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臭氧洞影響全球暖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南極臭氧洞影響全球暖化?的作者是李柏昱, 發布日期是20131104, 服務機構是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摘要是科學家在2013年8月的研究中發現臭氧洞會導致極為微弱的暖化作用,但是經過氣象資料的分析,發現臭氧洞除了直接造成暖化,還會因為影響南半球的風場與高低壓,改變南半球的增溫幅度,進而影響全球暖化速率的評估。.

標題南極臭氧洞影響全球暖化?
摘要科學家在2013年8月的研究中發現臭氧洞會導致極為微弱的暖化作用,但是經過氣象資料的分析,發現臭氧洞除了直接造成暖化,還會因為影響南半球的風場與高低壓,改變南半球的增溫幅度,進而影響全球暖化速率的評估。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e911c431-1371-49b5-be70-141baf863e0e
作者李柏昱
服務機構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發布日期20131104

標題

南極臭氧洞影響全球暖化?

摘要

科學家在2013年8月的研究中發現臭氧洞會導致極為微弱的暖化作用,但是經過氣象資料的分析,發現臭氧洞除了直接造成暖化,還會因為影響南半球的風場與高低壓,改變南半球的增溫幅度,進而影響全球暖化速率的評估。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e911c431-1371-49b5-be70-141baf863e0e

作者

李柏昱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發布日期

20131104

根據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環境變遷-環境史

計畫主持人(中): 劉士永 | 劉翠溶 | 計畫編號: AS-102-SS-A02 | 參與研究人員所屬單位(中):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玉山國家公園... | 西元年: 2013 | 執行期間(起): 2011-01-01 | 執行期間(迄): 2013-12-31

@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核定通過名單

台灣集水區水資源與生態-社會學功能變遷的趨勢-變異分析

計畫主持人(中): 夏復國 | 計畫編號: AS-SS-111-04 | 參與研究人員所屬單位(中):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科學研究所 | 國立臺... | 西元年: 2022 | 執行期間(起): 2022/1/1 | 執行期間(迄): 2024/12/31

@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核定通過名單

都市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人文社會面向研究

計畫主持人(中): 蕭新煌 | 計畫編號: AS-102-SS-A14 | 參與研究人員所屬單位(中):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暨安全衛生中心 | 中研院經濟學研究所 | 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 | 西元年: 2013 | 執行期間(起): 2013-01-01 | 執行期間(迄): 2015-12-31

@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核定通過名單

【FORUM8 亞洲線上研討會 2022】4月20日 台北場

聯絡方式: 02-26558375 | 是否收費: N | 活動地點: 線上 | 開始日期: 20220420 | 結束日期: 20220420 | 發起單位: FORUM8 台灣富朗巴軟體科技有限公司  窗口 | 主辦單位: FORUM8 台灣富朗巴軟體科技有限公司

@ 社會創新平台-最新動態-活動看板

日據時代日語普及率之地理加權迴歸分析

creator: 張齡方 | 范毅軍 | 葉高華 | 廖泫銘 | date: 10/12/1 | publisher: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contributor: 歷史語言研究所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language: zh | description.note: 已出版;有審查制度;具代表性 | relation: 2010數位典藏地理資訊論文選集 (台北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type: book

@ 中央研究院專書、論文集目錄

2011數位典藏地理資訊論文選集

出版日期: 2011-12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數位典藏 | 地理資訊 | 近用 | 應用 | 加值 | ISBN: 978986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書籍介紹: 古地圖、航照、衛星影像、數值地圖等素材是數位典藏的重要項目,如何讓這些數位典藏的地理資訊發揮在學術、社會議題的加值效益,是數位典藏應用推廣工作的重點。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姓名:許芳滋小姐;電話:02-3366-5835分機11

@ 出版書目資料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策展人導覽:從畫作及展品看北回歸線、季風、黑潮交會的臺灣

國立臺灣博物館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12/08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2/08 | 折扣資訊:

@ 其他藝文資訊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策展人導覽:從畫作及展品看北回歸線、季風、黑潮交會的臺灣

國立臺灣博物館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12/08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2/08 | 折扣資訊: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環境變遷-環境史

