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產業碳排佔總碳排三分之一?建築物減碳,要從設計端開始做起!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建築產業碳排佔總碳排三分之一?建築物減碳,要從設計端開始做起!的作者是盧奕昕, 發布日期是20230630, 服務機構是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標題建築產業碳排佔總碳排三分之一?建築物減碳,要從設計端開始做起!
摘要(空)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fd97fb03-b79e-4ad5-836b-b5ec053b31b2
作者盧奕昕
服務機構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發布日期20230630

標題

建築產業碳排佔總碳排三分之一?建築物減碳,要從設計端開始做起!

摘要

(空)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fd97fb03-b79e-4ad5-836b-b5ec053b31b2

作者

盧奕昕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發布日期

20230630

根據名稱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0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0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0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0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

根據姓名 盧奕昕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盧奕昕 ...)

人工智慧於飛行載具上的應用:無人機、民航機發展重點有何不同?

作者: 盧奕昕 | 發布日期: 202212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人工智慧於飛行載具上的應用:無人機、民航機發展重點有何不同?

作者: 盧奕昕 | 發布日期: 2022/12/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建築產業碳排佔總碳排三分之一?建築物減碳,要從設計端開始做起!

作者: 盧奕昕 | 發布日期: 2023/6/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人工智慧於飛行載具上的應用:無人機、民航機發展重點有何不同?

作者: 盧奕昕 | 發布日期: 202212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人工智慧於飛行載具上的應用:無人機、民航機發展重點有何不同?

作者: 盧奕昕 | 發布日期: 2022/12/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建築產業碳排佔總碳排三分之一?建築物減碳,要從設計端開始做起!

作者: 盧奕昕 | 發布日期: 2023/6/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盧奕昕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建築產業碳排佔總碳排三分之一?建築物減碳,要從設計端開始做起!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原子的構造——原子核

作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科技部前身 | 發布日期: 20130610 | 服務機構: | 摘要:

核分裂與核能發電

作者: 東森電視 | 科學大解碼 | 製作小組 | 發布日期: 20081202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能源危機和全球暖化的背景下,核能發電具有減碳和低成本的優勢。究竟核燃料如何發電的,節能減碳的優勢又在哪裡,從科學家的數據中,我們帶您一塊了解。

恐怖武器怎麼登上月球的:火箭的故事

作者: 趙丰 | 發布日期: 20170309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 摘要: 火箭是怎麼被發明的?冷戰又怎麼促進了更「恐怖」的火箭一路飛向太空,甚至把人送上了月球?火箭這個人類智慧知識的產物,終究是改變了人類的世界。

真真假假?破解登月陰謀論!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612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現在,距離人類最後一次登月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雖然有無人探測器成功登月,卻再也沒人登上過月球,也因此產生了陰謀論,許多人懷疑美國太空人登月是造假的。

王冠是純金打造的嗎?——浮力與密度(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古希臘王室給了阿基米德一個難題,要在不刮傷王冠的原則下,知道王冠是不是純金打造的!?偉大天才阿基米德想到,可以比較「王冠」跟「和王冠相同重量的黃金」的體積,就能得到答案。只是王冠體積實在有夠難算的,阿...

王冠是純金打造的嗎?——浮力與密度(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阿基米德泡澡時發現體積與浮力的關係之後,連衣服都忘了穿就直接衝去找大臣和工匠,原來,他發現了比黃金還要貴重的原理:「物體在液體中受到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重。」

顏色繽紛的浮球溫度計怎麼測溫度?簡介伽利略溫度計

作者: 周祥順 | 發布日期: 20140701 | 服務機構: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 摘要: 伽利略溫度計是利用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並以對溫度很敏感的碳氫化合物作為溫度計的材料。當溫度下降,碳氫化合物液體密度上升,便會影響到伽利略溫度計中玻璃球的浮沉。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伽利略溫度計是如何從...

