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綴時代中小人物的生命片影 《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線上展開展
- 文化新聞稿 @ 文化部

標題縫綴時代中小人物的生命片影 《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線上展開展的上版日期是2024/12/23 下午 05:29:00, 內容是歷史是無數人的故事集合,大人物的身影在報章媒體為人所熟知,然而,推動時代巨輪的無數雙手,理當包含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的小人物們。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歷年來持續徵集、典藏臺灣各時期的照片及影像資料,內容包羅萬象,有重要事件的歷史紀錄,也有小人物的生活剪影。其中《臺中師範寫真》一套三冊,內含160張照片,並夾有....

文章類型0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連結模式連結(空)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29343
標題縫綴時代中小人物的生命片影 《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線上展開展
內容

歷史是無數人的故事集合,大人物的身影在報章媒體為人所熟知,然而,推動時代巨輪的無數雙手,理當包含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的小人物們。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歷年來持續徵集、典藏臺灣各時期的照片及影像資料,內容包羅萬象,有重要事件的歷史紀錄,也有小人物的生活剪影。其中《臺中師範寫真》一套三冊,內含160張照片,並夾有一張明信片,內容展示著相簿主人(推測是日本大分縣人濱田忠毅)告別日本故鄉的朋友、抱著期待來臺讀書的生活點滴,以及戰爭陰影下,或許無法再見的同僚身影。

濱田忠毅1936年來臺灣就讀臺中師範學校,畢業後服務於臺中州石岡公學校(今臺中市石岡區石岡國民小學),1944年任職臺中的明治國民學校(今臺中市西區大同國小)。他曾經被徵召至臺南訓練、服役,但還沒派赴戰場,戰爭就已經結束。戰後他回到明治國民學校協助交接,隨後跟大多數日本人一樣被遣返回國。這位未曾在臺灣歷史書寫中引起注意的普通人,仍是殖民地臺灣社會的一部分。他在歷史上留下的身影雖然不明顯,但藉由留存的史料與照片,讓今日的歷史學者能以專業的研究途徑,發掘這些生命史料的潛在價值。

為了探索與呈現這些歷史碎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特邀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簡宏逸,以2年的時間,詮釋研究《臺中師範寫真》照片內容,並策劃本檔《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線上展,以〈相簿的主人〉、〈故鄉中津的朋友〉、〈畢業來臺灣〉、〈臺中師範的師友〉、〈臺中範生活點滴〉、〈環島修學旅行〉、〈臺中州教育現場〉、〈戰爭陰影下的臺灣〉以及〈活下去吧〉等9篇子題,展出68幀歷史影像,介紹了日治時期臺灣師範學校的學制學程,以鮮活的文字及照片呈現了當時學校教學與學生生活的樣貌,用小人物所留下的生命片影,詮釋了日治晚期臺灣的時空一隅。

日本殖民臺灣的五十年間,那些只出現於各個機關單位《職員錄》的基層教師、警察、公務員等在臺日本人的生活及紀錄甚少,他們往往只是統計資料裡的數字、檔案清冊中的微不足道的文字,他們的身影與主體性被龐大的體制給掩蓋,卻是活在真實臺灣有血有肉的人們。戰後,在臺日本人先後被遣返回國,他們的生命片段隨之散佚於臺灣的歷史記憶之外,後世的學者在重建這些人物的生命史時遭遇相當的挑戰,但這也揭示了各個時代中的影像史料,其保存、整理與研究的價值與重要性,而由小人物濱田忠毅留下的《臺中師範寫真》,照片中的表情從求學時期的天真期盼,到日本治臺後期戰爭帶來的徬徨陰影,也讓我們得以一探時代下的它者在這片土地上努力活過的痕跡。

 

《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展覽網址:https://ncpi.ntmofa.gov.tw/News_Content_OnlineExhibitionLit.aspx?n=8008&s=228278

