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颱風怎麼走(三):不確定性與系集預報的作者是鄭琦翰, 發布日期是20161220, 服務機構是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摘要是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的混沌理論(或是大家更常聽說的——蝴蝶效應)說明了初始場的些微改變,在非線性動力系統中可能產生巨大的改變,大氣便是這樣的複雜系統。為了增加預報的可信度,系集預報成為現今天氣和氣候預報的利器,本文說明其原理與未來展望。.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125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人類改變土地利用大幅影響全球環境變遷,其中以農業用地擴張最為明顯,全球有1/3 的土地變更成為農地。如此快速且大量的土地改變,不僅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自然基礎,如氣候、土壤、植被、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1/25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人類改變土地利用大幅影響全球環境變遷,其中以農業用地擴張最為明顯,全球有1/3 的土地變更成為農地。如此快速且大量的土地改變,不僅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自然基礎,如氣候、土壤、植被、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颱風預報為什麼總是不準?為什麼沒過多久新聞上的預報路徑就改變?颱風都隨心所欲的移動?事實上,颱風的移動受到許多環境因子影響。在臺灣附近,太平洋高壓主要決定了夏季颱風的走向,但即使如此,臺灣複雜的地形在...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颱風預報為什麼總是不準?為什麼沒過多久新聞上的預報路徑就改變?颱風都隨心所欲的移動?事實上,颱風的移動受到許多環境因子影響。在臺灣附近,太平洋高壓主要決定了夏季颱風的走向,但即使如此,臺灣複雜的地形在...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的混沌理論(或是大家更常聽說的——蝴蝶效應)說明了初始場的些微改變,在非線性動力系統中可能產生巨大的改變,大氣便是這樣的複雜系統。為了增加預報...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在看天氣預報時,聽到氣象主播說的明日降雨機率為零,是否代表明天真的不下雨?降雨機率究竟是什麼意思?而颱風預報圖中的路徑又是如何計算?本文描述中央氣象局如何技術上的作業、計算,最後產出我們所看到的天氣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在看天氣預報時,聽到氣象主播說的明日降雨機率為零,是否代表明天真的不下雨?降雨機率究竟是什麼意思?而颱風預報圖中的路徑又是如何計算?本文描述中央氣象局如何技術上的作業、計算,最後產出我們所看到的天氣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125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人類改變土地利用大幅影響全球環境變遷,其中以農業用地擴張最為明顯,全球有1/3 的土地變更成為農地。如此快速且大量的土地改變,不僅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自然基礎,如氣候、土壤、植被、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1/25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人類改變土地利用大幅影響全球環境變遷,其中以農業用地擴張最為明顯,全球有1/3 的土地變更成為農地。如此快速且大量的土地改變,不僅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自然基礎,如氣候、土壤、植被、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等...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颱風預報為什麼總是不準?為什麼沒過多久新聞上的預報路徑就改變?颱風都隨心所欲的移動?事實上,颱風的移動受到許多環境因子影響。在臺灣附近,太平洋高壓主要決定了夏季颱風的走向,但即使如此,臺灣複雜的地形在...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颱風預報為什麼總是不準?為什麼沒過多久新聞上的預報路徑就改變?颱風都隨心所欲的移動?事實上,颱風的移動受到許多環境因子影響。在臺灣附近,太平洋高壓主要決定了夏季颱風的走向,但即使如此,臺灣複雜的地形在...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的混沌理論(或是大家更常聽說的——蝴蝶效應)說明了初始場的些微改變,在非線性動力系統中可能產生巨大的改變,大氣便是這樣的複雜系統。為了增加預報...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在看天氣預報時,聽到氣象主播說的明日降雨機率為零,是否代表明天真的不下雨?降雨機率究竟是什麼意思?而颱風預報圖中的路徑又是如何計算?本文描述中央氣象局如何技術上的作業、計算,最後產出我們所看到的天氣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鄭琦翰 | 發布日期: 2016/12/20 | 服務機構: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摘要: 在看天氣預報時,聽到氣象主播說的明日降雨機率為零,是否代表明天真的不下雨?降雨機率究竟是什麼意思?而颱風預報圖中的路徑又是如何計算?本文描述中央氣象局如何技術上的作業、計算,最後產出我們所看到的天氣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搜尋所有 中佛羅里達大學土木環境暨結構工程系 ... ]
