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11年度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團體(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類)專案工作計畫
- 環保專案摘要資料 @ 環境部
中文標題110-111年度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團體(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類)專案工作計畫的專案報告公開日期是20230430, 執行單位是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 主辦單位是回收基管會, 專案年度是110, 中文摘要是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團體(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類)專案工作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為二年計畫且具延續性,計畫執行期間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止,稽核認證查核內容主要包括:回收量/處理量稽核、作業程序稽核、環境稽核及會計稽核等工作。茲將本計畫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
中文標題 | 110-111年度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團體(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類)專案工作計畫 |
中文摘要 | 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團體(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類)專案工作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為二年計畫且具延續性,計畫執行期間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止,稽核認證查核內容主要包括:回收量/處理量稽核、作業程序稽核、環境稽核及會計稽核等工作。茲將本計畫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止之執行成果摘要如下: 1.期間統計廢物品稽核認證量部分,各類廢電子電器類計有廢電視機稽核認證量為2,428,149台(廢CRT電視機稽核認證量為811,951台,廢LCD(27吋以下)電視機稽核認證量為141,685台,廢LCD(27吋以上)電視機稽核認證量為1,474,513台),廢電冰箱稽核認證量為1,022,263台,廢洗衣機稽核認證量為1,106,852台,廢冷暖氣機稽核認證量為2,525,569台,廢電風扇稽核認證量為332,271台,總計廢電子電器類稽核認證量合計為7,415,104台。廢資訊物品類計有廢顯示器2,425,800台(廢CRT顯示器103,607台、廢LCD顯示器2,322,193台)、廢主機(A類、B類、C類及D類)1,992,087台、廢可攜式電腦-廢筆記型電腦458,317台、廢可攜式電腦-廢平板電腦179,063台、廢印表機709,055台及廢鍵盤720,210台,各類廢資訊物品總稽核認證量合計為6,484,532台。統計缺件廢物品稽核認證量,廢電子電器類共計認證46,553公斤,計有廢LCD電視機10,150公斤、廢電冰箱36,213公斤及廢洗衣機190公斤,廢資訊物品類共計認證130公斤,計有廢LCD顯示器130公斤。 