開始日期(空)
上版日期2024/12/23 下午 05:29:00
相關檔案(空)
相關連結(空)
相關圖片《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線上展主視覺(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855bd25e-ca80-4228-b967-979c9c1c9af1.jpg);此為臺中師範學校的游泳池旁拍攝的團體照片,前排坐在低跳水臺,中排站在高跳水臺前,另有數人坐在高跳水臺上。大部分的人都穿著白色夏季詰襟(立領)上衣,頭戴白色制帽,可從校章辨識為臺中師範學校的學生。拍攝日期為昭和11年(1936)6月18日。目前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的游泳池雖然已經歷過相當變遷,規模擴大,但仍在同樣位置。(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5bc5cf45-f0c6-42f1-bd3c-8b604af8e73e.jpg);這張照片中有二十餘名男性,為昭和11年(1936)11月7日星期六治節舉辦臺中市民體育大會所拍攝的獲獎紀念照。拍攝地點在株式會社臺灣新聞社的門口。臺灣新聞社為臺中地方報紙。背景的新聞社建築於1915年竣工,位在臺中市明治町一丁目,現址為民權路與居仁街之間的自由路南側街廓。現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中辦公室、藝術銀行、臺中銀行等辦公大樓。(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6ac0d489-3afd-42bb-bda4-cef7fb854cb9.jpg);這張照片在臺中州明治國民學校(今臺中市西區大同國小)的近代鋼筋混凝土校舍,眾人在車寄前拍攝的團體紀念照。這張照片也出現在1984年臺中市明治小學校同窗會編《小ざくら》(第三号)的扉頁,圖說指出這張照片是將明治國民學校移交給中華民國時的告別紀念照,拍攝日期是1945年11月15日。(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c661b67c-27cb-44c0-9b50-661ab8e75e27.jpg);這張照片是於昭和11年(1936)12月23日攝於阿里山神木前。阿里山神木最初指的是阿里山上一棵樹齡三千年以上的紅檜,位於阿里山森林鐵路第三分道,旁邊設置的車站即命名為「神木」。阿里山神木是國際知名景點,也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象徵。1956年神木遭雷擊,中心焚毀。1997年大雨後樹幹傾倒在鐵軌上,次年林務局將神木完全放倒,供人瞻仰。(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41317f92-c613-441d-80ae-932da04f0503.jpg);照片中前排蹲姿微笑者手持裝有空碗的木製大餐盒,前排左一蹲姿者手持看圖說故事(紙芝居)的道具,故事標題為《七顆石頭》(七つの石)。推測這張照片拍攝的背景是臺中師範學校的學生進行看圖說故事活動。(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bc56bc28-d75b-4868-9557-8f186fb0ec23.jpeg);照片右側是原住民的石板屋,彷彿在原住民部落裡拍攝。根據1935年的《臺灣鐵道旅行案內》,屏東驛附近有兩處可參觀原住民建築的地方。一處在屏東市區內的「蕃屋」,地址在「大宮はノ一」,即屏東中華路屏東幸福公園對面。另一處為車程一小時的三地門。(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ac347c47-d39e-4f6f-b6da-78656f70b0c2.jpg);
點擊數97

文章類型

0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空)

連結模式連結

(空)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29343

標題

縫綴時代中小人物的生命片影 《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線上展開展

內容

歷史是無數人的故事集合,大人物的身影在報章媒體為人所熟知,然而,推動時代巨輪的無數雙手,理當包含消失在歷史洪流中的小人物們。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歷年來持續徵集、典藏臺灣各時期的照片及影像資料,內容包羅萬象,有重要事件的歷史紀錄,也有小人物的生活剪影。其中《臺中師範寫真》一套三冊,內含160張照片,並夾有一張明信片,內容展示著相簿主人(推測是日本大分縣人濱田忠毅)告別日本故鄉的朋友、抱著期待來臺讀書的生活點滴,以及戰爭陰影下,或許無法再見的同僚身影。

