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引言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引言的作者是張善楠, 發布日期是20170407, 服務機構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題報導特邀編輯, 摘要是史前人如何生活?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是如何製作的?他們用何種器物裝盛食物,裝盛的器皿有美學設計嗎?其製作技術背後的文化意涵是什麼?他們愛美嗎?穿金戴玉嗎?.
根據名稱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專題報導特邀編輯 找到的相關資料
| 作者: 張善楠 | 發布日期: 2017/4/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題報導特邀編輯 | 摘要: 史前人如何生活?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是如何製作的?他們用何種器物裝盛食物,裝盛的器皿有美學設計嗎?其製作技術背後的文化意涵是什麼?他們愛美嗎?穿金戴玉嗎?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作者: 張善楠 | 發布日期: 2017/4/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題報導特邀編輯 | 摘要: 史前人如何生活?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是如何製作的?他們用何種器物裝盛食物,裝盛的器皿有美學設計嗎?其製作技術背後的文化意涵是什麼?他們愛美嗎?穿金戴玉嗎?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 搜尋所有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專題報導特邀編輯 ... ]
根據姓名 張善楠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6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張善楠 ...) | 出版日期: 2012-12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作者資訊: 盧梅芬 | ISBN: 9789860344622 | 語言: 中英對照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生活美學,藝術、族群、與博物館的連結
透過臺灣自然史、臺灣史前史及臺灣南島民族三大展示,本館以寬廣的眼光,闡釋人類、自然與文化間的關係;特別是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傳統展示,與史前文化在器物類型及...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展示教育組;姓名:盧梅芬;電話:089-381166#588;地址:95060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 出版日期: 2012-09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作者資訊: 任先民攝影 | 傅君編輯 | ISBN: 9789860314793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青少年;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書籍介紹: 西元2006 年,任先民先生將其早年在屏東、蘭嶼、臺東和花蓮等地從事田野調查時所拍攝的排灣族、達悟族、阿美族和泰雅族影像及相關資料贈與本館。本館自接受這些資料後,即展開相關整理工作,而這一本「排灣族民...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研究典藏組;姓名:傅君;電話:089-381166*366;地址:95060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 出版日期: 2013-03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作者資訊: 李坤修 | 黃郁倫 | 夏麗芳 | ISBN: 9789860348378 | 語言: 中英對照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書籍介紹: 相較於玉、石等器物,陶器的「物質價值」並不高。然而,卻因其物質特性,陶器成為新石器時代文化中,最受廣泛研究的考古遺物。陶器中,又以陶容器為史前時代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生活用品,同時也是史前時代遺址上,最普...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展示教育組;姓名:黃郁倫;電話:089-381166#533 ;地址:95060臺東市博物館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 出版日期: 2015-12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作者資訊: 盧梅芬 | ISBN: 9789860467680 | 語言: 中英對照 | 適用對象: 青少年;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博物館是為觀眾而存在;博物館應與觀眾互動,讓觀眾產生共鳴。二十一世紀博物館,不只是一個去看的地方,而是一個可讓觀眾聆聽、觸摸、嗅聞,以及玩的地方。透過「玩」,觀眾產生經驗與感受,再把感受與記憶帶回家。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展示教育組;姓名:盧梅芬;電話:089-381166#588;地址:95060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 出版日期: 2015-12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作者資訊: 盧梅芬主編 | ISBN: 9789860470833 | 語言: 中英對照 | 適用對象: 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史前館五件館藏史前玉器,已分別在2012年與2014年獲得文化部審查通過並指定為「國寶」,包括「人獸形玉玦」、「玉管」、「喇叭形玉環」、「鈴形玉串飾」及「蛙形玉飾」。出土品質精良且數量特別稀少,是臺灣...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展示教育組;姓名:盧梅芬;電話:089-381166*588;地址:95060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 出版日期: 2020-12 | 出版單位: 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 | 作者資訊: 江柏煒 | 如常 | 吳宗江 | 邱琳婷 | 李建緯 | 黃貞燕 | 張善楠 | ISBN: 9789865468019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書籍介紹: 旨案為符合本所博物館特色與撰稿內容獨特性,出版本所博物館歷年成果刊物,以達行銷博物館及推廣文化之效。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姓名:郭怡汝;電話:082-351030-201;地址:金門縣金沙鎮西園里文化路450巷52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出版日期: 2012-12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作者資訊: 盧梅芬 | ISBN: 9789860344622 | 語言: 中英對照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生活美學,藝術、族群、與博物館的連結
