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oving Communication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Through an Innovative Arabic Writing System
-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灣國際科展優勝作品 @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作品名稱Improving Communication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Through an Innovative Arabic Writing System的作者是Taala Fahad Moahammadsadiq, 得獎情形是一等獎, 科別是行為與社會科學, 年度是2019年, 科展類別是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國別是沙烏地阿拉伯, 摘要是Visual impairment is a major global health problem. In 2017, WHO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253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with this ailment. According t....

作品名稱Improving Communication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Through an Innovative Arabic Writing System
科展類別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年度2019年
科別行為與社會科學
得獎情形一等獎
就讀學校Al-Faisaliah Islamic School
指導老師(空)
作者Taala Fahad Moahammadsadiq
關鍵字(用,區隔)(空)
摘要Visual impairment is a major global health problem. In 2017, WHO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253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with this ailment. According to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prevalence of visual impairment in the Saudi population is 9.3%. Learning Braille by families of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remains a major obstacle, which precipitates several communication issues. Moreover, difficulties for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lie in learning braille with languages that include diacritical marks; consequently, affecting their academic progress. My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roject is to help improving life quality of these individuals, and the focus is to advance their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adaptation. This was accomplished through creating a new simpler Arabic writing system using geometrical shapes. As a part of this project, fifteen participa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were interviewed and tried this new writing system; two of them are adults between 25 and 40 years old while the rest are students from 9 to 17 years old. Additionally, 100 participa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completed a survey. The data showed that students learned this system in two hours in comparison with students that mastered braille in a few months. This shows that this system is easier to learn and subsequently saves time and effort. The most important value added to this project is that diacritical marks were combined with the alphabet, thereby considerably reducing book sizes compared to Braille-written books. This project presents a novel system that helps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to increase their confidence and independence.
國別沙烏地阿拉伯

作品名稱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Through an Innovative Arabic Writing System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年度

2019年

科別

行為與社會科學

得獎情形

一等獎

就讀學校

Al-Faisaliah Islamic School

指導老師

(空)

作者

Taala Fahad Moahammadsadiq

關鍵字(用,區隔)

(空)

摘要

Visual impairment is a major global health problem. In 2017, WHO estimated that there were 253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with this ailment. According to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prevalence of visual impairment in the Saudi population is 9.3%. Learning Braille by families of stud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remains a major obstacle, which precipitates several communication issues. Moreover, difficulties for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lie in learning braille with languages that include diacritical marks; consequently, affecting their academic progress. My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roject is to help improving life quality of these individuals, and the focus is to advance their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adaptation. This was accomplished through creating a new simpler Arabic writing system using geometrical shapes. As a part of this project, fifteen participa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were interviewed and tried this new writing system; two of them are adults between 25 and 40 years old while the rest are students from 9 to 17 years old. Additionally, 100 participa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completed a survey. The data showed that students learned this system in two hours in comparison with students that mastered braille in a few months. This shows that this system is easier to learn and subsequently saves time and effort. The most important value added to this project is that diacritical marks were combined with the alphabet, thereby considerably reducing book sizes compared to Braille-written books. This project presents a novel system that helps people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to increase their confidence and independence.

國別

沙烏地阿拉伯

根據名稱 Al-Faisaliah Islamic School 找到的相關資料

An Innovative Design of Enhanced-Performance Solar Panel Using Heat Pipe and Thermoelectric Generato...

作者: Norah Fahad Alamri | 指導老師: | 得獎情形: 三等獎 | 科別: 工程學 | 年度: 2019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沙烏地阿拉伯 | 關鍵字(用,區隔): | 摘要: Solar energy is a main source of energy that is expected to play a vital role in fulfilling the futu...

@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灣國際科展優勝作品

An Innovative Design of Enhanced-Performance Solar Panel Using Heat Pipe and Thermoelectric Generato...

作者: Norah Fahad Alamri | 指導老師: | 得獎情形: 三等獎 | 科別: 工程學 | 年度: 2019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沙烏地阿拉伯 | 關鍵字(用,區隔): | 摘要: Solar energy is a main source of energy that is expected to play a vital role in fulfilling the futu...

