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十字架走苦路的流行病學家——陳建仁教授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揹十字架走苦路的流行病學家——陳建仁教授的作者是張志玲, 發布日期是20060105, 服務機構是《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摘要是在2003年SARS期間,出任衛生署署長的陳建仁是國際知名的流行病學家,在B型肝炎、砷中毒、病毒相關癌症、環境因子與遺傳基因交互作用都有重大的研究成果。.

標題揹十字架走苦路的流行病學家——陳建仁教授
摘要在2003年SARS期間,出任衛生署署長的陳建仁是國際知名的流行病學家,在B型肝炎、砷中毒、病毒相關癌症、環境因子與遺傳基因交互作用都有重大的研究成果。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4aac72e1-e3ca-4f99-8b33-e588d395dcda
作者張志玲
服務機構《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發布日期20060105

標題

揹十字架走苦路的流行病學家——陳建仁教授

摘要

在2003年SARS期間,出任衛生署署長的陳建仁是國際知名的流行病學家,在B型肝炎、砷中毒、病毒相關癌症、環境因子與遺傳基因交互作用都有重大的研究成果。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4aac72e1-e3ca-4f99-8b33-e588d395dcda

作者

張志玲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發布日期

20060105

根據名稱 科學發展 特約文字編輯 文字整理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科學發展 特約文字編輯 文字整理 ...)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何美泠教授的醫研人生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200724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何美泠擔任高醫大骨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的17年間,完成許多傲視眾人的成就,不僅奪得6項國家新創獎、40件國內外專利,,完成10件專利的技術轉移,開設2家新創公司,此外,何教授個人也以骨細胞生物學、生理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何美泠教授的醫研人生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20/7/24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何美泠擔任高醫大骨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的17年間,完成許多傲視眾人的成就,不僅奪得6項國家新創獎、40件國內外專利,,完成10件專利的技術轉移,開設2家新創公司,此外,何教授個人也以骨細胞生物學、生理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藉科普服務 培養社會道德—黃家逸老師的科學志工團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70802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近幾年黑心油問題、毒澱粉事件、竄改食品效期和重金屬污染的事件層出不窮,導致社會上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為此悲天憫人的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黃家逸老師不斷地思考,自己的「液晶與超穎材料實驗室」團隊能為社會做...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藉科普服務 培養社會道德—黃家逸老師的科學志工團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7/8/2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近幾年黑心油問題、毒澱粉事件、竄改食品效期和重金屬污染的事件層出不窮,導致社會上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為此悲天憫人的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黃家逸老師不斷地思考,自己的「液晶與超穎材料實驗室」團隊能為社會做...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何美鄉催生台灣疫苗工廠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21112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時,政府曾向民間收購口罩因應疫情,何美鄉發現台灣沒有自主掌握特定醫療資源的能力——例如疫苗。全球流感疫苗供應廠集中在歐洲,且產能原先就不足。如果台灣沒有掌握生產疫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何美鄉催生台灣疫苗工廠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2/11/12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時,政府曾向民間收購口罩因應疫情,何美鄉發現台灣沒有自主掌握特定醫療資源的能力——例如疫苗。全球流感疫苗供應廠集中在歐洲,且產能原先就不足。如果台灣沒有掌握生產疫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以生物技術整治戴奧辛汙染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50506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戴奧辛具有頑強性與生物毒性,其中以四氯聯苯戴奧辛的毒性最強,稱為世紀之毒。主要來源是高溫燃燒和化學製程中產生的不純物質,少部分是天然生成,降解戴奧辛毒性是整治環境汙染的大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以生物技術整治戴奧辛汙染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5/5/6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戴奧辛具有頑強性與生物毒性,其中以四氯聯苯戴奧辛的毒性最強,稱為世紀之毒。主要來源是高溫燃燒和化學製程中產生的不純物質,少部分是天然生成,降解戴奧辛毒性是整治環境汙染的大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何美泠教授的醫研人生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200724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何美泠擔任高醫大骨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的17年間,完成許多傲視眾人的成就,不僅奪得6項國家新創獎、40件國內外專利,,完成10件專利的技術轉移,開設2家新創公司,此外,何教授個人也以骨細胞生物學、生理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何美泠教授的醫研人生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20/7/24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何美泠擔任高醫大骨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的17年間,完成許多傲視眾人的成就,不僅奪得6項國家新創獎、40件國內外專利,,完成10件專利的技術轉移,開設2家新創公司,此外,何教授個人也以骨細胞生物學、生理學、...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藉科普服務 培養社會道德—黃家逸老師的科學志工團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70802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近幾年黑心油問題、毒澱粉事件、竄改食品效期和重金屬污染的事件層出不窮,導致社會上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為此悲天憫人的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黃家逸老師不斷地思考,自己的「液晶與超穎材料實驗室」團隊能為社會做...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藉科普服務 培養社會道德—黃家逸老師的科學志工團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7/8/2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近幾年黑心油問題、毒澱粉事件、竄改食品效期和重金屬污染的事件層出不窮,導致社會上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為此悲天憫人的東海大學應用物理學系黃家逸老師不斷地思考,自己的「液晶與超穎材料實驗室」團隊能為社會做...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何美鄉催生台灣疫苗工廠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21112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時,政府曾向民間收購口罩因應疫情,何美鄉發現台灣沒有自主掌握特定醫療資源的能力——例如疫苗。全球流感疫苗供應廠集中在歐洲,且產能原先就不足。如果台灣沒有掌握生產疫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何美鄉催生台灣疫苗工廠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2/11/12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爆發時,政府曾向民間收購口罩因應疫情,何美鄉發現台灣沒有自主掌握特定醫療資源的能力——例如疫苗。全球流感疫苗供應廠集中在歐洲,且產能原先就不足。如果台灣沒有掌握生產疫苗...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以生物技術整治戴奧辛汙染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50506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戴奧辛具有頑強性與生物毒性,其中以四氯聯苯戴奧辛的毒性最強,稱為世紀之毒。主要來源是高溫燃燒和化學製程中產生的不純物質,少部分是天然生成,降解戴奧辛毒性是整治環境汙染的大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以生物技術整治戴奧辛汙染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5/5/6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戴奧辛具有頑強性與生物毒性,其中以四氯聯苯戴奧辛的毒性最強,稱為世紀之毒。主要來源是高溫燃燒和化學製程中產生的不純物質,少部分是天然生成,降解戴奧辛毒性是整治環境汙染的大事。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科學發展 特約文字編輯 文字整理 ... ]

