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敵人無所遁形的軍事鷹眼!以多頻譜影像處理演算法進行目標物偵測與追蹤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讓敵人無所遁形的軍事鷹眼!以多頻譜影像處理演算法進行目標物偵測與追蹤的作者是曾繁安, 發布日期是20211103, 服務機構是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摘要是戰場上,分秒之差就能是決定勝敗生死的關鍵。因此如何更迅速捕捉敵軍的動向蹤跡,便成為國防軍備的一大研發重點。多頻譜影像技術能確切捕捉到物體反射的光譜資訊,並已在衛星、醫學、動植物辨識領域取得可行的成果。來自中正大學的研究團隊,便致力於建立多頻譜影響處理演算法的資料庫,期望能應用在軍事目標物的偵測追蹤上....

標題讓敵人無所遁形的軍事鷹眼!以多頻譜影像處理演算法進行目標物偵測與追蹤
摘要戰場上,分秒之差就能是決定勝敗生死的關鍵。因此如何更迅速捕捉敵軍的動向蹤跡,便成為國防軍備的一大研發重點。多頻譜影像技術能確切捕捉到物體反射的光譜資訊,並已在衛星、醫學、動植物辨識領域取得可行的成果。來自中正大學的研究團隊,便致力於建立多頻譜影響處理演算法的資料庫,期望能應用在軍事目標物的偵測追蹤上,為前線戰士助一臂之力!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bbc92095-a531-4d76-809a-06b5c690e839
作者曾繁安
服務機構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發布日期20211103

標題

讓敵人無所遁形的軍事鷹眼!以多頻譜影像處理演算法進行目標物偵測與追蹤

摘要

戰場上,分秒之差就能是決定勝敗生死的關鍵。因此如何更迅速捕捉敵軍的動向蹤跡,便成為國防軍備的一大研發重點。多頻譜影像技術能確切捕捉到物體反射的光譜資訊,並已在衛星、醫學、動植物辨識領域取得可行的成果。來自中正大學的研究團隊,便致力於建立多頻譜影響處理演算法的資料庫,期望能應用在軍事目標物的偵測追蹤上,為前線戰士助一臂之力!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bbc92095-a531-4d76-809a-06b5c690e839

作者

曾繁安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發布日期

20211103

根據名稱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0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0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0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0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儲能發展的關鍵未來:鋰離子電池的展望與課題──專訪台科大永續續能源發展中心黃炳照主任

作者: 陳亭瑋 | 發布日期: 2021/4/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鋰離子電池除了在當今的數位產品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強烈需求,未來的再生能源技術,也需要鋰離子電池發展出足以配合的儲能系統,才能真正帶領我們走向「零碳排」的未來。本次科技大觀園...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等待風起之時:離岸風電催出綠能新願景!

作者: 沈勤譽 | 發布日期: 2021/12/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科技大觀園特別專訪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以其投入綠能產業 20 年的豐富經驗,為我們解析新能源的產業特性及發展趨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拍出貼近社會的科學:《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成功鍍金鐘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0/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打開社會事件S檔案》歷時四年的拍攝製作,是「科技與社會」(STS)學群首次嘗試以影片的方式,帶領大眾檢視重大社會議題中,背後涉及的客觀證據及科技發展風險,試圖用寬廣的視角,討論科學與科技在爭議事件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

根據姓名 曾繁安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曾繁安 ...)