2.執行期間作業程序查核共執行8,885場,不合格情形共計250件,其中以「稽核認證設施」項目發生異常共227件最高,約占2.55%。經本計畫輔導,受補貼機構除每月至少執行一次CCTV攝錄系統與鏡頭維護保養,及評估設置不斷電系統之可行性,並針對異常連續發生3次者,應安排CCTV維護作業,其該類異常自108年每廠每月平均發生0.67次,於111年降至0.43次,已逐步減少異常發生頻率,已持續輔導及追蹤。 3.執行期間每月執行1次環境工安查核工作,共執行432場環境工安查核作業,查核共發現廠區作業環境管理不合格情形4次,本計畫查核發現後皆立即要求業者更換與改善完成,若發現連續發生之缺失仍未改善者,已以聯繫單要求業者提具體改善措施,並依其措施進行追蹤至完全改善止,另本計畫已輔導受補貼機構每月依環境工安查核表內容自主查核1次,並由稽核員複查,以期促使業者加強自主管理。 4.本計畫執行期間各受補貼機構皆無發生再生料及其他廢棄物庫存量超過3個月之產生量,且各項再生料及其他廢棄物庫存皆於期限內完成出廠作業無逾期未清除之情形,故各受補貼機構於再生料及其他廢棄物庫存皆已符合手冊規範;另出廠流向跟車查核、兩點查核與最終處理廠實地查核作業共計完成72場次,再生利用機構及處理機構實地訪查作業共計完成10場次,未發現異常情形。 5.本計畫透過會計師事務所專業會計稽核人員每月針對庫存盤點與會計核帳進行查核,期間並無重大異常事件發生,但仍有(1)出貨量與開立發票數無法對應核對之問題,可藉由出貨磅單與發票進行勾稽比對,核對出廠出貨單、磅單及收受端之「無價代處理收貨證明」,並查核其上網申報三聯單流向、數量等方式確認其數量無異常;(2)存貨週轉率偏低之問題,後續輔導受補貼機構應視廠區貯存區貯存狀況、物料產生量大小等適時出理清運,以避免衍生物料庫存量增加,但綜觀整體出貨狀況,無產出物滯銷之疑慮。 6.本計畫執行期間於每月15日前皆已提交報處理業稽核認證進廠回收量、處理量、不符允收標準數量、異常事件資料分析及追蹤報告,及每單月15日前應提報前2個月成果統計分析報告予環保署。 7.本計畫執行期間各受補貼機構所發生之異常事件共計592件,摘要如下。 (1)重大異常事件共計114件,以「環保工安-冷媒外洩次數超過規範(3次/日)」及「冷媒回收未達手冊規範」異常發生占總異常次數之比率為最高,分別占49%及15%,針對受補貼機構所發生之重大異常事件,本計畫均依手冊規定呈報環保署,並視異常情形予以記點/扣量處置。因發生重大異常違反稽核認證作業手冊規定而予以記點,各受補貼機構異常記點共計27點;違規扣量部分,扣除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類共計廢CRT電視機213台、廢LCD電視機(超過27吋)38台、廢電冰箱763台、廢洗衣機13台、廢冷暖氣機1,141台、廢電風扇8台、廢LCD顯示器5台、廢主機A類9台、廢筆記型電腦5台、廢平板電腦5台、廢印表機5台、廢鍵盤5台。 (2)一般異常事件共計478件,其中CCTV異常次數占總異常次數之比率最高,約占75%,該項目中又以CCTV雜訊及角度偏移所占比率最高,係因受補貼機構CCTV系統線路異常,及CCTV系統線路及接頭老舊、線路鬆脫及接觸不良等因素所致。本計畫除依稽核認證手冊規範,查核受補貼機構每月1次於稽核員見證下進行CCTV維護保養;另針對發現受補貼機構當月發生3次功能失常之情形,須請設備廠商到廠檢修保養,期能減少異常發生。 8.為檢查稽核認證作業過程之嚴謹性,並查核各受稽核人員是否確實遵照稽核認證作業手冊程序執行作業,本計畫制定內部稽核制度以適時改進建議,並落實ISO 9000品質管理系統之精神,確保稽核認證作業執行品質。本計畫執行期間完成內部稽核:系統面查核共計執行4場次,未發現查核缺失;執行面查核共計執行24次查核,其查核缺失主要為:物料未依規定擺放、作業場區凌亂及同仁對作業程序及解說應加強等;CCTV查核共計執行120場次抽查,未發現查核缺失;雲端視訊抽查作業共計執行24場次;另自110年9月起執行機械處理強化查核計16場次,發現缺失共計4項。