@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灣國際科展優勝作品

[ 搜尋所有 Al-Faisaliah Islamic School ... ]

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灣國際科展優勝作品』資料集內搜尋:


與Improving Communication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Through an Innovative Arabic Writing System同分類的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灣國際科展優勝作品

製備超疏水性修飾石墨烯海綿應用於廢油回收

作者: 王品方 | 吳昀軒 | 指導老師: 許名智 | 張煥宗 | 得獎情形: 四等獎 | 科別: 環境工程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石墨烯、超疏水性、海綿 | 摘要: 本實驗使用聚胺基甲酸酯(PU)海綿為基材,藉由在表面吸附石墨烯材料使海綿表面具有超疏水性,使其在水中能有效分離出油類或有機溶劑,達到油水分離的效果。將還原氧化石墨烯吸附在海綿上,接著使用十三氟辛基三乙...

改良鐵氧體法利用配體去除含鉻廢水

作者: 劉冠伶 | 黃佩怡 | 指導老師: 戴孟倫 | 得獎情形: 三等獎 | 科別: 環境工程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鐵氧體法,六價鉻,螯合配體 | 摘要: 鐵氧體是一種有特定晶體結構的複合氧化物,不溶於酸、鹼、鹽溶液和水。   鐵氧體法是目前較高效率、低成本處理六價鉻廢水的方法,該方法是利用亞鐵離子提供的電子將水溶液中的六價鉻還原成三價鉻,三價鉻取代鐵...

探討眼睛對於不同顏色赫曼方格的視錯覺

作者: 周芷語 | 謝宜薰 | 指導老師: 林獻升 | 郭瓊華 | 得獎情形: 二等獎 | 科別: 行為與社會科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視錯覺 、 赫曼方格 、 十二色色環 | 摘要: 我們的視覺能力是大腦將感官所觀察到的物體,由於物體受到形狀、線條、顏色的變化,加上人們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誤認物象,會產生與實際不符合的判斷性的視錯覺。為探討探討眼睛對不同顏色的赫曼方格的視錯覺,我們標...

The change in NaCl crystals from cubic to octahedral~Sodium polyacrylate stabilizes the {111} face o...

作者: Aiko Yokoyama | Izumi Moriyama | 指導老師: Naomi Ukita | 得獎情形: 一等獎 | 科別: 化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日本 | 關鍵字(用,區隔): NaCl, crystal, octahedral | 摘要: When adding 2% or 4% sodium polyacrylate as habit modifier, standard milky-white octahedral NaCl cry...

綠豆發芽水抑制黴菌效果之探討

作者: 王濰平 | 王瀚德 | 指導老師: 王正康 | 黃慧茹 | 得獎情形: 三等獎,00,巴西科學博覽會MOSTRATEC,出國正選代表 | 科別: 植物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 摘要: 本實驗延續過去的研究,進一步探討綠豆發芽水抑制黴菌之機制。經實驗推測,綠豆發芽水中有多種物質-而其中主要為分子量小於3kD的胜肽參與抑制黴菌。而為更了解此現象,設計不同的實驗探討其機制。在縮短浸泡時間...

台灣萍蓬草兩型葉發育與植物激素ABA與GA關係之研究

作者: 葉禹彤 | 尹唯柔 | 指導老師: 吳雅嵐 | 楊健志 | 得獎情形: 四等獎 | 科別: 植物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台灣萍蓬草、植物激素、演化 | 摘要: 台灣萍蓬草為台灣原生種水生植物,其葉片因應環境變化改變型態的現象稱為兩型葉(heterophylly leaves),本研究旨在探究此植物的兩型葉性質差異與演化脈絡。我們比較野生型與實驗室培養的台灣萍...

Machine-learning assisted antibiotic detection and categorization using bacterial arrays

作者: 魏嶔典 | 黃帷喆 | 指導老師: 黃慧茹 | 得獎情形: 三等獎 | 科別: 微生物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 摘要: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抗生素殘留的問題日益嚴重。為此,本研究建立了一個稱作細菌陣列固相分析(BacSPA)的方法來檢測和分類樣品中的抗生素。本研究將15個在質體中植入生物冷光的大腸桿菌液,點在與11種...

以線蟲模型探討核醣核酸結合蛋白MSI-1如何影響微小核醣核酸let-7調控lin-41路徑

作者: 陳伶亞 | 林芸竹 | 指導老師: 吳雅嵐 | 詹世鵬 | 得獎情形: 二等獎,土耳其科學能源工程博覽會OKSEF,出國正選代表 | 科別: 微生物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線蟲、msi-1、let-7 | 摘要: 癌症是世界性的嚴重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基因調控的失控是造成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先前的文獻已知,微小核醣核酸let-7負向調控下游基因lin-41是調控細胞週期及癌症發展和預後的重要路徑...