濱田忠毅1936年來臺灣就讀臺中師範學校,畢業後服務於臺中州石岡公學校(今臺中市石岡區石岡國民小學),1944年任職臺中的明治國民學校(今臺中市西區大同國小)。他曾經被徵召至臺南訓練、服役,但還沒派赴戰場,戰爭就已經結束。戰後他回到明治國民學校協助交接,隨後跟大多數日本人一樣被遣返回國。這位未曾在臺灣歷史書寫中引起注意的普通人,仍是殖民地臺灣社會的一部分。他在歷史上留下的身影雖然不明顯,但藉由留存的史料與照片,讓今日的歷史學者能以專業的研究途徑,發掘這些生命史料的潛在價值。

為了探索與呈現這些歷史碎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特邀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簡宏逸,以2年的時間,詮釋研究《臺中師範寫真》照片內容,並策劃本檔《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線上展,以〈相簿的主人〉、〈故鄉中津的朋友〉、〈畢業來臺灣〉、〈臺中師範的師友〉、〈臺中範生活點滴〉、〈環島修學旅行〉、〈臺中州教育現場〉、〈戰爭陰影下的臺灣〉以及〈活下去吧〉等9篇子題,展出68幀歷史影像,介紹了日治時期臺灣師範學校的學制學程,以鮮活的文字及照片呈現了當時學校教學與學生生活的樣貌,用小人物所留下的生命片影,詮釋了日治晚期臺灣的時空一隅。

日本殖民臺灣的五十年間,那些只出現於各個機關單位《職員錄》的基層教師、警察、公務員等在臺日本人的生活及紀錄甚少,他們往往只是統計資料裡的數字、檔案清冊中的微不足道的文字,他們的身影與主體性被龐大的體制給掩蓋,卻是活在真實臺灣有血有肉的人們。戰後,在臺日本人先後被遣返回國,他們的生命片段隨之散佚於臺灣的歷史記憶之外,後世的學者在重建這些人物的生命史時遭遇相當的挑戰,但這也揭示了各個時代中的影像史料,其保存、整理與研究的價值與重要性,而由小人物濱田忠毅留下的《臺中師範寫真》,照片中的表情從求學時期的天真期盼,到日本治臺後期戰爭帶來的徬徨陰影,也讓我們得以一探時代下的它者在這片土地上努力活過的痕跡。

 

《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展覽網址:https://ncpi.ntmofa.gov.tw/News_Content_OnlineExhibitionLit.aspx?n=8008&s=228278

開始日期

(空)

上版日期

2024/12/23 下午 05:29:00

相關檔案

(空)

相關連結

(空)

