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經驗設計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使用者經驗設計的作者是葉儷棻, 發布日期是20190911, 服務機構是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摘要是「使用者經驗設計」是一種以創造好的使用者經驗為目標的設計流程, 讓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僅能有效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還能讓使用者感受到愉悅,創造消費者與企業的雙贏。.

標題使用者經驗設計
摘要「使用者經驗設計」是一種以創造好的使用者經驗為目標的設計流程, 讓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僅能有效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還能讓使用者感受到愉悅,創造消費者與企業的雙贏。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65d0f82b-e783-4670-9539-6d683427f26d
作者葉儷棻
服務機構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發布日期20190911

標題

使用者經驗設計

摘要

「使用者經驗設計」是一種以創造好的使用者經驗為目標的設計流程, 讓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僅能有效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還能讓使用者感受到愉悅,創造消費者與企業的雙贏。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65d0f82b-e783-4670-9539-6d683427f26d

作者

葉儷棻

服務機構

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發布日期

20190911

根據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

使用者經驗設計

作者: 葉儷棻 | 發布日期: 2019/9/11 | 服務機構: 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 摘要: 「使用者經驗設計」是一種以創造好的使用者經驗為目標的設計流程, 讓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僅能有效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還能讓使用者感受到愉悅,創造消費者與企業的雙贏。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視障融合教學輔具設計與推廣_課堂中的水生生物朋友們篇

機關名稱: 南臺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門: 科學教育實作 | 年度: 112 | 執行期限(起): 1120801 | 執行期限(迄): 1140731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學教育實作學門專題計畫補助清冊

設計意圖對消費者欣賞產品之影響-以產品圖片與文字為例

作者: 王信鈞 | 指導教授: 歐陽昆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1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impact of design intent on consumers' appreciation of products-taking product images and text as...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遊戲化服務視角下的語言學習創新設計研究-以英語桌遊為例

作者: 高子涵 | 指導教授: 吳啟華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0 | 論文名稱(外文): Research on Innovative Design for Language Learning from a Gamified Service Perspective-an example o...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擎亞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lcohol detector介面設計計畫書

教師姓名: 葉儷棻 | 科系: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技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及學校研發能量

公共設施符號引導操作設計研究-以新自行車停車系統為例

作者: 李珍惠 | 指導教授: 張家誠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6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Study of Design Operative Guide on Public Facilities Symbols— A Case of New Bicycle Parking Syst...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敍事理論應用於地方繪本設計之研究 ─新化老街故事繪本創作

作者: 李宏二 | 指導教授: 王文雄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2 | 論文名稱(外文): Narrative theory applied to local community picture book design- Xinhua Old Street Story Picture Boo...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運用創新擴散理論探討新公共設施之使用意願研究

作者: 林育宥 | 指導教授: 張家誠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6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 to Explore the Usage Intention of New Public Facilities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使用者經驗設計

作者: 葉儷棻 | 發布日期: 2019/9/11 | 服務機構: 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 摘要: 「使用者經驗設計」是一種以創造好的使用者經驗為目標的設計流程, 讓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僅能有效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還能讓使用者感受到愉悅,創造消費者與企業的雙贏。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視障融合教學輔具設計與推廣_課堂中的水生生物朋友們篇

機關名稱: 南臺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門: 科學教育實作 | 年度: 112 | 執行期限(起): 1120801 | 執行期限(迄): 1140731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學教育實作學門專題計畫補助清冊

設計意圖對消費者欣賞產品之影響-以產品圖片與文字為例

作者: 王信鈞 | 指導教授: 歐陽昆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1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impact of design intent on consumers' appreciation of products-taking product images and text as...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遊戲化服務視角下的語言學習創新設計研究-以英語桌遊為例

作者: 高子涵 | 指導教授: 吳啟華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0 | 論文名稱(外文): Research on Innovative Design for Language Learning from a Gamified Service Perspective-an example o...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擎亞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lcohol detector介面設計計畫書

教師姓名: 葉儷棻 | 科系: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技專校院產學合作績效及學校研發能量

公共設施符號引導操作設計研究-以新自行車停車系統為例

作者: 李珍惠 | 指導教授: 張家誠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6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Study of Design Operative Guide on Public Facilities Symbols— A Case of New Bicycle Parking Syst...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敍事理論應用於地方繪本設計之研究 ─新化老街故事繪本創作

作者: 李宏二 | 指導教授: 王文雄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2 | 論文名稱(外文): Narrative theory applied to local community picture book design- Xinhua Old Street Story Picture Boo...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運用創新擴散理論探討新公共設施之使用意願研究

作者: 林育宥 | 指導教授: 張家誠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6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 to Explore the Usage Intention of New Public Facilities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搜尋所有 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 ]

根據姓名 葉儷棻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4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葉儷棻 ...)