根據姓名 張志玲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張志玲 ...)

張志玲

職稱: 董事 | 持有股份數: 700000 | 所代表法人: | 寧致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54664715

@ 董監事資料集

張志玲

職稱: 董事 | 持有股份數: 6000000 | 所代表法人: | 和理非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85034543

@ 董監事資料集

張志玲

職稱: 董事 | 持有股份數: 500000 | 所代表法人: | 永沛盈貿易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96682051

@ 董監事資料集

張志玲

公司名稱: 和理非有限公司 | 到職日期: 1081107 | 統一編號: 85034543

@ 公司登記經理人資料集

翻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腦力激盪中學習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8030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教育界興起了一種稱為知識翻新(又稱知識建立,knowledge building)的新教學法,老師必須鼓勵學生提想法,並需具備能型塑氛圍的本領,以利學生在想做、想學、想嘗試的氣氛中,長時間和想法對話、...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張志玲

職稱: 董事 | 持有股份數: 700000 | 所代表法人: | 寧致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54664715

@ 董監事資料集

張志玲

職稱: 董事 | 持有股份數: 6000000 | 所代表法人: | 和理非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85034543

@ 董監事資料集

張志玲

職稱: 董事 | 持有股份數: 500000 | 所代表法人: | 永沛盈貿易有限公司 | 統一編號: 96682051

@ 董監事資料集

張志玲

公司名稱: 和理非有限公司 | 到職日期: 1081107 | 統一編號: 85034543

@ 公司登記經理人資料集

翻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腦力激盪中學習

作者: 張志玲 | 發布日期: 20180308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文字整理) | 摘要: 教育界興起了一種稱為知識翻新(又稱知識建立,knowledge building)的新教學法,老師必須鼓勵學生提想法,並需具備能型塑氛圍的本領,以利學生在想做、想學、想嘗試的氣氛中,長時間和想法對話、...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搜尋所有 張志玲 ... ]

