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的作者是LIS情境科學教材, 發布日期是20180607, 摘要是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標題【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摘要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6ad0e676-1cf5-4b0f-b2a6-2020e8208941
作者LIS情境科學教材
服務機構(空)
發布日期20180607

標題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摘要

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6ad0e676-1cf5-4b0f-b2a6-2020e8208941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服務機構

(空)

發布日期

20180607

根據名稱 化學 化學反應線 壞學生才蹺課 找到 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 打臉老師啦 化學平衡 上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化學 化學反應線 壞學生才蹺課 找到 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 打臉老師啦 化學平衡 上 ...)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4730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6ad0e676-1cf5-4b0f-b2a6-2020e8208941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4730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6ad0e676-1cf5-4b0f-b2a6-2020e8208941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 搜尋所有 化學 化學反應線 壞學生才蹺課 找到 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 打臉老師啦 化學平衡 上 ... ]

根據姓名 LIS情境科學教材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7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上: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8-4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下: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9-1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實驗教學】科學實驗當精品,成品美到讓你融化!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1629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8616355-8f88-4f5d-8b8f-8db3b54df5f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上: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8-4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下: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9-1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實驗教學】科學實驗當精品,成品美到讓你融化!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1629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8616355-8f88-4f5d-8b8f-8db3b54df5f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LIS情境科學教材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做出一味好藥,從藥物傳輸系統設計開始!

作者: 溫裕瀚 | 駱俊良 | 發布日期: 20191001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 摘要: 為求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不同的藥性與人體環境催生了形形色色的藥物,在設計藥物的過程中,溶解度、穿透性、釋放速率、如何抵達目標細胞更是藥物傳輸系統的關注重點,因此,不論是口服藥品還是針劑,各式各樣的藥物...

新世代定序技術:治療癌症的老概念與新方法

作者: 黃彥華 | 發布日期: 20191001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 | 摘要: 新世代定序技術在1~2天內就可以定出一個人的全基因體序列, 有助於研究人員蒐集更多、具有潛力的「可採取治療措施」 的基因變異, 藉以測試已有的標靶藥物的效果,或另行開發新穎的標靶藥物。

聞癌再也不色變——癌症的標靶藥物治療

作者: 潘思樺 | 發布日期: 20191001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 | 摘要: 標靶藥物治療已成為一種正規的癌症治療策略, 雖然並非所有的癌症都有合適的藥物可供使用, 但這類型癌症治療策略著實帶給癌友更多的選擇與希望。

地球萬物論:從爆發到滅絕

作者: 李世緯 | 發布日期: 20150305 | 服務機構: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巨大的環境變遷造成物種的消失與之後再一次新形態生物的快速出現,表現在生態環境中就是生物相的改變,化石類別也由這一群換成另外一群。

地殼循環要多久?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2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地球的地殼由板塊構成,被地函運動驅動而產生聚合、分離、錯動與碰撞。研究地球的地質史相當困難,但藉由同位素的幫助,可以帶我們一窺遙遠過去的地球。

板塊怎麼動?同位素和變質岩告訴你!

作者: 羅清華 | 發布日期: 20021029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 摘要: 自從地球形成以來,我們生活的岩石圈板塊,即無時無刻不在移動,只是速度相當緩慢,而放射性同位素的發現,開啟了定年學研究工作的大門。

萬有引力:前人的一步一腳印

作者: 范賢娟 | 發布日期: 20070109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 摘要: 萬有引力是一種無所不在且無遠弗屆的力,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宇宙中的天體到樹上的蘋果都在它的法則下運行。但是,萬有引力看不到也碰不到,科學家是如何發現並一步步了解萬有引力呢?

