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的作者是LIS情境科學教材, 發布日期是20180605, 摘要是賈伐尼在公開發表了能使死去蛙腿跳動的「動物電」後,引起了眾多科學家熱烈討論,進而發展出動物電以及金屬電兩派說法,兩派學家僵持不下,最後因為伏打的一項發現而有了重大的轉折,趕快來一探究竟吧!.

標題【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
摘要賈伐尼在公開發表了能使死去蛙腿跳動的「動物電」後,引起了眾多科學家熱烈討論,進而發展出動物電以及金屬電兩派說法,兩派學家僵持不下,最後因為伏打的一項發現而有了重大的轉折,趕快來一探究竟吧!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7eee2fc8-0371-4b61-b1cd-f6b795bd2575
作者LIS情境科學教材
服務機構(空)
發布日期20180605

標題

【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

摘要

賈伐尼在公開發表了能使死去蛙腿跳動的「動物電」後,引起了眾多科學家熱烈討論,進而發展出動物電以及金屬電兩派說法,兩派學家僵持不下,最後因為伏打的一項發現而有了重大的轉折,趕快來一探究竟吧!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7eee2fc8-0371-4b61-b1cd-f6b795bd2575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服務機構

(空)

發布日期

20180605

根據名稱 化學 電化學線 蛙腿戰爭I 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化學 電化學線 蛙腿戰爭I 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 ...)

【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5 | 服務機構: | 摘要: 賈伐尼在公開發表了能使死去蛙腿跳動的「動物電」後,引起了眾多科學家熱烈討論,進而發展出動物電以及金屬電兩派說法,兩派學家僵持不下,最後因為伏打的一項發現而有了重大的轉折,趕快來一探究竟吧!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2735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7eee2fc8-0371-4b61-b1cd-f6b795bd2575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5 | 服務機構: | 摘要: 賈伐尼在公開發表了能使死去蛙腿跳動的「動物電」後,引起了眾多科學家熱烈討論,進而發展出動物電以及金屬電兩派說法,兩派學家僵持不下,最後因為伏打的一項發現而有了重大的轉折,趕快來一探究竟吧!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2735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7eee2fc8-0371-4b61-b1cd-f6b795bd2575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 搜尋所有 化學 電化學線 蛙腿戰爭I 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 ... ]

根據姓名 LIS情境科學教材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上: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8-4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下: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9-1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實驗教學】科學實驗當精品,成品美到讓你融化!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1629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8616355-8f88-4f5d-8b8f-8db3b54df5f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上: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8-4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科學史上最有梗的20堂物理課. 下: 40部LIS影片讓你秒懂物理

作者: 胡妙芬作 | LIS情境科學教材總監修 | 陳彥伶繪 | 出版機構: 親子天下 | 版次: 第一版 | 預訂出版日: 109/08 | 適讀對象: 青少年 | 頁數: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503-659-1 (EPUB)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大發現!已經發生的事情居然「可以倒帶」?——可逆反應 【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在過去,化學反應普遍被認為是因為兩個物質間存在著吸引力,並且會彼此消耗,而讓反應結束在某一物質消耗殆盡時,所以是一種不可逆的單向反應。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這股「吸引力」在當時的科學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實驗教學】科學實驗當精品,成品美到讓你融化!

節目名稱: LIS情境科學教材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1629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8616355-8f88-4f5d-8b8f-8db3b54df5fb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下】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6/7 | 服務機構: | 摘要: 所有可逆反應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反應到最後,原料跟產物會呈現特殊的比例。而這些固定比例則源自於物質的濃度和吸引力所達到的「反應平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化學 | 化學反應線】壞學生才蹺課?找到「化學反應的神奇比例」打臉老師啦!——化學平衡【上】

作者: LIS情境科學教材 | 發布日期: 20180607 | 服務機構: | 摘要: 1798年後,科學家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可分成可逆與不可逆反應,但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的酯化反應中發現,無論怎麼反應,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LIS情境科學教材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化學 | 電化學線】蛙腿戰爭I——賈伐尼的動物電 【下】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冰雪圈的暖化與衝擊

作者: 汪中和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 摘要: 冰雪圈對於維持地球氣候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性,然而,隨著工業革命開啟,人類排放過量的溫室氣體到大氣層中,造成冰雪圈暖化,除了帶來氣候變化的失衡與極端化,更造成海平面快速的上升,而北極圈暖化速度更是全球暖...