相關圖片

《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線上展主視覺(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855bd25e-ca80-4228-b967-979c9c1c9af1.jpg);此為臺中師範學校的游泳池旁拍攝的團體照片,前排坐在低跳水臺,中排站在高跳水臺前,另有數人坐在高跳水臺上。大部分的人都穿著白色夏季詰襟(立領)上衣,頭戴白色制帽,可從校章辨識為臺中師範學校的學生。拍攝日期為昭和11年(1936)6月18日。目前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的游泳池雖然已經歷過相當變遷,規模擴大,但仍在同樣位置。(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5bc5cf45-f0c6-42f1-bd3c-8b604af8e73e.jpg);這張照片中有二十餘名男性,為昭和11年(1936)11月7日星期六治節舉辦臺中市民體育大會所拍攝的獲獎紀念照。拍攝地點在株式會社臺灣新聞社的門口。臺灣新聞社為臺中地方報紙。背景的新聞社建築於1915年竣工,位在臺中市明治町一丁目,現址為民權路與居仁街之間的自由路南側街廓。現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中辦公室、藝術銀行、臺中銀行等辦公大樓。(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6ac0d489-3afd-42bb-bda4-cef7fb854cb9.jpg);這張照片在臺中州明治國民學校(今臺中市西區大同國小)的近代鋼筋混凝土校舍,眾人在車寄前拍攝的團體紀念照。這張照片也出現在1984年臺中市明治小學校同窗會編《小ざくら》(第三号)的扉頁,圖說指出這張照片是將明治國民學校移交給中華民國時的告別紀念照,拍攝日期是1945年11月15日。(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c661b67c-27cb-44c0-9b50-661ab8e75e27.jpg);這張照片是於昭和11年(1936)12月23日攝於阿里山神木前。阿里山神木最初指的是阿里山上一棵樹齡三千年以上的紅檜,位於阿里山森林鐵路第三分道,旁邊設置的車站即命名為「神木」。阿里山神木是國際知名景點,也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象徵。1956年神木遭雷擊,中心焚毀。1997年大雨後樹幹傾倒在鐵軌上,次年林務局將神木完全放倒,供人瞻仰。(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41317f92-c613-441d-80ae-932da04f0503.jpg);照片中前排蹲姿微笑者手持裝有空碗的木製大餐盒,前排左一蹲姿者手持看圖說故事(紙芝居)的道具,故事標題為《七顆石頭》(七つの石)。推測這張照片拍攝的背景是臺中師範學校的學生進行看圖說故事活動。(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bc56bc28-d75b-4868-9557-8f186fb0ec23.jpeg);照片右側是原住民的石板屋,彷彿在原住民部落裡拍攝。根據1935年的《臺灣鐵道旅行案內》,屏東驛附近有兩處可參觀原住民建築的地方。一處在屏東市區內的「蕃屋」,地址在「大宮はノ一」,即屏東中華路屏東幸福公園對面。另一處為車程一小時的三地門。(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29343/ac347c47-d39e-4f6f-b6da-78656f70b0c2.jpg);

點擊數

97

根據名稱 縫綴時代中小人物的生命片影 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 線上展開展 找到的相關資料

無其他 縫綴時代中小人物的生命片影 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 線上展開展 資料。

[ 搜尋所有 縫綴時代中小人物的生命片影 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 線上展開展 ... ]

在『文化新聞稿』資料集內搜尋:


與縫綴時代中小人物的生命片影 《找回活過的痕跡:臺中師範寫真收藏的記憶》線上展開展同分類的文化新聞稿

文化禮金向下延伸 明年1月1日13-15歲青年領600點文化幣

上版日期: 2024/12/17 上午 10:04:00 | 內容: 文化部自112年起發放文化禮金,113年常態化發放,並擴大對象為16-22歲,每人領取文化幣1200點。為讓文化向下扎根,明(114)年除了維持原發放,文化部加碼推出13-15歲試辦計畫,每人發給60...

臺灣漫遊錄》勇奪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 行政院長致贈文化獎章及獎勵金予作者楊双子及譯者金翎

上版日期: 2024/12/16 下午 07:11:00 | 內容: 由楊双子執筆、金翎英譯的《臺灣漫遊錄》獲得202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s)翻譯文學大獎,為臺灣文學作品首度獲得此項殊榮。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6)日特別致贈楊双子、金...

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減壓」論壇:藝術、文化與自我批判的對話

上版日期: 2024/12/16 下午 06:10:00 | 內容: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第九屆亞洲藝術雙年展已於11月16日開展,以「所有令人屏息的」為題,共邀集35組參展藝術家,呈現83件作品外,並於12月14日舉辦「減壓」(Decompression)論壇,邀請本...

「花蓮縣吉安鄉東昌村阿美族里漏部落巫師祭儀」保存者莊美梅Epah Akus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上版日期: 2024/12/16 上午 10:51:00 | 內容:  「花蓮縣吉安鄉東昌村阿美族里漏部落巫師祭儀」保存者莊美梅Epah Akus於12月8日辭世,享壽96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任秘書張祐創今(16)日代表頒贈文化部旌揚狀,由莊美梅次女李玉花代...

