馬華文學主題書區,希望提供研究者與讀者可以進一步探索馬華文學,拓展文學多元共生的可能性。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兼約聘研究員張錦忠、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張淑麗、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也帶來精彩講座,探討馬華文學在臺灣的理論建構與文學史書寫。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詹閔旭、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助理教授熊婷惠、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梅香等各界貴賓到場參與座談。 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致詞時表示,臺文館長期關注馬華文學的發展,2012年啟動「臺灣文學史長編編寫計畫」時,即出版陳大為教授的專著《最年輕的麒麟——馬華文學在臺灣(1963-2012)》;2016年亦曾辦理「戰後臺灣、香港、馬華文學場域的形成與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非常感謝張錦忠教授慷慨捐贈多年藏書,讓往後更年輕的研究者,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接觸、研究馬華文學。 張錦忠教授說,「季風帶充滿了各種可能」,「在臺灣的馬華文學研究因為『在臺』,又同時具有馬華身分,得以『那麼近,又那麼遠』的間距/間隙參與兩個文學場域」。他回顧自己在臺灣研究馬華文學的開端與歷程,分享馬華文學的詮釋社群如何凝聚生成,並逐步形塑理論、重寫文學史、建構典律的工作,其中包括研究論文集、文學史、文學創作選集的出版。 臺文館長期重視臺灣文學與馬華文學的雙向交流。2011年即前往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進行研究機構及博物館的參訪交流,2017年執行「臺灣文學外譯——東南亞語種譯本計畫」,推出雙語選集《夜行——臺馬小說選譯》。同年也建置了李永平(1947-2017)作家主題平臺,匯集李永平的大事年表、訪談、創作歷程與珍貴手稿。本次臺文館獲得張錦忠教授捐贈圖書總計621冊,其中71冊經評估將進入藏品審議程序。 臺文館表示,馬華文學與戰後臺灣文學的發展關係緊密,從1960年代的星座詩社,1970年代的神州詩社,以及1980年代以降張貴興、黃錦樹、鐘怡雯、陳大為等具有批判性的作家陸續登臺,他們在現代詩、現代小說、自傳體散文等不同文類上的優秀創作,以及對武俠小說與科幻小說的建構與開創,都彰顯了馬華文學自身豐厚的多元文化素養與歷史意識。臺文館作為國家級博物館,關注臺灣文學多元社群各自的語言記憶與歷史認同,亦重視臺灣文學在華語世界的交流與傳播。本次臺文館馬華文學主題書區的成立是一個新的里程,期盼藉此可以結合各界能量,為馬華文學開創更為廣闊的遠景。 |
相關檔案 | (空)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國立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蔡明諺(右)致贈感謝狀予張錦忠教授(左)。(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210f68a9-0459-4732-8df2-f6bb032925a7.jpg);與會貴賓合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e1cb723d-18f7-49e2-8d9b-5033a8a096be.jpeg);張錦忠教授分享馬華文學。(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085c5758-5e82-43c5-a5ae-5ef2a02ea011.jpg);張淑麗特聘教授分享華馬英文學。(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b2cb9aed-f40d-462d-bb11-6c315a2ea3fa.jpg);(右起)國立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蔡明諺、張淑麗特聘教授與張錦忠教授回應提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8f4b258b-4875-46d1-8f08-a82f9a419b3d.jpg);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助理教授熊婷惠分享與張錦忠教授共同編輯的經驗。(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21ddb7eb-0d93-4e08-b957-3a111c7d64a3.jpg);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詹閔旭分享。(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302c6339-b1ea-4ade-86e9-cd1d7359572f.jpg);張錦忠教授於臺文館圖書室的馬華文學書區留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fe86cf49-69ed-41a9-a79f-680ae8763a4c.jpg);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nmtl.gov.tw/News_Content.aspx?n=3891&s=228215 |
標題張錦忠贈書600餘冊 臺文館設立馬華文學主題書區 拓展文學多元共生 |
