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辨識(二):臉部辨識與資訊安全的兩難?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臉部辨識(二):臉部辨識與資訊安全的兩難?的作者是林劭恩, 發布日期是20180805, 服務機構是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摘要是臉部辨識在各領域的應用讓人們生活更便利,但用「臉」就能做許多事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擔心個人資訊安全。本篇接續「臉部辨識看透人心!」用實例帶你了解如何強化資訊安全。.

標題臉部辨識(二):臉部辨識與資訊安全的兩難?
摘要臉部辨識在各領域的應用讓人們生活更便利,但用「臉」就能做許多事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擔心個人資訊安全。本篇接續「臉部辨識看透人心!」用實例帶你了解如何強化資訊安全。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35504445-3702-4b56-ac31-c7f4474a35b9
作者林劭恩
服務機構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發布日期20180805

標題

臉部辨識(二):臉部辨識與資訊安全的兩難?

摘要

臉部辨識在各領域的應用讓人們生活更便利,但用「臉」就能做許多事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擔心個人資訊安全。本篇接續「臉部辨識看透人心!」用實例帶你了解如何強化資訊安全。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35504445-3702-4b56-ac31-c7f4474a35b9

作者

林劭恩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發布日期

20180805

根據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

臺灣華語母語者在中文及英文語境回應讚美的研究:性別及主題的影響

作者: 林祉嫺 | 指導教授: 黃舒屏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8 |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f responses to English and Mandarin compliments by Taiwanese Mandarin Speakers: The influen...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以語用學觀點分析線上遊戲實況言談中的言語實踐行為:探討語用行為在Twitch虛擬社群中所扮演之角色

作者: 陳柏豪 | 指導教授: 曾裕銘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7 | 論文名稱(外文): Toward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Situated Linguistic Practices in Online Video-game Streaming Discours...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中文流行歌曲的台語語碼轉換

作者: 吳育萱 | 指導教授: 曾銘裕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3 | 論文名稱(外文): Code-switching to Taiwanese in Mandarin Popular Song Lyrics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中文「時態補語子句」與「非時態補語子句」之多重介面分析

作者: 高福陽 | 指導教授: 徐淑瑛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Multiple Interfaces of Finite vs. Nonfinite Distinction of Verbal Complement Clauses in Chinese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英語學習者的Instagram寫作歷程:多模態社群媒體中的多元語境資源運用及活動身份展現

作者: 劉俊良 | 指導教授: 楊郁芬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7 | 論文名稱(外文):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on Instagram: Translingual Practices and Activity-based Identities in Mult...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子音縮短與鼻音共構於語音切分中之角色

機關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所) | 學門: 語言學 | 年度: 112 | 執行期限(起): 1120801 | 執行期限(迄): 1140731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語言學門專題計畫補助清冊

文字產生的視界:沛居詩性語言中的視覺意象與感覺

作者: 林慈慧 | 指導教授: 洪敏秀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Visions in the Words: Visual Images and Sensations in P. K. Page''s Poetic Language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數位語言之符指:從多模態角度分析台灣中年人透過Line傳送的長輩文

作者: 劉婉萱 | 指導教授: 曾銘裕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Indexicality in digital language: A multimodal analysis of zhang-bei wen delivered by Taiwanese midd...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臺灣華語母語者在中文及英文語境回應讚美的研究:性別及主題的影響

作者: 林祉嫺 | 指導教授: 黃舒屏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8 |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f responses to English and Mandarin compliments by Taiwanese Mandarin Speakers: The influen...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以語用學觀點分析線上遊戲實況言談中的言語實踐行為:探討語用行為在Twitch虛擬社群中所扮演之角色

作者: 陳柏豪 | 指導教授: 曾裕銘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7 | 論文名稱(外文): Toward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Situated Linguistic Practices in Online Video-game Streaming Discours...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中文流行歌曲的台語語碼轉換

作者: 吳育萱 | 指導教授: 曾銘裕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3 | 論文名稱(外文): Code-switching to Taiwanese in Mandarin Popular Song Lyrics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中文「時態補語子句」與「非時態補語子句」之多重介面分析

作者: 高福陽 | 指導教授: 徐淑瑛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Multiple Interfaces of Finite vs. Nonfinite Distinction of Verbal Complement Clauses in Chinese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英語學習者的Instagram寫作歷程:多模態社群媒體中的多元語境資源運用及活動身份展現