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大戰!臺灣該如何見招拆招?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09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大戰!臺灣該如何見招拆招?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9/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大資安時代,走跳江湖有些事你不能不知道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2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網路與數位化的浪潮勢不可擋,面對資安環境高速變遷帶來的新興風險,我們又該如何自保防身?來聽聽資安專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陳嘉玫教授怎麽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大資安時代,走跳江湖有些事你不能不知道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2/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網路與數位化的浪潮勢不可擋,面對資安環境高速變遷帶來的新興風險,我們又該如何自保防身?來聽聽資安專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陳嘉玫教授怎麽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對腸病毒專用決戰兵器!第一支國產腸病毒疫苗是如何誕生的?——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劉家齊副研究員 專訪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081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1998年的台灣,一場奇怪的流行病在孩子間蔓延。除了發燒,病患的手脚掌和臀部等處還起了紅疹或水泡,口中出現會疼痛的潰瘍。這個怪病傳染力極强,讓成千上萬名孩童染疫,更可能導致嚴重神經性疾病如腦膜炎、肢體...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放不放颱風假就看它!——幫助衛星精準氣象預測的「掩星技術」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10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新颱風生成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颱風的路徑、帶來的風雨大不大,以及——到底放不放颱風假?要能預測和評估颱風的走向影響,可靠的氣象觀測資料是不可或缺的。這就不得不提,在我們頭頂上認真執行觀測任務的人造衛星...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臺灣全球首創 3D 數位病理影像暨 AI 分析平臺——化影像為武器,對癌細胞做出反擊!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221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臺灣的科研團隊,成功讓傳統病理影像突破 2D 平面限制,完整展現 3D 全貌,幫助我們看清病魔的真面目,奪得搶救性命的機會。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揭開宇宙膨脹的背後推手「暗能量」的神祕面貌——專訪國立臺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藍鼎文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4/4/2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2024 年四月初,大型國際天文觀測計畫 DESI(Dark Energy Spectroscopic Instrument,暗能量光譜儀計畫)發表了最新成果,為解開謎團滿滿的「暗能量」帶來全新線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大戰!臺灣該如何見招拆招?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09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物聯網的資安攻防大戰!臺灣該如何見招拆招?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9/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大資安時代,走跳江湖有些事你不能不知道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2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網路與數位化的浪潮勢不可擋,面對資安環境高速變遷帶來的新興風險,我們又該如何自保防身?來聽聽資安專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陳嘉玫教授怎麽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大資安時代,走跳江湖有些事你不能不知道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2/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網路與數位化的浪潮勢不可擋,面對資安環境高速變遷帶來的新興風險,我們又該如何自保防身?來聽聽資安專家——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陳嘉玫教授怎麽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對腸病毒專用決戰兵器!第一支國產腸病毒疫苗是如何誕生的?——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劉家齊副研究員 專訪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081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1998年的台灣,一場奇怪的流行病在孩子間蔓延。除了發燒,病患的手脚掌和臀部等處還起了紅疹或水泡,口中出現會疼痛的潰瘍。這個怪病傳染力極强,讓成千上萬名孩童染疫,更可能導致嚴重神經性疾病如腦膜炎、肢體...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放不放颱風假就看它!——幫助衛星精準氣象預測的「掩星技術」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10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新颱風生成後,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颱風的路徑、帶來的風雨大不大,以及——到底放不放颱風假?要能預測和評估颱風的走向影響,可靠的氣象觀測資料是不可或缺的。這就不得不提,在我們頭頂上認真執行觀測任務的人造衛星...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臺灣全球首創 3D 數位病理影像暨 AI 分析平臺——化影像為武器,對癌細胞做出反擊!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1221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臺灣的科研團隊,成功讓傳統病理影像突破 2D 平面限制,完整展現 3D 全貌,幫助我們看清病魔的真面目,奪得搶救性命的機會。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揭開宇宙膨脹的背後推手「暗能量」的神祕面貌——專訪國立臺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藍鼎文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4/4/2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2024 年四月初,大型國際天文觀測計畫 DESI(Dark Energy Spectroscopic Instrument,暗能量光譜儀計畫)發表了最新成果,為解開謎團滿滿的「暗能量」帶來全新線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曾繁安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讓敵人無所遁形的軍事鷹眼!以多頻譜影像處理演算法進行目標物偵測與追蹤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幻電影中的物理世界

作者: 呂正中 | 發布日期: 20180710 | 服務機構: 崑山科技大學機械系 | 摘要: 科幻電影一直是大眾熱愛的電影類型,《星際大戰》、《回到未來》、《魔鬼終結者》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科幻片。科幻電影中,經常運用常見的物理原理,創造出令觀眾意想不到的驚奇劇情。但也有些科幻電影情節,...