利用共生菌與小球藻建構不須添加培養基且能日夜發電的長效生物光伏電池

作者: 李芊葳 | 指導老師: 李思賢 | 李宏孝 | 得獎情形: 一等獎,00,美國ISEF正選代表,出國正選代表 | 科別: 微生物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生物光伏電池,小球藻,共生菌 | 摘要: 生物光伏電池(BPV)是一種利用光合自營生物進行光電能量轉換的發電裝置。本研究利用共生菌G76創造不須補充培養基的固態複合型BPV。我們以陽極只含小球藻的BPV為控制組(X-C),發現在實驗開始24小...

『冰清欲結』-探討不同條件溶液結冰時溶質匯聚現象的差異

作者: 洪翌洋 | 劉宣妤 | 劉奐均 | 指導老師: 鄭士鴻 | 得獎情形: 四等獎 | 科別: 化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 摘要: 我們發現有些水溶液結冰後會推擠溶質到中央匯聚成顏色較深的區域,但有些溶液卻不會,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此現象的差異?於是我們操縱各種變因來觀察它們對溶液結冰時溶質匯聚表現的影響。 實驗發現並非所有的濃度...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Carb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EDLC

作者: 陳庠宇 | 林沅宥 | 鄭宇廷 | 指導老師: 黃勤展 | 薛龍 | 得獎情形: 三等獎 | 科別: 化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Residue of Plant, Nano-casting, Porous carbon | 摘要: 能源轉換及儲存裝置是目前科學發展的趨勢,本研究嘗試以植物軀幹為原料或是樹脂為原料發展孔洞碳材,並應用於電雙層電容器充放電,本研究除了探討不同植物碳的電性差異並改良,也致力於尋找樹脂碳的最佳合成參數。結...

以農業廢棄物芝麻稈做為紡織業常用染劑吸附材質之探討

作者: 陳茜筠 | 陳蓁 | 指導老師: 陳俊佑 | 張勤 | 得獎情形: 四等獎 | 科別: 化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吸附材,亞甲藍,剛果紅 | 摘要: 本研究的重點是使用芝麻稈作為高效的吸附材,進而從水溶液中去除在染紡工業上常用的亞甲藍、剛果紅及雅里西安藍。在研究中,我們分別以吸附時間、pH值、吸附起始濃度作為操作變因,研究其物理、化學參數如吸附率、...

全球平均海平面的年際變化(1993-2017),Mean Sea Level Variations on Inter-annual to Decadal Timescales, 1993-2017

作者: 廖廷涓 | 指導老師: 趙丰 | 陳忠城 | 得獎情形: 一等獎,00,美國ISEF正選代表,出國正選代表 | 科別: 地球與環境科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海平面,相關性,年際震盪 | 摘要: 本研究探討年際氣候震盪對全球平均海平面的影響,故將衛星測高儀數據剔除長期趨勢與季節波動後,與數個氣候指數進行互相關及同調性頻譜分析,其結果為:(i) 海平面與 ENSO,尤其是 Central-Pac...

颱風在短期與長期內影響海洋表層葉綠素a濃度改變之探討

作者: 黃子耘 | 指導老師: 萬義昞 | 周家祥 | 得獎情形: ,美國氣象學會獎 | 科別: 地球與環境科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颱風,葉綠素,營養鹽 | 摘要: 此研究主要探討颱風強度對於海洋表層葉綠素a的濃度影響的程度。由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資料庫中選取2008~2012年之西北太平洋颱風資料,共104個;另外,由NASA...

臺灣極端寒流個案與東亞地區冬季氣候之關聯

作者: 簡靖蓉 | 蔡承庭 | 指導老師: 楊善茜 | 洪夢白 | 得獎情形: 二等獎 | 科別: 地球與環境科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臺北寒流,1985年前後,迴歸分析 | 摘要: 本研究定義1967~2016年的極端寒流並將其分成1985前與1986後兩個時期,進行前後期寒流個案合成之綜觀環境場的比較,得知前後期確實有所不同,且以天為單位,後期寒流及非寒流差異較不明顯,推測需要...