作者: 劉俊良 | 指導教授: 楊郁芬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7 | 論文名稱(外文):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on Instagram: Translingual Practices and Activity-based Identities in Mult...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子音縮短與鼻音共構於語音切分中之角色

機關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所) | 學門: 語言學 | 年度: 112 | 執行期限(起): 1120801 | 執行期限(迄): 1140731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語言學門專題計畫補助清冊

文字產生的視界:沛居詩性語言中的視覺意象與感覺

作者: 林慈慧 | 指導教授: 洪敏秀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The Visions in the Words: Visual Images and Sensations in P. K. Page''s Poetic Language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數位語言之符指:從多模態角度分析台灣中年人透過Line傳送的長輩文

作者: 劉婉萱 | 指導教授: 曾銘裕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Indexicality in digital language: A multimodal analysis of zhang-bei wen delivered by Taiwanese midd... | 系所名稱: 外國語文學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山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 搜尋所有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 ]

根據姓名 林劭恩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林劭恩 ...)

氮化矽逆向梯形波導耦合器之設計、製作與量測

作者: 林劭恩 | 指導教授: 崔秉鉞 陳瓊華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Design,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verted Taper Couplers Based on SiN Waveguides | 系所名稱: 電子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交通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逆溫成長有機鈣鈦鑛單晶晶體及其特性探討

作者: 林劭恩 | 指導教授: 陳隆建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Organic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s prepared by Inverse Temperature Growth and Research on Their Char... | 系所名稱: 光電工程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臉部辨識(一):臉部辨識看透人心!

作者: 林劭恩 | 發布日期: 20180805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 摘要: 你有用臉部辨識解鎖手機的經驗嗎?臉部辨識驗證身分的功能,現在正應用於各式各樣的領域,未來也許會無所不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臉部辨識(二):臉部辨識與資訊安全的兩難?

作者: 林劭恩 | 發布日期: 2018/8/5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 摘要: 臉部辨識在各領域的應用讓人們生活更便利,但用「臉」就能做許多事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擔心個人資訊安全。本篇接續「臉部辨識看透人心!」用實例帶你了解如何強化資訊安全。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臉部辨識(一):臉部辨識看透人心!

作者: 林劭恩 | 發布日期: 2018/8/5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 摘要: 你有用臉部辨識解鎖手機的經驗嗎?臉部辨識驗證身分的功能,現在正應用於各式各樣的領域,未來也許會無所不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氮化矽逆向梯形波導耦合器之設計、製作與量測

作者: 林劭恩 | 指導教授: 崔秉鉞 陳瓊華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Design,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verted Taper Couplers Based on SiN Waveguides | 系所名稱: 電子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交通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逆溫成長有機鈣鈦鑛單晶晶體及其特性探討

作者: 林劭恩 | 指導教授: 陳隆建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5 | 論文名稱(外文): Organic Perovskite Single Crystals prepared by Inverse Temperature Growth and Research on Their Char... | 系所名稱: 光電工程系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臉部辨識(一):臉部辨識看透人心!

作者: 林劭恩 | 發布日期: 20180805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 摘要: 你有用臉部辨識解鎖手機的經驗嗎?臉部辨識驗證身分的功能,現在正應用於各式各樣的領域,未來也許會無所不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臉部辨識(二):臉部辨識與資訊安全的兩難?

作者: 林劭恩 | 發布日期: 2018/8/5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 摘要: 臉部辨識在各領域的應用讓人們生活更便利,但用「臉」就能做許多事的同時,也不禁讓人擔心個人資訊安全。本篇接續「臉部辨識看透人心!」用實例帶你了解如何強化資訊安全。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臉部辨識(一):臉部辨識看透人心!

作者: 林劭恩 | 發布日期: 2018/8/5 | 服務機構: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 摘要: 你有用臉部辨識解鎖手機的經驗嗎?臉部辨識驗證身分的功能,現在正應用於各式各樣的領域,未來也許會無所不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林劭恩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臉部辨識(二):臉部辨識與資訊安全的兩難?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傷心的歌越聽越悲傷?

作者: 賴彥嘉 | 發布日期: 20130913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 | 摘要: 當你在欣賞悲傷的音樂時,其實並不全是為了感受悲傷而選擇這樣的音樂,其實被歸類為悲傷的音樂,和聽了該音樂實際上會感到悲傷是兩回事。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以科學實驗的方式進行了這個有趣的研究

「江南Style」暗藏的科學秘密!