人類登月造成月球暖化?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8070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美國太空人在月球安裝的儀器,有一個專門偵測月球地表的熱流。40年前,研究人員已注意到,月球地表接近地面的溫度在太空人離開後逐漸上升,科學家認為,太空人擾動了表層,使顏色較深的土石暴露出來,造成反射率下...

工程與醫療的碰撞,跨領域整合出長照未來──清大動機張禎元專訪

作者: 李奕萱 | 發布日期: 20210504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未來照護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台灣的生育率與死亡率也產生了黃金交叉,在未來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這些照護上的人力需求是否有可能透過機器人來完成呢?

以新科技創新長照模式

作者: 蔡芳文 | 發布日期: 20190219 | 服務機構: 新北市私立雙連安養中心 | 摘要: 運用創新科技開創長期照顧服務模式,提供長輩多層級連續性照顧服務, 具有多元的、連續的、創新的銀髮族輔具產品, 在長期照護的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讓提供照護者借力使力來延續服務的使命,維持並...

智慧健康

作者: 蘇致遠 | 發布日期: 20190218 | 服務機構: 嘉南藥理大學人文暨資訊應用學院 | 摘要: 實現長壽似乎不很難, 只要藉由雲端、物聯網、大數據、 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科技的輔助, 從個人、居家再擴大至社區建立友善健康的照護環境, 老化不再是難以面對的問題。

銀髮族照護(二):「人工智慧」加「物聯網」如何造就銀髮族的幸福

作者: 李仕雄 | 發布日期: 20180809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電腦與通信研究所 | 摘要: 在銀髮族生活起居上應用結合人工智慧技術(AI)及物聯網(IoT)科技的AIoT,打造銀髮族的樂活人生是科學人的使命,期許更多元的應用科技能替銀髮族創造幸福的生活。

銀髮族照護(三):老年科技的介紹與應用

作者: 盧家湄 | 發布日期: 20180808 | 服務機構: 正修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 | 摘要: 老年科技是一種協助銀髮族能夠獨立且增強老年生活品質的新發展,有別於過去認為是幫助脆弱且身心障礙的老年人,使他們能自理生活、緩和疾病惡化。老年科技強調應用、數位媒體及行動通訊,協助老年人有更佳的生活品質...

預防跌倒新面向(二):虛擬實境的使用

作者: 莊昱哲 | 發布日期: 2018012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 摘要: 英國Lancet期刊刊登一篇研究,研究者透過虛擬實境來預防老人跌倒。

以基改植物淨化空氣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314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以基改動物製藥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314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基因編輯寶寶誕生:引起軒然大波的「基改嬰兒事件」告訴我們什麼事?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111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去年11月,基改嬰兒誕生了,消息傳出後立即在科學界引起軒然大波,畢竟CRISPR/Cas9這個基因編輯技術是否能夠應用在人類胚胎上,科學界還沒有共識。筆者認為,任何醫療技術在應用於人類之前都必須先確定...

基因修得好 同源重組不可少

作者: 郭朝禎 | 發布日期: 20180517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當人體暴露在紫外線或X光等高能輻射的環境中,或從食品中攝取過多的過氧化物及細胞代謝時,產生的自由基會造成DNA的損傷。雙股DNA的結構若只有一股斷裂,細胞會採用鹼基移除方式修補,但若二股都斷裂時,就得...

熱門基因編輯研究工具「CRISPR/Cas9」安全嗎?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8090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分子剪刀」(CRISPR)是細菌演化出來對付病毒的機制,根據這個機制開發出的技術用來修改(編輯)基因組,精確、省時又省錢,現在CRISPR是非常熱門的研究與生財工具。

孩子如何學習語言?兒童到青少年的語言概念處理方式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81213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非常複雜。孩童在成長階段學習語言中的意義多透過口語覆誦,而青少年則是依賴文字的視覺訊息幫助學習。

和你聊天的是人,還是機器?

作者: 黃雅微 | 發布日期: 20180926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摘要:

科幻電影中的物理世界

作者: 呂正中 | 發布日期: 20180710 | 服務機構: 崑山科技大學機械系 | 摘要: 科幻電影一直是大眾熱愛的電影類型,《星際大戰》、《回到未來》、《魔鬼終結者》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科幻片。科幻電影中,經常運用常見的物理原理,創造出令觀眾意想不到的驚奇劇情。但也有些科幻電影情節,...