透過臺灣自然史、臺灣史前史及臺灣南島民族三大展示,本館以寬廣的眼光,闡釋人類、自然與文化間的關係;特別是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傳統展示,與史前文化在器物類型及...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展示教育組;姓名:盧梅芬;電話:089-381166#588;地址:95060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出版日期: 2012-09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作者資訊: 任先民攝影 | 傅君編輯 | ISBN: 9789860314793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青少年;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書籍介紹: 西元2006 年,任先民先生將其早年在屏東、蘭嶼、臺東和花蓮等地從事田野調查時所拍攝的排灣族、達悟族、阿美族和泰雅族影像及相關資料贈與本館。本館自接受這些資料後,即展開相關整理工作,而這一本「排灣族民...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研究典藏組;姓名:傅君;電話:089-381166*366;地址:95060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出版日期: 2013-03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作者資訊: 李坤修 | 黃郁倫 | 夏麗芳 | ISBN: 9789860348378 | 語言: 中英對照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書籍介紹: 相較於玉、石等器物,陶器的「物質價值」並不高。然而,卻因其物質特性,陶器成為新石器時代文化中,最受廣泛研究的考古遺物。陶器中,又以陶容器為史前時代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生活用品,同時也是史前時代遺址上,最普...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展示教育組;姓名:黃郁倫;電話:089-381166#533 ;地址:95060臺東市博物館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出版日期: 2015-12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作者資訊: 盧梅芬 | ISBN: 9789860467680 | 語言: 中英對照 | 適用對象: 青少年;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博物館是為觀眾而存在;博物館應與觀眾互動,讓觀眾產生共鳴。二十一世紀博物館,不只是一個去看的地方,而是一個可讓觀眾聆聽、觸摸、嗅聞,以及玩的地方。透過「玩」,觀眾產生經驗與感受,再把感受與記憶帶回家。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展示教育組;姓名:盧梅芬;電話:089-381166#588;地址:95060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出版日期: 2015-12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作者資訊: 盧梅芬主編 | ISBN: 9789860470833 | 語言: 中英對照 | 適用對象: 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史前館五件館藏史前玉器,已分別在2012年與2014年獲得文化部審查通過並指定為「國寶」,包括「人獸形玉玦」、「玉管」、「喇叭形玉環」、「鈴形玉串飾」及「蛙形玉飾」。出土品質精良且數量特別稀少,是臺灣...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展示教育組;姓名:盧梅芬;電話:089-381166*588;地址:95060臺東市博物館路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出版日期: 2020-12 | 出版單位: 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 | 作者資訊: 江柏煒 | 如常 | 吳宗江 | 邱琳婷 | 李建緯 | 黃貞燕 | 張善楠 | ISBN: 9789865468019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書籍介紹: 旨案為符合本所博物館特色與撰稿內容獨特性,出版本所博物館歷年成果刊物,以達行銷博物館及推廣文化之效。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姓名:郭怡汝;電話:082-351030-201;地址:金門縣金沙鎮西園里文化路450巷52號 @ 出版書目資料 |
[ 搜尋所有 張善楠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
|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02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
| 作者: 林俊良 | 發布日期: 20190122 |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中興講座教授 | 摘要: 福衛五號是台灣第一枚由設計、組裝到測試皆由國人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於2017年8月25日成功發射進入軌道,截至目前,已在任務軌道上正常運行一年多,國家太空中心也在2018年9月21日開... |
| 作者: 張志立 | 發布日期: 20180706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
| 作者: 吳明仁 | 發布日期: 20180206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探空氣球偵測的範圍以50公里以內的大氣層為主,而400公里外的太空探測由人造衛星擔綱,至於50公里到400公里間的空域,則由探空火箭彌補前述兩種工具的不足。 |
| 作者: 林子倫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 | 摘要: 談到減碳,我們不得不面對能源議題,因為在氣候變遷裡大約有8-9成直接或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是與能源有關,近年來國際間主要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開始下降,開發中國家也開始制定減碳方案,而台灣更已經成... |
| 作者: 周懷樸 | 發布日期: 20130627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 摘要: |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606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今(2014)年是車諾比核災28周年。一些科學家一直在災區觀察輻射汙染對於生物、生態的影響,最近一個研究團隊發表了最新的觀察報告,他們發現有些鳥兒的適應能力令人出乎意料。 |
