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命的大貢獻:動物模式&無菌化小鼠生產技術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標題小生命的大貢獻:動物模式&無菌化小鼠生產技術的作者是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發布日期是20180131, 摘要是藥物的研發與動物實驗息息相關,國家研究院動物中心透過「大鼠胚胎顯微注射技術」以及「CRISPR/Cas9基因飛鏢技術」創造出最佳的實驗動物,減少小生命的無謂犧牲。.

標題小生命的大貢獻:動物模式&無菌化小鼠生產技術
摘要藥物的研發與動物實驗息息相關,國家研究院動物中心透過「大鼠胚胎顯微注射技術」以及「CRISPR/Cas9基因飛鏢技術」創造出最佳的實驗動物,減少小生命的無謂犧牲。
連結網址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b745e72-bf93-4165-a996-c94b3a70861a
作者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實驗研究院
服務機構(空)
發布日期20180131

標題

小生命的大貢獻:動物模式&無菌化小鼠生產技術

摘要

藥物的研發與動物實驗息息相關,國家研究院動物中心透過「大鼠胚胎顯微注射技術」以及「CRISPR/Cas9基因飛鏢技術」創造出最佳的實驗動物,減少小生命的無謂犧牲。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b745e72-bf93-4165-a996-c94b3a70861a

作者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實驗研究院

服務機構

(空)

發布日期

20180131

根據名稱 小生命的大貢獻:動物模式 無菌化小鼠生產技術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小生命的大貢獻:動物模式 無菌化小鼠生產技術 ...)

小生命的大貢獻:動物模式&無菌化小鼠生產技術

作者: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實驗研究院 | 發布日期: 2018/1/31 | 服務機構: | 摘要: 藥物的研發與動物實驗息息相關,國家研究院動物中心透過「大鼠胚胎顯微注射技術」以及「CRISPR/Cas9基因飛鏢技術」創造出最佳的實驗動物,減少小生命的無謂犧牲。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小生命的大貢獻:動物模式&無菌化小鼠生產技術

節目名稱: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3857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b745e72-bf93-4165-a996-c94b3a70861a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小生命的大貢獻:動物模式&無菌化小鼠生產技術

作者: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實驗研究院 | 發布日期: 2018/1/31 | 服務機構: | 摘要: 藥物的研發與動物實驗息息相關,國家研究院動物中心透過「大鼠胚胎顯微注射技術」以及「CRISPR/Cas9基因飛鏢技術」創造出最佳的實驗動物,減少小生命的無謂犧牲。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小生命的大貢獻:動物模式&無菌化小鼠生產技術

節目名稱: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3857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9b745e72-bf93-4165-a996-c94b3a70861a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 搜尋所有 小生命的大貢獻:動物模式 無菌化小鼠生產技術 ... ]

根據姓名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實驗研究院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7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實驗研究院 ...)

上帝之手「CRISPR/Cas9」如何打造基因改造實驗鼠?

作者: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實驗研究院 | 發布日期: 20180131 | 服務機構: | 摘要: CRISPR/Cas9技術的靈感來源於細菌的一種原始的免疫系統。細菌在抵抗病毒的過程中,會將敵人的基因片段留在細菌自己體內,記憶該病毒的DNA,可用來抵抗該種外源遺傳物質的再次入侵,往後若有相同的DN...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上帝之手「CRISPR/Cas9」如何打造基因改造實驗鼠?

作者: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實驗研究院 | 發布日期: 2018/1/31 | 服務機構: | 摘要: CRISPR/Cas9技術的靈感來源於細菌的一種原始的免疫系統。細菌在抵抗病毒的過程中,會將敵人的基因片段留在細菌自己體內,記憶該病毒的DNA,可用來抵抗該種外源遺傳物質的再次入侵,往後若有相同的DN...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上帝之手「CRISPR/Cas9」如何打造基因改造實驗鼠?

