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練五功、防癌就輕鬆——談飲食與癌症的關係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全民練五功、防癌就輕鬆——談飲食與癌症的關係的作者是彭汪嘉康, 發布日期是20150526, 服務機構是中央研究院院士/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 摘要是癌症預防及治療實為當務之急。然而,從美國癌症學會在1950年的研究發表指出,癌症的造成與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連性。落實這五個功法:吃得正確、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戒菸並拒吸二手菸、定期篩檢,讓大家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

標題全民練五功、防癌就輕鬆——談飲食與癌症的關係
摘要癌症預防及治療實為當務之急。然而,從美國癌症學會在1950年的研究發表指出,癌症的造成與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連性。落實這五個功法:吃得正確、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戒菸並拒吸二手菸、定期篩檢,讓大家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9/detail?ID=e93234db-7482-4ca5-8427-446915fa2c85
作者彭汪嘉康
服務機構中央研究院院士/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
發布日期20150526

標題

全民練五功、防癌就輕鬆——談飲食與癌症的關係

摘要

癌症預防及治療實為當務之急。然而,從美國癌症學會在1950年的研究發表指出,癌症的造成與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連性。落實這五個功法:吃得正確、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戒菸並拒吸二手菸、定期篩檢,讓大家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9/detail?ID=e93234db-7482-4ca5-8427-446915fa2c85

作者

彭汪嘉康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

發布日期

20150526

根據名稱 中央研究院院士 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3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中央研究院院士 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 ...)

「天天5蔬果」口號從哪來?彭汪嘉康帶領我們遠離大腸癌

作者: 彭汪嘉康 | 發布日期: 2017061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 | 摘要: 你聽說過「台灣癌症之母」嗎?她是提出天天五蔬果、擔任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的——彭汪嘉康院士。如今,大腸癌已蟬聯多年臺灣死因之首,「如何防治與治療大腸癌」堪稱是我國重中之重的健康課題,於本演講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天天5蔬果」口號從哪來?彭汪嘉康帶領我們遠離大腸癌

作者: 彭汪嘉康 | 發布日期: 2017/6/1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 | 摘要: 你聽說過「台灣癌症之母」嗎?她是提出天天五蔬果、擔任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的——彭汪嘉康院士。如今,大腸癌已蟬聯多年臺灣死因之首,「如何防治與治療大腸癌」堪稱是我國重中之重的健康課題,於本演講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全民練五功、防癌就輕鬆——談飲食與癌症的關係

作者: 彭汪嘉康 | 發布日期: 2015/5/26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 | 摘要: 癌症預防及治療實為當務之急。然而,從美國癌症學會在1950年的研究發表指出,癌症的造成與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連性。落實這五個功法:吃得正確、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戒菸並拒吸二手菸、定期篩檢,讓大家都...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天天5蔬果」口號從哪來?彭汪嘉康帶領我們遠離大腸癌

作者: 彭汪嘉康 | 發布日期: 2017061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 | 摘要: 你聽說過「台灣癌症之母」嗎?她是提出天天五蔬果、擔任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的——彭汪嘉康院士。如今,大腸癌已蟬聯多年臺灣死因之首,「如何防治與治療大腸癌」堪稱是我國重中之重的健康課題,於本演講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天天5蔬果」口號從哪來?彭汪嘉康帶領我們遠離大腸癌

作者: 彭汪嘉康 | 發布日期: 2017/6/1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 | 摘要: 你聽說過「台灣癌症之母」嗎?她是提出天天五蔬果、擔任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的——彭汪嘉康院士。如今,大腸癌已蟬聯多年臺灣死因之首,「如何防治與治療大腸癌」堪稱是我國重中之重的健康課題,於本演講中...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全民練五功、防癌就輕鬆——談飲食與癌症的關係

作者: 彭汪嘉康 | 發布日期: 2015/5/26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院士/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 | 摘要: 癌症預防及治療實為當務之急。然而,從美國癌症學會在1950年的研究發表指出,癌症的造成與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連性。落實這五個功法:吃得正確、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戒菸並拒吸二手菸、定期篩檢,讓大家都...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中央研究院院士 臺北醫學大學臺北癌症中心院長 ... ]

根據姓名 彭汪嘉康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彭汪嘉康 ...)

