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腸病毒專用決戰兵器!第一支國產腸病毒疫苗是如何誕生的?——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劉家齊副研究員 專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對腸病毒專用決戰兵器!第一支國產腸病毒疫苗是如何誕生的?——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劉家齊副研究員 專訪的作者是曾繁安, 發布日期是20210817, 服務機構是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摘要是1998年的台灣,一場奇怪的流行病在孩子間蔓延。除了發燒,病患的手脚掌和臀部等處還起了紅疹或水泡,口中出現會疼痛的潰瘍。這個怪病傳染力極强,讓成千上萬名孩童染疫,更可能導致嚴重神經性疾病如腦膜炎、肢體麻痹的重症,最終奪走了 78 個小生命。後來,何曼德院士所主持的研究團隊進行鑑定調查,才確認了這起災....

標題對腸病毒專用決戰兵器!第一支國產腸病毒疫苗是如何誕生的?——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劉家齊副研究員 專訪
摘要1998年的台灣,一場奇怪的流行病在孩子間蔓延。除了發燒,病患的手脚掌和臀部等處還起了紅疹或水泡,口中出現會疼痛的潰瘍。這個怪病傳染力極强,讓成千上萬名孩童染疫,更可能導致嚴重神經性疾病如腦膜炎、肢體麻痹的重症,最終奪走了 78 個小生命。後來,何曼德院士所主持的研究團隊進行鑑定調查,才確認了這起災禍的罪魁禍首——腸病毒 71 型病毒。 台灣是如何因應腸病毒來襲,又是如何生產出腸病毒疫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01b6ac13-ef1c-40e5-87e3-b5247f66f74b
作者曾繁安
服務機構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發布日期20210817

標題

對腸病毒專用決戰兵器!第一支國產腸病毒疫苗是如何誕生的?——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劉家齊副研究員 專訪

摘要

1998年的台灣,一場奇怪的流行病在孩子間蔓延。除了發燒,病患的手脚掌和臀部等處還起了紅疹或水泡,口中出現會疼痛的潰瘍。這個怪病傳染力極强,讓成千上萬名孩童染疫,更可能導致嚴重神經性疾病如腦膜炎、肢體麻痹的重症,最終奪走了 78 個小生命。後來,何曼德院士所主持的研究團隊進行鑑定調查,才確認了這起災禍的罪魁禍首——腸病毒 71 型病毒。 台灣是如何因應腸病毒來襲,又是如何生產出腸病毒疫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01b6ac13-ef1c-40e5-87e3-b5247f66f74b

作者

曾繁安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發布日期

20210817

根據名稱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0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0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0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0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

根據姓名 曾繁安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曾繁安 ...)