無其他 鄭琦翰 資料。
[ 搜尋所有 鄭琦翰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 作者: 馬瑋謙 | 發布日期: 20170505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及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濃度,已達過去80萬年來史無前例的高峰,而這些氣體與其他人類行為已對自然的氣候系統造成了影響,並可能是二十世紀以來觀察到暖化現象的主要原因 |
| 作者: 方國權 | 發布日期: 20170412 | 服務機構: 弘光科技大學 | 摘要: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對人類社會造成了相當大的衝擊。在大家的印象中,全球氣候變遷會出現乾旱、酷熱、寒冷及大豪雨等異常氣候現象,卻不知道造成乾旱、酷熱、寒冷及大豪雨的幕後兇手,其實是聖嬰現象和反聖嬰現象!... |
|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台灣位處板塊接觸帶,地質活動頻繁,坐擁大量的地熱及溫泉資源,適合發展地熱發電。自1993年清水地熱電廠停止營運後,台灣至今鮮少有正式商轉的地熱電廠案例。如今,台灣政府訂下在2025年前,建置200 M... |
|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地熱能為一種乾淨再生能源,其最大的特色便是具有風力、太陽能等綠能所欠缺的供電穩定性,可以做為基載電力使用,甚至可以透過小型地熱能電廠與智慧蓄能設備配合,在短時間達到供應大量尖載電力的調配操作。台灣位處... |
|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313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地球內部蘊藏著極大的熱能,來自地球形成初期,地球本身就像一顆逐漸冷卻的岩漿球,在外表冷卻形成地殼,內部仍然是熔融狀態。此外,放射性物質的衰變,與板塊移動摩擦的過程,也在地底聚集了許多熱量,等待我們開發... |
|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地熱發電在台灣不僅具有極高的可行性,此種綠色能源的二氧化碳足跡與太陽能發電或風能相比是小很多的,並且地熱能源除了發電之外也有許多二次利用的效益,汽電共生系統便是一種將能源利用比率提高的方式,與地熱發電... |
|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台灣擁有豐富地熱資源,然而由於人口密集與高山群佈,可作為地熱發電使用的地區有限。地熱除了可以發電與泡溫泉,更可以提供溫室農業使用,冬天時為溫室保溫,夏天時降溫,可替溫室農民們省下大筆能源開銷。 |
|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台灣養殖漁業盛行,雖然一年四季之中對於加熱魚塭的需求很低,但由於氣候變遷,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使得冬天越來越冷,夏天越來越熱,養殖魚業者也常傳出寒流來襲造成魚群大量死亡的事件。台灣擁有豐沛的地熱資源... |
|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台灣早在日治時期便有溫泉旅館,由北投地區開始,如今台灣溫泉業盛行全國,都是由於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一座小島卻蘊藏了豐沛的地熱潛能。取自地球內部的熱能,地熱能源除了作為發電使用,由於其泉質乾淨,也... |
|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313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台灣位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板塊推擠之下形成台灣美麗的地貌,同時也在地底累積巨大的熱能,等待著人們開發利用。地熱能發電方式是將含熱的地層流體抽出後,透過蒸氣壓力推動渦輪產生熱,因此地熱地層的... |
| 作者: 陳永平 | 發布日期: 20140701 | 服務機構: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 摘要: 在福島核災後,人們不再信任核能安全,強烈的抵制核電廠的運作,台灣核四電廠也無法倖免,遭到封存的命運,取而代之的是再生能源,除了風能及太陽能外,已經關廠廿年的清水地熱發電廠也再度復出,以全新的技術繼續為... |
| 作者: 張文亮 | 發布日期: 20030610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 | 摘要: 當多數人祇把野鳥當成獵物,或當成欣賞的對象,或毫不關心之際,她卻以八年的時間,去追蹤雀鳥的行蹤,以一生的歲月,去研究鳥類,開啟近代野鳥棲地的保護運動。 |
| 作者: 謝寶森 | 發布日期: 20181107 | 服務機構: 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副教授 | 摘要: 人類有方言,鳥類也有。如何懂鳥類的方言呢?在研究動物的聲音時,可借助現代科技,幫助我們了解鳥類的方言,但不是用聽的,而是用看的。 |
| 作者: 孫元勳 | 發布日期: 20180704 | 服務機構: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 摘要: 黃魚鴞,早年是台灣非常稀有又具神祕色彩的貓頭鷹。在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雪霸國家公園的支持下,得以揭開牠們的神祕面紗。 |
