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論還是進化論?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演化論還是進化論?達爾文與《物種起源》的作者是王道還, 發布日期是20160323, 服務機構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摘要是演化論、進化論,哪一種翻譯才是正確的? 來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王道還教授,從達爾文的生平、他的曠世巨作《物種起源》切入,讓我們看見演化論的真實面貌以及達爾文精彩的一生。.

標題演化論還是進化論?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摘要演化論、進化論,哪一種翻譯才是正確的? 來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王道還教授,從達爾文的生平、他的曠世巨作《物種起源》切入,讓我們看見演化論的真實面貌以及達爾文精彩的一生。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9/detail?ID=4fecb8e1-e93b-42de-8cc6-c49a516a17d8
作者王道還
服務機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發布日期20160323

標題

演化論還是進化論?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摘要

演化論、進化論,哪一種翻譯才是正確的? 來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王道還教授,從達爾文的生平、他的曠世巨作《物種起源》切入,讓我們看見演化論的真實面貌以及達爾文精彩的一生。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9/detail?ID=4fecb8e1-e93b-42de-8cc6-c49a516a17d8

作者

王道還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發布日期

20160323

根據名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演化論還是進化論?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6/3/2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演化論、進化論,哪一種翻譯才是正確的? 來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王道還教授,從達爾文的生平、他的曠世巨作《物種起源》切入,讓我們看見演化論的真實面貌以及達爾文精彩的一生。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手語的認知神經科學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5110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在日常生活說話時,我們常以手勢協助傳情達意,然而手勢不是「語言」,所能傳遞的訊息極為有限,聾人使用的手語則是不折不扣的語言。這兩種傳訊模式都以手傳達象徵意義,功能卻截然不同。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手語的認知神經科學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5/11/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在日常生活說話時,我們常以手勢協助傳情達意,然而手勢不是「語言」,所能傳遞的訊息極為有限,聾人使用的手語則是不折不扣的語言。這兩種傳訊模式都以手傳達象徵意義,功能卻截然不同。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SARS的來源:中華菊頭蝠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21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今年(2013)10月底,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領導的團隊發表報告,宣布在昆明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發現了7個類似SARS病毒的冠狀病毒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SARS的來源:中華菊頭蝠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2/1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今年(2013)10月底,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領導的團隊發表報告,宣布在昆明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發現了7個類似SARS病毒的冠狀病毒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人類B型肝炎病毒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8020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1980年代,義大利南部出土了一批乾屍,當時研究人員在其中一名孩子手臂、身體、面孔的皮膚上發現了丘疹遺跡,推測死因是天花。後來研究人員才發現,B型肝炎病毒也可能在孩子臉上造成丘疹,於是研究人員花了一年...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人類B型肝炎病毒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8/2/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1980年代,義大利南部出土了一批乾屍,當時研究人員在其中一名孩子手臂、身體、面孔的皮膚上發現了丘疹遺跡,推測死因是天花。後來研究人員才發現,B型肝炎病毒也可能在孩子臉上造成丘疹,於是研究人員花了一年...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停止吸菸,遠離腦中風!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6090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腦血管疾病(俗名腦中風)一直在衛生福利部統計的國人十大死因中榜上有名。2010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中央醫院(HUCH)神經外科部的團隊發現,造成腦中風其中之一的蜘蛛膜下腔出血(SAH)原因,環境因素的影...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演化論還是進化論?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6/3/2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演化論、進化論,哪一種翻譯才是正確的? 來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王道還教授,從達爾文的生平、他的曠世巨作《物種起源》切入,讓我們看見演化論的真實面貌以及達爾文精彩的一生。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手語的認知神經科學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5110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在日常生活說話時,我們常以手勢協助傳情達意,然而手勢不是「語言」,所能傳遞的訊息極為有限,聾人使用的手語則是不折不扣的語言。這兩種傳訊模式都以手傳達象徵意義,功能卻截然不同。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手語的認知神經科學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5/11/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在日常生活說話時,我們常以手勢協助傳情達意,然而手勢不是「語言」,所能傳遞的訊息極為有限,聾人使用的手語則是不折不扣的語言。這兩種傳訊模式都以手傳達象徵意義,功能卻截然不同。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SARS的來源:中華菊頭蝠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021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今年(2013)10月底,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領導的團隊發表報告,宣布在昆明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發現了7個類似SARS病毒的冠狀病毒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SARS的來源:中華菊頭蝠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4/2/13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今年(2013)10月底,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領導的團隊發表報告,宣布在昆明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發現了7個類似SARS病毒的冠狀病毒株。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人類B型肝炎病毒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8020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1980年代,義大利南部出土了一批乾屍,當時研究人員在其中一名孩子手臂、身體、面孔的皮膚上發現了丘疹遺跡,推測死因是天花。後來研究人員才發現,B型肝炎病毒也可能在孩子臉上造成丘疹,於是研究人員花了一年...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人類B型肝炎病毒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8/2/2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1980年代,義大利南部出土了一批乾屍,當時研究人員在其中一名孩子手臂、身體、面孔的皮膚上發現了丘疹遺跡,推測死因是天花。後來研究人員才發現,B型肝炎病毒也可能在孩子臉上造成丘疹,於是研究人員花了一年...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停止吸菸,遠離腦中風!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6090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腦血管疾病(俗名腦中風)一直在衛生福利部統計的國人十大死因中榜上有名。2010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中央醫院(HUCH)神經外科部的團隊發現,造成腦中風其中之一的蜘蛛膜下腔出血(SAH)原因,環境因素的影...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