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大戰!臺灣該如何見招拆招?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09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大戰!臺灣該如何見招拆招?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9/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大資安時代,走跳江湖有些事你不能不知道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2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網路與數位化的浪潮勢不可擋,面對資安環境高速變遷帶來的新興風險,我們又該如何自保防身?來聽聽資安專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陳嘉玫教授怎麽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大資安時代,走跳江湖有些事你不能不知道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2/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網路與數位化的浪潮勢不可擋,面對資安環境高速變遷帶來的新興風險,我們又該如何自保防身?來聽聽資安專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陳嘉玫教授怎麽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放不放颱風假就看它!——幫助衛星精準氣象預測的「掩星技術」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10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新颱風生成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颱風的路徑、帶來的風雨大不大,以及——到底放不放颱風假?要能預測和評估颱風的走向影響,可靠的氣象觀測資料是不可或缺的。這就不得不提,在我們頭頂上認真執行觀測任務的人造衛星...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讓敵人無所遁形的軍事鷹眼!以多頻譜影像處理演算法進行目標物偵測與追蹤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10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戰場上,分秒之差就能是決定勝敗生死的關鍵。因此如何更迅速捕捉敵軍的動向蹤跡,便成為國防軍備的一大研發重點。多頻譜影像技術能確切捕捉到物體反射的光譜資訊,並已在衛星、醫學、動植物辨識領域取得可行的成果。...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臺灣全球首創 3D 數位病理影像暨 AI 分析平臺——化影像為武器,對癌細胞做出反擊!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221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臺灣的科研團隊,成功讓傳統病理影像突破 2D 平面限制,完整展現 3D 全貌,幫助我們看清病魔的真面目,奪得搶救性命的機會。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揭開宇宙膨脹的背後推手「暗能量」的神祕面貌——專訪國立臺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藍鼎文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4/4/2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2024 年四月初,大型國際天文觀測計畫 DESI(Dark Energy Spectroscopic Instrument,暗能量光譜儀計畫)發表了最新成果,為解開謎團滿滿的「暗能量」帶來全新線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大戰!臺灣該如何見招拆招?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09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大戰!臺灣該如何見招拆招?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9/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大資安時代,走跳江湖有些事你不能不知道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2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網路與數位化的浪潮勢不可擋,面對資安環境高速變遷帶來的新興風險,我們又該如何自保防身?來聽聽資安專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陳嘉玫教授怎麽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大資安時代,走跳江湖有些事你不能不知道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2/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網路與數位化的浪潮勢不可擋,面對資安環境高速變遷帶來的新興風險,我們又該如何自保防身?來聽聽資安專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陳嘉玫教授怎麽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放不放颱風假就看它!——幫助衛星精準氣象預測的「掩星技術」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10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新颱風生成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颱風的路徑、帶來的風雨大不大,以及——到底放不放颱風假?要能預測和評估颱風的走向影響,可靠的氣象觀測資料是不可或缺的。這就不得不提,在我們頭頂上認真執行觀測任務的人造衛星...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讓敵人無所遁形的軍事鷹眼!以多頻譜影像處理演算法進行目標物偵測與追蹤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10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戰場上,分秒之差就能是決定勝敗生死的關鍵。因此如何更迅速捕捉敵軍的動向蹤跡,便成為國防軍備的一大研發重點。多頻譜影像技術能確切捕捉到物體反射的光譜資訊,並已在衛星、醫學、動植物辨識領域取得可行的成果。...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臺灣全球首創 3D 數位病理影像暨 AI 分析平臺——化影像為武器,對癌細胞做出反擊!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221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臺灣的科研團隊,成功讓傳統病理影像突破 2D 平面限制,完整展現 3D 全貌,幫助我們看清病魔的真面目,奪得搶救性命的機會。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揭開宇宙膨脹的背後推手「暗能量」的神祕面貌——專訪國立臺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藍鼎文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4/4/2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2024 年四月初,大型國際天文觀測計畫 DESI(Dark Energy Spectroscopic Instrument,暗能量光譜儀計畫)發表了最新成果,為解開謎團滿滿的「暗能量」帶來全新線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曾繁安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對腸病毒專用決戰兵器!第一支國產腸病毒疫苗是如何誕生的?——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劉家齊副研究員 專訪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賈伐尼在公開發表了能使死去蛙腿跳動的「動物電」後,引起了眾多科學家熱烈討論,進而發展出動物電以及金屬電兩派說法,兩派學家僵持不下,最後因為伏打的一項發現而有了重大的轉折,趕快來一探究竟吧!

【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I——伏打發現了金屬電【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伏打對於會跳動的蛙腿提出了全新的解釋,原來就是所謂的「金屬電」。不過金屬電的發現代表動物電就不存在嗎?

【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I——伏打發現了金屬電【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1794年伏打發現金屬電的六年後,他再次成功利用不同金屬片隔著鹽水布而製成了電力強又穩定的電力裝置——伏打電池。

雷射——50年的狂想與實用

作者: 汪治平 | 發布日期: 2012111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演講人) | 摘要: 雷射是二十世紀重要的發明,被廣泛應用到各式各樣的領域,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項目。到底雷射是什麼?如何製造出雷射呢?

氖的自述——點亮霓虹燈

作者: 蘇明德 | 發布日期: 20170105 | 服務機構: 嘉義大學應用化學系 | 摘要: 氖在宇宙或太陽系是個常見的元素,在地球上卻非常罕見。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應用在霓虹燈和雷射上,但應該還有許多未知的優點正等待您的發掘。

原子與分子的同步放射:雷射的發明

作者: 林天送 | 發布日期: 20100506 | 服務機構: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化學系暨神經科學系 | 摘要: 雷射是laser的音譯,它是一種激光放射的加強量子現象。雷射的發現者唐恩斯原本是以分子的旋轉結構為研究主題,意外發現了微波在特殊情況下會有加強量子現象,靈機一動想起愛因斯坦的放射量子理論,並與夏羅一起...

雷射光做的神妙工具: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

作者: 潘犀靈 | 發布日期: 20190306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物理系暨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 | 摘要: 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在雷射物理領域具有突破性發明」的現年96歲美籍物理學家Arthur Ashkin、現年74歲法籍物理學家Gerard Mourou和現年59歲加拿大籍物理學家Donna ...