內容國立臺灣文學館今(29)日舉辦「張錦忠贈書儀式暨馬華文學書區推介座談」,由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致贈感謝狀,感謝張錦忠教授慷慨捐贈馬華文學圖書,臺文館也於圖書室設立馬華文學主題書區,希望提供研究者與讀者可以進一步探索馬華文學,拓展文學多元共生的可能性。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兼約聘研究員張錦忠、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張淑麗、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也帶來精彩講座,探討馬華文學在臺灣的理論建構與文學史書寫。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詹閔旭、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助理教授熊婷惠、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梅香等各界貴賓到場參與座談。 臺文館副館長蔡明諺致詞時表示,臺文館長期關注馬華文學的發展,2012年啟動「臺灣文學史長編編寫計畫」時,即出版陳大為教授的專著《最年輕的麒麟——馬華文學在臺灣(1963-2012)》;2016年亦曾辦理「戰後臺灣、香港、馬華文學場域的形成與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非常感謝張錦忠教授慷慨捐贈多年藏書,讓往後更年輕的研究者,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可以接觸、研究馬華文學。 張錦忠教授說,「季風帶充滿了各種可能」,「在臺灣的馬華文學研究因為『在臺』,又同時具有馬華身分,得以『那麼近,又那麼遠』的間距/間隙參與兩個文學場域」。他回顧自己在臺灣研究馬華文學的開端與歷程,分享馬華文學的詮釋社群如何凝聚生成,並逐步形塑理論、重寫文學史、建構典律的工作,其中包括研究論文集、文學史、文學創作選集的出版。 臺文館長期重視臺灣文學與馬華文學的雙向交流。2011年即前往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進行研究機構及博物館的參訪交流,2017年執行「臺灣文學外譯——東南亞語種譯本計畫」,推出雙語選集《夜行——臺馬小說選譯》。同年也建置了李永平(1947-2017)作家主題平臺,匯集李永平的大事年表、訪談、創作歷程與珍貴手稿。本次臺文館獲得張錦忠教授捐贈圖書總計621冊,其中71冊經評估將進入藏品審議程序。 臺文館表示,馬華文學與戰後臺灣文學的發展關係緊密,從1960年代的星座詩社,1970年代的神州詩社,以及1980年代以降張貴興、黃錦樹、鐘怡雯、陳大為等具有批判性的作家陸續登臺,他們在現代詩、現代小說、自傳體散文等不同文類上的優秀創作,以及對武俠小說與科幻小說的建構與開創,都彰顯了馬華文學自身豐厚的多元文化素養與歷史意識。臺文館作為國家級博物館,關注臺灣文學多元社群各自的語言記憶與歷史認同,亦重視臺灣文學在華語世界的交流與傳播。本次臺文館馬華文學主題書區的成立是一個新的里程,期盼藉此可以結合各界能量,為馬華文學開創更為廣闊的遠景。 |
相關檔案(空)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國立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蔡明諺(右)致贈感謝狀予張錦忠教授(左)。(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210f68a9-0459-4732-8df2-f6bb032925a7.jpg);與會貴賓合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e1cb723d-18f7-49e2-8d9b-5033a8a096be.jpeg);張錦忠教授分享馬華文學。(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085c5758-5e82-43c5-a5ae-5ef2a02ea011.jpg);張淑麗特聘教授分享華馬英文學。(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b2cb9aed-f40d-462d-bb11-6c315a2ea3fa.jpg);(右起)國立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蔡明諺、張淑麗特聘教授與張錦忠教授回應提問。(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8f4b258b-4875-46d1-8f08-a82f9a419b3d.jpg);淡江大學英文學系助理教授熊婷惠分享與張錦忠教授共同編輯的經驗。(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21ddb7eb-0d93-4e08-b957-3a111c7d64a3.jpg);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詹閔旭分享。(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302c6339-b1ea-4ade-86e9-cd1d7359572f.jpg);張錦忠教授於臺文館圖書室的馬華文學書區留影。(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504/relpic/13121/228215/fe86cf49-69ed-41a9-a79f-680ae8763a4c.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