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 | 物質線】判煉金術死刑的「化學之父」波以耳(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化學 | 物質線】判煉金術死刑的「化學之父」波以耳(下)的作者是LIS情境科學教材, 發布日期是20180329, 摘要是17世紀的歐洲,波以耳在煉金術界掀起一陣波瀾。經過多年的苦心鑽研,終於讓他找到一舉擊退煉金術的重要關鍵!究竟是什麼奧義,讓多年來屹立不搖的煉金術理論,不得不臣服於波以耳之下呢?.

標題【化學 | 物質線】判煉金術死刑的「化學之父」波以耳(下)
摘要17世紀的歐洲,波以耳在煉金術界掀起一陣波瀾。經過多年的苦心鑽研,終於讓他找到一舉擊退煉金術的重要關鍵!究竟是什麼奧義,讓多年來屹立不搖的煉金術理論,不得不臣服於波以耳之下呢?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76f4995d-0e38-4146-a3e9-f94a19251c9b
作者LIS情境科學教材
服務機構(空)
發布日期20180329

標題

【化學 | 物質線】判煉金術死刑的「化學之父」波以耳(下)

摘要

17世紀的歐洲,波以耳在煉金術界掀起一陣波瀾。經過多年的苦心鑽研,終於讓他找到一舉擊退煉金術的重要關鍵!究竟是什麼奧義,讓多年來屹立不搖的煉金術理論,不得不臣服於波以耳之下呢?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76f4995d-0e38-4146-a3e9-f94a19251c9b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服務機構

(空)

發布日期

20180329

根據名稱 化學 物質線 判煉金術死刑的 化學之父 波以耳 下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化學 物質線 判煉金術死刑的 化學之父 波以耳 下 ...)

【化學 | 物質線】判煉金術死刑的「化學之父」波以耳(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3/29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世紀的歐洲,波以耳在煉金術界掀起一陣波瀾。經過多年的苦心鑽研,終於讓他找到一舉擊退煉金術的重要關鍵!究竟是什麼奧義,讓多年來屹立不搖的煉金術理論,不得不臣服於波以耳之下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物質線】判煉金術死刑的「化學之父」波以耳(下)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2776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76f4995d-0e38-4146-a3e9-f94a19251c9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化學 | 物質線】判煉金術死刑的「化學之父」波以耳(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3/29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世紀的歐洲,波以耳在煉金術界掀起一陣波瀾。經過多年的苦心鑽研,終於讓他找到一舉擊退煉金術的重要關鍵!究竟是什麼奧義,讓多年來屹立不搖的煉金術理論,不得不臣服於波以耳之下呢?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物質線】判煉金術死刑的「化學之父」波以耳(下)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2776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76f4995d-0e38-4146-a3e9-f94a19251c9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 搜尋所有 化學 物質線 判煉金術死刑的 化學之父 波以耳 下 ... ]

根據姓名 LIS情境科學教材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上: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8-4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下: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9-1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實驗教學】科學實驗當精品,成品美到讓你融化!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1629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8616355-8f88-4f5d-8b8f-8db3b54df5f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上: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8-4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下: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9-1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實驗教學】科學實驗當精品,成品美到讓你融化!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1629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8616355-8f88-4f5d-8b8f-8db3b54df5f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LIS情境科學教材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化學 | 物質線】判煉金術死刑的「化學之父」波以耳(下)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解開DNA結構,人生卻充滿爭議的天才科學家——詹姆斯.華生

作者: 吳長益 | 發布日期: 20190425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DNA雙螺旋結構、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三者被譽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詹姆斯.華生和克里克、威爾金斯等三人因共同解開DNA雙螺旋結構的奧秘,在1962年同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發現DNA分子結構的過...

球來就打?!頂尖球員的大腦決策!

作者: 陳尹華 | 發布日期: 20181207 | 服務機構: 政治大學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摘要: 優秀運動員最讓我們驚豔的能力之一,是動作預判,也就是可以提早做反應的能力。研究顯示,知覺經驗比起動作經驗,對預判有比較大的幫助。

翻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腦力激盪中學習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8030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教育界興起了一種稱為知識翻新(又稱知識建立,knowledge building)的新教學法,老師必須鼓勵學生提想法,並需具備能型塑氛圍的本領,以利學生在想做、想學、想嘗試的氣氛中,長時間和想法對話、...

面對不確定性,大腦如何估算機率和做選擇?

作者: 吳仕煒 | 發布日期: 20191021 | 服務機構: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 摘要: 當我們面對不確定性卻需要做抉擇時,我們會做出哪些自己也不知道的行為呢?大腦內會出現哪些現象呢?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吳仕煒副教授於演講中指出,實驗心理學顯示當人們評估機率、進行判斷時,會出現系統性...