另針對計畫品質查核,期間共計完成24次現場不預警查核,其缺失主要為物料未依規定擺放所致;期間執行CCTV抽查作業共計432場次,未發現查核缺失。 9.本計畫執行期間有新加入之36名稽核人員均依規範完成40小時(以上)之訓練課程,此外針對全體人員已於110年2月18日、110年11月20日及111年3月12日分別舉辦會計稽核教育訓練、110年專業集訓及111年專業集訓,且每月召開至少2小時之不定期會議訓練。 10.執行期間查驗不符允收廢物品數量如下:廢電子電器類總計廢CRT電視機776台、廢LCD電視機(27吋以下)174台、廢LCD電視機(超過27吋)1,854台、廢電冰箱1,141台、廢洗衣機1,056台、廢冷暖氣機824台及廢電風扇395台,總不符允收數量合計為6,220台;廢CRT顯示器89台、廢LCD顯示器1,313台、廢主機A類1,018台、廢主機C類7台、廢可攜式電腦- 廢筆記型電腦110台、廢可攜式電腦-廢平板電腦82台、廢印表機178台及廢鍵盤357台,不符允收數量合計為3,154台,總計減少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基金2,758,889元之支出。 11.執行期間查驗廢四機逆向回收計廢電視機45,153台,廢電冰箱83,237台,廢洗衣機57,053台及廢冷暖氣機121,866台,各類逆向回收廢四機總進廠允收合格量合計為307,309台。 12.行政支援與配合 (1)本計畫配合應回收廢棄物處理業受補貼機構資格變更申請案審核,執行期間完成現勘作業共計有3場次,書面審核作業共計有45件。 (2)追蹤、調查欲撤銷或廢止受補貼機構業者之廠區廢棄物流向及清理情形,本計畫執行期間未有受補貼機構欲撤銷或廢止資格,將持續配合調查。 (3)配合環保署推動「CCTV即時連線系統與計量設備連線」,並協助相關「智慧影像辨識判讀」作業。 (4)本計畫持續配合執行不符允收標準之廢物品及國外事業廢棄物中屬公告應回收之項目進入稽核認證體系相關作業,並研擬相關國外屬公告應回收廢物品進入稽核認證體系作業規劃。 (5)本計畫執行期間針對受補貼機構之廢電視機、廢顯示器、廢電冰箱及廢冷暖氣機等,查驗其進廠情形,並針對每月冷媒及螢光粉回收量進行核算,並統計彙整相關查核成果於每月稽核認證量報告。 (6)本計畫為協助稽核認證作業手冊修訂,目前針對修正廢物品允收查驗作業、精進衍生物入出庫作業、高風險受補貼機構解除機制及簡化CCTV判讀作業並趨嚴相關罰則等,研擬相關修訂內容,期能精進強化稽核認證作業及管理。 (7)進行稽核員之人力工時分析,以瞭解本計畫稽核員於現場執行稽核認證作業之各項查核項目時間配比。 13.其他控管機制執行成果 (1)管制中心透過現場不預警查核、雲端視訊查核、CCTV抽判、稽核行程防弊措施(不定期輪調)、稽核員日常生活檢核機制(社群軟體、資訊掌握、直接訪談)、並建立循環式內控管理、CCTV內控判讀及執行緊急應變措施(工作諮詢、調職或解雇)等方式進行計畫執行人員防弊控管。 (2)本計畫也運用歷史資料,並藉由大數據分析各類廢物品及單位關鍵產生物重量等指標資料,檢視製程合理性及合理單位重量落點,並針對處理業進行不定期現場查核,對於各處理業之異常情形及缺失記點等均予以建檔記錄,若發現異常則派員至廠瞭解原因並納入監管控。 14.額外承諾事項執行成果 (1)已建立「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類稽核認證作業平台」,針對允收標準圖鑑、相關法規、其他應遵循事項、設施相關規範、受補貼機構常見異常缺失及處置方式等內容,並已針對「智慧儀表板」之建立可能性,包含:業者基本資料、家電及資訊認證量、家電及資訊資再比、家電及資訊庫存量及及冷媒產生量等項目,藉由各項數據的顯示,以直覺式方式呈現受補貼機構之回收處理現況,便於相關政策之擬定,未來可供環保署掌握最新回收情況。 (2)本計畫持續運用歷史數據建立預警機制,導入『廢物品單位重量分析』、『關鍵產生物單位重量分析』及『稽核認證作業手冊規範符合度分析』建立受補貼機構分級風險管理制度,作為受補貼機構控管機制。本計畫已持續收集各家受補貼機構之廢物品單位重量,並分析執行期間各項廢物品單位重量情形,降低稽核風險。 (3)本計畫精進CCTV判讀功能,輔導受補貼機構設立「電子圍籬智慧判讀」系統,係依據受補貼機構車輛進出必要路徑及有害物、主軸元件暫存區進行規劃,期能與處理業進廠、出廠紀錄表進行勾稽比對,確認進出貨申報資料與「電子圍籬智慧判讀」系統符合度,如發現有差異時,則調閱CCTV監看畫面再次確認,以確保非稽核認證期間受補貼機構進出狀況之掌控,強化管理機制。 |