| 作者: 張惠斌 | 發布日期: 20170502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 | 摘要: 疾病最少的番鴨究竟跟其他鴨子有什麼不一樣,又背負著什麼樣的任務?自疾病最少的番鴨建立以來,除了供應疫苗生產外,也提供清淨胚蛋與雛鴨供試驗研究或其他生醫用途。 |
作者: 馬瑋謙 | 發布日期: 20170505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及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濃度,已達過去80萬年來史無前例的高峰,而這些氣體與其他人類行為已對自然的氣候系統造成了影響,並可能是二十世紀以來觀察到暖化現象的主要原因 |
作者: 方國權 | 發布日期: 20170412 | 服務機構: 弘光科技大學 | 摘要: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對人類社會造成了相當大的衝擊。在大家的印象中,全球氣候變遷會出現乾旱、酷熱、寒冷及大豪雨等異常氣候現象,卻不知道造成乾旱、酷熱、寒冷及大豪雨的幕後兇手,其實是聖嬰現象和反聖嬰現象!... |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台灣位處板塊接觸帶,地質活動頻繁,坐擁大量的地熱及溫泉資源,適合發展地熱發電。自1993年清水地熱電廠停止營運後,台灣至今鮮少有正式商轉的地熱電廠案例。如今,台灣政府訂下在2025年前,建置200 M... |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地熱能為一種乾淨再生能源,其最大的特色便是具有風力、太陽能等綠能所欠缺的供電穩定性,可以做為基載電力使用,甚至可以透過小型地熱能電廠與智慧蓄能設備配合,在短時間達到供應大量尖載電力的調配操作。台灣位處... |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313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地球內部蘊藏著極大的熱能,來自地球形成初期,地球本身就像一顆逐漸冷卻的岩漿球,在外表冷卻形成地殼,內部仍然是熔融狀態。此外,放射性物質的衰變,與板塊移動摩擦的過程,也在地底聚集了許多熱量,等待我們開發... |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地熱發電在台灣不僅具有極高的可行性,此種綠色能源的二氧化碳足跡與太陽能發電或風能相比是小很多的,並且地熱能源除了發電之外也有許多二次利用的效益,汽電共生系統便是一種將能源利用比率提高的方式,與地熱發電... |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台灣擁有豐富地熱資源,然而由於人口密集與高山群佈,可作為地熱發電使用的地區有限。地熱除了可以發電與泡溫泉,更可以提供溫室農業使用,冬天時為溫室保溫,夏天時降溫,可替溫室農民們省下大筆能源開銷。 |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台灣養殖漁業盛行,雖然一年四季之中對於加熱魚塭的需求很低,但由於氣候變遷,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使得冬天越來越冷,夏天越來越熱,養殖魚業者也常傳出寒流來襲造成魚群大量死亡的事件。台灣擁有豐沛的地熱資源... |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台灣早在日治時期便有溫泉旅館,由北投地區開始,如今台灣溫泉業盛行全國,都是由於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一座小島卻蘊藏了豐沛的地熱潛能。取自地球內部的熱能,地熱能源除了作為發電使用,由於其泉質乾淨,也... |
作者: 張貽斐 | 發布日期: 20180313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台灣位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板塊推擠之下形成台灣美麗的地貌,同時也在地底累積巨大的熱能,等待著人們開發利用。地熱能發電方式是將含熱的地層流體抽出後,透過蒸氣壓力推動渦輪產生熱,因此地熱地層的... |
作者: 陳永平 | 發布日期: 20140701 | 服務機構: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 摘要: 在福島核災後,人們不再信任核能安全,強烈的抵制核電廠的運作,台灣核四電廠也無法倖免,遭到封存的命運,取而代之的是再生能源,除了風能及太陽能外,已經關廠廿年的清水地熱發電廠也再度復出,以全新的技術繼續為... |
作者: 張文亮 | 發布日期: 20030610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 | 摘要: 當多數人祇把野鳥當成獵物,或當成欣賞的對象,或毫不關心之際,她卻以八年的時間,去追蹤雀鳥的行蹤,以一生的歲月,去研究鳥類,開啟近代野鳥棲地的保護運動。 |
作者: 謝寶森 | 發布日期: 20181107 | 服務機構: 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副教授 | 摘要: 人類有方言,鳥類也有。如何懂鳥類的方言呢?在研究動物的聲音時,可借助現代科技,幫助我們了解鳥類的方言,但不是用聽的,而是用看的。 |
作者: 孫元勳 | 發布日期: 20180704 | 服務機構: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 摘要: 黃魚鴞,早年是台灣非常稀有又具神祕色彩的貓頭鷹。在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雪霸國家公園的支持下,得以揭開牠們的神祕面紗。 |
作者: 張惠斌 | 發布日期: 20170502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 | 摘要: 疾病最少的番鴨究竟跟其他鴨子有什麼不一樣,又背負著什麼樣的任務?自疾病最少的番鴨建立以來,除了供應疫苗生產外,也提供清淨胚蛋與雛鴨供試驗研究或其他生醫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