葉儷棻

聘書 職級: 副教授 | 專兼任: 專任 | 單位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 | 教師專長: 工業工程

@ 大學校院教師學術專長彙整表

關懷服務設計的研究與應用—以高齡送餐服務為例

作者: 鄧至開 | 指導教授: 葉儷棻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9 | 論文名稱(外文):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Designing with Care: A Case Study in Meal-Delivery Service for Elderly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點立體構成型態之視覺與視觸覺感性意象研究:以皮革為例

作者: 李雨澤 | 指導教授: 歐陽昆 葉儷棻 陳亞麟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0 | 論文名稱(外文): Study on the Sense of Sight and Sight-Touch Kansei Image of Points Stereoscopic Composition: Take Le...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飲食管理APP研究與設計-以肥胖症為例

作者: 張嘉芳 | 指導教授: 張家誠 葉儷棻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0 | 論文名稱(外文): Research and Design of a Mobile App for Dietary Management : Based on the Case of Obesity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葉儷棻

聘書 職級: 副教授 | 專兼任: 專任 | 單位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學校財團法人南臺科技大學 | 教師專長: 工業工程

@ 大學校院教師學術專長彙整表

關懷服務設計的研究與應用—以高齡送餐服務為例

作者: 鄧至開 | 指導教授: 葉儷棻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9 | 論文名稱(外文):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Designing with Care: A Case Study in Meal-Delivery Service for Elderly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點立體構成型態之視覺與視觸覺感性意象研究:以皮革為例

作者: 李雨澤 | 指導教授: 歐陽昆 葉儷棻 陳亞麟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0 | 論文名稱(外文): Study on the Sense of Sight and Sight-Touch Kansei Image of Points Stereoscopic Composition: Take Le...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飲食管理APP研究與設計-以肥胖症為例

作者: 張嘉芳 | 指導教授: 張家誠 葉儷棻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0 | 論文名稱(外文): Research and Design of a Mobile App for Dietary Management : Based on the Case of Obesity | 系所名稱: 創新產品設計系 |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搜尋所有 葉儷棻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使用者經驗設計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台灣原生植物百科

作者: 許再文 | 發布日期: 20101203 | 服務機構: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摘要: 台灣擁有相當多的植物種類,以蕨類來說,目前台灣可以歸類為稀有等級的蕨類高達 240 種,面積遠大於臺灣的北美、歐洲蕨類種數反而比臺灣少。台灣的水生植物也占全世界約2,000 種水生植物的 2%。不過,...

蜜蜂與蜂蜜

作者: 李讃虔 | 發布日期: 20180419 | 服務機構: 自由投稿者 | 摘要: 在自然環境中,蜜蜂會採集蜂蜜並幫忙植物授粉,讓植物物種得以具有多樣性,蜂蜜則是具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及保健功效,也成為熱門的保健食品。我們除了享受昆蟲們辛苦工作的成果外,也應該好好保護生態的完整性...

撿「屍」護生態 路殺社在做什麼?

作者: 林德恩 | 發布日期: 20160603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摘要: 當別人帶著手機或相機,出外賞鳥看蛙,拍下可愛動物的照片,有一群人卻特別拍攝殘缺不全、扭曲的野生動物屍體。這個「撿屍集團」叫作路殺社,而路殺是指野生動物的車禍,路殺社出沒在鄉野市區,也可能是你家周遭的鄰...

氣候變遷調適之風險評估標準與決策模式

作者: 申永順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 摘要: 面對氣候變遷即將帶來的風險,國際間無不加緊腳步提出解決方案,希望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C以下,申永順副教授表示,人類正面臨1萬多年以來最險峻的氣候挑戰,必須要更積極的建立及擴大調適策略風險評估的方法技...

當海洋成為人類最大的垃圾桶,怎麼辦?

