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登月計畫的前世今生,當年人類的一小步如今踏往何處?的發布日期是20220730.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 作者: 周祥順 | 發布日期: 20191104 | 服務機構: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 摘要: 用手轉動小巧的音樂盒,音樂盒就會演奏美妙的音樂,這是如何運作的呢?將音樂盒拆開一起研究其中的構造及原理吧! |
| 作者: 周祥順 | 發布日期: 20140701 | 服務機構: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 摘要: 一根金屬棒,手捏著不同的地方敲擊,就會產生不同的聲音。這是因為金屬棒有許多的自然振動頻率,當手固定在不同的位置,會使得不同頻率的駐波被激發,而有不一樣的聲音。 |
| 作者: 周祥順 | 發布日期: 20191104 | 服務機構: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 摘要: 這是一個關於「共振」的實驗。當外力頻率等於物體自然頻率時,物體會產生大幅振動,這種現象稱為共振。 |
| 作者: 張海潮 | 發布日期: 20160809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 | 摘要: 人類科學的發展,是先有天文,而後因為需要再衍生出數學跟物理。身兼天文學家與數學家的祖沖之,用了什麼樣的數學技巧,解決測算精確冬至時刻的天文問題? |
| 作者: 臺北之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50922 | 服務機構: | 摘要: 到了冬天,民眾想知道該年的冬天有多冷?會不會是暖冬?然而,暖冬的定義是什麼?又是什麼因素讓臺灣處於暖冬呢? |
|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02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冬天的氣象預報常常聽到:「輻射冷卻」造成某地清晨的低溫,但是輻射冷卻是什麼?其實,任何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放出輻射,這樣的過程便是「輻射冷卻效應」,從冬天的低溫到溫室效應都是因為它的緣故! |
|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2122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近來中高緯度紛紛遭遇異常寒冷的冬天,最新的理論認為這和夏季北極冰層的消失密切相關。因為冰層消失使極地渦漩減弱,未來極端的天氣或許會成為常態? |
| 作者: 張培均 | 發布日期: 20191001 | 服務機構: 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 | 摘要: 每一個人的基因體特徵不但會影響疾病的發生機率,也跟疾病的療法、成效有關, 因此,對於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預後,都可利用基因體資訊來評估, 以朝向精準化醫療發展。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十七世紀的學術界,出了一名神人——貝歇爾,提出了物質之所以可以燃燒是因為含有「油土」這樣的元素,然而,這個理論在當時卻不被眾人們所接受⋯⋯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貝歇爾的理論不被世人們所接受,但他的頭號大弟子史塔爾,延續了油土解釋燃燒的精神,進一步用燃素來說明,使得本來乏人問津的理論一夜之間變得聲名大噪。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拉瓦節一生貢獻無數,除了提出質量守恆理論與化學命名法之外,更提出了現今的氧化還原學說。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拉瓦節透過實驗發現:燃燒不是燃素跟物質分離的過程,而是結合,更發現了燃燒的關鍵——「氧氣」。然而,他卻碰到了下一個難題:為什麼金屬碰酸產生氣體,金屬氧化物卻不會呢?一起來看看拉瓦節怎麼找到答案的吧! |
| 作者: 高玉馨 | 發布日期: 20150612 | 服務機構: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 | 摘要: 說到蝦子,向來只懂得苦惱白灼鹽烤清蒸,究竟哪個好吃?卻不曾想過,原來小小身軀當中竟暗藏玄機——且聽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兩位老師娓娓道來,藏在蝦子體內的蝦子類抗體分子Dscam,如何解決困擾養殖產業許... |
| 作者: 范姜文榮 | 發布日期: 20130923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 摘要: 日本東京大學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所附屬跨領域情報中心,與理化學研究所組成的共同研究團隊,首次成功辨識出人類腸內特定細菌群,能誘導調節性T細胞,具有抑制免疫反應及抗發炎功能。 |
| 作者: 民視新聞臺 | 發布日期: 20130221 | 服務機構: | 摘要: 諸如天花、小兒麻痺、麻疹等在人類史上曾造成嚴重傷亡的流行傳染病,如今早已不敵先進科技與完善的醫療制度,被嚴密有效地控管著,甚至泯然於現代社會。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始終無法找到徹底根治流行性感冒的方法。流... |