節目名稱: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4743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b603284a-5614-47e5-a338-a4e54bae1413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雲端上的新視界:防災研究平台、iFlyover飛行導航

節目名稱: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2687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fc2a881a-e161-45d7-864f-48a5034f556e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風雨生信心:洪水數值模式、試驗流域計畫

節目名稱: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2166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79bad882-8f11-407d-9ed8-f13ef822e584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航向太空 · 看見臺灣:福衛五號

節目名稱: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5182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1129f323-e780-4eb5-b638-029f5ccd16ed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航向太空 · 看見臺灣:福衛二號的貢獻

節目名稱: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4467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ab8cee18-94ce-46b4-a79e-f500721cda69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上帝之手「CRISPR/Cas9」如何打造基因改造實驗鼠?

作者: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實驗研究院 | 發布日期: 20180131 | 服務機構: | 摘要: CRISPR/Cas9技術的靈感來源於細菌的一種原始的免疫系統。細菌在抵抗病毒的過程中,會將敵人的基因片段留在細菌自己體內,記憶該病毒的DNA,可用來抵抗該種外源遺傳物質的再次入侵,往後若有相同的DN...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上帝之手「CRISPR/Cas9」如何打造基因改造實驗鼠?

作者: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國家實驗研究院 | 發布日期: 2018/1/31 | 服務機構: | 摘要: CRISPR/Cas9技術的靈感來源於細菌的一種原始的免疫系統。細菌在抵抗病毒的過程中,會將敵人的基因片段留在細菌自己體內,記憶該病毒的DNA,可用來抵抗該種外源遺傳物質的再次入侵,往後若有相同的DN...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上帝之手「CRISPR/Cas9」如何打造基因改造實驗鼠?

節目名稱: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4743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b603284a-5614-47e5-a338-a4e54bae1413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雲端上的新視界:防災研究平台、iFlyover飛行導航

節目名稱: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2687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fc2a881a-e161-45d7-864f-48a5034f556e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風雨生信心:洪水數值模式、試驗流域計畫

節目名稱: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2166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79bad882-8f11-407d-9ed8-f13ef822e584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航向太空 · 看見臺灣:福衛五號

節目名稱: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5182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1129f323-e780-4eb5-b638-029f5ccd16ed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航向太空 · 看見臺灣:福衛二號的貢獻

節目名稱: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 | 製作單位: | 點閱數值: 4467 | 連結網址: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8/detail?ID=ab8cee18-94ce-46b4-a79e-f500721cda69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影視節目

[ 搜尋所有 東臺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實驗研究院 ... ]

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資料集內搜尋:


與小生命的大貢獻:動物模式&無菌化小鼠生產技術同分類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新知專欄

「江南Style」暗藏的科學秘密!

作者: 臺北之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50921 | 服務機構: | 摘要: 南韓歌手PSY的《江南Style》,曾在全世界引起旋風,成為當時的爆紅單曲。然而,為什麼我們一聽到它就會感到快樂又興奮呢?黃志方教授從音樂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為我們解析共振頻率、曲速、節奏複雜度與人類情...

現實生活中的「聲之形」?簡介「克拉尼圖形」實驗

作者: 蕭如珀 | 楊信男 | 發布日期: 20190708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達文西曾注意到質點會因振動而形成不尋常的圖形;伽利略也注意到,樂器共鳴板上的毛髮在特定地方會動,其他地方卻不會——這些現象就是所謂的「克拉尼圖形」。克拉尼是一名德國物理學家、同時也是音樂家,他是最早深...

為什麼義大利名琴的音色難以複製?

作者: 文詠萱 | 發布日期: 2019112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108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獲獎名單已公布,其中臺灣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戴桓青以「不只發現失智症病因 跨領域挖掘名琴奧秘」為由獲獎,他的小提琴名琴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並獲世界知名媒體採訪報導。

是噪音還是?學者號召一起錄製「日常之聲」

作者: 楊敦凱 | 發布日期: 20140709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 摘要: 美國普渡大學景觀生態學者Bryan C. Pijanowski,利用智慧型手機的錄音功能開發出一款行動App ─「Soundscape Recorder」,可用來錄製週遭長達數分鐘的聲音,並記錄所在位...

阿茲海默症(五):音樂如何治療阿茲海默症?