根據姓名 王道還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7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王道還 ...)

原來,我們都誤解了「物種原始」?——學科學的「文字障」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7012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達爾文的《物種原始》,膾炙人口,其談論的是自然史的根本問題,也就是「物種原始問題」。在達爾文的理論中,生物透過隨機性的「突變」、「血緣」、非隨機的「選擇」、「適應」等四個概念來進行演化,其中演化並非亂...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原來,我們都誤解了「物種原始」?——學科學的「文字障」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7/1/2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達爾文的《物種原始》,膾炙人口,其談論的是自然史的根本問題,也就是「物種原始問題」。在達爾文的理論中,生物透過隨機性的「突變」、「血緣」、非隨機的「選擇」、「適應」等四個概念來進行演化,其中演化並非亂...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家如何殺蚊子?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11101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要消滅蚊子的治本之道是:熟悉蚊子習性、消除蚊子滋生源。科學家製作硼酸殺蟲劑成功消滅沙漠中90%的蚊子,而且好消息是還殺死大部份的病原傳媒—雌蚊。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家如何殺蚊子?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1/11/1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要消滅蚊子的治本之道是:熟悉蚊子習性、消除蚊子滋生源。科學家製作硼酸殺蟲劑成功消滅沙漠中90%的蚊子,而且好消息是還殺死大部份的病原傳媒—雌蚊。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原來病毒也會生病!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00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病毒通常比細菌還要小,但「媽媽病毒」(Mamavirus)指的是比細菌還大的巨型病毒。其他筱病毒則會寄生在這些「媽媽病毒」上,他們會讓媽媽病毒複製自己的效率大打折扣,使媽媽病毒生病,不易感染新的宿主。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原來病毒也會生病!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0/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病毒通常比細菌還要小,但「媽媽病毒」(Mamavirus)指的是比細菌還大的巨型病毒。其他筱病毒則會寄生在這些「媽媽病毒」上,他們會讓媽媽病毒複製自己的效率大打折扣,使媽媽病毒生病,不易感染新的宿主。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剖腹產的嬰兒比較容易變胖?與腸道菌群有關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7120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剖腹產的嬰兒可能容易變胖、面臨的健康威脅也更多?科學家推測的原因有兩種,第一,剖腹產的嬰兒並沒有從母親產道獲得有益健康的腸道細菌,其次,由於手術時使用抗生素,使得腸道菌群的組成不正常。為了改善此現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原來,我們都誤解了「物種原始」?——學科學的「文字障」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7012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達爾文的《物種原始》,膾炙人口,其談論的是自然史的根本問題,也就是「物種原始問題」。在達爾文的理論中,生物透過隨機性的「突變」、「血緣」、非隨機的「選擇」、「適應」等四個概念來進行演化,其中演化並非亂...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原來,我們都誤解了「物種原始」?——學科學的「文字障」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7/1/2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達爾文的《物種原始》,膾炙人口,其談論的是自然史的根本問題,也就是「物種原始問題」。在達爾文的理論中,生物透過隨機性的「突變」、「血緣」、非隨機的「選擇」、「適應」等四個概念來進行演化,其中演化並非亂...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家如何殺蚊子?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11101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要消滅蚊子的治本之道是:熟悉蚊子習性、消除蚊子滋生源。科學家製作硼酸殺蟲劑成功消滅沙漠中90%的蚊子,而且好消息是還殺死大部份的病原傳媒—雌蚊。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科學家如何殺蚊子?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1/11/1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要消滅蚊子的治本之道是:熟悉蚊子習性、消除蚊子滋生源。科學家製作硼酸殺蟲劑成功消滅沙漠中90%的蚊子,而且好消息是還殺死大部份的病原傳媒—雌蚊。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原來病毒也會生病!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00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病毒通常比細菌還要小,但「媽媽病毒」(Mamavirus)指的是比細菌還大的巨型病毒。其他筱病毒則會寄生在這些「媽媽病毒」上,他們會讓媽媽病毒複製自己的效率大打折扣,使媽媽病毒生病,不易感染新的宿主。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原來病毒也會生病!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3/10/7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病毒通常比細菌還要小,但「媽媽病毒」(Mamavirus)指的是比細菌還大的巨型病毒。其他筱病毒則會寄生在這些「媽媽病毒」上,他們會讓媽媽病毒複製自己的效率大打折扣,使媽媽病毒生病,不易感染新的宿主。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剖腹產的嬰兒比較容易變胖?與腸道菌群有關