作者: 周祥順 | 發布日期: 20191104 | 服務機構: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 摘要: 用手轉動小巧的音樂盒,音樂盒就會演奏美妙的音樂,這是如何運作的呢?將音樂盒拆開一起研究其中的構造及原理吧! |
作者: 周祥順 | 發布日期: 20140701 | 服務機構: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 摘要: 一根金屬棒,手捏著不同的地方敲擊,就會產生不同的聲音。這是因為金屬棒有許多的自然振動頻率,當手固定在不同的位置,會使得不同頻率的駐波被激發,而有不一樣的聲音。 |
作者: 周祥順 | 發布日期: 20191104 | 服務機構: 海洋大學光電學研究所 | 摘要: 這是一個關於「共振」的實驗。當外力頻率等於物體自然頻率時,物體會產生大幅振動,這種現象稱為共振。 |
作者: 張海潮 | 發布日期: 20160809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 | 摘要: 人類科學的發展,是先有天文,而後因為需要再衍生出數學跟物理。身兼天文學家與數學家的祖沖之,用了什麼樣的數學技巧,解決測算精確冬至時刻的天文問題? |
作者: 臺北之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50922 | 服務機構: | 摘要: 到了冬天,民眾想知道該年的冬天有多冷?會不會是暖冬?然而,暖冬的定義是什麼?又是什麼因素讓臺灣處於暖冬呢? |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02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冬天的氣象預報常常聽到:「輻射冷卻」造成某地清晨的低溫,但是輻射冷卻是什麼?其實,任何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會放出輻射,這樣的過程便是「輻射冷卻效應」,從冬天的低溫到溫室效應都是因為它的緣故! |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2122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近來中高緯度紛紛遭遇異常寒冷的冬天,最新的理論認為這和夏季北極冰層的消失密切相關。因為冰層消失使極地渦漩減弱,未來極端的天氣或許會成為常態? |
作者: 張培均 | 發布日期: 20191001 | 服務機構: 亞洲大學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 | 摘要: 每一個人的基因體特徵不但會影響疾病的發生機率,也跟疾病的療法、成效有關, 因此,對於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預後,都可利用基因體資訊來評估, 以朝向精準化醫療發展。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十七世紀的學術界,出了一名神人——貝歇爾,提出了物質之所以可以燃燒是因為含有「油土」這樣的元素,然而,這個理論在當時卻不被眾人們所接受⋯⋯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貝歇爾的理論不被世人們所接受,但他的頭號大弟子史塔爾,延續了油土解釋燃燒的精神,進一步用燃素來說明,使得本來乏人問津的理論一夜之間變得聲名大噪。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拉瓦節一生貢獻無數,除了提出質量守恆理論與化學命名法之外,更提出了現今的氧化還原學說。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拉瓦節透過實驗發現:燃燒不是燃素跟物質分離的過程,而是結合,更發現了燃燒的關鍵——「氧氣」。然而,他卻碰到了下一個難題:為什麼金屬碰酸產生氣體,金屬氧化物卻不會呢?一起來看看拉瓦節怎麼找到答案的吧! |
作者: 高玉馨 | 發布日期: 20150612 | 服務機構: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 | 摘要: 說到蝦子,向來只懂得苦惱白灼鹽烤清蒸,究竟哪個好吃?卻不曾想過,原來小小身軀當中竟暗藏玄機——且聽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的兩位老師娓娓道來,藏在蝦子體內的蝦子類抗體分子Dscam,如何解決困擾養殖產業許... |
作者: 范姜文榮 | 發布日期: 20130923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 | 摘要: 日本東京大學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所附屬跨領域情報中心,與理化學研究所組成的共同研究團隊,首次成功辨識出人類腸內特定細菌群,能誘導調節性T細胞,具有抑制免疫反應及抗發炎功能。 |
作者: 民視新聞臺 | 發布日期: 20130221 | 服務機構: | 摘要: 諸如天花、小兒麻痺、麻疹等在人類史上曾造成嚴重傷亡的流行傳染病,如今早已不敵先進科技與完善的醫療制度,被嚴密有效地控管著,甚至泯然於現代社會。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始終無法找到徹底根治流行性感冒的方法。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