萬人嗨翻兩廳院藝文廣場 NTSO點亮「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畫」

上版日期: 2024/12/14 下午 09:48:00 | 內容: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簡稱「國臺交」)於今(14)日在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行別具特色的「NTSO交響派對 聲映經典 潮湧的時代」臺灣歌謠演唱會,吸引萬名觀眾到場共襄盛舉。雖然寒流來襲,演出...

與自由樂讀 人權故事車前進彰化溪湖高中 簡中生以出獄後的生命挫折為例 呼籲人權自由的可貴

上版日期: 2024/12/14 下午 08:26:00 | 內容: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於12月12日至13日前進彰化溪湖高中,以「白恐綠島」和「白恐文學」作為主題,滿載《火燒島流麻溝十五號》、《白色記憶》、《走過長夜》等人權議題選書,13...

山海天際的工藝風味,展現臺東獨特美學 「工藝遶境」臺東境登場

上版日期: 2024/12/14 下午 04:36:00 | 內容: 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稱工藝中心)主辦的七十周年重大活動「工藝遶境」,透過遶境巡遊的形式,將工藝的美好分享到各地。「工藝遶境」自南投出發後依序前往臺北、彰化、臺東、臺南和新竹等地。第四境來到...

臺灣文學登陸荷蘭!推理作家張國立揭密史上未解懸案 譯者王儷靜談荷蘭牧師日記《熱蘭遮之淚》

上版日期: 2024/12/13 下午 08:21:00 | 內容: 國立臺灣文學館「航向世界:臺灣文學主題展」及系列講座,12月7、8日在分別在烏特勒支公共圖書館(Utrecht Bibliotheek Neude)及鹿特丹中央嗎書館(Rotterdam Centra...

2024臺灣工藝論壇臺東場盛大登場 聚焦原民工藝產業發展

上版日期: 2024/12/13 下午 03:26:00 | 內容: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今年9月甫於臺北辦理之「2024臺灣工藝論壇」曾邀集來自各領域工藝學者與資深工藝家共同探究自1954年至今的臺灣工藝70年歷史工藝文化脈絡等內容,論壇成果深...

昂首向前 好戲看我 「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結業習藝生授證暨謝師典禮

上版日期: 2024/12/18 下午 04:22:00 | 內容: 四年習藝有成,戲曲接班人勇敢昂首向前,未來好戲且看他們叱吒風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今(18)日於臺灣戲曲中心小舞台舉辦「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第三屆結業習藝生授證暨謝師典禮,台北曲藝團、昇平五洲...

歲末與海的相遇 國臺交夢之海帶來心靈之旅

上版日期: 2024/12/17 下午 04:22:00 | 內容: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簡稱「國臺交」)2024年最終場樂季音樂會將在12月27日(五)晚上七點卅分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登場,本場音樂會最大特色在於帶領聽眾感受東、西方音樂元素的碰撞與結合,特別邀請...

一工 一藝 寶島百工以共融永續迎面未來 「2024工藝之夢特展」新光三越臺中中港店登場

上版日期: 2024/12/20 下午 03:36:00 | 內容: 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和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24工藝之夢特展」12月20日在新光三越臺中中港店10樓接棒登場,展出內容包含「2024年國家工藝成就獎」染織...

針線間的故事-林幸珍纖維藝術創作個展 即日起於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展出

上版日期: 2024/12/20 下午 02:01:00 | 內容: 以大自然為師,展示針線間的故事。獲選全球100大優秀纖維藝術家林幸珍創作個展,即日起至114年1月22日止(周一休館)於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第三展室展出,展出86幅具代表性作品,歡迎民眾參觀欣賞。藝術家...

楊牧書房結盟文學館家族  攜手臺文館拓展花東創作及推廣能量

上版日期: 2024/12/20 下午 12:01:00 | 內容: 新聞稿 由國立臺灣文學館、楊牧文學研究中心合作辦理的文學館家族結盟儀式,18日於東華大學圖書館一樓楊牧書房舉行。本場儀式溫馨深刻,在校內外貴賓以及各界文學人士的見證下,楊牧書房正式締連為全臺...