| 作者: 楊永年 | 發布日期: 20150805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政治學暨政治經濟研究所 | 摘要: 參考日本311複合型災難,包括了核災、撤離、緊急醫療、災害防救等領域,防救災的跨領域合作應可以從資訊、動員、組織間合作3個層面或架構思考。 |
| 作者: 高梓木 | 發布日期: 20160906 | 服務機構: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摘要: 人類的工藝無法建造一個永不毀壞且百分之百安全的系統或設施,能做的是如何了解風險並進行全面而有效的事前管理,即使面對黑天鵝事件也不需懼怕。 |
| 作者: 李玲玲 | 發布日期: 20060206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 摘要: 帶種子去遠處旅行?怎麼聽起來有點浪漫。這可是臺灣獼猴們的日常,獼猴們藉由吞食或者以頰囊攜帶果實,過程中的取食後吐出,或是排遺,都讓種子有了更多元的去處。雖然實證研究尚未能證實,動物的種子傳播對於植群結... |
| 作者: 許再文 | 發布日期: 20101203 | 服務機構: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摘要: 台灣擁有相當多的植物種類,以蕨類來說,目前台灣可以歸類為稀有等級的蕨類高達 240 種,面積遠大於臺灣的北美、歐洲蕨類種數反而比臺灣少。台灣的水生植物也占全世界約2,000 種水生植物的 2%。不過,... |
| 作者: 李讃虔 | 發布日期: 20180419 | 服務機構: 自由投稿者 | 摘要: 在自然環境中,蜜蜂會採集蜂蜜並幫忙植物授粉,讓植物物種得以具有多樣性,蜂蜜則是具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及保健功效,也成為熱門的保健食品。我們除了享受昆蟲們辛苦工作的成果外,也應該好好保護生態的完整性... |
| 作者: 林德恩 | 發布日期: 20160603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摘要: 當別人帶著手機或相機,出外賞鳥看蛙,拍下可愛動物的照片,有一群人卻特別拍攝殘缺不全、扭曲的野生動物屍體。這個「撿屍集團」叫作路殺社,而路殺是指野生動物的車禍,路殺社出沒在鄉野市區,也可能是你家周遭的鄰... |
| 作者: 申永順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 摘要: 面對氣候變遷即將帶來的風險,國際間無不加緊腳步提出解決方案,希望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C以下,申永順副教授表示,人類正面臨1萬多年以來最險峻的氣候挑戰,必須要更積極的建立及擴大調適策略風險評估的方法技... |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02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
作者: 林俊良 | 發布日期: 20190122 |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中興講座教授 | 摘要: 福衛五號是台灣第一枚由設計、組裝到測試皆由國人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於2017年8月25日成功發射進入軌道,截至目前,已在任務軌道上正常運行一年多,國家太空中心也在2018年9月21日開... |
作者: 張志立 | 發布日期: 20180706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
作者: 吳明仁 | 發布日期: 20180206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探空氣球偵測的範圍以50公里以內的大氣層為主,而400公里外的太空探測由人造衛星擔綱,至於50公里到400公里間的空域,則由探空火箭彌補前述兩種工具的不足。 |
作者: 林子倫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 | 摘要: 談到減碳,我們不得不面對能源議題,因為在氣候變遷裡大約有8-9成直接或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是與能源有關,近年來國際間主要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開始下降,開發中國家也開始制定減碳方案,而台灣更已經成... |
作者: 周懷樸 | 發布日期: 20130627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 摘要: |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606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今(2014)年是車諾比核災28周年。一些科學家一直在災區觀察輻射汙染對於生物、生態的影響,最近一個研究團隊發表了最新的觀察報告,他們發現有些鳥兒的適應能力令人出乎意料。 |
作者: 楊永年 | 發布日期: 20150805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政治學暨政治經濟研究所 | 摘要: 參考日本311複合型災難,包括了核災、撤離、緊急醫療、災害防救等領域,防救災的跨領域合作應可以從資訊、動員、組織間合作3個層面或架構思考。 |
作者: 高梓木 | 發布日期: 20160906 | 服務機構: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 摘要: 人類的工藝無法建造一個永不毀壞且百分之百安全的系統或設施,能做的是如何了解風險並進行全面而有效的事前管理,即使面對黑天鵝事件也不需懼怕。 |
作者: 李玲玲 | 發布日期: 20060206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 摘要: 帶種子去遠處旅行?怎麼聽起來有點浪漫。這可是臺灣獼猴們的日常,獼猴們藉由吞食或者以頰囊攜帶果實,過程中的取食後吐出,或是排遺,都讓種子有了更多元的去處。雖然實證研究尚未能證實,動物的種子傳播對於植群結... |
作者: 許再文 | 發布日期: 20101203 | 服務機構: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摘要: 台灣擁有相當多的植物種類,以蕨類來說,目前台灣可以歸類為稀有等級的蕨類高達 240 種,面積遠大於臺灣的北美、歐洲蕨類種數反而比臺灣少。台灣的水生植物也占全世界約2,000 種水生植物的 2%。不過,... |
作者: 李讃虔 | 發布日期: 20180419 | 服務機構: 自由投稿者 | 摘要: 在自然環境中,蜜蜂會採集蜂蜜並幫忙植物授粉,讓植物物種得以具有多樣性,蜂蜜則是具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及保健功效,也成為熱門的保健食品。我們除了享受昆蟲們辛苦工作的成果外,也應該好好保護生態的完整性... |
作者: 林德恩 | 發布日期: 20160603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摘要: 當別人帶著手機或相機,出外賞鳥看蛙,拍下可愛動物的照片,有一群人卻特別拍攝殘缺不全、扭曲的野生動物屍體。這個「撿屍集團」叫作路殺社,而路殺是指野生動物的車禍,路殺社出沒在鄉野市區,也可能是你家周遭的鄰... |
作者: 申永順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 摘要: 面對氣候變遷即將帶來的風險,國際間無不加緊腳步提出解決方案,希望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C以下,申永順副教授表示,人類正面臨1萬多年以來最險峻的氣候挑戰,必須要更積極的建立及擴大調適策略風險評估的方法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