小玻璃瓶如何在滿水量筒中升降自如?簡介笛卡兒潛水伕

作者: 周祥順 | 發布日期: 20090527 | 服務機構: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 摘要: 笛卡兒潛水伕是一種有趣的科學玩具,它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小瓶所受浮力等於其排開水的重量」,再加上對量筒施加壓力與否,使得小瓶在滿水量筒中升降自如。接下來就讓我們瞧瞧笛卡兒潛水夫怎麼在量筒中浮沉自如吧...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阿基米德答:液體密度

作者: 周祥順 | 發布日期: 20180921 | 服務機構: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 摘要: 桌上有一個圓柱形金屬,將金屬放入室溫冷水,金屬頂端稍為浮出水面。再將金屬放入攝氏 70 度熱水,金屬沉於熱水底部。明明都是水,為甚麼一浮一沉?圓柱形金屬的密度略小於室溫冷水密度,因此浮於冷水表面。水的...

母親的營養狀況如何影響胎兒?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606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甘比亞每年有明顯的乾、溼兩季,人民的日常食物與營養狀況因而很不一樣。研究人員發現,在乾、溼季受孕的孩子,DNA甲基化模式有顯著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可能是終生的。瑞典醫師畢格林發現,孕婦在懷孕期間缺乏食物...

安息吧,桃莉——人們對於「複製」的迷思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0514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綿羊桃莉是第一隻以「克隆」技術(cloning)製造的哺乳類動物,引起社會大眾對「複製人」的熱議與擔憂。然而「克隆」這個詞的真正意涵是什麼?克隆技術的缺陷是什麼?有可能真的用來應用在人身上嗎?

大腦的十年:「先天與後天之爭」與「神經元新生理論」

作者: 潘震澤 | 發布日期: 20020930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 | 摘要: 對於人成年後一切外在與內在的特質,究竟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的影響孰大,曾經困擾西方學術界這麼久,最終在九〇年代劃下句點。另一方面,曾經主宰神經科學界的教條:中樞神經系統成熟後便無新生神經元,在這個時期也...

製造「桃莉」的團隊放棄克隆技術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0918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發表製造「桃莉」羊報告的魏爾邁(Ian Wilmut)宣布,他不想研究人類胚胎幹細胞了。他的團隊決定採用山中伸彌團隊的技術,研發替代細胞。

冬天的聖嬰和夏天的颱風,怎麼會有關?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612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聖嬰現象是太平洋的自然震盪現象,多發生在聖誕節前後,而颱風多發展於春夏秋三季。兩者雖然看似毫無關係,但聖嬰現象卻會改變太平洋的表層暖水分佈,累積到夏天,進而影響颱風。

海面上的奔馳者:湧浪

作者: 董東璟 | 發布日期: 20160907 | 服務機構: 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 | 摘要: 「湧浪」是一種長週期、長波長的波浪,通常在海表的風暴下形成,移動快速,到達岸邊時會激起巨浪。颱風常常是湧浪的原動力,颱風即使沒有經過,激發的湧浪也會千里迢迢的到來。

原子的構造——原子核

作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 科技部前身 | 發布日期: 20130610 | 服務機構: | 摘要:

核分裂與核能發電

作者: 東森電視 | 科學大解碼 | 製作小組 | 發布日期: 20081202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能源危機和全球暖化的背景下,核能發電具有減碳和低成本的優勢。究竟核燃料如何發電的,節能減碳的優勢又在哪裡,從科學家的數據中,我們帶您一塊了解。

恐怖武器怎麼登上月球的:火箭的故事

作者: 趙丰 | 發布日期: 20170309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院長 | 摘要: 火箭是怎麼被發明的?冷戰又怎麼促進了更「恐怖」的火箭一路飛向太空,甚至把人送上了月球?火箭這個人類智慧知識的產物,終究是改變了人類的世界。

真真假假?破解登月陰謀論!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612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現在,距離人類最後一次登月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雖然有無人探測器成功登月,卻再也沒人登上過月球,也因此產生了陰謀論,許多人懷疑美國太空人登月是造假的。

王冠是純金打造的嗎?——浮力與密度(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古希臘王室給了阿基米德一個難題,要在不刮傷王冠的原則下,知道王冠是不是純金打造的!?偉大天才阿基米德想到,可以比較「王冠」跟「和王冠相同重量的黃金」的體積,就能得到答案。只是王冠體積實在有夠難算的,阿...