英文標題 | (空) |
英文摘要 | (空) |
專案年度 | 110 |
主辦單位 | 回收基管會 |
執行單位 | 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 |
專案報告下載url | https://epq.moenv.gov.tw/ProjectDoc/FileDownload?proj_id=1102939549 |
專案報告公開日期 | 20230430 |
中文標題110-111年度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團體(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類)專案工作計畫 |
中文摘要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團體(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類)專案工作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為二年計畫且具延續性,計畫執行期間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止,稽核認證查核內容主要包括:回收量/處理量稽核、作業程序稽核、環境稽核及會計稽核等工作。茲將本計畫自110年1月1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止之執行成果摘要如下: 1.期間統計廢物品稽核認證量部分,各類廢電子電器類計有廢電視機稽核認證量為2,428,149台(廢CRT電視機稽核認證量為811,951台,廢LCD(27吋以下)電視機稽核認證量為141,685台,廢LCD(27吋以上)電視機稽核認證量為1,474,513台),廢電冰箱稽核認證量為1,022,263台,廢洗衣機稽核認證量為1,106,852台,廢冷暖氣機稽核認證量為2,525,569台,廢電風扇稽核認證量為332,271台,總計廢電子電器類稽核認證量合計為7,415,104台。廢資訊物品類計有廢顯示器2,425,800台(廢CRT顯示器103,607台、廢LCD顯示器2,322,193台)、廢主機(A類、B類、C類及D類)1,992,087台、廢可攜式電腦-廢筆記型電腦458,317台、廢可攜式電腦-廢平板電腦179,063台、廢印表機709,055台及廢鍵盤720,210台,各類廢資訊物品總稽核認證量合計為6,484,532台。統計缺件廢物品稽核認證量,廢電子電器類共計認證46,553公斤,計有廢LCD電視機10,150公斤、廢電冰箱36,213公斤及廢洗衣機190公斤,廢資訊物品類共計認證130公斤,計有廢LCD顯示器130公斤。 2.執行期間作業程序查核共執行8,885場,不合格情形共計250件,其中以「稽核認證設施」項目發生異常共227件最高,約占2.55%。經本計畫輔導,受補貼機構除每月至少執行一次CCTV攝錄系統與鏡頭維護保養,及評估設置不斷電系統之可行性,並針對異常連續發生3次者,應安排CCTV維護作業,其該類異常自108年每廠每月平均發生0.67次,於111年降至0.43次,已逐步減少異常發生頻率,已持續輔導及追蹤。 3.執行期間每月執行1次環境工安查核工作,共執行432場環境工安查核作業,查核共發現廠區作業環境管理不合格情形4次,本計畫查核發現後皆立即要求業者更換與改善完成,若發現連續發生之缺失仍未改善者,已以聯繫單要求業者提具體改善措施,並依其措施進行追蹤至完全改善止,另本計畫已輔導受補貼機構每月依環境工安查核表內容自主查核1次,並由稽核員複查,以期促使業者加強自主管理。 