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神經調控技術Neuromodulation-疼痛與其它應用的可能性 的作者是林啟萬 , 發布日期是20190510 , 服務機構是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摘要是疼痛是高齡長者相當常見的症狀之一,疼痛的疾病發生原因相當複雜,目前的研究顯示慢性疼痛與神經細胞的發炎反應具有高度相關性。隨著醫學科技的快速進步,針對不同疼痛程度在治療準則上已經具有對應的治療方法,然而,仍有許多患者在這些傳統治療方法處理後仍然因為疼痛的困擾而影響生活品質,例如在複雜性疼痛或頑固性下背... .
根據名稱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作者: 林啟萬 | 發布日期: 2019/5/10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摘要: 疼痛是高齡長者相當常見的症狀之一,疼痛的疾病發生原因相當複雜,目前的研究顯示慢性疼痛與神經細胞的發炎反應具有高度相關性。隨著醫學科技的快速進步,針對不同疼痛程度在治療準則上已經具有對應的治療方法,然而...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鄒亞璇 | 指導教授: 楊台鴻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3 | 論文名稱(外文): Tissue Engineering of Human Salivary Gland: Stem Cells and Coculture System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蔡佳憲 | 指導教授: 黃義侑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4 | 論文名稱(外文): Formation of dermal papilla spheroid array on decellurized dermis scaffold by PDMS film and microwel...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姜宜妮 | 指導教授: 楊台鴻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Tissue Engineering of Renal Proximal Tubule Cell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顏嘉祥 | 指導教授: 楊台鴻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10 | 論文名稱(外文): Focusing on the adhesion heterogeneity: the study of chitosan as a pH-responsive platform in cancer ...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林晟楷 | 指導教授: 呂東武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4 | 論文名稱(外文): Comparisons of In Vivo 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s of Minimally-Invasive and Patient-Specific Instr...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蕭文柱 | 指導教授: 楊台鴻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6 | 論文名稱(外文): Investigation of human melanocyte growth on polymer-based biomaterials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魏大森 | 指導教授: 章良渭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Fall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 Community-Dwelling Stroke Pati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Fall Predictor...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林啟萬 | 發布日期: 2019/5/10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摘要: 疼痛是高齡長者相當常見的症狀之一,疼痛的疾病發生原因相當複雜,目前的研究顯示慢性疼痛與神經細胞的發炎反應具有高度相關性。隨著醫學科技的快速進步,針對不同疼痛程度在治療準則上已經具有對應的治療方法,然而...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作者: 鄒亞璇 | 指導教授: 楊台鴻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3 | 論文名稱(外文): Tissue Engineering of Human Salivary Gland: Stem Cells and Coculture System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蔡佳憲 | 指導教授: 黃義侑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4 | 論文名稱(外文): Formation of dermal papilla spheroid array on decellurized dermis scaffold by PDMS film and microwel...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姜宜妮 | 指導教授: 楊台鴻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Tissue Engineering of Renal Proximal Tubule Cell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顏嘉祥 | 指導教授: 楊台鴻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10 | 論文名稱(外文): Focusing on the adhesion heterogeneity: the study of chitosan as a pH-responsive platform in cancer ...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林晟楷 | 指導教授: 呂東武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4 | 論文名稱(外文): Comparisons of In Vivo 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s of Minimally-Invasive and Patient-Specific Instr...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蕭文柱 | 指導教授: 楊台鴻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6 | 論文名稱(外文): Investigation of human melanocyte growth on polymer-based biomaterials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魏大森 | 指導教授: 章良渭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Fall Prevention Strategies in Community-Dwelling Stroke Pati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Fall Predictor... | 系所名稱: 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搜尋所有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
根據姓名 林啟萬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7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林啟萬 ...)主辦機關: 經濟部工業局 | 計畫類別(次類別): 延續重點政策計畫 | 隸屬專案(子專案): | 年度: 109 | 計畫期程(起): 20170101 | 計畫期程(訖): 20201231 | 年累計實際進度: 97.98% | 年累計預定進度: 100.00%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 97.98% | 年度預算達成率(%): 97.98% | 重要執行成果: 計畫亮點:「1. 輔導薈智創新科技發展生產智造系統解決方案,並協助導入驗證之廠商其設備稼動率從70%提升至84%,平均生產調整反應時間由4小時縮短為2小時。2. 協助金運科技的伺服器產線,解決因產品高...