製備超疏水性修飾石墨烯海綿應用於廢油回收

作者: 王品方 | 吳昀軒 | 指導老師: 許名智 | 張煥宗 | 得獎情形: 四等獎 | 科別: 環境工程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石墨烯、超疏水性、海綿 | 摘要: 本實驗使用聚胺基甲酸酯(PU)海綿為基材,藉由在表面吸附石墨烯材料使海綿表面具有超疏水性,使其在水中能有效分離出油類或有機溶劑,達到油水分離的效果。將還原氧化石墨烯吸附在海綿上,接著使用十三氟辛基三乙...

改良鐵氧體法利用配體去除含鉻廢水

作者: 劉冠伶 | 黃佩怡 | 指導老師: 戴孟倫 | 得獎情形: 三等獎 | 科別: 環境工程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鐵氧體法,六價鉻,螯合配體 | 摘要: 鐵氧體是一種有特定晶體結構的複合氧化物,不溶於酸、鹼、鹽溶液和水。   鐵氧體法是目前較高效率、低成本處理六價鉻廢水的方法,該方法是利用亞鐵離子提供的電子將水溶液中的六價鉻還原成三價鉻,三價鉻取代鐵...

探討眼睛對於不同顏色赫曼方格的視錯覺

作者: 周芷語 | 謝宜薰 | 指導老師: 林獻升 | 郭瓊華 | 得獎情形: 二等獎 | 科別: 行為與社會科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視錯覺 、 赫曼方格 、 十二色色環 | 摘要: 我們的視覺能力是大腦將感官所觀察到的物體,由於物體受到形狀、線條、顏色的變化,加上人們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誤認物象,會產生與實際不符合的判斷性的視錯覺。為探討探討眼睛對不同顏色的赫曼方格的視錯覺,我們標...

The change in NaCl crystals from cubic to octahedral~Sodium polyacrylate stabilizes the {111} face o...

作者: Aiko Yokoyama | Izumi Moriyama | 指導老師: Naomi Ukita | 得獎情形: 一等獎 | 科別: 化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日本 | 關鍵字(用,區隔): NaCl, crystal, octahedral | 摘要: When adding 2% or 4% sodium polyacrylate as habit modifier, standard milky-white octahedral NaCl cry...

綠豆發芽水抑制黴菌效果之探討

作者: 王濰平 | 王瀚德 | 指導老師: 王正康 | 黃慧茹 | 得獎情形: 三等獎,00,巴西科學博覽會MOSTRATEC,出國正選代表 | 科別: 植物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 摘要: 本實驗延續過去的研究,進一步探討綠豆發芽水抑制黴菌之機制。經實驗推測,綠豆發芽水中有多種物質-而其中主要為分子量小於3kD的胜肽參與抑制黴菌。而為更了解此現象,設計不同的實驗探討其機制。在縮短浸泡時間...

台灣萍蓬草兩型葉發育與植物激素ABA與GA關係之研究

作者: 葉禹彤 | 尹唯柔 | 指導老師: 吳雅嵐 | 楊健志 | 得獎情形: 四等獎 | 科別: 植物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台灣萍蓬草、植物激素、演化 | 摘要: 台灣萍蓬草為台灣原生種水生植物,其葉片因應環境變化改變型態的現象稱為兩型葉(heterophylly leaves),本研究旨在探究此植物的兩型葉性質差異與演化脈絡。我們比較野生型與實驗室培養的台灣萍...

Machine-learning assisted antibiotic detection and categorization using bacterial arrays

作者: 魏嶔典 | 黃帷喆 | 指導老師: 黃慧茹 | 得獎情形: 三等獎 | 科別: 微生物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 摘要: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抗生素殘留的問題日益嚴重。為此,本研究建立了一個稱作細菌陣列固相分析(BacSPA)的方法來檢測和分類樣品中的抗生素。本研究將15個在質體中植入生物冷光的大腸桿菌液,點在與11種...

以線蟲模型探討核醣核酸結合蛋白MSI-1如何影響微小核醣核酸let-7調控lin-41路徑

作者: 陳伶亞 | 林芸竹 | 指導老師: 吳雅嵐 | 詹世鵬 | 得獎情形: 二等獎,土耳其科學能源工程博覽會OKSEF,出國正選代表 | 科別: 微生物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線蟲、msi-1、let-7 | 摘要: 癌症是世界性的嚴重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基因調控的失控是造成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先前的文獻已知,微小核醣核酸let-7負向調控下游基因lin-41是調控細胞週期及癌症發展和預後的重要路徑...