皮夾有錢,越容易被歸還?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90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俗話說:誠實為上策,但你有想過誠實能夠被量化計算嗎?美國密西根大學和瑞士蘇黎世大學對大約一萬七千名西方人進行實驗,發現——「誘惑越大,越誠實」。這樣的實驗結果與演化生物學常提到的「利他行為」息息相關。

使用者經驗設計

作者: 葉儷棻 | 發布日期: 20190911 | 服務機構: 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 摘要: 「使用者經驗設計」是一種以創造好的使用者經驗為目標的設計流程, 讓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僅能有效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還能讓使用者感受到愉悅,創造消費者與企業的雙贏。

腦的誘惑:STS與腦神經行銷的跨界纏繞

作者: 郭文華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摘要: 如同「『電腦』選的花生」的行銷手法一樣,購買者不見得知道電腦怎樣選花生,也不見得知道廠商如何使用電腦選花生,但借重科學的權威,「電腦」本身變成行銷包裝的一部分,讓購買者可以信任與追隨。

不只預防,更要能治療!HPV疫苗的現況與前景——國衛院感疫所生物製劑廠 劉士任執行長 專訪

作者: 何沁蓉 | 發布日期: 20210824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非常微小的DNA病毒,它專門感染人類表皮及黏膜組織,子宮頸癌更有近 9 成與HPV感染相關,接種 HPV 疫苗能大幅降低未來罹患相關癌症機會。 除了預防子宮頸癌,目前科學家也在發展...

單醣流感疫苗,目標是長效且抗多種病毒

作者: 馬徹 | 發布日期: 2018101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摘要: 冬天是流感的盛行季,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必須預測下一季可能盛行的病毒株種類以設計疫苗,一旦預測失準,就會發生高於一般的流感併發重症以及死亡的嚴重疫情。由於流感病毒種類眾多、突變快速,每年都得更新疫苗的成分...

新藥物漂流記 :讓你不用常吃藥的胃漂浮劑型

作者: 余建志 | 發布日期: 20200615 | 服務機構: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 | 摘要: 一般口服藥物是通過服下後在消化系統中分裂成小顆粒,被胃腸壁細胞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發揮藥效。藥物在胃部一般停留約二到四小時,為了讓藥物可以持續被胃壁細胞吸收,需要持續服藥確保療效足夠。而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

加速傷口癒合的創新研究:波爾效應與奈米光療

作者: 董容慈 | 發布日期: 20200619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 摘要: 在傷口癒合的過程中,「氧氣」都是相當關鍵的角色,因此從1960年代起,科學家開始以氧氣治療傷口。然而氧氣難溶於水,無法抵達傷口深處,因此科學家改透過二氧化碳的「波爾效應」促使血紅素釋放出更多氧氣。成功...

金奈米粒子釋放光活化藥物的靶向癌症治療

作者: 陳雲岫 | 發布日期: 20201117 | 服務機構: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 | 摘要: DNA適體(DNA Aptamer)因為有高親和力、耐酸鹼,所以可以用來辨識癌細胞。找到癌細胞後要投以藥物,本文就要說明DNA適體如何透過光活化效應,把抗癌藥物—阿黴素Doxorubicin(簡稱Do...

神經調控技術Neuromodulation-疼痛與其它應用的可能性

作者: 林啟萬 | 發布日期: 20190510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摘要: 疼痛是高齡長者相當常見的症狀之一,疼痛的疾病發生原因相當複雜,目前的研究顯示慢性疼痛與神經細胞的發炎反應具有高度相關性。隨著醫學科技的快速進步,針對不同疼痛程度在治療準則上已經具有對應的治療方法,然而...

快速評估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之非侵入式影像技術

作者: 蕭浩明 | 發布日期: 20181207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 摘要: 中醫在診斷時重視「望、聞、問、切」四個步驟,也就是先觀察病人的氣色,再聽其聲音與氣息、並問病人問題,最後幫病人把脈,其中「望」列為首位。

生物黏附給藥系統(BDDS)讓治療更加快、狠、準!

作者: 陳苑婷 | 發布日期: 20201119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 摘要: 你是否想過,一顆藥丸下肚,究竟有多少藥物真正抵達病灶處呢?其實所有口服藥經過消化道胃、腸壁吸收之後,都會抵達第一關卡「解毒魔王」-肝臟,若口服藥物只有五成被腸胃吸收,與肝臟過招後,再通過其他防禦關卡,...

解開DNA結構,人生卻充滿爭議的天才科學家——詹姆斯.華生

作者: 吳長益 | 發布日期: 20190425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DNA雙螺旋結構、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三者被譽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詹姆斯.華生和克里克、威爾金斯等三人因共同解開DNA雙螺旋結構的奧秘,在1962年同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發現DNA分子結構的過...

球來就打?!頂尖球員的大腦決策!

作者: 陳尹華 | 發布日期: 20181207 | 服務機構: 政治大學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 摘要: 優秀運動員最讓我們驚豔的能力之一,是動作預判,也就是可以提早做反應的能力。研究顯示,知覺經驗比起動作經驗,對預判有比較大的幫助。

翻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腦力激盪中學習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8030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教育界興起了一種稱為知識翻新(又稱知識建立,knowledge building)的新教學法,老師必須鼓勵學生提想法,並需具備能型塑氛圍的本領,以利學生在想做、想學、想嘗試的氣氛中,長時間和想法對話、...