從掃把星到大福星:葉列寧彗星和戴森樹

作者: 葉永烜 | 發布日期: 20120106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 摘要: 在晴朗的夜晚,也許可以看到拖著長尾巴的彗星出現,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一種美好的象徵,然而,在過去彗星對於人們而言是一種災害的預言。隨著對於彗星的了解增加,人類寄託在彗星上的不再只是虛無的夢想⋯⋯

登陸彗星的創舉!沉睡中的菲萊號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612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由歐洲太空總署發射的羅賽塔號探測器,經歷十年的航程後抵達67P彗星,並且投下登陸器「菲萊號」降落在彗星表面,達成人類首次近距離探索彗星的成就。

「世紀彗星」:消失的艾桑彗星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03 | 服務機構: | 摘要: 被媒體稱為「世紀彗星」的艾桑彗星,一度號稱亮度將超過滿月,卻在通過近日點的時候,因為太陽的重力與熱度而分解消失。

電影《你的名字》彗星分裂真的會發生?

作者: 陳則諭 | 發布日期: 20180420 | 服務機構: 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 | 摘要: 「早上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不知為什麼在哭,有時候我都會這樣子,我應該有夢到些什麼,卻總是想不起來……」還記不記得這段不久之前紅透半片天的動畫─《你的名字》的開場白,男女主角的戀情被殘酷的彗星分裂捉弄,...

勾起學生時代的回憶——莫耳日與國際化學週

作者: 吳謹安 | 發布日期: 20191022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摘要: 「莫耳」是將物質標準量化的一種單位,提供科學家不必用原子為單位,也可以有方便的計量方式。為紀念莫耳概念的提出並勾起學生時代對化學的興趣,1991年美國高中化學教師社群發起將每年10月23日定為非官方的...

勇於突破框架,重新詮釋舊有研究報告——亞佛加厥與他的分子論

作者: 張文亮 | 發布日期: 20020905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 | 摘要: 亞佛加厥這個名字,普遍出現在化學課本中,但是他並不是出身化學系,他唸的是法律學系。他在長期乏人注意的義大利偏遠的山區,發表了化學的重要理論「分子學說」。

【化學 | 物質線】傷心酒吧的分子科學家——亞佛加厥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329 | 服務機構: | 摘要: 道耳吞的原子說一出現,便解釋了許多化學定律跟實驗結果。然而,這強悍的學說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這弱點竟然被道耳吞趕出家門的亞佛加厥用分子說給解決了!?來看看這個跟原子說差一個字的分子說,藏有什麼驚人的能...

化學家的分子聖杯之旅:十六世紀至今的化學史大揭密

作者: 李祐慈 | 發布日期: 20180213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 | 摘要: 近代化學發展的原子論,是物質科學的核心知識。在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中,化學是發展最晚的一門科學。化學家的分子聖杯之旅,是一條從「心誠則靈」到「眼見為憑」的漫漫長路。

做出一味好藥,從藥物傳輸系統設計開始!

作者: 溫裕瀚 | 駱俊良 | 發布日期: 20191001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 摘要: 為求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不同的藥性與人體環境催生了形形色色的藥物,在設計藥物的過程中,溶解度、穿透性、釋放速率、如何抵達目標細胞更是藥物傳輸系統的關注重點,因此,不論是口服藥品還是針劑,各式各樣的藥物...

新世代定序技術:治療癌症的老概念與新方法

作者: 黃彥華 | 發布日期: 20191001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 | 摘要: 新世代定序技術在1~2天內就可以定出一個人的全基因體序列, 有助於研究人員蒐集更多、具有潛力的「可採取治療措施」 的基因變異, 藉以測試已有的標靶藥物的效果,或另行開發新穎的標靶藥物。

聞癌再也不色變——癌症的標靶藥物治療

作者: 潘思樺 | 發布日期: 20191001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基因體暨蛋白體醫學研究所 | 摘要: 標靶藥物治療已成為一種正規的癌症治療策略, 雖然並非所有的癌症都有合適的藥物可供使用, 但這類型癌症治療策略著實帶給癌友更多的選擇與希望。

地球萬物論:從爆發到滅絕

作者: 李世緯 | 發布日期: 20150305 | 服務機構: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巨大的環境變遷造成物種的消失與之後再一次新形態生物的快速出現,表現在生態環境中就是生物相的改變,化石類別也由這一群換成另外一群。

地殼循環要多久?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2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地球的地殼由板塊構成,被地函運動驅動而產生聚合、分離、錯動與碰撞。研究地球的地質史相當困難,但藉由同位素的幫助,可以帶我們一窺遙遠過去的地球。

板塊怎麼動?同位素和變質岩告訴你!