4.本計畫執行期間各受補貼機構皆無發生再生料及其他廢棄物庫存量超過3個月之產生量,且各項再生料及其他廢棄物庫存皆於期限內完成出廠作業無逾期未清除之情形,故各受補貼機構於再生料及其他廢棄物庫存皆已符合手冊規範;另出廠流向跟車查核、兩點查核與最終處理廠實地查核作業共計完成72場次,再生利用機構及處理機構實地訪查作業共計完成10場次,未發現異常情形。 5.本計畫透過會計師事務所專業會計稽核人員每月針對庫存盤點與會計核帳進行查核,期間並無重大異常事件發生,但仍有(1)出貨量與開立發票數無法對應核對之問題,可藉由出貨磅單與發票進行勾稽比對,核對出廠出貨單、磅單及收受端之「無價代處理收貨證明」,並查核其上網申報三聯單流向、數量等方式確認其數量無異常;(2)存貨週轉率偏低之問題,後續輔導受補貼機構應視廠區貯存區貯存狀況、物料產生量大小等適時出理清運,以避免衍生物料庫存量增加,但綜觀整體出貨狀況,無產出物滯銷之疑慮。 6.本計畫執行期間於每月15日前皆已提交報處理業稽核認證進廠回收量、處理量、不符允收標準數量、異常事件資料分析及追蹤報告,及每單月15日前應提報前2個月成果統計分析報告予環保署。 7.本計畫執行期間各受補貼機構所發生之異常事件共計592件,摘要如下。 (1)重大異常事件共計114件,以「環保工安-冷媒外洩次數超過規範(3次/日)」及「冷媒回收未達手冊規範」異常發生占總異常次數之比率為最高,分別占49%及15%,針對受補貼機構所發生之重大異常事件,本計畫均依手冊規定呈報環保署,並視異常情形予以記點/扣量處置。因發生重大異常違反稽核認證作業手冊規定而予以記點,各受補貼機構異常記點共計27點;違規扣量部分,扣除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類共計廢CRT電視機213台、廢LCD電視機(超過27吋)38台、廢電冰箱763台、廢洗衣機13台、廢冷暖氣機1,141台、廢電風扇8台、廢LCD顯示器5台、廢主機A類9台、廢筆記型電腦5台、廢平板電腦5台、廢印表機5台、廢鍵盤5台。 (2)一般異常事件共計478件,其中CCTV異常次數占總異常次數之比率最高,約占75%,該項目中又以CCTV雜訊及角度偏移所占比率最高,係因受補貼機構CCTV系統線路異常,及CCTV系統線路及接頭老舊、線路鬆脫及接觸不良等因素所致。本計畫除依稽核認證手冊規範,查核受補貼機構每月1次於稽核員見證下進行CCTV維護保養;另針對發現受補貼機構當月發生3次功能失常之情形,須請設備廠商到廠檢修保養,期能減少異常發生。 8.為檢查稽核認證作業過程之嚴謹性,並查核各受稽核人員是否確實遵照稽核認證作業手冊程序執行作業,本計畫制定內部稽核制度以適時改進建議,並落實ISO 9000品質管理系統之精神,確保稽核認證作業執行品質。本計畫執行期間完成內部稽核:系統面查核共計執行4場次,未發現查核缺失;執行面查核共計執行24次查核,其查核缺失主要為:物料未依規定擺放、作業場區凌亂及同仁對作業程序及解說應加強等;CCTV查核共計執行120場次抽查,未發現查核缺失;雲端視訊抽查作業共計執行24場次;另自110年9月起執行機械處理強化查核計16場次,發現缺失共計4項。另針對計畫品質查核,期間共計完成24次現場不預警查核,其缺失主要為物料未依規定擺放所致;期間執行CCTV抽查作業共計432場次,未發現查核缺失。 9.本計畫執行期間有新加入之36名稽核人員均依規範完成40小時(以上)之訓練課程,此外針對全體人員已於110年2月18日、110年11月20日及111年3月12日分別舉辦會計稽核教育訓練、110年專業集訓及111年專業集訓,且每月召開至少2小時之不定期會議訓練。 10.執行期間查驗不符允收廢物品數量如下:廢電子電器類總計廢CRT電視機776台、廢LCD電視機(27吋以下)174台、廢LCD電視機(超過27吋)1,854台、廢電冰箱1,141台、廢洗衣機1,056台、廢冷暖氣機824台及廢電風扇395台,總不符允收數量合計為6,220台;廢CRT顯示器89台、廢LCD顯示器1,313台、廢主機A類1,018台、廢主機C類7台、廢可攜式電腦- 廢筆記型電腦110台、廢可攜式電腦-廢平板電腦82台、廢印表機178台及廢鍵盤357台,不符允收數量合計為3,154台,總計減少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基金2,758,889元之支出。 