作者: 臺北之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50921 | 服務機構: | 摘要: 南韓歌手PSY的《江南Style》,曾在全世界引起旋風,成為當時的爆紅單曲。然而,為什麼我們一聽到它就會感到快樂又興奮呢?黃志方教授從音樂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為我們解析共振頻率、曲速、節奏複雜度與人類情...

現實生活中的「聲之形」?簡介「克拉尼圖形」實驗

作者: 蕭如珀 | 楊信男 | 發布日期: 20190708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達文西曾注意到質點會因振動而形成不尋常的圖形;伽利略也注意到,樂器共鳴板上的毛髮在特定地方會動,其他地方卻不會——這些現象就是所謂的「克拉尼圖形」。克拉尼是一名德國物理學家、同時也是音樂家,他是最早深...

為什麼義大利名琴的音色難以複製?

作者: 文詠萱 | 發布日期: 2019112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108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獲獎名單已公布,其中臺灣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戴桓青以「不只發現失智症病因 跨領域挖掘名琴奧秘」為由獲獎,他的小提琴名琴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並獲世界知名媒體採訪報導。

是噪音還是?學者號召一起錄製「日常之聲」

作者: 楊敦凱 | 發布日期: 20140709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 摘要: 美國普渡大學景觀生態學者Bryan C. Pijanowski,利用智慧型手機的錄音功能開發出一款行動App ─「Soundscape Recorder」,可用來錄製週遭長達數分鐘的聲音,並記錄所在位...

阿茲海默症(五):音樂如何治療阿茲海默症?

作者: 賴秋蓮 | 發布日期: 20141021 | 服務機構: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科 | 摘要: 國內外研究認為,音樂治療在失智症病人的行為及社會互動方面可能是有效益的,也可改善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雖然在整體認知功能及睡眠方面的療效,目前仍沒有一致性的結論,透過進行中的研究,似乎將逐漸明朗,音樂...

再獲聽覺:談人工電子耳與基因體醫療

作者: 吳振吉 | 發布日期: 20190510 | 服務機構: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台灣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副教授/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 摘要: 聽損和基因有高度關聯性,兒童聽損是很常見的臨床問題,大約有1%-3%的兒童具有遺傳性聽損,所幸人工電子耳是目前發展最成功的生醫電子裝置,能夠有效協助聽損病人重新獲得高解析度的聽覺,古典音樂家貝多芬為最...

兒子的好奇心,讓曾桂英催生出屬於部落的〈科學小原子〉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30603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科學小原子〉製作人曾桂英對科學的喜愛,來自於兒子的眾多提問,關注教育議題的她,開始在原住民電視台製播科學教育節目,走入部落,成功結合原住民文化與科學知識,榮獲金鐘獎的最佳兒童少年節目獎。

兒童精神疾病的守護者——高淑芬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31007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從小到大,班上只要誰遇到問題,就會找我,同學和老師也覺得我滿擅長解開別人的心結,但我沒想過會踏上精神醫學這條路。」不料,高醫師當年實習的第一站,就在精神科。

毅力淬煉專業——張明熙走在新藥最前線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創立台灣第一個書目計量研究團隊!黃慕萱永不懈怠的學術路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02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台灣的太空夢─國家長程太空發展的目標與關鍵科技

作者: 林俊良 | 發布日期: 20190122 |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中興講座教授 | 摘要: 福衛五號是台灣第一枚由設計、組裝到測試皆由國人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於2017年8月25日成功發射進入軌道,截至目前,已在任務軌道上正常運行一年多,國家太空中心也在2018年9月21日開...

太空(與)政治導讀--太空資源就在你我身邊

作者: 張志立 | 發布日期: 20180706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探空火箭:台灣探空火箭的發展

作者: 吳明仁 | 發布日期: 20180206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探空氣球偵測的範圍以50公里以內的大氣層為主,而400公里外的太空探測由人造衛星擔綱,至於50公里到400公里間的空域,則由探空火箭彌補前述兩種工具的不足。

我國能源轉型的現況與展望

作者: 林子倫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 | 摘要: 談到減碳,我們不得不面對能源議題,因為在氣候變遷裡大約有8-9成直接或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是與能源有關,近年來國際間主要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開始下降,開發中國家也開始制定減碳方案,而台灣更已經成...

傷心的歌越聽越悲傷?

作者: 賴彥嘉 | 發布日期: 20130913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 | 摘要: 當你在欣賞悲傷的音樂時,其實並不全是為了感受悲傷而選擇這樣的音樂,其實被歸類為悲傷的音樂,和聽了該音樂實際上會感到悲傷是兩回事。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以科學實驗的方式進行了這個有趣的研究

「江南Style」暗藏的科學秘密!