姓名 張志玲 找到的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

(以下顯示 5 筆) (或要:查詢所有 張志玲)
公司地址負責人統一編號狀態

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5段70號6樓之3
張志玲81610452撤銷 - 獨資

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14號9樓之10
張志玲85034543解散 (核准解散日期: 2024-09-05)

屏東縣萬丹鄉萬全村萬丹路一段415號
張志玲94299475核准設立 - 獨資

高雄市鼓山區臨海二路23號之1
張志玲94619370核准設立 - 獨資

新北市板橋區南門街9號
張志玲99145204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25135662)

登記地址: 臺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5段70號6樓之3 | 負責人: 張志玲 | 統編: 81610452 | 撤銷 - 獨資

登記地址: 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一路14號9樓之10 | 負責人: 張志玲 | 統編: 85034543 | 解散 (核准解散日期: 2024-09-05)

登記地址: 屏東縣萬丹鄉萬全村萬丹路一段415號 | 負責人: 張志玲 | 統編: 94299475 | 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高雄市鼓山區臨海二路23號之1 | 負責人: 張志玲 | 統編: 94619370 | 核准設立 - 獨資

登記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南門街9號 | 負責人: 張志玲 | 統編: 99145204 | 歇業 - 獨資 (核准文號: 1025135662)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揹十字架走苦路的流行病學家——陳建仁教授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追求環境永續 台灣該如何擁抱綠能——專訪清大科法所副教授高銘志

作者: 陳其暐 | 發布日期: 20210406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科技進步的幅度遠超過往,帶來了更為便捷的生活環境,但經濟高度成長所衍生的代價也逐漸浮現:工廠、交通工具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大氣層內逐漸累積,形成了溫室效應,導致南北極海冰減少...

新好材料鈣鈦礦,改造太陽能電池

作者: 郭雅欣 | 發布日期: 20200721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一直以來,太陽能電池的材料都以最常使用的半導體材料——矽晶為主,然而近幾年,材料界卻出現了一名新星——鈣鈦礦,它的出現為太陽能電池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地質能源:把火力發電變乾淨的兩大技術!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31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對於無法自產能源的台灣來說,便宜的火力發電變成了無可避免的選擇,然而,燃燒煤礦所帶來的空氣汙染與二氧化碳排放,將對地球環境造成嚴重的負擔。因此,透過潔淨煤、二氧化碳捕集的技術來改善上述問題,是台灣能源...

電業改革與能源轉型起步走!

作者: 林瑞珠 | 發布日期: 20190904 | 服務機構: 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科 | 摘要: 能源使用的模式攸關文明的興衰,決策者與國人應建立正確的能源史觀。如何落實並兼顧「能源安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永續能源策略,已成為國家永續發展的重點。

快!還要更快!衝破雲霄的超音速飛行器

作者: 牛仰堯 | 發布日期: 20170418 | 服務機構: 淡江大學航太工程學系教授 | 摘要: 一旦達到超音速的疾速飛行,不僅難以維持燃料燃燒時的穩定性,複雜的空氣動力學理論、發展耐高溫的機體材料也是研發超音速飛機的技術難關所在,此外,突破音障時產生的巨大噪音,更是使得超音速客機停產至今。

民營航太與太空飛機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023 | 服務機構: | 摘要:

「黑盒子」其實不是黑色——揭開飛行紀錄器的秘密

作者: 官文霖 | 發布日期: 20140307 | 服務機構: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 | 摘要: 飛機上有一種俗稱「黑盒子」的「飛航紀錄器」,它記錄著每趟飛行任務的過程,提供調查人員研判飛航事故中駕駛員與其他人員的對話、飛航軌跡、速度、高度、姿態、系統警告等。

撲翼型無人機仿生鳥和蝙蝠的摺疊翼

作者: 賴婉婷 | 發布日期: 20170425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博物館研究組 | 摘要: 本篇介紹仿生鳥和蝙蝠可摺疊翅膀的撲翼型無人機,遇到障礙物時機翼可摺疊變形回彈,輕鬆飛越狹窄空間,即使意外撞擊障礙也能迅速恢復,將可應用於環境監測、海上巡邏、國土保育、急難搜救、氣象觀測、通訊中繼、實境...