終結昏睡病,致力女權運動——露易斯.皮爾絲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40507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露易斯.皮爾絲是研究非洲昏睡病並找出解方的傑出女科學家,曾親自到該病盛行的剛果,進行藥物測試。也曾發展出梅毒的模式動物供研究使用。此外,她還發明了一種在兔子身上可以移植的布-皮二氏瘤,是全世界在研究癌...

熱帶醫學的創建與未來

作者: 李尚仁 | 發布日期: 201307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摘要: 英國醫師萬巴德早年曾在高雄行醫約5年之久,是第一位提出「熱帶醫學」這個名詞的醫師,在瘧疾與絲蟲病研究貢獻卓著而有「熱帶醫學之父」美譽。

以科學之名–塔斯克吉梅毒研究

作者: 陳恒安 | 發布日期: 20020917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 摘要: 雖說覆水難收,但是我們已停止沉默,不再逃避。終於,我們能正視你們的眼睛,我代表美國人民對你們說,美國政府對你們的處置是可恥的,我感到抱歉。–美國總統柯林頓

研究腦膜炎的傑出女性學者–莎拉‧伊莉莎白‧布蘭瀚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41204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這是戰時,大多數的男人都進了陸軍、海軍或空軍……我則在醫學院講授細菌學。當大戰結束時,我發現我對細菌學已陷入太深,再也無法自拔了。」─ 莎拉‧伊莉莎白‧布蘭瀚

面對新興疾病 事先備好武器

作者: 劉馨香 | 發布日期: 2019092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團隊 | 摘要: 人類對新興疾病往往缺乏抵抗能力,唯有國際合作,對病毒進行徹底研究,才能預防大規模疫情發生。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引言

作者: 張善楠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題報導特邀編輯 | 摘要: 史前人如何生活?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是如何製作的?他們用何種器物裝盛食物,裝盛的器皿有美學設計嗎?其製作技術背後的文化意涵是什麼?他們愛美嗎?穿金戴玉嗎?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烏山頭的史前人

作者: 林秀嫚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從遺址出土的骨頭可看到一個古代社會的人口組成、健康狀況、族群關係、風俗習慣、社會認知與生活環境。例如由烏山頭遺址出土的一位最年老個體的骨骸,可以推測史前社會應該已有「老人」照護的現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都蘭灣史前陶器的製作工藝

作者: 吳意琳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摘要: 史前遺留的物品並不會說話,考古學家的工作就是轉譯這些物質的資訊。因此,以陶器工藝分析所獲得的線索可使史前人類的活動一點一滴地具象化。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史前台灣的大航海時代

作者: 楊小青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在史前台灣的第一次大航海時代,外來物質開始影響台灣的文化體系,也帶動人群的流動,玉器的文化傳統逐漸被外來的金屬器、玻璃、瑪瑙等器物取代。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台灣史前巨石與當代地景

作者: 葉長庚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巨石文化一向是引起大眾好奇心與矚目的對象,如英國的巨石陣、埃及的金字塔、復活節島的摩艾像等。台灣到底有沒有巨石文化?如果有,那又是什麼樣的型態?而這些巨石如今又在哪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跨越千年傳播萬里的台灣玉

作者: 黃國恩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 摘要: 台灣玉是地質學家眼中的礦物、史前人眼中的寶物、考古學家眼中的文物,從史前到現代,從台灣到東南亞,它牽動著一個時代的流行品味與工藝產業。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大坌坑文化陶器刻劃紋的美學

作者: 葉美珍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大坌坑文化存在於距今6,500至4,200年間,是台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初估已發現六十餘處的遺址。大坌坑文化陶器紋飾設計獨特的美感,表現了工匠對於陶器紋飾設計的邏輯,以及文化傳承的意義。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太平洋構樹的身世之謎

作者: 張至善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 摘要: 對於樹皮布材料的一步步探索,解開了太平洋構樹的身世之謎。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起源地,並發現構樹的傳播路徑與南島語族播遷中的「出台灣」假說相符。

烏賊的偽裝機制

作者: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16 | 服務機構: | 摘要: 烏賊擁有的強大視覺系統,可以在黑暗的海中發現天敵–抹香鯨的存在,然後啟動牠獨特的偽裝機制進行逃生。

冰雪圈的暖化與衝擊

作者: 汪中和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 摘要: 冰雪圈對於維持地球氣候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性,然而,隨著工業革命開啟,人類排放過量的溫室氣體到大氣層中,造成冰雪圈暖化,除了帶來氣候變化的失衡與極端化,更造成海平面快速的上升,而北極圈暖化速度更是全球暖...