我的學思歷程7

出版日期: 2014-04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林柏榕 | 楊泮池 | 徐遐生 | 星雲大師 | 彭汪嘉康 | 彭旭明 | 楊志良 | 白先勇 | 余玉眉 | ISBN: 9789863500117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書籍介紹: 由共同教育中心舉辦的「通識教育論壇」我的學思歷程系列講座,目的是在正式課程之外,創造校園文化,為同學提供思考的空間。本講座所邀請之先進、學者皆係在各領域卓然有成之本校校友或各界人士,透過各位先進學者對...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姓名:紀淑玲;電話:(02)3366-9983 ;地址:臺北市10617羅斯福路四段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Petroselinum crispum 的萃取衍生物(AP-02)抑制人類直腸腫瘤細胞(COLO 205)的分子機制是經由調控細胞週期 G0/G1 時期停滯

作者: 吳冠勲 | 指導教授: 何元順 林天南 彭汪嘉康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8 | 論文名稱(外文): Study of the antitumor mechanisms of apiole derivatives (AP-02) from Petroselinum crispum through in... | 系所名稱: 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 學校名稱: 臺北醫學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eteronemin and Tetrac Induce Anti-proliferation by Blocking EGFR- mediated Signaling in Colorectal ...

作者: SUKANYA UNSON | 指導教授: 林宏惲 彭汪嘉康 李文山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11 | 論文名稱(外文): Heteronemin and Tetrac Induce Anti-proliferation by Blocking EGFR- mediated Signaling in Colorectal ... | 系所名稱: 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 學校名稱: 臺北醫學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彭汪嘉康

First name: Jacqueline | Last name: Whang-Peng | 組別: 生命科學組

@ 中央研究院院士名單

癌病治療之新藥開發

計畫主持人(中): 彭汪嘉康 | 計畫編號: AS-85-TP-B03 | 計畫主持人所屬單位(中): 生醫所 | 分生所 | 參與研究人員所屬單位(中): 生醫所 | 分生所 | 西元年: 1996 | 執行期間(起): 1995-07-01 | 執行期間(迄): 1998-06-30 | 備註: NULL

@ 中央研究院主題研究計畫核定通過名單

我的學思歷程7

出版日期: 2014-04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林柏榕 | 楊泮池 | 徐遐生 | 星雲大師 | 彭汪嘉康 | 彭旭明 | 楊志良 | 白先勇 | 余玉眉 | ISBN: 9789863500117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書籍介紹: 由共同教育中心舉辦的「通識教育論壇」我的學思歷程系列講座,目的是在正式課程之外,創造校園文化,為同學提供思考的空間。本講座所邀請之先進、學者皆係在各領域卓然有成之本校校友或各界人士,透過各位先進學者對...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姓名:紀淑玲;電話:(02)3366-9983 ;地址:臺北市10617羅斯福路四段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Petroselinum crispum 的萃取衍生物(AP-02)抑制人類直腸腫瘤細胞(COLO 205)的分子機制是經由調控細胞週期 G0/G1 時期停滯

作者: 吳冠勲 | 指導教授: 何元順 林天南 彭汪嘉康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8 | 論文名稱(外文): Study of the antitumor mechanisms of apiole derivatives (AP-02) from Petroselinum crispum through in... | 系所名稱: 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 學校名稱: 臺北醫學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eteronemin and Tetrac Induce Anti-proliferation by Blocking EGFR- mediated Signaling in Colorectal ...

作者: SUKANYA UNSON | 指導教授: 林宏惲 彭汪嘉康 李文山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11 | 論文名稱(外文): Heteronemin and Tetrac Induce Anti-proliferation by Blocking EGFR- mediated Signaling in Colorectal ... | 系所名稱: 癌症生物學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 學校名稱: 臺北醫學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彭汪嘉康

First name: Jacqueline | Last name: Whang-Peng | 組別: 生命科學組

@ 中央研究院院士名單

癌病治療之新藥開發

計畫主持人(中): 彭汪嘉康 | 計畫編號: AS-85-TP-B03 | 計畫主持人所屬單位(中): 生醫所 | 分生所 | 參與研究人員所屬單位(中): 生醫所 | 分生所 | 西元年: 1996 | 執行期間(起): 1995-07-01 | 執行期間(迄): 1998-06-30 | 備註: NULL

@ 中央研究院主題研究計畫核定通過名單

[ 搜尋所有 彭汪嘉康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全民練五功、防癌就輕鬆——談飲食與癌症的關係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電腦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作者: 李宗南 | 發布日期: 20190401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資訊工程系 | 摘要: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一不經過電腦的處理運算。人類追求擁有更強大運算、智慧、儲存能力的電腦將永無止境寄望,未來電腦如同人類一樣,具有聽、說、讀、寫、想的能力,也具有自我修復、自我防禦、自我組態、自我調整...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0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立陶宛關鍵雷射技術,臺積電要墊高矽光技術護城河不能沒有它!

