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專題報導(五):3D列印的未來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3D列印專題報導(五):3D列印的未來的作者是黃煒盛, 發布日期是20151026, 服務機構是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是在由積層堆疊升級為連續堆疊方面,日前有美國廠商提出了在國際會議上展示了所謂的連續式液態表面成形製造技術(Continuous Liquid Interface Production, CLIP)。此種技術同時在2015年3月登上了《科學》(Science),有別於傳統的逐層列印方式需耗費數小時,這種....

標題3D列印專題報導(五):3D列印的未來
摘要在由積層堆疊升級為連續堆疊方面,日前有美國廠商提出了在國際會議上展示了所謂的連續式液態表面成形製造技術(Continuous Liquid Interface Production, CLIP)。此種技術同時在2015年3月登上了《科學》(Science),有別於傳統的逐層列印方式需耗費數小時,這種CLIP技術,採用列印平台從液態聚合物池中「拉起」的方式來塑造物體,且能在數分鐘內便塑形完成,速度上比傳統基層製造的3D列印方法快上25到100倍,其解析度約0.1毫米。CLIP在成形時,液態池下方的紫外線燈將會照射固定區域,使光聚合物產生固化的「光聚合反應」,當固態聚合物被平台拉起後,在通過液態池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97fee7c3-5afa-40f1-b5cf-74a72eb487c0
作者黃煒盛
服務機構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發布日期20151026

標題

3D列印專題報導(五):3D列印的未來

摘要

在由積層堆疊升級為連續堆疊方面,日前有美國廠商提出了在國際會議上展示了所謂的連續式液態表面成形製造技術(Continuous Liquid Interface Production, CLIP)。此種技術同時在2015年3月登上了《科學》(Science),有別於傳統的逐層列印方式需耗費數小時,這種CLIP技術,採用列印平台從液態聚合物池中「拉起」的方式來塑造物體,且能在數分鐘內便塑形完成,速度上比傳統基層製造的3D列印方法快上25到100倍,其解析度約0.1毫米。CLIP在成形時,液態池下方的紫外線燈將會照射固定區域,使光聚合物產生固化的「光聚合反應」,當固態聚合物被平台拉起後,在通過液態池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97fee7c3-5afa-40f1-b5cf-74a72eb487c0

作者

黃煒盛

服務機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發布日期

20151026

根據名稱 第一科技技術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第一科技技術 ...)

3D列印專題報導:3D列印發展史

作者: 黃煒盛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摘要: 自1980年以降,資訊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造成社會型態與生活方式的急遽改變,也帶動了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製造(CAM)和電腦數值控制加工(CNC)等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是快速成形技術發展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3D列印專題報導:3D列印發展史

作者: 黃煒盛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摘要: 自1980年以降,資訊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造成社會型態與生活方式的急遽改變,也帶動了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製造(CAM)和電腦數值控制加工(CNC)等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是快速成形技術發展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3D列印專題報導(五):3D列印的未來

作者: 黃煒盛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摘要: 在由積層堆疊升級為連續堆疊方面,日前有美國廠商提出了在國際會議上展示了所謂的連續式液態表面成形製造技術(Continuous Liquid Interface Production, CLIP)。此種...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3D列印專題報導(一):3D列印原理

作者: 黃煒盛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摘要: 3D列印技術有幾個主要步驟,分為3D建模、3D離散處理、3D轉2D分層處理、3D製作。由於3D列印為一層一層的製作,所以在工業上又被稱作「積層製造」或是「快速原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3D列印專題報導(一):3D列印原理

作者: 黃煒盛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摘要: 3D列印技術有幾個主要步驟,分為3D建模、3D離散處理、3D轉2D分層處理、3D製作。由於3D列印為一層一層的製作,所以在工業上又被稱作「積層製造」或是「快速原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黃煒盛)

處分日期: 20210422 | 處分金額或滯納金: 666 | 公告日期: 20210610 | 處分字號: 保退一字第11069911045號 | 違反法規內容: 雇主未按時繳納勞工退休金致加徵滯納金。

@ 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勞工退休金條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黃煒盛)

處分日期: 20210224 | 處分金額或滯納金: 1776 | 公告日期: 20210412 | 處分字號: 保退一字第11069911025號 | 違反法規內容: 雇主未按時繳納勞工退休金致加徵滯納金。

@ 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勞工退休金條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黃煒盛)

處分日期: 20201222 | 處分金額或滯納金: 3426 | 公告日期: 20210217 | 處分字號: 保退一字第10969911125號 | 違反法規內容: 雇主未按時繳納勞工退休金致加徵滯納金。