由腦與心智研究看記憶的真實與虛幻

作者: 鄭仕坤 | 發布日期: 20191015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 摘要: 人生中有許多不同的記憶,有的記憶很深刻,一生都能記得。但是我們也知道,記得的事情不見得都是真的,記錯、記不住的情況也常發生。如何看待記憶的真實與虛幻?鄭仕坤教授透過腦與心智的研究,提供了對記憶進行省思...

探索大腦新疆界——從果蠅腦開始

作者: 林沿妊 | 發布日期: 20191015 | 服務機構: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探索腦的運作,可以從巨觀結構著手,例如掃描大腦的活動;也可以從微觀構造著手,從腦神經的連結來了解記憶或行為,這是一種逆向工程,也就是拆解結構來還原及解析功能。林沿妊博士說明,在挑戰擁有860億個神經元...

痛苦的記憶可以被「抹消」嗎?聊聊抹消記憶的基因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02 | 服務機構: | 摘要: 台裔的麻省理工教授蔡立慧,最近率領研究團隊,發現Tet1基因在抹消記憶的過程中可能扮演關鍵角色。

「光」如何轉換記憶的情緒?聊聊「光遺傳學」

作者: 盧妍竹 | 發布日期: 20150209 | 服務機構: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 摘要: 有時舊地重遊,不免觸景傷情。如果能把對「舊地」傷心難過的回憶,轉換成愉悅的回憶,想必會大大地影響生活。科學家從小鼠實驗中找到了腦中齒狀回與杏仁核連結的迴路,此迴路對記憶與情緒的連結相當關鍵,並發現可以...

約會,浪漫邂逅或危險陷阱?

作者: 施俊名 | 發布日期: 20140715 | 服務機構: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 | 摘要: 約會,是浪漫的相遇或是危險的陷阱?享受戀愛的交往互動之外,也要好好保護自己。性侵害不一定都是由陌生人所發動的;相反,大多數的加害者都是受害者所認識甚至熟悉的。其中「約會強暴」常發生在初次約會,或是已經...

談通姦除罪化,刑罰能維繫婚姻與家庭嗎?

作者: 晁巧齡 | 發布日期: 20140701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 | 摘要: 贊成通姦除罪者認為,該刑罰是「落伍」的象徵;反方則表示,一旦廢除,「小三」恐將爆量。若依照現行通姦罪規定,妨害婚姻的第三者得坐牢賠錢,但偷腥者卻有機會全身而退。通姦到底是不是犯罪呢?國家權利如何介入個...

打是情,罵是愛?家庭暴力防治

作者: 莊惠善 | 發布日期: 20140826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 摘要: 傳統社會中「家庭暴力」,往往被視為家務事,「官員」無從介入,直至民國82年鄧如雯殺夫案的爆發,引發國人對家庭暴力的重視,促成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立法,家庭問題不容忽視。

情人眼裡出西施?或許是費洛蒙作祟!

作者: 東森電視 | 科學大解碼 | 製作小組 | 發布日期: 200904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情人節又來了,在這節日裡人人都想要一份耀眼的幸福,但這不是單靠亮麗的外表就能獲得。相信你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每當在街上看見不夠登對,卻幸福滿分的戀人,都會不禁想問:「究竟是什麼力量讓兩個人如此互相吸引...

【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賈伐尼在公開發表了能使死去蛙腿跳動的「動物電」後,引起了眾多科學家熱烈討論,進而發展出動物電以及金屬電兩派說法,兩派學家僵持不下,最後因為伏打的一項發現而有了重大的轉折,趕快來一探究竟吧!

【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I——伏打發現了金屬電【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伏打對於會跳動的蛙腿提出了全新的解釋,原來就是所謂的「金屬電」。不過金屬電的發現代表動物電就不存在嗎?

【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I——伏打發現了金屬電【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1794年伏打發現金屬電的六年後,他再次成功利用不同金屬片隔著鹽水布而製成了電力強又穩定的電力裝置——伏打電池。

雷射——50年的狂想與實用

作者: 汪治平 | 發布日期: 2012111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演講人) | 摘要: 雷射是二十世紀重要的發明,被廣泛應用到各式各樣的領域,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項目。到底雷射是什麼?如何製造出雷射呢?