@ 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清單 作者: 李曉婷 | 指導教授: 林啟萬
成佳憲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Using MVCT to Accurately Estimate Radiotherapy Dose for High-Density Metal Prosthesis: Phantom and P... | 系所名稱: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林威佐 | 指導教授: 林啟萬
林致廷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Efficacy of Transcutaneous Pulsed Radiofrequency Analgesia in Neuropathic Pain | 系所名稱: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任恩 | 指導教授: 林啟萬
彭志維
林致廷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Effects of th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euromodulation of Bladder Function | 系所名稱: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吳子珩 | 指導教授: 林啟萬
歐赫里昂 布雍
林致廷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Smart Plasmonic Lab-on-a-Chip System for DNA based Biosensing | 系所名稱: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發佈日期: 20170619 | 內容: 行政院日前投入大量資金,鼓勵產學研攜手合作,以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在生技醫材方面,目標為透過全球連結及整合在地創新群聚,希冀台灣成為 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並突破發展瓶頸,促使經濟再創新高峰此次工作坊之...
@ 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活動快訊 作者: 林祥旭 | 指導教授: 林啟萬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2 | 論文名稱(外文): An LC-Oscillator-based permittivity biosensor for microbial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in milk for fo... | 系所名稱: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主辦機關: 經濟部工業局 | 計畫類別(次類別): 延續重點政策計畫 | 隸屬專案(子專案): | 年度: 109 | 計畫期程(起): 20170101 | 計畫期程(訖): 20201231 | 年累計實際進度: 97.98% | 年累計預定進度: 100.00% | 年累計預算執行率(%): 97.98% | 年度預算達成率(%): 97.98% | 重要執行成果: 計畫亮點:「1. 輔導薈智創新科技發展生產智造系統解決方案,並協助導入驗證之廠商其設備稼動率從70%提升至84%,平均生產調整反應時間由4小時縮短為2小時。2. 協助金運科技的伺服器產線,解決因產品高...
@ 政府科技發展計畫清單 作者: 李曉婷 | 指導教授: 林啟萬
成佳憲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Using MVCT to Accurately Estimate Radiotherapy Dose for High-Density Metal Prosthesis: Phantom and P... | 系所名稱: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林威佐 | 指導教授: 林啟萬
林致廷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Efficacy of Transcutaneous Pulsed Radiofrequency Analgesia in Neuropathic Pain | 系所名稱: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任恩 | 指導教授: 林啟萬
彭志維
林致廷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Effects of th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euromodulation of Bladder Function | 系所名稱: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作者: 吳子珩 | 指導教授: 林啟萬
歐赫里昂 布雍
林致廷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Smart Plasmonic Lab-on-a-Chip System for DNA based Biosensing | 系所名稱: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發佈日期: 20170619 | 內容: 行政院日前投入大量資金,鼓勵產學研攜手合作,以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在生技醫材方面,目標為透過全球連結及整合在地創新群聚,希冀台灣成為 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並突破發展瓶頸,促使經濟再創新高峰此次工作坊之...
@ 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活動快訊 作者: 林祥旭 | 指導教授: 林啟萬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12 | 論文名稱(外文): An LC-Oscillator-based permittivity biosensor for microbial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in milk for fo... | 系所名稱: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搜尋所有 林啟萬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作者: 柯玉潔醫師 | 發布日期: 20190617 | 服務機構: 臺北榮民總醫院 | 摘要: 人工智慧診斷系統的發展,可以協助篩檢出需要接受進一步檢查及治療的患者,並減少醫師臨床工作量的負擔,甚至可以進一步協助醫師預估病情進展的方向與速度,讓病人更了解自己未來可能面對的治療與疾病可能導致的功能...
作者: V. 瓦西里耶夫 | 發布日期: 20200624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周邊神經損傷的患者,需接受切除受傷神經的重建手術,然而,切太多或太少都會發生問題。醫師能精準判斷該切除的位置嗎?長庚醫院裴育晟醫師,運用其跨越基礎科學與臨床醫學的專長,開發出「可撓式陣列電極感知器」,...