11.執行期間查驗廢四機逆向回收計廢電視機45,153台,廢電冰箱83,237台,廢洗衣機57,053台及廢冷暖氣機121,866台,各類逆向回收廢四機總進廠允收合格量合計為307,309台。 12.行政支援與配合 (1)本計畫配合應回收廢棄物處理業受補貼機構資格變更申請案審核,執行期間完成現勘作業共計有3場次,書面審核作業共計有45件。 (2)追蹤、調查欲撤銷或廢止受補貼機構業者之廠區廢棄物流向及清理情形,本計畫執行期間未有受補貼機構欲撤銷或廢止資格,將持續配合調查。 (3)配合環保署推動「CCTV即時連線系統與計量設備連線」,並協助相關「智慧影像辨識判讀」作業。 (4)本計畫持續配合執行不符允收標準之廢物品及國外事業廢棄物中屬公告應回收之項目進入稽核認證體系相關作業,並研擬相關國外屬公告應回收廢物品進入稽核認證體系作業規劃。 (5)本計畫執行期間針對受補貼機構之廢電視機、廢顯示器、廢電冰箱及廢冷暖氣機等,查驗其進廠情形,並針對每月冷媒及螢光粉回收量進行核算,並統計彙整相關查核成果於每月稽核認證量報告。 (6)本計畫為協助稽核認證作業手冊修訂,目前針對修正廢物品允收查驗作業、精進衍生物入出庫作業、高風險受補貼機構解除機制及簡化CCTV判讀作業並趨嚴相關罰則等,研擬相關修訂內容,期能精進強化稽核認證作業及管理。 (7)進行稽核員之人力工時分析,以瞭解本計畫稽核員於現場執行稽核認證作業之各項查核項目時間配比。 13.其他控管機制執行成果 (1)管制中心透過現場不預警查核、雲端視訊查核、CCTV抽判、稽核行程防弊措施(不定期輪調)、稽核員日常生活檢核機制(社群軟體、資訊掌握、直接訪談)、並建立循環式內控管理、CCTV內控判讀及執行緊急應變措施(工作諮詢、調職或解雇)等方式進行計畫執行人員防弊控管。 (2)本計畫也運用歷史資料,並藉由大數據分析各類廢物品及單位關鍵產生物重量等指標資料,檢視製程合理性及合理單位重量落點,並針對處理業進行不定期現場查核,對於各處理業之異常情形及缺失記點等均予以建檔記錄,若發現異常則派員至廠瞭解原因並納入監管控。 14.額外承諾事項執行成果 (1)已建立「廢電子電器及廢資訊物品類稽核認證作業平台」,針對允收標準圖鑑、相關法規、其他應遵循事項、設施相關規範、受補貼機構常見異常缺失及處置方式等內容,並已針對「智慧儀表板」之建立可能性,包含:業者基本資料、家電及資訊認證量、家電及資訊資再比、家電及資訊庫存量及及冷媒產生量等項目,藉由各項數據的顯示,以直覺式方式呈現受補貼機構之回收處理現況,便於相關政策之擬定,未來可供環保署掌握最新回收情況。 (2)本計畫持續運用歷史數據建立預警機制,導入『廢物品單位重量分析』、『關鍵產生物單位重量分析』及『稽核認證作業手冊規範符合度分析』建立受補貼機構分級風險管理制度,作為受補貼機構控管機制。本計畫已持續收集各家受補貼機構之廢物品單位重量,並分析執行期間各項廢物品單位重量情形,降低稽核風險。 (3)本計畫精進CCTV判讀功能,輔導受補貼機構設立「電子圍籬智慧判讀」系統,係依據受補貼機構車輛進出必要路徑及有害物、主軸元件暫存區進行規劃,期能與處理業進廠、出廠紀錄表進行勾稽比對,確認進出貨申報資料與「電子圍籬智慧判讀」系統符合度,如發現有差異時,則調閱CCTV監看畫面再次確認,以確保非稽核認證期間受補貼機構進出狀況之掌控,強化管理機制。 |
英文標題(空) |
英文摘要(空) |
專案年度110 |
主辦單位回收基管會 |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 |
專案報告下載urlhttps://epq.moenv.gov.tw/ProjectDoc/FileDownload?proj_id=1102939549 |
專案報告公開日期20230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