作者: 王道還 | 發布日期: 20171205 | 服務機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摘要: 剖腹產的嬰兒可能容易變胖、面臨的健康威脅也更多?科學家推測的原因有兩種,第一,剖腹產的嬰兒並沒有從母親產道獲得有益健康的腸道細菌,其次,由於手術時使用抗生素,使得腸道菌群的組成不正常。為了改善此現象,...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王道還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演化論還是進化論?達爾文與《物種起源》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設計的知識與技能:生態城市的綠風水

作者: 李彥頤 | 發布日期: 20121003 | 服務機構: 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研究所 | 摘要: 若對居住環境品質感到不舒適,便需要仔細體會環境的條件,思考以現代技術建立人居環境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的和諧關係,使居者健康舒適,因此必須了解生態城市的綠風水。

兩招教你判斷雞蛋的新鮮度

作者: 劉承慈 | 發布日期: 20180424 | 服務機構: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 | 摘要: 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蛋」料理,那麼要如何判斷蛋的新鮮度呢?第一招:將雞蛋對著光源檢查蛋殼的氣室大小,越不新鮮的蛋,氣室越大。第二招:打蛋時注意蛋白是否濃稠、蛋黃是否圓形無缺損。最後還要注意蛋的保存期...

食用雞蛋的注意事項及相關科學研究(下):安全吃雞蛋-煮熟

作者: 劉承慈 | 發布日期: 20180424 | 服務機構: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 | 摘要:

放牧與籠飼的雞蛋,孰優孰劣?—— 好蛋這樣挑(三)

作者: 劉承慈 | 發布日期: 20180423 | 服務機構: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 | 摘要: 消費者選購蛋品時,常常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迷思,包括:生鮮雞蛋不清洗比清洗衛生,放牧比籠飼蛋雞生產的蛋品質好,直接向農場買蛋比在市場上買新鮮,雞飼料成分會影響雞蛋的品質。

散蛋、盒裝蛋,差別在哪裡? —— 好蛋這樣挑(二)

作者: 劉承慈 | 發布日期: 20180423 | 服務機構: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 | 摘要: 散蛋是目前國內生鮮雞蛋產銷的最主要方式,政府相關管理法規中,此種雞蛋不需經洗選與分級便利商店;超市、賣場購買雞蛋,則通常都是包裝雞蛋,包括一般洗選蛋、CAS優良生鮮蛋和產銷履歷蛋品。

挑雞蛋不是越大越好 —— 好蛋這樣挑(一)

作者: 劉承慈 | 發布日期: 20180423 | 服務機構: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 | 摘要: 雞蛋是最常見的食材,但什麼樣子的雞蛋才是「好蛋」?觀察外殼是否乾淨、有無裂縫,大小以中小型為佳,因蛋殼較厚不易遭到細菌污染,大的雞蛋蛋殼反而較薄。買蛋回家後,可以用一碗水測試雞蛋的浮力,若沉在水底也代...