作者: 賴秋蓮 | 發布日期: 20141021 | 服務機構: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科 | 摘要: 國內外研究認為,音樂治療在失智症病人的行為及社會互動方面可能是有效益的,也可改善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雖然在整體認知功能及睡眠方面的療效,目前仍沒有一致性的結論,透過進行中的研究,似乎將逐漸明朗,音樂...

再獲聽覺:談人工電子耳與基因體醫療

作者: 吳振吉 | 發布日期: 20190510 | 服務機構: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台灣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副教授/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 摘要: 聽損和基因有高度關聯性,兒童聽損是很常見的臨床問題,大約有1%-3%的兒童具有遺傳性聽損,所幸人工電子耳是目前發展最成功的生醫電子裝置,能夠有效協助聽損病人重新獲得高解析度的聽覺,古典音樂家貝多芬為最...

兒子的好奇心,讓曾桂英催生出屬於部落的〈科學小原子〉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30603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科學小原子〉製作人曾桂英對科學的喜愛,來自於兒子的眾多提問,關注教育議題的她,開始在原住民電視台製播科學教育節目,走入部落,成功結合原住民文化與科學知識,榮獲金鐘獎的最佳兒童少年節目獎。

兒童精神疾病的守護者——高淑芬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31007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從小到大,班上只要誰遇到問題,就會找我,同學和老師也覺得我滿擅長解開別人的心結,但我沒想過會踏上精神醫學這條路。」不料,高醫師當年實習的第一站,就在精神科。

毅力淬煉專業——張明熙走在新藥最前線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創立台灣第一個書目計量研究團隊!黃慕萱永不懈怠的學術路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02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台灣的太空夢─國家長程太空發展的目標與關鍵科技

作者: 林俊良 | 發布日期: 20190122 |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中興講座教授 | 摘要: 福衛五號是台灣第一枚由設計、組裝到測試皆由國人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於2017年8月25日成功發射進入軌道,截至目前,已在任務軌道上正常運行一年多,國家太空中心也在2018年9月21日開...

太空(與)政治導讀--太空資源就在你我身邊

作者: 張志立 | 發布日期: 20180706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探空火箭:台灣探空火箭的發展

作者: 吳明仁 | 發布日期: 20180206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探空氣球偵測的範圍以50公里以內的大氣層為主,而400公里外的太空探測由人造衛星擔綱,至於50公里到400公里間的空域,則由探空火箭彌補前述兩種工具的不足。

我國能源轉型的現況與展望

作者: 林子倫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 | 摘要: 談到減碳,我們不得不面對能源議題,因為在氣候變遷裡大約有8-9成直接或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是與能源有關,近年來國際間主要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開始下降,開發中國家也開始制定減碳方案,而台灣更已經成...

有「核」不可?–核能疑慮面面觀

作者: 周懷樸 | 發布日期: 20130627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 摘要:

「江南Style」暗藏的科學秘密!

作者: 臺北之音廣播股份有限公司 | 發布日期: 20150921 | 服務機構: | 摘要: 南韓歌手PSY的《江南Style》,曾在全世界引起旋風,成為當時的爆紅單曲。然而,為什麼我們一聽到它就會感到快樂又興奮呢?黃志方教授從音樂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為我們解析共振頻率、曲速、節奏複雜度與人類情...

現實生活中的「聲之形」?簡介「克拉尼圖形」實驗

作者: 蕭如珀 | 楊信男 | 發布日期: 20190708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 摘要: 達文西曾注意到質點會因振動而形成不尋常的圖形;伽利略也注意到,樂器共鳴板上的毛髮在特定地方會動,其他地方卻不會——這些現象就是所謂的「克拉尼圖形」。克拉尼是一名德國物理學家、同時也是音樂家,他是最早深...

為什麼義大利名琴的音色難以複製?