作者: 羅清華 | 發布日期: 20021029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 摘要: 自從地球形成以來,我們生活的岩石圈板塊,即無時無刻不在移動,只是速度相當緩慢,而放射性同位素的發現,開啟了定年學研究工作的大門。

萬有引力:前人的一步一腳印

作者: 范賢娟 | 發布日期: 20070109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 摘要: 萬有引力是一種無所不在且無遠弗屆的力,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宇宙中的天體到樹上的蘋果都在它的法則下運行。但是,萬有引力看不到也碰不到,科學家是如何發現並一步步了解萬有引力呢?

從掃把星到大福星:葉列寧彗星和戴森樹

作者: 葉永烜 | 發布日期: 20120106 | 服務機構: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 摘要: 在晴朗的夜晚,也許可以看到拖著長尾巴的彗星出現,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一種美好的象徵,然而,在過去彗星對於人們而言是一種災害的預言。隨著對於彗星的了解增加,人類寄託在彗星上的不再只是虛無的夢想⋯⋯

登陸彗星的創舉!沉睡中的菲萊號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61201 | 服務機構: | 摘要: 由歐洲太空總署發射的羅賽塔號探測器,經歷十年的航程後抵達67P彗星,並且投下登陸器「菲萊號」降落在彗星表面,達成人類首次近距離探索彗星的成就。

「世紀彗星」:消失的艾桑彗星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03 | 服務機構: | 摘要: 被媒體稱為「世紀彗星」的艾桑彗星,一度號稱亮度將超過滿月,卻在通過近日點的時候,因為太陽的重力與熱度而分解消失。

電影《你的名字》彗星分裂真的會發生?

作者: 陳則諭 | 發布日期: 20180420 | 服務機構: 國立清華大學數學系 | 摘要: 「早上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不知為什麼在哭,有時候我都會這樣子,我應該有夢到些什麼,卻總是想不起來……」還記不記得這段不久之前紅透半片天的動畫─《你的名字》的開場白,男女主角的戀情被殘酷的彗星分裂捉弄,...

勾起學生時代的回憶——莫耳日與國際化學週

作者: 吳謹安 | 發布日期: 20191022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摘要: 「莫耳」是將物質標準量化的一種單位,提供科學家不必用原子為單位,也可以有方便的計量方式。為紀念莫耳概念的提出並勾起學生時代對化學的興趣,1991年美國高中化學教師社群發起將每年10月23日定為非官方的...

勇於突破框架,重新詮釋舊有研究報告——亞佛加厥與他的分子論

作者: 張文亮 | 發布日期: 20020905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 | 摘要: 亞佛加厥這個名字,普遍出現在化學課本中,但是他並不是出身化學系,他唸的是法律學系。他在長期乏人注意的義大利偏遠的山區,發表了化學的重要理論「分子學說」。

【化學 | 物質線】傷心酒吧的分子科學家——亞佛加厥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329 | 服務機構: | 摘要: 道耳吞的原子說一出現,便解釋了許多化學定律跟實驗結果。然而,這強悍的學說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這弱點竟然被道耳吞趕出家門的亞佛加厥用分子說給解決了!?來看看這個跟原子說差一個字的分子說,藏有什麼驚人的能...

化學家的分子聖杯之旅:十六世紀至今的化學史大揭密

作者: 李祐慈 | 發布日期: 20180213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 | 摘要: 近代化學發展的原子論,是物質科學的核心知識。在自然科學發展的歷史中,化學是發展最晚的一門科學。化學家的分子聖杯之旅,是一條從「心誠則靈」到「眼見為憑」的漫漫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