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屆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大獎得主揭曉 瞿筱葳《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獲評審認可 以女兒視角為父親瞿海源立傳
- 臺北市市政網站整合平台之新聞稿 @ 臺北市政府資訊局
title第25屆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大獎得主揭曉 瞿筱葳《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獲評審認可 以女兒視角為父親瞿海源立傳的發布日期是2024/12/18 09:55:00, 發布單位是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內容是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規劃執行的「第25屆臺北文學獎──臺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今日宣布年金得主,去年入圍的3件寫作計畫:瞿筱葳《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許恩恩《在女與公之間》、劉思坊《城南怪事》為期一年創作,於今年12月2日召開第二階段決審會議,經過向....
DataSN | 9326289 |
ArticleType | 0 |
FileName | (空) |
Link | (空) |
Source |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EA0B7A70C8DD0624 |
title | 第25屆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大獎得主揭曉 瞿筱葳《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獲評審認可 以女兒視角為父親瞿海源立傳 |
內容 | 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規劃執行的「第25屆臺北文學獎──臺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今日宣布年金得主,去年入圍的3件寫作計畫:瞿筱葳《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許恩恩《在女與公之間》、劉思坊《城南怪事》為期一年創作,於今年12月2日召開第二階段決審會議,經過向陽、宇文正、陳蕙慧、葉美瑤、盧郁佳5位決審委員審慎嚴謹的評選後,由瞿筱葳《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獲得五位評審委員一致支持,獲選為本屆最終文學年金得主,並將獲頒獎座及新臺幣40萬元獎金。 瞿筱葳曾任職環保團體、媒體、影像工作,參與多部國際頻道紀錄片製作。2009年以「重返祖母逃難之路」,進行為期九十天的旅行,並將這段旅程書寫出版《留味行: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以及奶奶的十一道菜》。近年積極參與公民科技社群,擔任g0v台灣零時政府共同發起人,推廣開源公民參與文化。評審一致認為瞿筱葳《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文筆流暢自然,作品精采好看,內容獨特且深刻。尤其本作以女兒角度,透過近身觀察、訪問的方式為父親瞿海源立傳,在當代臺灣非虛構書寫的領域中較為罕見;其次,作者透過父親的人生軌跡,瞥見臺灣的關鍵年代下,知識分子參與政治並企圖扭轉的身影;另一部分,亦為臺灣民主化歷經過劇烈陣痛的時代留下寶貴的紀錄。 其他兩部入圍作品亦呈現出不同風貌,許恩恩《在女與公之間》處理女性之間幽微的張力,抽絲剝繭並層層推進,呈現出當代女性知識分子面對性別、認同的渾沌狀態,以及對身體、慾望的摸索;同時也表現出她們在介入社會運動後的矛盾心理。作者的企圖心、文字表現與整體布局能力皆屬上乘。許恩恩,曾於行政院公共數位創新空間服務,並曾獲文學獎與文學創作補助,現為齊想創造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合著期刊論文〈「我們NGO」:太陽花運動中的網絡關係與社運團結〉(2019,收錄於《台灣社會學》),著有長篇小說《變成的人》。 評審則認為劉思坊《城南怪事》善於說故事、文筆生動活潑,是一部在幻想、編故事與撒謊的邊界遊走的成長小說,呈現孩童間霸凌、排擠、結盟等權力關係;其中內文以流行歌曲的內容為小標命名,試圖透過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來喚起1990年代以降臺北城南的回憶,呈現復古、懷舊的氛圍。劉思坊,現居美國紐約,於紐約杭特大學教授語言和臺灣文學,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夢花文學獎、道南文學獎等。英文散文曾於The Vassar Review刊登,中文散文獲選入《我們這一代:七年級作家》。常為《幼獅文藝》、《聯合文學》等書寫異國藝文資訊。著有散文集《躲貓貓》、小說集《可憐的小東西》。 臺北文學獎後續將辦理一系列臺北文學年金推廣活動,更多活動消息請至第27屆臺北文學獎活動網頁、臺北文學獎粉絲專頁或臺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臉書專頁查詢。 |
聯絡人 | (空) |
聯絡資訊 | (空) |
發布日期 | 2024/12/18 09:55:00 |
分類 | (空的。未填資料。) |