作者: 曾筱君 | 發布日期: 20180704 | 服務機構: 科技部LIFT方案學人 | 摘要: 從外太空看向地球,會是一顆藍綠相間的唯美星球,然而,如此清澈蔚藍的海洋,正在被可怕的人造垃圾漸漸抹去他原有的光華和生命力。面對不斷被汙染的海洋、食用垃圾而死的生物,環保的3R行動(垃圾減量、回收、重複...

冰雪圈的暖化與衝擊

作者: 汪中和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 摘要: 冰雪圈對於維持地球氣候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性,然而,隨著工業革命開啟,人類排放過量的溫室氣體到大氣層中,造成冰雪圈暖化,除了帶來氣候變化的失衡與極端化,更造成海平面快速的上升,而北極圈暖化速度更是全球暖...

終結昏睡病,致力女權運動——露易斯.皮爾絲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40507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露易斯.皮爾絲是研究非洲昏睡病並找出解方的傑出女科學家,曾親自到該病盛行的剛果,進行藥物測試。也曾發展出梅毒的模式動物供研究使用。此外,她還發明了一種在兔子身上可以移植的布-皮二氏瘤,是全世界在研究癌...

熱帶醫學的創建與未來

作者: 李尚仁 | 發布日期: 201307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摘要: 英國醫師萬巴德早年曾在高雄行醫約5年之久,是第一位提出「熱帶醫學」這個名詞的醫師,在瘧疾與絲蟲病研究貢獻卓著而有「熱帶醫學之父」美譽。

以科學之名–塔斯克吉梅毒研究

作者: 陳恒安 | 發布日期: 20020917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 摘要: 雖說覆水難收,但是我們已停止沉默,不再逃避。終於,我們能正視你們的眼睛,我代表美國人民對你們說,美國政府對你們的處置是可恥的,我感到抱歉。–美國總統柯林頓

研究腦膜炎的傑出女性學者–莎拉‧伊莉莎白‧布蘭瀚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41204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這是戰時,大多數的男人都進了陸軍、海軍或空軍……我則在醫學院講授細菌學。當大戰結束時,我發現我對細菌學已陷入太深,再也無法自拔了。」─ 莎拉‧伊莉莎白‧布蘭瀚

面對新興疾病 事先備好武器

作者: 劉馨香 | 發布日期: 2019092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團隊 | 摘要: 人類對新興疾病往往缺乏抵抗能力,唯有國際合作,對病毒進行徹底研究,才能預防大規模疫情發生。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引言

作者: 張善楠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題報導特邀編輯 | 摘要: 史前人如何生活?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是如何製作的?他們用何種器物裝盛食物,裝盛的器皿有美學設計嗎?其製作技術背後的文化意涵是什麼?他們愛美嗎?穿金戴玉嗎?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烏山頭的史前人

作者: 林秀嫚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從遺址出土的骨頭可看到一個古代社會的人口組成、健康狀況、族群關係、風俗習慣、社會認知與生活環境。例如由烏山頭遺址出土的一位最年老個體的骨骸,可以推測史前社會應該已有「老人」照護的現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都蘭灣史前陶器的製作工藝

作者: 吳意琳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摘要: 史前遺留的物品並不會說話,考古學家的工作就是轉譯這些物質的資訊。因此,以陶器工藝分析所獲得的線索可使史前人類的活動一點一滴地具象化。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史前台灣的大航海時代

作者: 楊小青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在史前台灣的第一次大航海時代,外來物質開始影響台灣的文化體系,也帶動人群的流動,玉器的文化傳統逐漸被外來的金屬器、玻璃、瑪瑙等器物取代。

台灣原生植物百科

作者: 許再文 | 發布日期: 20101203 | 服務機構: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摘要: 台灣擁有相當多的植物種類,以蕨類來說,目前台灣可以歸類為稀有等級的蕨類高達 240 種,面積遠大於臺灣的北美、歐洲蕨類種數反而比臺灣少。台灣的水生植物也占全世界約2,000 種水生植物的 2%。不過,...

蜜蜂與蜂蜜

作者: 李讃虔 | 發布日期: 20180419 | 服務機構: 自由投稿者 | 摘要: 在自然環境中,蜜蜂會採集蜂蜜並幫忙植物授粉,讓植物物種得以具有多樣性,蜂蜜則是具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及保健功效,也成為熱門的保健食品。我們除了享受昆蟲們辛苦工作的成果外,也應該好好保護生態的完整性...

撿「屍」護生態 路殺社在做什麼?