@ 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勞工退休金條例

3D列印專題報導:3D列印發展史

作者: 黃煒盛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摘要: 自1980年以降,資訊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造成社會型態與生活方式的急遽改變,也帶動了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製造(CAM)和電腦數值控制加工(CNC)等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是快速成形技術發展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3D列印專題報導:3D列印發展史

作者: 黃煒盛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摘要: 自1980年以降,資訊科技的發展突飛猛進,造成社會型態與生活方式的急遽改變,也帶動了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輔助製造(CAM)和電腦數值控制加工(CNC)等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是快速成形技術發展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3D列印專題報導(五):3D列印的未來

作者: 黃煒盛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摘要: 在由積層堆疊升級為連續堆疊方面,日前有美國廠商提出了在國際會議上展示了所謂的連續式液態表面成形製造技術(Continuous Liquid Interface Production, CLIP)。此種...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3D列印專題報導(一):3D列印原理

作者: 黃煒盛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摘要: 3D列印技術有幾個主要步驟,分為3D建模、3D離散處理、3D轉2D分層處理、3D製作。由於3D列印為一層一層的製作,所以在工業上又被稱作「積層製造」或是「快速原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3D列印專題報導(一):3D列印原理

作者: 黃煒盛 | 發布日期: 2015/10/26 | 服務機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摘要: 3D列印技術有幾個主要步驟,分為3D建模、3D離散處理、3D轉2D分層處理、3D製作。由於3D列印為一層一層的製作,所以在工業上又被稱作「積層製造」或是「快速原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黃煒盛)

處分日期: 20210422 | 處分金額或滯納金: 666 | 公告日期: 20210610 | 處分字號: 保退一字第11069911045號 | 違反法規內容: 雇主未按時繳納勞工退休金致加徵滯納金。

@ 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勞工退休金條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黃煒盛)

處分日期: 20210224 | 處分金額或滯納金: 1776 | 公告日期: 20210412 | 處分字號: 保退一字第11069911025號 | 違反法規內容: 雇主未按時繳納勞工退休金致加徵滯納金。

@ 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勞工退休金條例

第一科技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黃煒盛)

處分日期: 20201222 | 處分金額或滯納金: 3426 | 公告日期: 20210217 | 處分字號: 保退一字第10969911125號 | 違反法規內容: 雇主未按時繳納勞工退休金致加徵滯納金。

@ 違反勞動法令事業單位-勞工退休金條例

[ 搜尋所有 第一科技技術 ... ]

根據姓名 黃煒盛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黃煒盛 ...)

運用邊緣計算於自動結帳系統

作者: 葉仲仁 | 指導教授: 黃文楨 黃煒盛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9 | 論文名稱(外文): Using edge computing for self-checkout system | 系所名稱: 資訊管理系 | 學校名稱: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煒盛

職稱: 監察人 | 持有股份數: 24750 | 所代表法人: | 聯合永續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82889709

@ 董監事資料集

黃煒盛

職稱: 監察人 | 持有股份數: 150000 | 所代表法人: | 超益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90706339

@ 董監事資料集

黃煒盛

職稱: 董事長 | 持有股份數: 150000 | 所代表法人: | 超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00199505

@ 董監事資料集

黃煒盛

聘書 職級: 助理教授 | 專兼任: 兼任 | 單位名稱: 資訊管理系 | 學校名稱: 嘉藥學校財團法人嘉南藥理大學 | 教師專長: 資訊管理.演算法.科技管理

@ 大學校院教師學術專長彙整表

運用邊緣計算於自動結帳系統

作者: 葉仲仁 | 指導教授: 黃文楨 黃煒盛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9 | 論文名稱(外文): Using edge computing for self-checkout system | 系所名稱: 資訊管理系 | 學校名稱: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煒盛

職稱: 監察人 | 持有股份數: 24750 | 所代表法人: | 聯合永續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82889709

@ 董監事資料集

黃煒盛

職稱: 監察人 | 持有股份數: 150000 | 所代表法人: | 超益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90706339

@ 董監事資料集

黃煒盛

職稱: 董事長 | 持有股份數: 150000 | 所代表法人: | 超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00199505

@ 董監事資料集

黃煒盛

聘書 職級: 助理教授 | 專兼任: 兼任 | 單位名稱: 資訊管理系 | 學校名稱: 嘉藥學校財團法人嘉南藥理大學 | 教師專長: 資訊管理.演算法.科技管理

@ 大學校院教師學術專長彙整表

[ 搜尋所有 黃煒盛 ... ]

名稱 第一科技技術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1 筆) (或要:查詢所有 第一科技技術)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1之7號9樓
吳冠儒53255488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1之7號9樓 | 負責人: 吳冠儒 | 統編: 53255488 | 核准設立

姓名 黃煒盛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查詢所有 黃煒盛)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北市松山區基隆路1段8號13樓
黃煒盛00199505核准設立