相關檔案 | 1:title : 第25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第二階段】決審會議紀錄url :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686/relfile/10162/9326289/edb4357e-2d93-4025-81c7-ba3905b0e647.pdf |
相關連結 | (空的。未填資料。) |
相關圖片 | 1:title : 第25屆臺北文學獎年金得主瞿筱葳url :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686/relpic/10162/9326289/bcab88d9-390f-43e4-bef0-5d179671f007.jpg |
相關影音 | (空的。未填資料。) |
發布單位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DataSN9326289 |
ArticleType0 |
FileName(空) |
Link(空) |
Source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EA0B7A70C8DD0624 |
title第25屆臺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大獎得主揭曉 瞿筱葳《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獲評審認可 以女兒視角為父親瞿海源立傳 |
內容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社規劃執行的「第25屆臺北文學獎──臺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今日宣布年金得主,去年入圍的3件寫作計畫:瞿筱葳《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許恩恩《在女與公之間》、劉思坊《城南怪事》為期一年創作,於今年12月2日召開第二階段決審會議,經過向陽、宇文正、陳蕙慧、葉美瑤、盧郁佳5位決審委員審慎嚴謹的評選後,由瞿筱葳《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獲得五位評審委員一致支持,獲選為本屆最終文學年金得主,並將獲頒獎座及新臺幣40萬元獎金。 瞿筱葳曾任職環保團體、媒體、影像工作,參與多部國際頻道紀錄片製作。2009年以「重返祖母逃難之路」,進行為期九十天的旅行,並將這段旅程書寫出版《留味行: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以及奶奶的十一道菜》。近年積極參與公民科技社群,擔任g0v台灣零時政府共同發起人,推廣開源公民參與文化。評審一致認為瞿筱葳《訪父記——他的白髮,與我們的時代》文筆流暢自然,作品精采好看,內容獨特且深刻。尤其本作以女兒角度,透過近身觀察、訪問的方式為父親瞿海源立傳,在當代臺灣非虛構書寫的領域中較為罕見;其次,作者透過父親的人生軌跡,瞥見臺灣的關鍵年代下,知識分子參與政治並企圖扭轉的身影;另一部分,亦為臺灣民主化歷經過劇烈陣痛的時代留下寶貴的紀錄。 其他兩部入圍作品亦呈現出不同風貌,許恩恩《在女與公之間》處理女性之間幽微的張力,抽絲剝繭並層層推進,呈現出當代女性知識分子面對性別、認同的渾沌狀態,以及對身體、慾望的摸索;同時也表現出她們在介入社會運動後的矛盾心理。作者的企圖心、文字表現與整體布局能力皆屬上乘。許恩恩,曾於行政院公共數位創新空間服務,並曾獲文學獎與文學創作補助,現為齊想創造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合著期刊論文〈「我們NGO」:太陽花運動中的網絡關係與社運團結〉(2019,收錄於《台灣社會學》),著有長篇小說《變成的人》。 評審則認為劉思坊《城南怪事》善於說故事、文筆生動活潑,是一部在幻想、編故事與撒謊的邊界遊走的成長小說,呈現孩童間霸凌、排擠、結盟等權力關係;其中內文以流行歌曲的內容為小標命名,試圖透過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來喚起1990年代以降臺北城南的回憶,呈現復古、懷舊的氛圍。劉思坊,現居美國紐約,於紐約杭特大學教授語言和臺灣文學,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夢花文學獎、道南文學獎等。英文散文曾於The Vassar Review刊登,中文散文獲選入《我們這一代:七年級作家》。常為《幼獅文藝》、《聯合文學》等書寫異國藝文資訊。著有散文集《躲貓貓》、小說集《可憐的小東西》。 臺北文學獎後續將辦理一系列臺北文學年金推廣活動,更多活動消息請至第27屆臺北文學獎活動網頁、臺北文學獎粉絲專頁或臺北市文化局-設計臺北臉書專頁查詢。 |
聯絡人(空) |
聯絡資訊(空) |
發布日期2024/12/18 09:55:00 |
分類(空的。未填資料。) |
相關檔案1:title : 第25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第二階段】決審會議紀錄url :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686/relfile/10162/9326289/edb4357e-2d93-4025-81c7-ba3905b0e647.pdf |
相關連結(空的。未填資料。) |
相關圖片1:title : 第25屆臺北文學獎年金得主瞿筱葳url : https://www-ws.gov.taipei/001/Upload/686/relpic/10162/9326289/bcab88d9-390f-43e4-bef0-5d179671f007.jpg |
相關影音(空的。未填資料。) |
發布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