面對不確定性,大腦如何估算機率和做選擇?

作者: 吳仕煒 | 發布日期: 20191021 | 服務機構: 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 摘要: 當我們面對不確定性卻需要做抉擇時,我們會做出哪些自己也不知道的行為呢?大腦內會出現哪些現象呢?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吳仕煒副教授於演講中指出,實驗心理學顯示當人們評估機率、進行判斷時,會出現系統性...

皮夾有錢,越容易被歸還?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9090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俗話說:誠實為上策,但你有想過誠實能夠被量化計算嗎?美國密西根大學和瑞士蘇黎世大學對大約一萬七千名西方人進行實驗,發現——「誘惑越大,越誠實」。這樣的實驗結果與演化生物學常提到的「利他行為」息息相關。

使用者經驗設計

作者: 葉儷棻 | 發布日期: 20190911 | 服務機構: 南臺科技大學創新產品設計系 | 摘要: 「使用者經驗設計」是一種以創造好的使用者經驗為目標的設計流程, 讓設計出來的產品不僅能有效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還能讓使用者感受到愉悅,創造消費者與企業的雙贏。

腦的誘惑:STS與腦神經行銷的跨界纏繞

作者: 郭文華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 摘要: 如同「『電腦』選的花生」的行銷手法一樣,購買者不見得知道電腦怎樣選花生,也不見得知道廠商如何使用電腦選花生,但借重科學的權威,「電腦」本身變成行銷包裝的一部分,讓購買者可以信任與追隨。

不只預防,更要能治療!HPV疫苗的現況與前景——國衛院感疫所生物製劑廠 劉士任執行長 專訪

作者: 何沁蓉 | 發布日期: 20210824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非常微小的DNA病毒,它專門感染人類表皮及黏膜組織,子宮頸癌更有近 9 成與HPV感染相關,接種 HPV 疫苗能大幅降低未來罹患相關癌症機會。 除了預防子宮頸癌,目前科學家也在發展...

單醣流感疫苗,目標是長效且抗多種病毒

作者: 馬徹 | 發布日期: 2018101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摘要: 冬天是流感的盛行季,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必須預測下一季可能盛行的病毒株種類以設計疫苗,一旦預測失準,就會發生高於一般的流感併發重症以及死亡的嚴重疫情。由於流感病毒種類眾多、突變快速,每年都得更新疫苗的成分...

新藥物漂流記 :讓你不用常吃藥的胃漂浮劑型

作者: 余建志 | 發布日期: 20200615 | 服務機構: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 | 摘要: 一般口服藥物是通過服下後在消化系統中分裂成小顆粒,被胃腸壁細胞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發揮藥效。藥物在胃部一般停留約二到四小時,為了讓藥物可以持續被胃壁細胞吸收,需要持續服藥確保療效足夠。而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

加速傷口癒合的創新研究:波爾效應與奈米光療

作者: 董容慈 | 發布日期: 20200619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 摘要: 在傷口癒合的過程中,「氧氣」都是相當關鍵的角色,因此從1960年代起,科學家開始以氧氣治療傷口。然而氧氣難溶於水,無法抵達傷口深處,因此科學家改透過二氧化碳的「波爾效應」促使血紅素釋放出更多氧氣。成功...

金奈米粒子釋放光活化藥物的靶向癌症治療

作者: 陳雲岫 | 發布日期: 20201117 | 服務機構: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 | 摘要: DNA適體(DNA Aptamer)因為有高親和力、耐酸鹼,所以可以用來辨識癌細胞。找到癌細胞後要投以藥物,本文就要說明DNA適體如何透過光活化效應,把抗癌藥物—阿黴素Doxorubicin(簡稱Do...

神經調控技術Neuromodulation-疼痛與其它應用的可能性

作者: 林啟萬 | 發布日期: 20190510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醫學工程學研究所 | 摘要: 疼痛是高齡長者相當常見的症狀之一,疼痛的疾病發生原因相當複雜,目前的研究顯示慢性疼痛與神經細胞的發炎反應具有高度相關性。隨著醫學科技的快速進步,針對不同疼痛程度在治療準則上已經具有對應的治療方法,然而...

快速評估腦中風及心血管疾病之非侵入式影像技術

作者: 蕭浩明 | 發布日期: 20181207 | 服務機構: 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 摘要: 中醫在診斷時重視「望、聞、問、切」四個步驟,也就是先觀察病人的氣色,再聽其聲音與氣息、並問病人問題,最後幫病人把脈,其中「望」列為首位。

生物黏附給藥系統(BDDS)讓治療更加快、狠、準!

作者: 陳苑婷 | 發布日期: 20201119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 摘要: 你是否想過,一顆藥丸下肚,究竟有多少藥物真正抵達病灶處呢?其實所有口服藥經過消化道胃、腸壁吸收之後,都會抵達第一關卡「解毒魔王」-肝臟,若口服藥物只有五成被腸胃吸收,與肝臟過招後,再通過其他防禦關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