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袁孝維 | 發布日期: 20161107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 摘要: |
| 作者: 賴婉婷 | 發布日期: 20161223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博物館研究組 | 摘要: 本篇介紹在寒冷地區生活的企鵝,其羽毛能防水和防止結冰,據此研發類似結構的仿生聚醯亞胺奈米纖維膜,具超疏水性且更不吸濕,並能防冰和抗凍,效果優於現有絕緣材質,亦可應用在超級保暖防寒衣物用品 |
| 作者: 黃品維 | 發布日期: 202011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協助廠商自產奈米鋅、開發新型二氧化氯消毒劑、共同發展獨步全球之回收重金屬的均質結晶法……,嘉南藥理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系特聘教授盧明俊在公共衛生、環境永續領域長期深耕,他的許多研究成果,都能直接在實務界獲... |
|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20102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隨著工業與科技的快速進展,衍生了大量化學廢料需要處理,在綠色化學的思維下,如何減少廢棄物並降低化學毒性?如何以低成本方式處理原有廢料,讓產物回到工業鍊中循環?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與研究團隊,不... |
|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04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矽質太陽能電池是目前市場上的主流,其發電效率較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好,也比染料敏化來得穩定,但染料敏化電池工藝簡單、強度好、易塑形,如果克服相關技術瓶頸,會是普及太陽能的首選。目前,新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
| 作者: 李奕萱 | 發布日期: 2021071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超穎材料(Metamaterial,或稱超材料)泛稱一種具有特殊性質的人造材料,以人工排列的方式,調整材料的幾何形狀、晶格結構、尺寸和方向,展現出原本材料不具有的電磁特性:能阻擋、吸收、增強或彎曲光波... |
| 作者: 喬偉綱 | 發布日期: 20201116 | 服務機構: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 | 摘要: 《全台詩集》記載了數以萬計的台人詩集,身為讀者的我們雖然能品嚐作者行文之間的文字樂趣,但卻難以從創作詩文時的背景脈絡,去理解作者的字字珠璣。因此,本篇將帶來由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主任劉昭麟帶領的機器智能... |
| 作者: 卜宏毅 | 發布日期: 20201028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由3位研究黑洞的物理學家獲得殊榮,數學物理學家Roger Penrose在1960年代證明質量極大的天體在歷經重力坍縮時,奇異點與黑洞的產生是不能避免的;自1990年代起,長期觀... |
| 作者: 古倫維 | 發布日期: 2021093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 | 摘要: 在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中,有一好玩的「自然語言處理與情感分析實驗室」(NLPSA Lab),主持人為古倫維博士,主要研究主觀資訊,包括意見、情緒、使用者喜好等的處理、理解、應用與生成。目前研究方向包括... |
| 作者: 曾繁安 | 發布日期: 202109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5G 科技讓萬物聯網的新紀元已經來臨,代表著機器與機器溝通,人類過上全自動化的超便捷生活不再是夢。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科幻電影中,邪惡駭客組織攻占重要機關的主機系統,引發一連串資安問題,甚至攸關社會國家安... |
| 作者: 黃瑋絜 | 發布日期: 202001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1981年1月28日歐洲理事會簽署了數據保護公約(即108號公約),其主要目標為「改善使用新通訊技術而產生的隱私問題」,且於2006年發起國更將這天定為「數據保護日」(Data Protection ... |
| 作者: 黃盈慈 | 發布日期: 20140530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 摘要: 科技的進步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便利,然而整個社會體系中像是經濟發展、教育程度,與城鄉之間等不對等因素卻讓群體之間產生數位落差的現象 |
| 作者: 吳宇翔 | 發布日期: 20140530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 摘要: 2014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縮短烏干達的數位落差利用切割過的汽油桶置入電腦,開發出一款名為的太陽能電腦服務站,就地取材、就地組裝,省下不少經費,更讓digital drum的擺放地點更能擺脫氣候限制;... |
| 作者: 黃盈慈 | 發布日期: 20140530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 摘要: 2014年三月NCC終於審核通過國內電信業者4G網路建設許可,意味著台灣終於追上亞州鄰國電信發展的腳步,不過面對未來4G資費將以使用分級的方式收取費用,對於早就習慣網路吃到飽的使用者而言,面對這樣的方... |
| 作者: 吳宇翔 | 發布日期: 20140529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 摘要: 孩童時期,父母不厭其煩教我們穿衣服、繫鞋帶,隨著電腦、網路、智慧型手機等資訊科技產品的問世,在家庭中扮演資訊科技教學的,反而是家庭中的子女,由此可見,數位落差不僅存在社會的每個角落,在每個家庭中,也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