作者: 蕭育生 | 發布日期: 20191001 | 服務機構: 明志科技大學材料工程系 | 摘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晶片不僅應用在光電半導體產業中,它可與血液接觸,以低侵入性的抽血檢測提供更多癌症的相關訊息,讓癌症病人能得到個人化的治療與病情追蹤。
作者: 饒若琪 | 發布日期: 20190316 | 服務機構: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 摘要: 磁振造影是當今不可或缺的診斷利器,了解磁振造影的基本原理,選擇適當的掃描參數,將有助於優質影像的獲得及醫師準確的判讀,更能達到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目的。
作者: 徐善慧 | 發布日期: 20191001 |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 摘要: 精準醫學的智能材料(如,3D列印材料、環境敏感性材料、形狀記憶材料、自癒合材料)除了本身要有很好的智能性與生物相容性外,還要能親近組織細胞,更要參與人體正常的代謝與自然人體的修復,是一門大學問喔!
作者: 謝清河 | 發布日期: 2018101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 摘要: 許多慢性疾病隨著人口年紀的老化而增加,心臟疾病即為其中之一。早在3000年前就有冠狀動脈硬化,這是個古老的疾病。
作者: 李英雄 | 發布日期: 20190510 | 服務機構: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 | 摘要: 「精準醫學」一詞於今年正式邁入第十個年頭,2015年歐巴馬於演講當中提出精準醫學計畫,更是將精準醫學掀起全球熱潮,開啟醫療新商機,全球藥廠及科學家紛紛投入精準醫學研究領域,讓疾病治療可以達到個人化對症...
作者: 葉孋嬋 | 發布日期: 20180206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作者: 莊永裕 | 發布日期: 20180620 | 服務機構: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 摘要: 電話響了,我們會去接;看見車子,我們會閃避。這些動作對我們來說很簡單,但是機器人做得到嗎?最新的人工智慧發展,已經能夠讓機器感知世界了。
作者: 郭雅欣 | 發布日期: 202004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之下,全球興起遠距教學的浪潮,數位學習的發展也趁勢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陳德懷講座教授是臺灣數位學習重要的推動者,從虛擬家教、虛擬教育城市、電子書包到悅趣化數位數...
作者: 喬偉綱 | 發布日期: 20201105 | 服務機構: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 | 摘要: 電腦圖學是深度學習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學問,本篇焦點關注於圖像動態連貫議題,先帶出了平衡資源消耗與觀賞感受的技術—「內差」。由於內差仍有其無法盡善之處,此技術對於快速的圖像變化會有失真模糊情況發生,於...
作者: 蔡玉秀 | 發布日期: 20190702 | 服務機構: 教育廣播電台 | 摘要: 語音辨識與資料探勘技術導入廣播媒體後,
除了期望提高工作效率、創新加值服務,
讓廣播節目的內容更易搜尋與運用外,
把廣播語音資料加以處理
可創造教育電台典藏節目的新價值。
作者: 周碩彥 | 發布日期: 20190621 | 服務機構: 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 摘要: 人是群居的動物,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幸我們仍有共通的目標,例如,環境是否能更清潔?我們是否能更富有、更快樂?生活更容易?這些問題牽涉到很多系統的整合,不容易解決,智慧城市就是要用數位化的方式來解...
作者: 孫志鴻 | 發布日期: 2019052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 摘要: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人們發覺中央政府及銀行機構也未必可信,於是就有人提出區塊鏈的構想,期望打造一個不受任何銀行和政府集權控制的流通貨幣。一開始區塊鏈技術只是用於虛擬貨幣的支付系統,但隨著區塊鏈技術...
作者: 江智偉 | 發布日期: 20180814 | 服務機構: 崑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微精密製造中心 | 摘要: 環境空氣的良窳是人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有些廠商為圖高利,利用夜間或不定時排放廢氣,隨著物聯網科技的發展,看不到也摸不著的空氣汙染將無所遁形!
作者: 柯玉潔醫師 | 發布日期: 20190617 | 服務機構: 臺北榮民總醫院 | 摘要: 人工智慧診斷系統的發展,可以協助篩檢出需要接受進一步檢查及治療的患者,並減少醫師臨床工作量的負擔,甚至可以進一步協助醫師預估病情進展的方向與速度,讓病人更了解自己未來可能面對的治療與疾病可能導致的功能...