作者: 林德恩 | 發布日期: 20160603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摘要: 當別人帶著手機或相機,出外賞鳥看蛙,拍下可愛動物的照片,有一群人卻特別拍攝殘缺不全、扭曲的野生動物屍體。這個「撿屍集團」叫作路殺社,而路殺是指野生動物的車禍,路殺社出沒在鄉野市區,也可能是你家周遭的鄰...

氣候變遷調適之風險評估標準與決策模式

作者: 申永順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 摘要: 面對氣候變遷即將帶來的風險,國際間無不加緊腳步提出解決方案,希望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C以下,申永順副教授表示,人類正面臨1萬多年以來最險峻的氣候挑戰,必須要更積極的建立及擴大調適策略風險評估的方法技...

當海洋成為人類最大的垃圾桶,怎麼辦?

作者: 曾筱君 | 發布日期: 20180704 | 服務機構: 科技部LIFT方案學人 | 摘要: 從外太空看向地球,會是一顆藍綠相間的唯美星球,然而,如此清澈蔚藍的海洋,正在被可怕的人造垃圾漸漸抹去他原有的光華和生命力。面對不斷被汙染的海洋、食用垃圾而死的生物,環保的3R行動(垃圾減量、回收、重複...

冰雪圈的暖化與衝擊

作者: 汪中和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 摘要: 冰雪圈對於維持地球氣候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性,然而,隨著工業革命開啟,人類排放過量的溫室氣體到大氣層中,造成冰雪圈暖化,除了帶來氣候變化的失衡與極端化,更造成海平面快速的上升,而北極圈暖化速度更是全球暖...

終結昏睡病,致力女權運動——露易斯.皮爾絲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40507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露易斯.皮爾絲是研究非洲昏睡病並找出解方的傑出女科學家,曾親自到該病盛行的剛果,進行藥物測試。也曾發展出梅毒的模式動物供研究使用。此外,她還發明了一種在兔子身上可以移植的布-皮二氏瘤,是全世界在研究癌...

熱帶醫學的創建與未來

作者: 李尚仁 | 發布日期: 201307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摘要: 英國醫師萬巴德早年曾在高雄行醫約5年之久,是第一位提出「熱帶醫學」這個名詞的醫師,在瘧疾與絲蟲病研究貢獻卓著而有「熱帶醫學之父」美譽。

以科學之名–塔斯克吉梅毒研究

作者: 陳恒安 | 發布日期: 20020917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 摘要: 雖說覆水難收,但是我們已停止沉默,不再逃避。終於,我們能正視你們的眼睛,我代表美國人民對你們說,美國政府對你們的處置是可恥的,我感到抱歉。–美國總統柯林頓

研究腦膜炎的傑出女性學者–莎拉‧伊莉莎白‧布蘭瀚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41204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這是戰時,大多數的男人都進了陸軍、海軍或空軍……我則在醫學院講授細菌學。當大戰結束時,我發現我對細菌學已陷入太深,再也無法自拔了。」─ 莎拉‧伊莉莎白‧布蘭瀚

面對新興疾病 事先備好武器

作者: 劉馨香 | 發布日期: 2019092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團隊 | 摘要: 人類對新興疾病往往缺乏抵抗能力,唯有國際合作,對病毒進行徹底研究,才能預防大規模疫情發生。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引言

作者: 張善楠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題報導特邀編輯 | 摘要: 史前人如何生活?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是如何製作的?他們用何種器物裝盛食物,裝盛的器皿有美學設計嗎?其製作技術背後的文化意涵是什麼?他們愛美嗎?穿金戴玉嗎?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烏山頭的史前人

作者: 林秀嫚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從遺址出土的骨頭可看到一個古代社會的人口組成、健康狀況、族群關係、風俗習慣、社會認知與生活環境。例如由烏山頭遺址出土的一位最年老個體的骨骸,可以推測史前社會應該已有「老人」照護的現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都蘭灣史前陶器的製作工藝

作者: 吳意琳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摘要: 史前遺留的物品並不會說話,考古學家的工作就是轉譯這些物質的資訊。因此,以陶器工藝分析所獲得的線索可使史前人類的活動一點一滴地具象化。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史前台灣的大航海時代

作者: 楊小青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在史前台灣的第一次大航海時代,外來物質開始影響台灣的文化體系,也帶動人群的流動,玉器的文化傳統逐漸被外來的金屬器、玻璃、瑪瑙等器物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