夢想飛上青天(一):使出渾身解數,我要登天去!

作者: 范賢娟 | 發布日期: 20180418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 摘要: 現今,乘著飛機橫跨陸海之間,是再日常不過的事。但將歷史往前推,人類要如同飛鳥翱翔空中根本不可能,因此我們將「登天」用以形容難以達成之事。在真實駕著飛機飛行以前,人類用了哪些登天秘訣呢?

MIT迷你潛艇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 姚荏富 | 發布日期: 202112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在王朝欽教授的領導下,由中山大學水下載具研發中心所開發的「第一代雙載水下載具(Two-person 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MUV)」,今年終於成功踏出指標性的一步!

船模實驗在做什麼?船隻設計的眉眉角角

作者: 吳謹安 | 發布日期: 2021112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臺灣近年推動自主國防,時常可以看到國艦國造的相關新聞,但你有沒有想過:所費不貲動輒數億的造船經費,要如何知道實船完工是真的功能完整的呢?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陳政宏指出,為了驗證船隻...

海洋尖兵.潛入湛藍秘境

作者: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 發布日期: 20190911 | 服務機構: | 摘要: 本展介紹臺灣首座可觸及水下3,000公尺的深海工作型水下遙控無人載具(以下簡稱ROV),以及它的工作母船-臺灣現役最大、最先進的海洋研究船「勵進」及其配備的海洋探測設備。 邀請您一起潛入深海,探索海...

綠色船舶設計新思維

作者: 葉榮華 | 發布日期: 20180417 | 服務機構: 高雄科技大學輪機工程系 | 摘要: 船舶設計技術的改善具有巨大的節油潛力,能為海運業節省約30%的油耗,並能減少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與二氧化碳的排放。

叫我「勵進」Call me LEGEND——深度剖析全臺灣最大海洋研究船

作者: 羅書韻 | 發布日期: 20180810 | 服務機構: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 摘要: 「她的名字就叫『勵進』,不是勵進號。」為了替她正名,海洋中心的工作人員這麼說道。與海研一號至三號的命名方式不同,這艘今年5月啟用、擁有全臺最先進配備的海洋研究船,以清代書法家鄧石如字體題名,而英文船名...

舉起地球的巨人——阿基米德的傳奇人生

作者: 陳琬婷 | 發布日期: 20120105 | 服務機構: 義守大學生物科技學系 | 摘要: 阿基米德是無人不曉的古希臘科學家和發明家,他從小受到家庭的科學薰陶,師事數學家歐幾里德,並且相當熱愛數學。他計算出了圓周率、發現了球體積,為微積分打下基礎。阿基米德的貢獻奠定許多當代發明的雛形,現今生...

追求環境永續 台灣該如何擁抱綠能——專訪清大科法所副教授高銘志

作者: 陳其暐 | 發布日期: 20210406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科技進步的幅度遠超過往,帶來了更為便捷的生活環境,但經濟高度成長所衍生的代價也逐漸浮現:工廠、交通工具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大氣層內逐漸累積,形成了溫室效應,導致南北極海冰減少...

新好材料鈣鈦礦,改造太陽能電池

作者: 郭雅欣 | 發布日期: 20200721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一直以來,太陽能電池的材料都以最常使用的半導體材料——矽晶為主,然而近幾年,材料界卻出現了一名新星——鈣鈦礦,它的出現為太陽能電池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地質能源:把火力發電變乾淨的兩大技術!

作者: 林子耕 | 發布日期: 20180312 | 服務機構: 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 摘要: 對於無法自產能源的台灣來說,便宜的火力發電變成了無可避免的選擇,然而,燃燒煤礦所帶來的空氣汙染與二氧化碳排放,將對地球環境造成嚴重的負擔。因此,透過潔淨煤、二氧化碳捕集的技術來改善上述問題,是台灣能源...

電業改革與能源轉型起步走!