作者: 呂亦塵 | 發布日期: 20220126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異質整合、2 奈米晶片之爭, 2022年臺灣半導體重大影響趨勢與關鍵技術有哪些?—專訪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吳志毅

作者: 廖珮君 | 發布日期: 202201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形狀決定材料特性!奈米世界的半導體晶面效應

作者: 簡克志 | 發布日期: 20201231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團隊 | 摘要: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無庸置疑,相關的前沿科學研究也從未缺席。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黃暄益致力研究奈米粒子的合成與形狀控制,研究團隊陸續發現不同形狀的半導體奈米粒子會有不同的光學、電性與光催化性質,這是怎...

近場光學顯微術,開啟奈米世界大門

作者: 簡靖航 | 發布日期: 2020122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自1980年代以來,科學家發明了多種探針掃描顯微術,以突破光學的繞射極限,看見奈米等級的影像。其中,近場光學顯微術是結合探針掃描與光學原理的顯微技術。中研院研究員陳祺,為我們分享這些超高解析度顯微術的...

當國產智慧機器人遇上人因工程:張禎元兒時的鋼彈夢在臺灣壯大

作者: V. 瓦西里耶夫 | 發布日期: 2020082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面對龐大的職能與物理復健需求,現有的治療方法大多仰賴復健師的密集勞力執行,尤其是腕手部精密運動的復健,缺乏能獨立控制各指間關節之機械治療儀或輔具。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張禎元與合作團隊設計出...

寡婦蛛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9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戈壁沙漠裡的恐龍孵育場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9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恐龍過去被認為是爬行類獨居動物,並不具有社會生活。但在中亞戈壁發現的恐龍與恐龍蛋化石,被視為恐龍集體孵育的生活痕跡。

非洲巨蛙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9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變色蜥的「白子」之謎,基因工程能解?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51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爬行綱有麟目(包括蜥蜴與蛇)現生物種超過1萬個,但是科學家還沒有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針對牠們的基因做功能研究。於是美國喬治亞大學的研究團隊挑選變色蜥(Anolis)開發利用CRISPR-Cas9的爬行類模...

特務電影成真:建築和地球結構都能透視的「渺子成像術」——專訪中央大學物理系郭家銘教授與地科系陳建志教授

作者: 熊一蘋 | 發布日期: 20210706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特務電影中,主角拿出一個裝置,不到幾秒時間,基地的結構圖就呈現在螢幕上。」這種透視整座建築物的技術,讓電影增添了許多科幻色彩。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是否有這樣的技術? 事實上是有的,利用「渺子成像術...

1912年1月6日:魏格納(Alfred Wegener)提出他的大陸漂移理論

作者: 蕭如珀 | 楊信男 | 發布日期: 202001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地球各大陸曾經是連在一起的這個概念至少可追溯到16世紀的法蘭德斯族的地圖家和地理學家奧特柳斯。然而,提出一套健全的大陸漂移學說的是300年後的一位德國科學家魏格納。

水下滑翔機Seaglider帶回精細水文資料 發現黑潮結構跟千層糕很像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12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Seaglider水下滑翔機是台灣近年新引進的水下研究設備,鵝黃色的外型堪稱海洋界的保時捷,一台售價超過新台幣650萬元。長200公分、神似釣魚浮標的它沒有任何動力裝置,卻能潛入1,000公尺深的海中...

大陸漂移學說創立者——阿爾弗雷德.韋格納

作者: 廖梓甯 | 發布日期: 20191101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特約寫手 | 摘要: 韋格納通過觀察大陸邊緣和比對各種化石分佈,提出了「盤古大陸」的猜測,認為在過去大陸之間是彼此相連的,卻未受到當時人們的肯定及重視,但激發了後代地質學家的嶄新想法,成為現今板塊構造學說的重要一環。

電腦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作者: 李宗南 | 發布日期: 20190401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資訊工程系 | 摘要: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一不經過電腦的處理運算。人類追求擁有更強大運算、智慧、儲存能力的電腦將永無止境寄望,未來電腦如同人類一樣,具有聽、說、讀、寫、想的能力,也具有自我修復、自我防禦、自我組態、自我調整...