計畫主持人(中): 劉士永 | 劉翠溶 | 計畫編號: AS-102-SS-A02 | 參與研究人員所屬單位(中):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玉山國家公園... | 西元年: 2013 | 執行期間(起): 2011-01-01 | 執行期間(迄): 2013-12-31

@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核定通過名單

台灣集水區水資源與生態-社會學功能變遷的趨勢-變異分析

計畫主持人(中): 夏復國 | 計畫編號: AS-SS-111-04 | 參與研究人員所屬單位(中):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科學研究所 | 國立臺... | 西元年: 2022 | 執行期間(起): 2022/1/1 | 執行期間(迄): 2024/12/31

@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核定通過名單

都市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人文社會面向研究

計畫主持人(中): 蕭新煌 | 計畫編號: AS-102-SS-A14 | 參與研究人員所屬單位(中):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暨安全衛生中心 | 中研院經濟學研究所 | 國立臺北大學經濟學系 | 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 | 西元年: 2013 | 執行期間(起): 2013-01-01 | 執行期間(迄): 2015-12-31

@ 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研究計畫核定通過名單

【FORUM8 亞洲線上研討會 2022】4月20日 台北場

聯絡方式: 02-26558375 | 是否收費: N | 活動地點: 線上 | 開始日期: 20220420 | 結束日期: 20220420 | 發起單位: FORUM8 台灣富朗巴軟體科技有限公司  窗口 | 主辦單位: FORUM8 台灣富朗巴軟體科技有限公司

@ 社會創新平台-最新動態-活動看板

日據時代日語普及率之地理加權迴歸分析

creator: 張齡方 | 范毅軍 | 葉高華 | 廖泫銘 | date: 10/12/1 | publisher: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contributor: 歷史語言研究所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language: zh | description.note: 已出版;有審查制度;具代表性 | relation: 2010數位典藏地理資訊論文選集 (台北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type: book

@ 中央研究院專書、論文集目錄

2011數位典藏地理資訊論文選集

出版日期: 2011-12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數位典藏 | 地理資訊 | 近用 | 應用 | 加值 | ISBN: 978986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文化 | 書籍介紹: 古地圖、航照、衛星影像、數值地圖等素材是數位典藏的重要項目,如何讓這些數位典藏的地理資訊發揮在學術、社會議題的加值效益,是數位典藏應用推廣工作的重點。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姓名:許芳滋小姐;電話:02-3366-5835分機11

@ 出版書目資料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策展人導覽:從畫作及展品看北回歸線、季風、黑潮交會的臺灣

國立臺灣博物館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12/08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2/08 | 折扣資訊:

@ 其他藝文資訊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策展人導覽:從畫作及展品看北回歸線、季風、黑潮交會的臺灣

國立臺灣博物館 | 活動起始日期: 2024/12/08 | 活動結束日期: 2024/12/08 | 折扣資訊:

@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 搜尋所有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

根據姓名 李柏昱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李柏昱 ...)

應用地理加權迴歸探討台南都會區小客車與機車使用比例空間分布

作者: 李柏昱 | 指導教授: 李子璋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4 | 論文名稱(外文): Model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odal Split of Passenger Cars and Powered Two-Wheelers in Taina... | 系所名稱: 都市計劃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樹莓派頂照式攝影機網路之人物追蹤