作者: 林瑞珠 | 發布日期: 20190904 | 服務機構: 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科 | 摘要: 能源使用的模式攸關文明的興衰,決策者與國人應建立正確的能源史觀。如何落實並兼顧「能源安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永續能源策略,已成為國家永續發展的重點。

快!還要更快!衝破雲霄的超音速飛行器

作者: 牛仰堯 | 發布日期: 20170418 | 服務機構: 淡江大學航太工程學系教授 | 摘要: 一旦達到超音速的疾速飛行,不僅難以維持燃料燃燒時的穩定性,複雜的空氣動力學理論、發展耐高溫的機體材料也是研發超音速飛機的技術難關所在,此外,突破音障時產生的巨大噪音,更是使得超音速客機停產至今。

民營航太與太空飛機

作者: IC之音廣播電台 | 發布日期: 20151023 | 服務機構: | 摘要:

「黑盒子」其實不是黑色——揭開飛行紀錄器的秘密

作者: 官文霖 | 發布日期: 20140307 | 服務機構: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 | 摘要: 飛機上有一種俗稱「黑盒子」的「飛航紀錄器」,它記錄著每趟飛行任務的過程,提供調查人員研判飛航事故中駕駛員與其他人員的對話、飛航軌跡、速度、高度、姿態、系統警告等。

撲翼型無人機仿生鳥和蝙蝠的摺疊翼

作者: 賴婉婷 | 發布日期: 20170425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博物館研究組 | 摘要: 本篇介紹仿生鳥和蝙蝠可摺疊翅膀的撲翼型無人機,遇到障礙物時機翼可摺疊變形回彈,輕鬆飛越狹窄空間,即使意外撞擊障礙也能迅速恢復,將可應用於環境監測、海上巡邏、國土保育、急難搜救、氣象觀測、通訊中繼、實境...

夢想飛上青天(一):使出渾身解數,我要登天去!

作者: 范賢娟 | 發布日期: 20180418 | 服務機構: 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 摘要: 現今,乘著飛機橫跨陸海之間,是再日常不過的事。但將歷史往前推,人類要如同飛鳥翱翔空中根本不可能,因此我們將「登天」用以形容難以達成之事。在真實駕著飛機飛行以前,人類用了哪些登天秘訣呢?

MIT迷你潛艇是如何煉成的?

作者: 姚荏富 | 發布日期: 20211222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在王朝欽教授的領導下,由中山大學水下載具研發中心所開發的「第一代雙載水下載具(Two-person 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MUV)」,今年終於成功踏出指標性的一步!

船模實驗在做什麼?船隻設計的眉眉角角

作者: 吳謹安 | 發布日期: 20211123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臺灣近年推動自主國防,時常可以看到國艦國造的相關新聞,但你有沒有想過:所費不貲動輒數億的造船經費,要如何知道實船完工是真的功能完整的呢?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陳政宏指出,為了驗證船隻...

海洋尖兵.潛入湛藍秘境

作者: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 發布日期: 20190911 | 服務機構: | 摘要: 本展介紹臺灣首座可觸及水下3,000公尺的深海工作型水下遙控無人載具(以下簡稱ROV),以及它的工作母船-臺灣現役最大、最先進的海洋研究船「勵進」及其配備的海洋探測設備。 邀請您一起潛入深海,探索海...

綠色船舶設計新思維

作者: 葉榮華 | 發布日期: 20180417 | 服務機構: 高雄科技大學輪機工程系 | 摘要: 船舶設計技術的改善具有巨大的節油潛力,能為海運業節省約30%的油耗,並能減少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與二氧化碳的排放。

叫我「勵進」Call me LEGEND——深度剖析全臺灣最大海洋研究船

作者: 羅書韻 | 發布日期: 20180810 | 服務機構: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 摘要: 「她的名字就叫『勵進』,不是勵進號。」為了替她正名,海洋中心的工作人員這麼說道。與海研一號至三號的命名方式不同,這艘今年5月啟用、擁有全臺最先進配備的海洋研究船,以清代書法家鄧石如字體題名,而英文船名...

舉起地球的巨人——阿基米德的傳奇人生

作者: 陳琬婷 | 發布日期: 20120105 | 服務機構: 義守大學生物科技學系 | 摘要: 阿基米德是無人不曉的古希臘科學家和發明家,他從小受到家庭的科學薰陶,師事數學家歐幾里德,並且相當熱愛數學。他計算出了圓周率、發現了球體積,為微積分打下基礎。阿基米德的貢獻奠定許多當代發明的雛形,現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