人類登月造成月球暖化?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8070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美國太空人在月球安裝的儀器,有一個專門偵測月球地表的熱流。40年前,研究人員已注意到,月球地表接近地面的溫度在太空人離開後逐漸上升,科學家認為,太空人擾動了表層,使顏色較深的土石暴露出來,造成反射率下...

工程與醫療的碰撞,跨領域整合出長照未來──清大動機張禎元專訪

作者: 李奕萱 | 發布日期: 20210504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未來照護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台灣的生育率與死亡率也產生了黃金交叉,在未來勞動力不足的情況下,這些照護上的人力需求是否有可能透過機器人來完成呢?

以新科技創新長照模式

作者: 蔡芳文 | 發布日期: 20190219 | 服務機構: 新北市私立雙連安養中心 | 摘要: 運用創新科技開創長期照顧服務模式,提供長輩多層級連續性照顧服務, 具有多元的、連續的、創新的銀髮族輔具產品, 在長期照護的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讓提供照護者借力使力來延續服務的使命,維持並...

智慧健康

作者: 蘇致遠 | 發布日期: 20190218 | 服務機構: 嘉南藥理大學人文暨資訊應用學院 | 摘要: 實現長壽似乎不很難, 只要藉由雲端、物聯網、大數據、 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科技的輔助, 從個人、居家再擴大至社區建立友善健康的照護環境, 老化不再是難以面對的問題。

銀髮族照護(二):「人工智慧」加「物聯網」如何造就銀髮族的幸福

作者: 李仕雄 | 發布日期: 20180809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電腦與通信研究所 | 摘要: 在銀髮族生活起居上應用結合人工智慧技術(AI)及物聯網(IoT)科技的AIoT,打造銀髮族的樂活人生是科學人的使命,期許更多元的應用科技能替銀髮族創造幸福的生活。

銀髮族照護(三):老年科技的介紹與應用

作者: 盧家湄 | 發布日期: 20180808 | 服務機構: 正修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 | 摘要: 老年科技是一種協助銀髮族能夠獨立且增強老年生活品質的新發展,有別於過去認為是幫助脆弱且身心障礙的老年人,使他們能自理生活、緩和疾病惡化。老年科技強調應用、數位媒體及行動通訊,協助老年人有更佳的生活品質...

預防跌倒新面向(二):虛擬實境的使用

作者: 莊昱哲 | 發布日期: 2018012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 摘要: 英國Lancet期刊刊登一篇研究,研究者透過虛擬實境來預防老人跌倒。

以基改植物淨化空氣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314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以基改動物製藥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314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基因編輯寶寶誕生:引起軒然大波的「基改嬰兒事件」告訴我們什麼事?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111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去年11月,基改嬰兒誕生了,消息傳出後立即在科學界引起軒然大波,畢竟CRISPR/Cas9這個基因編輯技術是否能夠應用在人類胚胎上,科學界還沒有共識。筆者認為,任何醫療技術在應用於人類之前都必須先確定...

基因修得好 同源重組不可少

作者: 郭朝禎 | 發布日期: 20180517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當人體暴露在紫外線或X光等高能輻射的環境中,或從食品中攝取過多的過氧化物及細胞代謝時,產生的自由基會造成DNA的損傷。雙股DNA的結構若只有一股斷裂,細胞會採用鹼基移除方式修補,但若二股都斷裂時,就得...

熱門基因編輯研究工具「CRISPR/Cas9」安全嗎?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8090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分子剪刀」(CRISPR)是細菌演化出來對付病毒的機制,根據這個機制開發出的技術用來修改(編輯)基因組,精確、省時又省錢,現在CRISPR是非常熱門的研究與生財工具。

孩子如何學習語言?兒童到青少年的語言概念處理方式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81213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人類學習語言的過程非常複雜。孩童在成長階段學習語言中的意義多透過口語覆誦,而青少年則是依賴文字的視覺訊息幫助學習。

和你聊天的是人,還是機器?

作者: 黃雅微 | 發布日期: 20180926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