利用共生菌與小球藻建構不須添加培養基且能日夜發電的長效生物光伏電池

作者: 李芊葳 | 指導老師: 李思賢 | 李宏孝 | 得獎情形: 一等獎,00,美國ISEF正選代表,出國正選代表 | 科別: 微生物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生物光伏電池,小球藻,共生菌 | 摘要: 生物光伏電池(BPV)是一種利用光合自營生物進行光電能量轉換的發電裝置。本研究利用共生菌G76創造不須補充培養基的固態複合型BPV。我們以陽極只含小球藻的BPV為控制組(X-C),發現在實驗開始24小...

『冰清欲結』-探討不同條件溶液結冰時溶質匯聚現象的差異

作者: 洪翌洋 | 劉宣妤 | 劉奐均 | 指導老師: 鄭士鴻 | 得獎情形: 四等獎 | 科別: 化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 摘要: 我們發現有些水溶液結冰後會推擠溶質到中央匯聚成顏色較深的區域,但有些溶液卻不會,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此現象的差異?於是我們操縱各種變因來觀察它們對溶液結冰時溶質匯聚表現的影響。 實驗發現並非所有的濃度...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Carb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EDLC

作者: 陳庠宇 | 林沅宥 | 鄭宇廷 | 指導老師: 黃勤展 | 薛龍 | 得獎情形: 三等獎 | 科別: 化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Residue of Plant, Nano-casting, Porous carbon | 摘要: 能源轉換及儲存裝置是目前科學發展的趨勢,本研究嘗試以植物軀幹為原料或是樹脂為原料發展孔洞碳材,並應用於電雙層電容器充放電,本研究除了探討不同植物碳的電性差異並改良,也致力於尋找樹脂碳的最佳合成參數。結...

以農業廢棄物芝麻稈做為紡織業常用染劑吸附材質之探討

作者: 陳茜筠 | 陳蓁 | 指導老師: 陳俊佑 | 張勤 | 得獎情形: 四等獎 | 科別: 化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吸附材,亞甲藍,剛果紅 | 摘要: 本研究的重點是使用芝麻稈作為高效的吸附材,進而從水溶液中去除在染紡工業上常用的亞甲藍、剛果紅及雅里西安藍。在研究中,我們分別以吸附時間、pH值、吸附起始濃度作為操作變因,研究其物理、化學參數如吸附率、...

全球平均海平面的年際變化(1993-2017),Mean Sea Level Variations on Inter-annual to Decadal Timescales, 1993-2017

作者: 廖廷涓 | 指導老師: 趙丰 | 陳忠城 | 得獎情形: 一等獎,00,美國ISEF正選代表,出國正選代表 | 科別: 地球與環境科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海平面,相關性,年際震盪 | 摘要: 本研究探討年際氣候震盪對全球平均海平面的影響,故將衛星測高儀數據剔除長期趨勢與季節波動後,與數個氣候指數進行互相關及同調性頻譜分析,其結果為:(i) 海平面與 ENSO,尤其是 Central-Pac...

颱風在短期與長期內影響海洋表層葉綠素a濃度改變之探討

作者: 黃子耘 | 指導老師: 萬義昞 | 周家祥 | 得獎情形: ,美國氣象學會獎 | 科別: 地球與環境科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颱風,葉綠素,營養鹽 | 摘要: 此研究主要探討颱風強度對於海洋表層葉綠素a的濃度影響的程度。由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資料庫中選取2008~2012年之西北太平洋颱風資料,共104個;另外,由NASA...

臺灣極端寒流個案與東亞地區冬季氣候之關聯

作者: 簡靖蓉 | 蔡承庭 | 指導老師: 楊善茜 | 洪夢白 | 得獎情形: 二等獎 | 科別: 地球與環境科學 | 年度: 2020年 | 科展類別: 臺灣國際科展作品 | 國別: 台灣,中華民國 | 關鍵字(用,區隔): 臺北寒流,1985年前後,迴歸分析 | 摘要: 本研究定義1967~2016年的極端寒流並將其分成1985前與1986後兩個時期,進行前後期寒流個案合成之綜觀環境場的比較,得知前後期確實有所不同,且以天為單位,後期寒流及非寒流差異較不明顯,推測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