王冠是純金打造的嗎?——浮力與密度(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阿基米德泡澡時發現體積與浮力的關係之後,連衣服都忘了穿就直接衝去找大臣和工匠,原來,他發現了比黃金還要貴重的原理:「物體在液體中受到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重。」

顏色繽紛的浮球溫度計怎麼測溫度?簡介伽利略溫度計

作者: 周祥順 | 發布日期: 20140701 | 服務機構: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 摘要: 伽利略溫度計是利用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並以對溫度很敏感的碳氫化合物作為溫度計的材料。當溫度下降,碳氫化合物液體密度上升,便會影響到伽利略溫度計中玻璃球的浮沉。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伽利略溫度計是如何從...

小玻璃瓶如何在滿水量筒中升降自如?簡介笛卡兒潛水伕

作者: 周祥順 | 發布日期: 20090527 | 服務機構: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 摘要: 笛卡兒潛水伕是一種有趣的科學玩具,它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小瓶所受浮力等於其排開水的重量」,再加上對量筒施加壓力與否,使得小瓶在滿水量筒中升降自如。接下來就讓我們瞧瞧笛卡兒潛水夫怎麼在量筒中浮沉自如吧...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阿基米德答:液體密度

作者: 周祥順 | 發布日期: 20180921 | 服務機構: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 摘要: 桌上有一個圓柱形金屬,將金屬放入室溫冷水,金屬頂端稍為浮出水面。再將金屬放入攝氏 70 度熱水,金屬沉於熱水底部。明明都是水,為甚麼一浮一沉?圓柱形金屬的密度略小於室溫冷水密度,因此浮於冷水表面。水的...

母親的營養狀況如何影響胎兒?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606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甘比亞每年有明顯的乾、溼兩季,人民的日常食物與營養狀況因而很不一樣。研究人員發現,在乾、溼季受孕的孩子,DNA甲基化模式有顯著差異,而且這種差異可能是終生的。瑞典醫師畢格林發現,孕婦在懷孕期間缺乏食物...

安息吧,桃莉——人們對於「複製」的迷思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0514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綿羊桃莉是第一隻以「克隆」技術(cloning)製造的哺乳類動物,引起社會大眾對「複製人」的熱議與擔憂。然而「克隆」這個詞的真正意涵是什麼?克隆技術的缺陷是什麼?有可能真的用來應用在人身上嗎?

大腦的十年:「先天與後天之爭」與「神經元新生理論」

作者: 潘震澤 | 發布日期: 20020930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 | 摘要: 對於人成年後一切外在與內在的特質,究竟先天遺傳與後天環境的影響孰大,曾經困擾西方學術界這麼久,最終在九〇年代劃下句點。另一方面,曾經主宰神經科學界的教條:中樞神經系統成熟後便無新生神經元,在這個時期也...

製造「桃莉」的團隊放棄克隆技術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0918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發表製造「桃莉」羊報告的魏爾邁(Ian Wilmut)宣布,他不想研究人類胚胎幹細胞了。他的團隊決定採用山中伸彌團隊的技術,研發替代細胞。

冬天的聖嬰和夏天的颱風,怎麼會有關?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612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聖嬰現象是太平洋的自然震盪現象,多發生在聖誕節前後,而颱風多發展於春夏秋三季。兩者雖然看似毫無關係,但聖嬰現象卻會改變太平洋的表層暖水分佈,累積到夏天,進而影響颱風。

海面上的奔馳者:湧浪

作者: 董東璟 | 發布日期: 20160907 | 服務機構: 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 | 摘要: 「湧浪」是一種長週期、長波長的波浪,通常在海表的風暴下形成,移動快速,到達岸邊時會激起巨浪。颱風常常是湧浪的原動力,颱風即使沒有經過,激發的湧浪也會千里迢迢的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