基隆市七堵區自治街25號(1樓)
黃煒盛91627235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臺北市松山區基隆路1段8號13樓 | 負責人: 黃煒盛 | 統編: 00199505 | 核准設立

登記地址: 基隆市七堵區自治街25號(1樓) | 負責人: 黃煒盛 | 統編: 91627235 | 核准設立 - 獨資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3D列印專題報導(五):3D列印的未來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烏山頭的史前人

作者: 林秀嫚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從遺址出土的骨頭可看到一個古代社會的人口組成、健康狀況、族群關係、風俗習慣、社會認知與生活環境。例如由烏山頭遺址出土的一位最年老個體的骨骸,可以推測史前社會應該已有「老人」照護的現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都蘭灣史前陶器的製作工藝

作者: 吳意琳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摘要: 史前遺留的物品並不會說話,考古學家的工作就是轉譯這些物質的資訊。因此,以陶器工藝分析所獲得的線索可使史前人類的活動一點一滴地具象化。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史前台灣的大航海時代

作者: 楊小青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在史前台灣的第一次大航海時代,外來物質開始影響台灣的文化體系,也帶動人群的流動,玉器的文化傳統逐漸被外來的金屬器、玻璃、瑪瑙等器物取代。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台灣史前巨石與當代地景

作者: 葉長庚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巨石文化一向是引起大眾好奇心與矚目的對象,如英國的巨石陣、埃及的金字塔、復活節島的摩艾像等。台灣到底有沒有巨石文化?如果有,那又是什麼樣的型態?而這些巨石如今又在哪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跨越千年傳播萬里的台灣玉

作者: 黃國恩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 摘要: 台灣玉是地質學家眼中的礦物、史前人眼中的寶物、考古學家眼中的文物,從史前到現代,從台灣到東南亞,它牽動著一個時代的流行品味與工藝產業。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大坌坑文化陶器刻劃紋的美學

作者: 葉美珍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大坌坑文化存在於距今6,500至4,200年間,是台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初估已發現六十餘處的遺址。大坌坑文化陶器紋飾設計獨特的美感,表現了工匠對於陶器紋飾設計的邏輯,以及文化傳承的意義。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太平洋構樹的身世之謎

作者: 張至善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 摘要: 對於樹皮布材料的一步步探索,解開了太平洋構樹的身世之謎。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起源地,並發現構樹的傳播路徑與南島語族播遷中的「出台灣」假說相符。

烏賊的偽裝機制

作者: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16 | 服務機構: | 摘要: 烏賊擁有的強大視覺系統,可以在黑暗的海中發現天敵–抹香鯨的存在,然後啟動牠獨特的偽裝機制進行逃生。

烏賊偽裝術與會算術

作者: 焦傳金 | 發布日期: 20161227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 | 摘要:

斑馬紋的偽裝術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10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斑馬在發育早期體毛是深色的,然而身體表面有些地方的色素生產機制受到壓抑,形成了我們見到的紋樣。可是這樣的紋樣演化,究竟有什麼功能?

奇妙的化妝術

作者: 林淑菁 | 發布日期: 20130507 | 服務機構: 遠東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 | 摘要: 在人類文化發展中,化妝(makeup)是一種自古已存在的行為。化妝最奇妙的地方,是不僅可讓人變得美麗有自信,也可讓人因各種角色需求而改變容貌。

藥用及保健植物:是蟲?是草?——冬蟲夏草

作者: 林清淵 | 發布日期: 20030415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長榮大學醫學研究所/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醫院 | 摘要: 冬蟲夏草的三大療效是壯陽、治療氣喘及補腎,它的名氣響徹中西,絕非偶然。冬蟲夏草自古即為宮廷補品,今天讓我們來打開冬蟲夏草神祕的面紗。

高科技的隱形術–「有形無影」的新武器時代

作者: 郭佳憲 | 發布日期: 20040706 |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材料工程學系 | 摘要: 今日的戰爭,為了減少己方人員傷亡和經費支出,新武器不僅要火力強大,也要重視隱形技術的開發,未來,進入奈米和生物科技的時代,「看不見的武器」不再只是生化武器的代名詞。

河畔取水–聯合運用地表水與地下水

作者: 葉孋嬋 | 發布日期: 20170607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台灣夏秋兩季經常有多起颱風光顧,雖然帶來豐沛的雨量,卻也因強降雨,雨水來不及滲入地底,使得大量雨水在地表流動,也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流進水庫,造成水庫原水濁度飆升,淨水處理廠無法負荷,因而發生供水危機。