壞蛋如何惹人愛?發酵蛋製品的開發

作者: 陳怡兆 | 發布日期: 20161207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加工組 | 摘要: 近年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把發酵技術導入蛋品加工,開發各種美味「壞蛋」,如紅麴酒糟蛋產品、鹹鴨蛋白類腐乳產品、發酵蛋飲品等。但是在各種發酵蛋的製作過程中會產生全蛋利用不均的問題,例如紅麴酒糟蛋僅蛋黃可食用,...

情緒來的太快?——情緒與腦

作者: 楊延光 | 發布日期: 20030710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部 | 摘要: 有沒有體會過情緒變化很快,或是一生氣就不自禁做出行動的時候,在情緒平復後又會懊惱自己為什麼如此衝動。其實情緒並不是無中生有,也許大腦的科學可以給我們答案。

秋雨晴時淚不晴——沮喪和憂鬱

作者: 陸汝斌 | 發布日期: 20051107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及精神學科 | 摘要: 憂鬱症是成年病患中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因而自殺的案例也有快速增加的趨勢。其實只要患者及早接受指導與治療,在家庭親友的支持和諒解下,應該可以走出憂鬱和沮喪的陰影。

青少年也會失眠嗎?

作者: 毛惠瑩 | 發布日期: 20171106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 摘要: 台灣青少年升學壓力大,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6年的「青少年睡眠大調查」發現,全台有24%的青少年有失眠經驗,也就是每班將近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曾受失眠所困擾。

災難,然後(一):心理的創傷誰人「災」

作者: 潘昌志 | 發布日期: 20131216 | 服務機構: 自由科學作家 | 摘要: 創傷後心理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是一種災後可能會發生的心理症狀,使得災民即使在身體復原、家園重建之後,仍然走不出創傷帶來的痛苦陰影,...

從演化的觀點談憂鬱症

作者: 楊延光 | 發布日期: 20041110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部 | 摘要: 經過你們的身邊,我還得戴起微笑順從的面具,是否察覺到掩飾背後的殘缺臉孔呢?如果知道了,是不是又會帶來一場風暴?我沒錯!別罵我……一位生命在我們手中不幸流逝的憂鬱症患者

電機資工的現況與未來:遠離憂鬱–以智慧型手機察覺負面情緒

作者: 蔣榮先 | 發布日期: 20161103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摘要: 智慧型手機很適合做為個人憂鬱傾向的追蹤平台,在手機上追蹤使用者的情緒,能即時察覺到自身的狀況,適時脫離負面情緒。

新冠肺炎,30年最難打的疫戰

作者: 李宗祐 | 發布日期: 2020030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由冠狀病毒引起的COVID-19疫情已在全球多國傳播,長期致力於疾病防疫的金傳春教授分析新興傳染病的發生與防堵對策,並直言COVID-19是30年來最難打的疫戰。

病毒與先天免疫系統如何過招?

作者: 凌斌 | 發布日期: 20131009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 | 摘要: 病毒介在生物與無生物之間,需要寄生在宿主細胞中,才能不停複製、繁衍。雖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有致病危險,但歷史中有許多瘟疫、流行疾病都是病毒引發,因此對抗病毒成為全球醫學的共同目標。除了接種疫苗達到後天免...

設計的知識與技能:生態城市的綠風水

作者: 李彥頤 | 發布日期: 20121003 | 服務機構: 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研究所 | 摘要: 若對居住環境品質感到不舒適,便需要仔細體會環境的條件,思考以現代技術建立人居環境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的和諧關係,使居者健康舒適,因此必須了解生態城市的綠風水。

兩招教你判斷雞蛋的新鮮度

作者: 劉承慈 | 發布日期: 20180424 | 服務機構: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 | 摘要: 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蛋」料理,那麼要如何判斷蛋的新鮮度呢?第一招:將雞蛋對著光源檢查蛋殼的氣室大小,越不新鮮的蛋,氣室越大。第二招:打蛋時注意蛋白是否濃稠、蛋黃是否圓形無缺損。最後還要注意蛋的保存期...