為什麼量子電腦這麼難懂?大概就跟 60 年前要聽懂原子筆一樣難!——專訪旺宏電子盧志遠總經理

作者: 陳儀珈 | 發布日期: 20210720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量子力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量子力學可以這麼難懂?最近夯翻天的量子電腦,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科技大觀園特別邀請盧志遠院士,透過訪談,為我們解開量子科技的神秘面紗。

立陶宛關鍵雷射技術,臺積電要墊高矽光技術護城河不能沒有它!

作者: 呂亦塵 | 發布日期: 20220126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異質整合、2 奈米晶片之爭, 2022年臺灣半導體重大影響趨勢與關鍵技術有哪些?—專訪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吳志毅

作者: 廖珮君 | 發布日期: 20220128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形狀決定材料特性!奈米世界的半導體晶面效應

作者: 簡克志 | 發布日期: 20201231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團隊 | 摘要: 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無庸置疑,相關的前沿科學研究也從未缺席。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黃暄益致力研究奈米粒子的合成與形狀控制,研究團隊陸續發現不同形狀的半導體奈米粒子會有不同的光學、電性與光催化性質,這是怎...

近場光學顯微術,開啟奈米世界大門

作者: 簡靖航 | 發布日期: 2020122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自1980年代以來,科學家發明了多種探針掃描顯微術,以突破光學的繞射極限,看見奈米等級的影像。其中,近場光學顯微術是結合探針掃描與光學原理的顯微技術。中研院研究員陳祺,為我們分享這些超高解析度顯微術的...

當國產智慧機器人遇上人因工程:張禎元兒時的鋼彈夢在臺灣壯大

作者: V. 瓦西里耶夫 | 發布日期: 20200827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面對龐大的職能與物理復健需求,現有的治療方法大多仰賴復健師的密集勞力執行,尤其是腕手部精密運動的復健,缺乏能獨立控制各指間關節之機械治療儀或輔具。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張禎元與合作團隊設計出...

寡婦蛛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9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戈壁沙漠裡的恐龍孵育場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9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恐龍過去被認為是爬行類獨居動物,並不具有社會生活。但在中亞戈壁發現的恐龍與恐龍蛋化石,被視為恐龍集體孵育的生活痕跡。

非洲巨蛙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9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變色蜥的「白子」之謎,基因工程能解?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51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爬行綱有麟目(包括蜥蜴與蛇)現生物種超過1萬個,但是科學家還沒有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針對牠們的基因做功能研究。於是美國喬治亞大學的研究團隊挑選變色蜥(Anolis)開發利用CRISPR-Cas9的爬行類模...

特務電影成真:建築和地球結構都能透視的「渺子成像術」——專訪中央大學物理系郭家銘教授與地科系陳建志教授

作者: 熊一蘋 | 發布日期: 20210706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特務電影中,主角拿出一個裝置,不到幾秒時間,基地的結構圖就呈現在螢幕上。」這種透視整座建築物的技術,讓電影增添了許多科幻色彩。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是否有這樣的技術? 事實上是有的,利用「渺子成像術...

1912年1月6日:魏格納(Alfred Wegener)提出他的大陸漂移理論

作者: 蕭如珀 | 楊信男 | 發布日期: 202001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地球各大陸曾經是連在一起的這個概念至少可追溯到16世紀的法蘭德斯族的地圖家和地理學家奧特柳斯。然而,提出一套健全的大陸漂移學說的是300年後的一位德國科學家魏格納。

水下滑翔機Seaglider帶回精細水文資料 發現黑潮結構跟千層糕很像

作者: 簡鈺璇 | 發布日期: 2019112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Seaglider水下滑翔機是台灣近年新引進的水下研究設備,鵝黃色的外型堪稱海洋界的保時捷,一台售價超過新台幣650萬元。長200公分、神似釣魚浮標的它沒有任何動力裝置,卻能潛入1,000公尺深的海中...

大陸漂移學說創立者——阿爾弗雷德.韋格納

作者: 廖梓甯 | 發布日期: 20191101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特約寫手 | 摘要: 韋格納通過觀察大陸邊緣和比對各種化石分佈,提出了「盤古大陸」的猜測,認為在過去大陸之間是彼此相連的,卻未受到當時人們的肯定及重視,但激發了後代地質學家的嶄新想法,成為現今板塊構造學說的重要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