作者: 臺北之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50921 | 服務機構: | 摘要: 南韓歌手PSY的《江南Style》,曾在全世界引起旋風,成為當時的爆紅單曲。然而,為什麼我們一聽到它就會感到快樂又興奮呢?黃志方教授從音樂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為我們解析共振頻率、曲速、節奏複雜度與人類情...

現實生活中的「聲之形」?簡介「克拉尼圖形」實驗

作者: 蕭如珀 | 楊信男 | 發布日期: 20190708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達文西曾注意到質點會因振動而形成不尋常的圖形;伽利略也注意到,樂器共鳴板上的毛髮在特定地方會動,其他地方卻不會——這些現象就是所謂的「克拉尼圖形」。克拉尼是一名德國物理學家、同時也是音樂家,他是最早深...

為什麼義大利名琴的音色難以複製?

作者: 文詠萱 | 發布日期: 2019112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108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獲獎名單已公布,其中臺灣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戴桓青以「不只發現失智症病因 跨領域挖掘名琴奧秘」為由獲獎,他的小提琴名琴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並獲世界知名媒體採訪報導。

是噪音還是?學者號召一起錄製「日常之聲」

作者: 楊敦凱 | 發布日期: 20140709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 摘要: 美國普渡大學景觀生態學者Bryan C. Pijanowski,利用智慧型手機的錄音功能開發出一款行動App ─「Soundscape Recorder」,可用來錄製週遭長達數分鐘的聲音,並記錄所在位...

阿茲海默症(五):音樂如何治療阿茲海默症?

作者: 賴秋蓮 | 發布日期: 20141021 | 服務機構: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科 | 摘要: 國內外研究認為,音樂治療在失智症病人的行為及社會互動方面可能是有效益的,也可改善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雖然在整體認知功能及睡眠方面的療效,目前仍沒有一致性的結論,透過進行中的研究,似乎將逐漸明朗,音樂...

再獲聽覺:談人工電子耳與基因體醫療

作者: 吳振吉 | 發布日期: 20190510 | 服務機構: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台灣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副教授/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 摘要: 聽損和基因有高度關聯性,兒童聽損是很常見的臨床問題,大約有1%-3%的兒童具有遺傳性聽損,所幸人工電子耳是目前發展最成功的生醫電子裝置,能夠有效協助聽損病人重新獲得高解析度的聽覺,古典音樂家貝多芬為最...

兒子的好奇心,讓曾桂英催生出屬於部落的〈科學小原子〉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30603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科學小原子〉製作人曾桂英對科學的喜愛,來自於兒子的眾多提問,關注教育議題的她,開始在原住民電視台製播科學教育節目,走入部落,成功結合原住民文化與科學知識,榮獲金鐘獎的最佳兒童少年節目獎。

兒童精神疾病的守護者——高淑芬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31007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從小到大,班上只要誰遇到問題,就會找我,同學和老師也覺得我滿擅長解開別人的心結,但我沒想過會踏上精神醫學這條路。」不料,高醫師當年實習的第一站,就在精神科。

毅力淬煉專業——張明熙走在新藥最前線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創立台灣第一個書目計量研究團隊!黃慕萱永不懈怠的學術路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02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台灣的太空夢─國家長程太空發展的目標與關鍵科技

作者: 林俊良 | 發布日期: 20190122 |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中興講座教授 | 摘要: 福衛五號是台灣第一枚由設計、組裝到測試皆由國人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於2017年8月25日成功發射進入軌道,截至目前,已在任務軌道上正常運行一年多,國家太空中心也在2018年9月21日開...

太空(與)政治導讀--太空資源就在你我身邊

作者: 張志立 | 發布日期: 20180706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探空火箭:台灣探空火箭的發展

作者: 吳明仁 | 發布日期: 20180206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探空氣球偵測的範圍以50公里以內的大氣層為主,而400公里外的太空探測由人造衛星擔綱,至於50公里到400公里間的空域,則由探空火箭彌補前述兩種工具的不足。

我國能源轉型的現況與展望

作者: 林子倫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 | 摘要: 談到減碳,我們不得不面對能源議題,因為在氣候變遷裡大約有8-9成直接或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是與能源有關,近年來國際間主要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開始下降,開發中國家也開始制定減碳方案,而台灣更已經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