作者: 李柏昱 | 指導教授: 王才沛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8 | 論文名稱(外文): People Tracking with a Network of Top-View Raspberry-Pi Camera Network | 系所名稱: 多媒體工程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交通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防災預警科技(一):強颱臨頭 團結聚力預報更準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3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如果能在颱風來之前,提供水資源管理機關一個比較有信心的定量降水預報,藉以決定水庫要不要洩洪或多少洩洪量,將可確保台灣用水安全無虞。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防災預警科技(三):風神駕到 難以捉摸龍捲風暴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3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台灣,雖然頻率不高,但是每年偶爾仍會見到龍捲風出現的消息,為能更了解這種極具破壞力且神出鬼沒的災害魅影,我們邀請到台灣大學大氣系周仲島教授,為我們介紹龍捲風成因和目前用來「捕捉」龍捲風以及氣象觀測的重...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防災預警科技(五):沙塵蓋目 不速之客千里而來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3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每逢冬末春初,尤其每年二月至四月,是沙塵暴最頻繁的時間。其中少數會影響台灣,這些沙塵暴主要來自中國的甘肅、內蒙古、黃河河套地區,這些沙塵可能伴隨東北季風一起南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對抗加州乾旱,省水科技各出奇招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50312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2014年11月,一台完全由生物甲烷油(biomethane)驅動的「便便公車」在英國上路,汙水處理廠中的排泄物與廚餘,透過微生物在缺氧環境中進行生物降解後,能夠產出極具價值的沼氣(biogas)與富...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熊貓與紅酒的兩難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3041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隨著全球氣候持續改變,研究預測目前的釀酒葡萄產地將出現大洗牌,同時對瀕危物種的棲地造成威脅。如何在農業生產與物種保育間取得平衡,是當前保育人員與各地政府的首要問題,而南非的BWI或許提供了1個可能的解...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北極冰融導致冬季嚴寒?不可不知的極地渦旋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2122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近來中高緯度紛紛遭遇異常寒冷的冬天,最新的理論認為這和夏季北極冰層的消失密切相關。因為冰層消失使極地渦漩減弱,未來極端的天氣或許會成為常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應用地理加權迴歸探討台南都會區小客車與機車使用比例空間分布

作者: 李柏昱 | 指導教授: 李子璋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4 | 論文名稱(外文): Model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odal Split of Passenger Cars and Powered Two-Wheelers in Taina... | 系所名稱: 都市計劃學系 | 學校名稱: 國立成功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樹莓派頂照式攝影機網路之人物追蹤

作者: 李柏昱 | 指導教授: 王才沛 | 學位類別: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108 | 論文名稱(外文): People Tracking with a Network of Top-View Raspberry-Pi Camera Network | 系所名稱: 多媒體工程研究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交通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防災預警科技(一):強颱臨頭 團結聚力預報更準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3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如果能在颱風來之前,提供水資源管理機關一個比較有信心的定量降水預報,藉以決定水庫要不要洩洪或多少洩洪量,將可確保台灣用水安全無虞。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防災預警科技(三):風神駕到 難以捉摸龍捲風暴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3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台灣,雖然頻率不高,但是每年偶爾仍會見到龍捲風出現的消息,為能更了解這種極具破壞力且神出鬼沒的災害魅影,我們邀請到台灣大學大氣系周仲島教授,為我們介紹龍捲風成因和目前用來「捕捉」龍捲風以及氣象觀測的重...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防災預警科技(五):沙塵蓋目 不速之客千里而來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30410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每逢冬末春初,尤其每年二月至四月,是沙塵暴最頻繁的時間。其中少數會影響台灣,這些沙塵暴主要來自中國的甘肅、內蒙古、黃河河套地區,這些沙塵可能伴隨東北季風一起南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對抗加州乾旱,省水科技各出奇招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50312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2014年11月,一台完全由生物甲烷油(biomethane)驅動的「便便公車」在英國上路,汙水處理廠中的排泄物與廚餘,透過微生物在缺氧環境中進行生物降解後,能夠產出極具價值的沼氣(biogas)與富...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熊貓與紅酒的兩難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3041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隨著全球氣候持續改變,研究預測目前的釀酒葡萄產地將出現大洗牌,同時對瀕危物種的棲地造成威脅。如何在農業生產與物種保育間取得平衡,是當前保育人員與各地政府的首要問題,而南非的BWI或許提供了1個可能的解...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北極冰融導致冬季嚴寒?不可不知的極地渦旋

作者: 李柏昱 | 發布日期: 20121224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 摘要: 近來中高緯度紛紛遭遇異常寒冷的冬天,最新的理論認為這和夏季北極冰層的消失密切相關。因為冰層消失使極地渦漩減弱,未來極端的天氣或許會成為常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李柏昱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南極臭氧洞影響全球暖化?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終結昏睡病,致力女權運動——露易斯.皮爾絲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40507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露易斯.皮爾絲是研究非洲昏睡病並找出解方的傑出女科學家,曾親自到該病盛行的剛果,進行藥物測試。也曾發展出梅毒的模式動物供研究使用。此外,她還發明了一種在兔子身上可以移植的布-皮二氏瘤,是全世界在研究癌...