揭開全球暖化下的台灣災害密碼

作者: 陳永明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氣候變遷組組長 | 摘要: 氣候變遷是全球性議題,無論台灣是否有做好減碳工作,都必須要面臨暖化造成的衝擊,積極因應與降低氣候變遷所可能造成的災害,在政府部門政的共同努力之下,台灣未來的氣候變遷衝擊評估與調適策略,已有具體的成果。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烏山頭的史前人

作者: 林秀嫚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從遺址出土的骨頭可看到一個古代社會的人口組成、健康狀況、族群關係、風俗習慣、社會認知與生活環境。例如由烏山頭遺址出土的一位最年老個體的骨骸,可以推測史前社會應該已有「老人」照護的現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都蘭灣史前陶器的製作工藝

作者: 吳意琳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摘要: 史前遺留的物品並不會說話,考古學家的工作就是轉譯這些物質的資訊。因此,以陶器工藝分析所獲得的線索可使史前人類的活動一點一滴地具象化。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史前台灣的大航海時代

作者: 楊小青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在史前台灣的第一次大航海時代,外來物質開始影響台灣的文化體系,也帶動人群的流動,玉器的文化傳統逐漸被外來的金屬器、玻璃、瑪瑙等器物取代。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台灣史前巨石與當代地景

作者: 葉長庚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巨石文化一向是引起大眾好奇心與矚目的對象,如英國的巨石陣、埃及的金字塔、復活節島的摩艾像等。台灣到底有沒有巨石文化?如果有,那又是什麼樣的型態?而這些巨石如今又在哪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跨越千年傳播萬里的台灣玉

作者: 黃國恩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 摘要: 台灣玉是地質學家眼中的礦物、史前人眼中的寶物、考古學家眼中的文物,從史前到現代,從台灣到東南亞,它牽動著一個時代的流行品味與工藝產業。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大坌坑文化陶器刻劃紋的美學

作者: 葉美珍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大坌坑文化存在於距今6,500至4,200年間,是台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初估已發現六十餘處的遺址。大坌坑文化陶器紋飾設計獨特的美感,表現了工匠對於陶器紋飾設計的邏輯,以及文化傳承的意義。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太平洋構樹的身世之謎

作者: 張至善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 摘要: 對於樹皮布材料的一步步探索,解開了太平洋構樹的身世之謎。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起源地,並發現構樹的傳播路徑與南島語族播遷中的「出台灣」假說相符。

烏賊的偽裝機制

作者: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16 | 服務機構: | 摘要: 烏賊擁有的強大視覺系統,可以在黑暗的海中發現天敵–抹香鯨的存在,然後啟動牠獨特的偽裝機制進行逃生。

烏賊偽裝術與會算術

作者: 焦傳金 | 發布日期: 20161227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 | 摘要:

斑馬紋的偽裝術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10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斑馬在發育早期體毛是深色的,然而身體表面有些地方的色素生產機制受到壓抑,形成了我們見到的紋樣。可是這樣的紋樣演化,究竟有什麼功能?

奇妙的化妝術

作者: 林淑菁 | 發布日期: 20130507 | 服務機構: 遠東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 | 摘要: 在人類文化發展中,化妝(makeup)是一種自古已存在的行為。化妝最奇妙的地方,是不僅可讓人變得美麗有自信,也可讓人因各種角色需求而改變容貌。

藥用及保健植物:是蟲?是草?——冬蟲夏草

作者: 林清淵 | 發布日期: 20030415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長榮大學醫學研究所/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醫院 | 摘要: 冬蟲夏草的三大療效是壯陽、治療氣喘及補腎,它的名氣響徹中西,絕非偶然。冬蟲夏草自古即為宮廷補品,今天讓我們來打開冬蟲夏草神祕的面紗。

高科技的隱形術–「有形無影」的新武器時代

作者: 郭佳憲 | 發布日期: 20040706 |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材料工程學系 | 摘要: 今日的戰爭,為了減少己方人員傷亡和經費支出,新武器不僅要火力強大,也要重視隱形技術的開發,未來,進入奈米和生物科技的時代,「看不見的武器」不再只是生化武器的代名詞。

河畔取水–聯合運用地表水與地下水

作者: 葉孋嬋 | 發布日期: 20170607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台灣夏秋兩季經常有多起颱風光顧,雖然帶來豐沛的雨量,卻也因強降雨,雨水來不及滲入地底,使得大量雨水在地表流動,也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流進水庫,造成水庫原水濁度飆升,淨水處理廠無法負荷,因而發生供水危機。

揭開全球暖化下的台灣災害密碼

作者: 陳永明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氣候變遷組組長 | 摘要: 氣候變遷是全球性議題,無論台灣是否有做好減碳工作,都必須要面臨暖化造成的衝擊,積極因應與降低氣候變遷所可能造成的災害,在政府部門政的共同努力之下,台灣未來的氣候變遷衝擊評估與調適策略,已有具體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