食用雞蛋的注意事項及相關科學研究(下):安全吃雞蛋-煮熟

作者: 劉承慈 | 發布日期: 20180424 | 服務機構: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 | 摘要:

放牧與籠飼的雞蛋,孰優孰劣?—— 好蛋這樣挑(三)

作者: 劉承慈 | 發布日期: 20180423 | 服務機構: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 | 摘要: 消費者選購蛋品時,常常有許多似是而非的迷思,包括:生鮮雞蛋不清洗比清洗衛生,放牧比籠飼蛋雞生產的蛋品質好,直接向農場買蛋比在市場上買新鮮,雞飼料成分會影響雞蛋的品質。

散蛋、盒裝蛋,差別在哪裡? —— 好蛋這樣挑(二)

作者: 劉承慈 | 發布日期: 20180423 | 服務機構: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 | 摘要: 散蛋是目前國內生鮮雞蛋產銷的最主要方式,政府相關管理法規中,此種雞蛋不需經洗選與分級便利商店;超市、賣場購買雞蛋,則通常都是包裝雞蛋,包括一般洗選蛋、CAS優良生鮮蛋和產銷履歷蛋品。

挑雞蛋不是越大越好 —— 好蛋這樣挑(一)

作者: 劉承慈 | 發布日期: 20180423 | 服務機構: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 | 摘要: 雞蛋是最常見的食材,但什麼樣子的雞蛋才是「好蛋」?觀察外殼是否乾淨、有無裂縫,大小以中小型為佳,因蛋殼較厚不易遭到細菌污染,大的雞蛋蛋殼反而較薄。買蛋回家後,可以用一碗水測試雞蛋的浮力,若沉在水底也代...

壞蛋如何惹人愛?發酵蛋製品的開發

作者: 陳怡兆 | 發布日期: 20161207 | 服務機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加工組 | 摘要: 近年農委會畜產試驗所把發酵技術導入蛋品加工,開發各種美味「壞蛋」,如紅麴酒糟蛋產品、鹹鴨蛋白類腐乳產品、發酵蛋飲品等。但是在各種發酵蛋的製作過程中會產生全蛋利用不均的問題,例如紅麴酒糟蛋僅蛋黃可食用,...

情緒來的太快?——情緒與腦

作者: 楊延光 | 發布日期: 20030710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部 | 摘要: 有沒有體會過情緒變化很快,或是一生氣就不自禁做出行動的時候,在情緒平復後又會懊惱自己為什麼如此衝動。其實情緒並不是無中生有,也許大腦的科學可以給我們答案。

秋雨晴時淚不晴——沮喪和憂鬱

作者: 陸汝斌 | 發布日期: 20051107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及精神學科 | 摘要: 憂鬱症是成年病患中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因而自殺的案例也有快速增加的趨勢。其實只要患者及早接受指導與治療,在家庭親友的支持和諒解下,應該可以走出憂鬱和沮喪的陰影。

青少年也會失眠嗎?

作者: 毛惠瑩 | 發布日期: 20171106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 摘要: 台灣青少年升學壓力大,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6年的「青少年睡眠大調查」發現,全台有24%的青少年有失眠經驗,也就是每班將近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曾受失眠所困擾。

災難,然後(一):心理的創傷誰人「災」

作者: 潘昌志 | 發布日期: 20131216 | 服務機構: 自由科學作家 | 摘要: 創傷後心理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是一種災後可能會發生的心理症狀,使得災民即使在身體復原、家園重建之後,仍然走不出創傷帶來的痛苦陰影,...

從演化的觀點談憂鬱症

作者: 楊延光 | 發布日期: 20041110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部 | 摘要: 經過你們的身邊,我還得戴起微笑順從的面具,是否察覺到掩飾背後的殘缺臉孔呢?如果知道了,是不是又會帶來一場風暴?我沒錯!別罵我……一位生命在我們手中不幸流逝的憂鬱症患者

電機資工的現況與未來:遠離憂鬱–以智慧型手機察覺負面情緒

作者: 蔣榮先 | 發布日期: 20161103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摘要: 智慧型手機很適合做為個人憂鬱傾向的追蹤平台,在手機上追蹤使用者的情緒,能即時察覺到自身的狀況,適時脫離負面情緒。

新冠肺炎,30年最難打的疫戰

作者: 李宗祐 | 發布日期: 2020030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由冠狀病毒引起的COVID-19疫情已在全球多國傳播,長期致力於疾病防疫的金傳春教授分析新興傳染病的發生與防堵對策,並直言COVID-19是30年來最難打的疫戰。

病毒與先天免疫系統如何過招?

作者: 凌斌 | 發布日期: 20131009 | 服務機構: 成功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 | 摘要: 病毒介在生物與無生物之間,需要寄生在宿主細胞中,才能不停複製、繁衍。雖然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有致病危險,但歷史中有許多瘟疫、流行疾病都是病毒引發,因此對抗病毒成為全球醫學的共同目標。除了接種疫苗達到後天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