熱帶醫學的創建與未來

作者: 李尚仁 | 發布日期: 201307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摘要: 英國醫師萬巴德早年曾在高雄行醫約5年之久,是第一位提出「熱帶醫學」這個名詞的醫師,在瘧疾與絲蟲病研究貢獻卓著而有「熱帶醫學之父」美譽。

以科學之名–塔斯克吉梅毒研究

作者: 陳恒安 | 發布日期: 20020917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 摘要: 雖說覆水難收,但是我們已停止沉默,不再逃避。終於,我們能正視你們的眼睛,我代表美國人民對你們說,美國政府對你們的處置是可恥的,我感到抱歉。–美國總統柯林頓

研究腦膜炎的傑出女性學者–莎拉‧伊莉莎白‧布蘭瀚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41204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這是戰時,大多數的男人都進了陸軍、海軍或空軍……我則在醫學院講授細菌學。當大戰結束時,我發現我對細菌學已陷入太深,再也無法自拔了。」─ 莎拉‧伊莉莎白‧布蘭瀚

面對新興疾病 事先備好武器

作者: 劉馨香 | 發布日期: 2019092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團隊 | 摘要: 人類對新興疾病往往缺乏抵抗能力,唯有國際合作,對病毒進行徹底研究,才能預防大規模疫情發生。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引言

作者: 張善楠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題報導特邀編輯 | 摘要: 史前人如何生活?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是如何製作的?他們用何種器物裝盛食物,裝盛的器皿有美學設計嗎?其製作技術背後的文化意涵是什麼?他們愛美嗎?穿金戴玉嗎?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烏山頭的史前人

作者: 林秀嫚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從遺址出土的骨頭可看到一個古代社會的人口組成、健康狀況、族群關係、風俗習慣、社會認知與生活環境。例如由烏山頭遺址出土的一位最年老個體的骨骸,可以推測史前社會應該已有「老人」照護的現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都蘭灣史前陶器的製作工藝

作者: 吳意琳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摘要: 史前遺留的物品並不會說話,考古學家的工作就是轉譯這些物質的資訊。因此,以陶器工藝分析所獲得的線索可使史前人類的活動一點一滴地具象化。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史前台灣的大航海時代

作者: 楊小青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在史前台灣的第一次大航海時代,外來物質開始影響台灣的文化體系,也帶動人群的流動,玉器的文化傳統逐漸被外來的金屬器、玻璃、瑪瑙等器物取代。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台灣史前巨石與當代地景

作者: 葉長庚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巨石文化一向是引起大眾好奇心與矚目的對象,如英國的巨石陣、埃及的金字塔、復活節島的摩艾像等。台灣到底有沒有巨石文化?如果有,那又是什麼樣的型態?而這些巨石如今又在哪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跨越千年傳播萬里的台灣玉

作者: 黃國恩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 摘要: 台灣玉是地質學家眼中的礦物、史前人眼中的寶物、考古學家眼中的文物,從史前到現代,從台灣到東南亞,它牽動著一個時代的流行品味與工藝產業。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大坌坑文化陶器刻劃紋的美學

作者: 葉美珍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大坌坑文化存在於距今6,500至4,200年間,是台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初估已發現六十餘處的遺址。大坌坑文化陶器紋飾設計獨特的美感,表現了工匠對於陶器紋飾設計的邏輯,以及文化傳承的意義。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太平洋構樹的身世之謎

作者: 張至善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 摘要: 對於樹皮布材料的一步步探索,解開了太平洋構樹的身世之謎。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起源地,並發現構樹的傳播路徑與南島語族播遷中的「出台灣」假說相符。

烏賊的偽裝機制

作者: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16 | 服務機構: | 摘要: 烏賊擁有的強大視覺系統,可以在黑暗的海中發現天敵–抹香鯨的存在,然後啟動牠獨特的偽裝機制進行逃生。

烏賊偽裝術與會算術

作者: 焦傳金 | 發布日期: 20161227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 | 摘要:

終結昏睡病,致力女權運動——露易斯.皮爾絲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40507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露易斯.皮爾絲是研究非洲昏睡病並找出解方的傑出女科學家,曾親自到該病盛行的剛果,進行藥物測試。也曾發展出梅毒的模式動物供研究使用。此外,她還發明了一種在兔子身上可以移植的布-皮二氏瘤,是全世界在研究癌...