氖的自述——點亮霓虹燈

作者: 蘇明德 | 發布日期: 20170105 | 服務機構: 嘉義大學應用化學系 | 摘要: 氖在宇宙或太陽系是個常見的元素,在地球上卻非常罕見。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應用在霓虹燈和雷射上,但應該還有許多未知的優點正等待您的發掘。

原子與分子的同步放射:雷射的發明

作者: 林天送 | 發布日期: 20100506 | 服務機構: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化學系暨神經科學系 | 摘要: 雷射是laser的音譯,它是一種激光放射的加強量子現象。雷射的發現者唐恩斯原本是以分子的旋轉結構為研究主題,意外發現了微波在特殊情況下會有加強量子現象,靈機一動想起愛因斯坦的放射量子理論,並與夏羅一起...

雷射光做的神妙工具: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

作者: 潘犀靈 | 發布日期: 20190306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物理系暨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 | 摘要: 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在雷射物理領域具有突破性發明」的現年96歲美籍物理學家Arthur Ashkin、現年74歲法籍物理學家Gerard Mourou和現年59歲加拿大籍物理學家Donna ...

由腦與心智研究看記憶的真實與虛幻

作者: 鄭仕坤 | 發布日期: 20191015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 摘要: 人生中有許多不同的記憶,有的記憶很深刻,一生都能記得。但是我們也知道,記得的事情不見得都是真的,記錯、記不住的情況也常發生。如何看待記憶的真實與虛幻?鄭仕坤教授透過腦與心智的研究,提供了對記憶進行省思...

探索大腦新疆界——從果蠅腦開始

作者: 林沿妊 | 發布日期: 20191015 | 服務機構: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探索腦的運作,可以從巨觀結構著手,例如掃描大腦的活動;也可以從微觀構造著手,從腦神經的連結來了解記憶或行為,這是一種逆向工程,也就是拆解結構來還原及解析功能。林沿妊博士說明,在挑戰擁有860億個神經元...

痛苦的記憶可以被「抹消」嗎?聊聊抹消記憶的基因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02 | 服務機構: | 摘要: 台裔的麻省理工教授蔡立慧,最近率領研究團隊,發現Tet1基因在抹消記憶的過程中可能扮演關鍵角色。

「光」如何轉換記憶的情緒?聊聊「光遺傳學」

作者: 盧妍竹 | 發布日期: 20150209 | 服務機構: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大眾傳播學系 | 摘要: 有時舊地重遊,不免觸景傷情。如果能把對「舊地」傷心難過的回憶,轉換成愉悅的回憶,想必會大大地影響生活。科學家從小鼠實驗中找到了腦中齒狀回與杏仁核連結的迴路,此迴路對記憶與情緒的連結相當關鍵,並發現可以...

約會,浪漫邂逅或危險陷阱?

作者: 施俊名 | 發布日期: 20140715 | 服務機構: 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 | 摘要: 約會,是浪漫的相遇或是危險的陷阱?享受戀愛的交往互動之外,也要好好保護自己。性侵害不一定都是由陌生人所發動的;相反,大多數的加害者都是受害者所認識甚至熟悉的。其中「約會強暴」常發生在初次約會,或是已經...

談通姦除罪化,刑罰能維繫婚姻與家庭嗎?

作者: 晁巧齡 | 發布日期: 20140701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 | 摘要: 贊成通姦除罪者認為,該刑罰是「落伍」的象徵;反方則表示,一旦廢除,「小三」恐將爆量。若依照現行通姦罪規定,妨害婚姻的第三者得坐牢賠錢,但偷腥者卻有機會全身而退。通姦到底是不是犯罪呢?國家權利如何介入個...

打是情,罵是愛?家庭暴力防治

作者: 莊惠善 | 發布日期: 20140826 | 服務機構: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 | 摘要: 傳統社會中「家庭暴力」,往往被視為家務事,「官員」無從介入,直至民國82年鄧如雯殺夫案的爆發,引發國人對家庭暴力的重視,促成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立法,家庭問題不容忽視。

情人眼裡出西施?或許是費洛蒙作祟!

作者: 東森電視 | 科學大解碼 | 製作小組 | 發布日期: 200904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情人節又來了,在這節日裡人人都想要一份耀眼的幸福,但這不是單靠亮麗的外表就能獲得。相信你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每當在街上看見不夠登對,卻幸福滿分的戀人,都會不禁想問:「究竟是什麼力量讓兩個人如此互相吸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