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200224 | 服務機構: | 摘要: 除了對三角形的熱愛,畢達哥拉斯在音樂也小有造詣,喜歡觀察別人敲敲打打,認為萬物的聲音其實來自震動。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200224 | 服務機構: | 摘要: 聲音在真空中是無法傳遞的,也就是說聲音要傳遞,其實是需要靠媒介的。所以在沒有空氣的宇宙中,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天體音樂。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200224 | 服務機構: | 摘要: 仔細觀察,人人都可以有解釋世界的方式,笛卡爾在光的折射現象,雖然沒有提出數學依據,但對光性質的描述,確實有助大家理解光如何行進。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200224 | 服務機構: | 摘要: 笛卡爾對光折射的解釋,確實幫助大家理解了光的行進,但司乃爾早在十年前就更進一步,提出光折射角度的數學式,即「司乃爾定律」,只是司乃爾來不及公開發表便去世了。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某個陰暗的夜晚,當生物學家賈伐尼在解剖死去的青蛙時,死去的蛙腿竟然動了起來?!難道是傳說中的神秘力量讓靈魂再現?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賈伐尼在公開發表了能使死去蛙腿跳動的「動物電」後,引起了眾多科學家熱烈討論,進而發展出動物電以及金屬電兩派說法,兩派學家僵持不下,最後因為伏打的一項發現而有了重大的轉折,趕快來一探究竟吧!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伏打對於會跳動的蛙腿提出了全新的解釋,原來就是所謂的「金屬電」。不過金屬電的發現代表動物電就不存在嗎?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1794年伏打發現金屬電的六年後,他再次成功利用不同金屬片隔著鹽水布而製成了電力強又穩定的電力裝置——伏打電池。 |
| 作者: 汪治平 | 發布日期: 2012111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演講人) | 摘要: 雷射是二十世紀重要的發明,被廣泛應用到各式各樣的領域,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項目。到底雷射是什麼?如何製造出雷射呢? |
| 作者: 蘇明德 | 發布日期: 20170105 | 服務機構: 嘉義大學應用化學系 | 摘要: 氖在宇宙或太陽系是個常見的元素,在地球上卻非常罕見。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應用在霓虹燈和雷射上,但應該還有許多未知的優點正等待您的發掘。 |
| 作者: 林天送 | 發布日期: 20100506 | 服務機構: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化學系暨神經科學系 | 摘要: 雷射是laser的音譯,它是一種激光放射的加強量子現象。雷射的發現者唐恩斯原本是以分子的旋轉結構為研究主題,意外發現了微波在特殊情況下會有加強量子現象,靈機一動想起愛因斯坦的放射量子理論,並與夏羅一起... |
| 作者: 潘犀靈 | 發布日期: 20190306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物理系暨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 | 摘要: 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發給「在雷射物理領域具有突破性發明」的現年96歲美籍物理學家Arthur Ashkin、現年74歲法籍物理學家Gerard Mourou和現年59歲加拿大籍物理學家Donna ... |
| 作者: 鄭仕坤 | 發布日期: 20191015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 摘要: 人生中有許多不同的記憶,有的記憶很深刻,一生都能記得。但是我們也知道,記得的事情不見得都是真的,記錯、記不住的情況也常發生。如何看待記憶的真實與虛幻?鄭仕坤教授透過腦與心智的研究,提供了對記憶進行省思... |
| 作者: 林沿妊 | 發布日期: 20191015 | 服務機構: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探索腦的運作,可以從巨觀結構著手,例如掃描大腦的活動;也可以從微觀構造著手,從腦神經的連結來了解記憶或行為,這是一種逆向工程,也就是拆解結構來還原及解析功能。林沿妊博士說明,在挑戰擁有860億個神經元... |
|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02 | 服務機構: | 摘要: 台裔的麻省理工教授蔡立慧,最近率領研究團隊,發現Tet1基因在抹消記憶的過程中可能扮演關鍵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