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329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世紀的歐洲,波以耳在煉金術界掀起一陣波瀾。經過多年的苦心鑽研,終於讓他找到一舉擊退煉金術的重要關鍵!究竟是什麼奧義,讓多年來屹立不搖的煉金術理論,不得不臣服於波以耳之下呢? |
| 作者: 鍾崇燊 | 發布日期: 20021125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化學系 | 摘要: 平流層裡的臭氧吸收短波長的紫外光,保護地球生物不被傷害。然而,人類社會在八〇年代後大量使用氟氯碳化物,這些物質傳送到平流層後分解臭氧,臭氧濃度降低形成臭氧洞,進入地表的紫外光增加可能造成生物的傷害。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12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美國研究機構發現,近十幾年來北美洲西部對流層臭氧濃度增加,而紐西蘭的研究團隊則發現了:全球暖化使臭氧更容易下沉到對流層。 |
| 作者: 太陽電臺FM89.1 | 發布日期: 20110429 | 服務機構: | 摘要: 臭氧會臭嗎?臭氧有什麼樣的特性?市面上的臭氧機又是什麼原理?本文帶你一探究竟。 |
|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3110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科學家在2013年8月的研究中發現臭氧洞會導致極為微弱的暖化作用,但是經過氣象資料的分析,發現臭氧洞除了直接造成暖化,還會因為影響南半球的風場與高低壓,改變南半球的增溫幅度,進而影響全球暖化速率的評估...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21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壽命、老化模式的個別差異、族群差異、物種差異,是現代生物學與生物醫學的重要問題。關於動物的老化模式,體型大的動物活得比較長;可是在物種之內,趨勢卻相反。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5050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自古以來,動物能預知地震的傳聞便史不絕書。最近美國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得到了一筆意外的證據,顯示有些動物似乎真的對即將發生的地震「有感」。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21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要是鯊魚蓄意攻擊人類,自人的背後發動最能收到奇襲效果。但是鯊魚是否能分辨人的前面與背面呢?於是鯊魚行為專家李特博士,到巴哈馬群島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100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奇異鳥是紐西蘭特有鳥種,號稱國鳥,翅膀已退化不能飛行。在南半球,還有幾種鳥也不能飛,過著陸棲生活,例如澳洲的鴯鶓、食火雞、南非的鴕鳥、南美的三趾鴕等。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200224 | 服務機構: | 摘要: 除了對三角形的熱愛,畢達哥拉斯在音樂也小有造詣,喜歡觀察別人敲敲打打,認為萬物的聲音其實來自震動。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200224 | 服務機構: | 摘要: 聲音在真空中是無法傳遞的,也就是說聲音要傳遞,其實是需要靠媒介的。所以在沒有空氣的宇宙中,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天體音樂。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200224 | 服務機構: | 摘要: 仔細觀察,人人都可以有解釋世界的方式,笛卡爾在光的折射現象,雖然沒有提出數學依據,但對光性質的描述,確實有助大家理解光如何行進。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200224 | 服務機構: | 摘要: 笛卡爾對光折射的解釋,確實幫助大家理解了光的行進,但司乃爾早在十年前就更進一步,提出光折射角度的數學式,即「司乃爾定律」,只是司乃爾來不及公開發表便去世了。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某個陰暗的夜晚,當生物學家賈伐尼在解剖死去的青蛙時,死去的蛙腿竟然動了起來?!難道是傳說中的神秘力量讓靈魂再現? |
|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5 | 服務機構: | 摘要: 賈伐尼在公開發表了能使死去蛙腿跳動的「動物電」後,引起了眾多科學家熱烈討論,進而發展出動物電以及金屬電兩派說法,兩派學家僵持不下,最後因為伏打的一項發現而有了重大的轉折,趕快來一探究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