作者: V. 瓦西里耶夫 | 發布日期: 20200624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周邊神經損傷的患者,需接受切除受傷神經的重建手術,然而,切太多或太少都會發生問題。醫師能精準判斷該切除的位置嗎?長庚醫院裴育晟醫師,運用其跨越基礎科學與臨床醫學的專長,開發出「可撓式陣列電極感知器」,...
作者: 蕭育生 | 發布日期: 20191001 | 服務機構: 明志科技大學材料工程系 | 摘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晶片不僅應用在光電半導體產業中,它可與血液接觸,以低侵入性的抽血檢測提供更多癌症的相關訊息,讓癌症病人能得到個人化的治療與病情追蹤。
作者: 饒若琪 | 發布日期: 20190316 | 服務機構: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 摘要: 磁振造影是當今不可或缺的診斷利器,了解磁振造影的基本原理,選擇適當的掃描參數,將有助於優質影像的獲得及醫師準確的判讀,更能達到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目的。
作者: 徐善慧 | 發布日期: 20191001 |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化學工程學系 | 摘要: 精準醫學的智能材料(如,3D列印材料、環境敏感性材料、形狀記憶材料、自癒合材料)除了本身要有很好的智能性與生物相容性外,還要能親近組織細胞,更要參與人體正常的代謝與自然人體的修復,是一門大學問喔!
作者: 謝清河 | 發布日期: 2018101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 摘要: 許多慢性疾病隨著人口年紀的老化而增加,心臟疾病即為其中之一。早在3000年前就有冠狀動脈硬化,這是個古老的疾病。
作者: 李英雄 | 發布日期: 20190510 | 服務機構: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 | 摘要: 「精準醫學」一詞於今年正式邁入第十個年頭,2015年歐巴馬於演講當中提出精準醫學計畫,更是將精準醫學掀起全球熱潮,開啟醫療新商機,全球藥廠及科學家紛紛投入精準醫學研究領域,讓疾病治療可以達到個人化對症...
作者: 葉孋嬋 | 發布日期: 20180206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作者: 莊永裕 | 發布日期: 20180620 | 服務機構: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 摘要: 電話響了,我們會去接;看見車子,我們會閃避。這些動作對我們來說很簡單,但是機器人做得到嗎?最新的人工智慧發展,已經能夠讓機器感知世界了。
作者: 郭雅欣 | 發布日期: 2020043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之下,全球興起遠距教學的浪潮,數位學習的發展也趁勢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陳德懷講座教授是臺灣數位學習重要的推動者,從虛擬家教、虛擬教育城市、電子書包到悅趣化數位數...
作者: 喬偉綱 | 發布日期: 20201105 | 服務機構: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 | 摘要: 電腦圖學是深度學習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學問,本篇焦點關注於圖像動態連貫議題,先帶出了平衡資源消耗與觀賞感受的技術—「內差」。由於內差仍有其無法盡善之處,此技術對於快速的圖像變化會有失真模糊情況發生,於...
作者: 蔡玉秀 | 發布日期: 20190702 | 服務機構: 教育廣播電台 | 摘要: 語音辨識與資料探勘技術導入廣播媒體後,
除了期望提高工作效率、創新加值服務,
讓廣播節目的內容更易搜尋與運用外,
把廣播語音資料加以處理
可創造教育電台典藏節目的新價值。
作者: 周碩彥 | 發布日期: 20190621 | 服務機構: 臺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 摘要: 人是群居的動物,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幸我們仍有共通的目標,例如,環境是否能更清潔?我們是否能更富有、更快樂?生活更容易?這些問題牽涉到很多系統的整合,不容易解決,智慧城市就是要用數位化的方式來解...
作者: 孫志鴻 | 發布日期: 2019052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 摘要: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人們發覺中央政府及銀行機構也未必可信,於是就有人提出區塊鏈的構想,期望打造一個不受任何銀行和政府集權控制的流通貨幣。一開始區塊鏈技術只是用於虛擬貨幣的支付系統,但隨著區塊鏈技術...
作者: 江智偉 | 發布日期: 20180814 | 服務機構: 崑山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微精密製造中心 | 摘要: 環境空氣的良窳是人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有些廠商為圖高利,利用夜間或不定時排放廢氣,隨著物聯網科技的發展,看不到也摸不著的空氣汙染將無所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