終結昏睡病,致力女權運動——露易斯.皮爾絲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40507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露易斯.皮爾絲是研究非洲昏睡病並找出解方的傑出女科學家,曾親自到該病盛行的剛果,進行藥物測試。也曾發展出梅毒的模式動物供研究使用。此外,她還發明了一種在兔子身上可以移植的布-皮二氏瘤,是全世界在研究癌...

熱帶醫學的創建與未來

作者: 李尚仁 | 發布日期: 20130710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摘要: 英國醫師萬巴德早年曾在高雄行醫約5年之久,是第一位提出「熱帶醫學」這個名詞的醫師,在瘧疾與絲蟲病研究貢獻卓著而有「熱帶醫學之父」美譽。

以科學之名–塔斯克吉梅毒研究

作者: 陳恒安 | 發布日期: 20020917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 摘要: 雖說覆水難收,但是我們已停止沉默,不再逃避。終於,我們能正視你們的眼睛,我代表美國人民對你們說,美國政府對你們的處置是可恥的,我感到抱歉。–美國總統柯林頓

研究腦膜炎的傑出女性學者–莎拉‧伊莉莎白‧布蘭瀚

作者: 劉仲康 | 發布日期: 20141204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 | 摘要: 「這是戰時,大多數的男人都進了陸軍、海軍或空軍……我則在醫學院講授細菌學。當大戰結束時,我發現我對細菌學已陷入太深,再也無法自拔了。」─ 莎拉‧伊莉莎白‧布蘭瀚

面對新興疾病 事先備好武器

作者: 劉馨香 | 發布日期: 2019092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團隊 | 摘要: 人類對新興疾病往往缺乏抵抗能力,唯有國際合作,對病毒進行徹底研究,才能預防大規模疫情發生。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引言

作者: 張善楠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專題報導特邀編輯 | 摘要: 史前人如何生活?他們穿什麼樣的衣服,是如何製作的?他們用何種器物裝盛食物,裝盛的器皿有美學設計嗎?其製作技術背後的文化意涵是什麼?他們愛美嗎?穿金戴玉嗎?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烏山頭的史前人

作者: 林秀嫚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從遺址出土的骨頭可看到一個古代社會的人口組成、健康狀況、族群關係、風俗習慣、社會認知與生活環境。例如由烏山頭遺址出土的一位最年老個體的骨骸,可以推測史前社會應該已有「老人」照護的現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都蘭灣史前陶器的製作工藝

作者: 吳意琳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摘要: 史前遺留的物品並不會說話,考古學家的工作就是轉譯這些物質的資訊。因此,以陶器工藝分析所獲得的線索可使史前人類的活動一點一滴地具象化。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史前台灣的大航海時代

作者: 楊小青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在史前台灣的第一次大航海時代,外來物質開始影響台灣的文化體系,也帶動人群的流動,玉器的文化傳統逐漸被外來的金屬器、玻璃、瑪瑙等器物取代。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台灣史前巨石與當代地景

作者: 葉長庚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巨石文化一向是引起大眾好奇心與矚目的對象,如英國的巨石陣、埃及的金字塔、復活節島的摩艾像等。台灣到底有沒有巨石文化?如果有,那又是什麼樣的型態?而這些巨石如今又在哪裡?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跨越千年傳播萬里的台灣玉

作者: 黃國恩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 摘要: 台灣玉是地質學家眼中的礦物、史前人眼中的寶物、考古學家眼中的文物,從史前到現代,從台灣到東南亞,它牽動著一個時代的流行品味與工藝產業。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大坌坑文化陶器刻劃紋的美學

作者: 葉美珍 | 發布日期: 20170406 | 服務機構: 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研究典藏組 | 摘要: 大坌坑文化存在於距今6,500至4,200年間,是台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初估已發現六十餘處的遺址。大坌坑文化陶器紋飾設計獨特的美感,表現了工匠對於陶器紋飾設計的邏輯,以及文化傳承的意義。

台灣史前文化的奧祕:太平洋構樹的身世之謎

作者: 張至善 | 發布日期: 20170407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展示教育組 | 摘要: 對於樹皮布材料的一步步探索,解開了太平洋構樹的身世之謎。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是太平洋構樹的起源地,並發現構樹的傳播路徑與南島語族播遷中的「出台灣」假說相符。

烏賊的偽裝機制

作者: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116 | 服務機構: | 摘要: 烏賊擁有的強大視覺系統,可以在黑暗的海中發現天敵–抹香鯨的存在,然後啟動牠獨特的偽裝機制進行逃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