熱帶醫學的創建與未來

作者: 李尚仁 | 發布日期: 201307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摘要: 英國醫師萬巴德早年曾在高雄行醫約5年之久,是第一位提出「熱帶醫學」這個名詞的醫師,在瘧疾與絲蟲病研究貢獻卓著而有「熱帶醫學之父」美譽。

以科學之名–塔斯克吉梅毒研究

作者: 陳恒安 | 發布日期: 20020917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 摘要: 雖說覆水難收,但是我們已停止沉默,不再逃避。終於,我們能正視你們的眼睛,我代表美國人民對你們說,美國政府對你們的處置是可恥的,我感到抱歉。–美國總統柯林頓

研究腦膜炎的傑出女性學者–莎拉‧伊莉莎白‧布蘭瀚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41204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這是戰時,大多數的男人都進了陸軍、海軍或空軍……我則在醫學院講授細菌學。當大戰結束時,我發現我對細菌學已陷入太深,再也無法自拔了。」─ 莎拉‧伊莉莎白‧布蘭瀚

面對新興疾病 事先備好武器

作者: 劉馨香 | 發布日期: 2019092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團隊 | 摘要: 人類對新興疾病往往缺乏抵抗能力,唯有國際合作,對病毒進行徹底研究,才能預防大規模疫情發生。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引言

作者: 張善楠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題報導特邀編輯 | 摘要: 史前人如何生活?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是如何製作的?他們用何種器物裝盛食物,裝盛的器皿有美學設計嗎?其製作技術背後的文化意涵是什麼?他們愛美嗎?穿金戴玉嗎?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烏山頭的史前人

作者: 林秀嫚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從遺址出土的骨頭可看到一個古代社會的人口組成、健康狀況、族群關係、風俗習慣、社會認知與生活環境。例如由烏山頭遺址出土的一位最年老個體的骨骸,可以推測史前社會應該已有「老人」照護的現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都蘭灣史前陶器的製作工藝

作者: 吳意琳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摘要: 史前遺留的物品並不會說話,考古學家的工作就是轉譯這些物質的資訊。因此,以陶器工藝分析所獲得的線索可使史前人類的活動一點一滴地具象化。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史前台灣的大航海時代

作者: 楊小青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在史前台灣的第一次大航海時代,外來物質開始影響台灣的文化體系,也帶動人群的流動,玉器的文化傳統逐漸被外來的金屬器、玻璃、瑪瑙等器物取代。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台灣史前巨石與當代地景

作者: 葉長庚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巨石文化一向是引起大眾好奇心與矚目的對象,如英國的巨石陣、埃及的金字塔、復活節島的摩艾像等。台灣到底有沒有巨石文化?如果有,那又是什麼樣的型態?而這些巨石如今又在哪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跨越千年傳播萬里的台灣玉

作者: 黃國恩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 摘要: 台灣玉是地質學家眼中的礦物、史前人眼中的寶物、考古學家眼中的文物,從史前到現代,從台灣到東南亞,它牽動著一個時代的流行品味與工藝產業。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大坌坑文化陶器刻劃紋的美學

作者: 葉美珍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大坌坑文化存在於距今6,500至4,200年間,是台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初估已發現六十餘處的遺址。大坌坑文化陶器紋飾設計獨特的美感,表現了工匠對於陶器紋飾設計的邏輯,以及文化傳承的意義。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太平洋構樹的身世之謎

作者: 張至善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 摘要: 對於樹皮布材料的一步步探索,解開了太平洋構樹的身世之謎。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起源地,並發現構樹的傳播路徑與南島語族播遷中的「出台灣」假說相符。

烏賊的偽裝機制

作者: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16 | 服務機構: | 摘要: 烏賊擁有的強大視覺系統,可以在黑暗的海中發現天敵–抹香鯨的存在,然後啟動牠獨特的偽裝機制進行逃生。

烏賊偽裝術與會算術

作者: 焦傳金 | 發布日期: 20161227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 |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