作者: 文詠萱 | 發布日期: 20191129 | 服務機構: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 摘要: 108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獲獎名單已公布,其中臺灣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戴桓青以「不只發現失智症病因 跨領域挖掘名琴奧秘」為由獲獎,他的小提琴名琴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並獲世界知名媒體採訪報導。

是噪音還是?學者號召一起錄製「日常之聲」

作者: 楊敦凱 | 發布日期: 20140709 | 服務機構: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 摘要: 美國普渡大學景觀生態學者Bryan C. Pijanowski,利用智慧型手機的錄音功能開發出一款行動App ─「Soundscape Recorder」,可用來錄製週遭長達數分鐘的聲音,並記錄所在位...

阿茲海默症(五):音樂如何治療阿茲海默症?

作者: 賴秋蓮 | 發布日期: 20141021 | 服務機構: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科 | 摘要: 國內外研究認為,音樂治療在失智症病人的行為及社會互動方面可能是有效益的,也可改善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雖然在整體認知功能及睡眠方面的療效,目前仍沒有一致性的結論,透過進行中的研究,似乎將逐漸明朗,音樂...

再獲聽覺:談人工電子耳與基因體醫療

作者: 吳振吉 | 發布日期: 20190510 | 服務機構: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台灣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副教授/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 摘要: 聽損和基因有高度關聯性,兒童聽損是很常見的臨床問題,大約有1%-3%的兒童具有遺傳性聽損,所幸人工電子耳是目前發展最成功的生醫電子裝置,能夠有效協助聽損病人重新獲得高解析度的聽覺,古典音樂家貝多芬為最...

兒子的好奇心,讓曾桂英催生出屬於部落的〈科學小原子〉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30603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科學小原子〉製作人曾桂英對科學的喜愛,來自於兒子的眾多提問,關注教育議題的她,開始在原住民電視台製播科學教育節目,走入部落,成功結合原住民文化與科學知識,榮獲金鐘獎的最佳兒童少年節目獎。

兒童精神疾病的守護者——高淑芬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31007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從小到大,班上只要誰遇到問題,就會找我,同學和老師也覺得我滿擅長解開別人的心結,但我沒想過會踏上精神醫學這條路。」不料,高醫師當年實習的第一站,就在精神科。

毅力淬煉專業——張明熙走在新藥最前線

作者: 吳美枝 | 發布日期: 20141230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美國Amgen公司是全球研發人體基因新藥著名的公司,曾任職Amgen公司的成功大學特聘教授張明熙即是其中一位發明者。1999年,張教授帶著她的專業,自美返台,積極研發新藥,也戮力培育台灣的生技人才。2...

創立台灣第一個書目計量研究團隊!黃慕萱永不懈怠的學術路

作者: 江欣怡 | 發布日期: 20130201 | 服務機構: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 摘要: 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評比(NTU Ranking),是由臺灣大學黃慕萱教授於2006所發展的大學排名,孜孜不倦的黃教授,無論擔任哪一種角色,都抱持著追求極致的態度,如今已成為台灣書目計量學首屈一指的研究學...

台灣的太空夢─國家長程太空發展的目標與關鍵科技

作者: 林俊良 | 發布日期: 20190122 | 服務機構: 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中興講座教授 | 摘要: 福衛五號是台灣第一枚由設計、組裝到測試皆由國人自主發展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於2017年8月25日成功發射進入軌道,截至目前,已在任務軌道上正常運行一年多,國家太空中心也在2018年9月21日開...

太空(與)政治導讀--太空資源就在你我身邊

作者: 張志立 | 發布日期: 20180706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探空火箭:台灣探空火箭的發展

作者: 吳明仁 | 發布日期: 20180206 | 服務機構: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 | 摘要: 探空氣球偵測的範圍以50公里以內的大氣層為主,而400公里外的太空探測由人造衛星擔綱,至於50公里到400公里間的空域,則由探空火箭彌補前述兩種工具的不足。

我國能源轉型的現況與展望

作者: 林子倫 | 發布日期: 20190828 | 服務機構: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 | 摘要: 談到減碳,我們不得不面對能源議題,因為在氣候變遷裡大約有8-9成直接或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是與能源有關,近年來國際間主要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開始下降,開發中國家也開始制定減碳方案,而台灣更已經成...

有「核」不可?–核能疑慮面面觀

作者: 周懷樸 | 發布日期: 20130627 | 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 |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