當世界換上新裝,樹可能記得時代的模樣  臺文館全新華語、臺灣台語雙繪本暖心發表

上版日期: 2024/12/20 上午 10:14:00 | 內容: 國立臺灣文學館今(19)日於臺北據點——臺灣文學基地舉行《樹可能記得》、《樹仔凡勢猶會記》華語、臺灣台語雙繪本新書發表會,繪本原畫展同日開展!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繪本創作者...

文化禮金向下延伸 明年1月1日13-15歲青年領600點文化幣

上版日期: 2024/12/17 上午 10:04:00 | 內容: 文化部自112年起發放文化禮金,113年常態化發放,並擴大對象為16-22歲,每人領取文化幣1200點。為讓文化向下扎根,明(114)年除了維持原發放,文化部加碼推出13-15歲試辦計畫,每人發給60...

臺灣漫遊錄》勇奪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 行政院長致贈文化獎章及獎勵金予作者楊双子及譯者金翎

上版日期: 2024/12/16 下午 07:11:00 | 內容: 由楊双子執筆、金翎英譯的《臺灣漫遊錄》獲得202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s)翻譯文學大獎,為臺灣文學作品首度獲得此項殊榮。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6)日特別致贈楊双子、金...

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減壓」論壇:藝術、文化與自我批判的對話

上版日期: 2024/12/16 下午 06:10:00 | 內容: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第九屆亞洲藝術雙年展已於11月16日開展,以「所有令人屏息的」為題,共邀集35組參展藝術家,呈現83件作品外,並於12月14日舉辦「減壓」(Decompression)論壇,邀請本...

「花蓮縣吉安鄉東昌村阿美族里漏部落巫師祭儀」保存者莊美梅Epah Akus辭世 文化部頒贈旌揚狀

上版日期: 2024/12/16 上午 10:51:00 | 內容:  「花蓮縣吉安鄉東昌村阿美族里漏部落巫師祭儀」保存者莊美梅Epah Akus於12月8日辭世,享壽96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任秘書張祐創今(16)日代表頒贈文化部旌揚狀,由莊美梅次女李玉花代...

萬人嗨翻兩廳院藝文廣場 NTSO點亮「匯聚臺流文化黑潮計畫」

上版日期: 2024/12/14 下午 09:48:00 | 內容: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簡稱「國臺交」)於今(14)日在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行別具特色的「NTSO交響派對 聲映經典 潮湧的時代」臺灣歌謠演唱會,吸引萬名觀眾到場共襄盛舉。雖然寒流來襲,演出...

與自由樂讀 人權故事車前進彰化溪湖高中 簡中生以出獄後的生命挫折為例 呼籲人權自由的可貴

上版日期: 2024/12/14 下午 08:26:00 | 內容: 國家人權博物館「2024人權故事車-與自由樂讀」於12月12日至13日前進彰化溪湖高中,以「白恐綠島」和「白恐文學」作為主題,滿載《火燒島流麻溝十五號》、《白色記憶》、《走過長夜》等人權議題選書,13...

山海天際的工藝風味,展現臺東獨特美學 「工藝遶境」臺東境登場

上版日期: 2024/12/14 下午 04:36:00 | 內容: 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稱工藝中心)主辦的七十周年重大活動「工藝遶境」,透過遶境巡遊的形式,將工藝的美好分享到各地。「工藝遶境」自南投出發後依序前往臺北、彰化、臺東、臺南和新竹等地。第四境來到...

臺灣文學登陸荷蘭!推理作家張國立揭密史上未解懸案 譯者王儷靜談荷蘭牧師日記《熱蘭遮之淚》

上版日期: 2024/12/13 下午 08:21:00 | 內容: 國立臺灣文學館「航向世界:臺灣文學主題展」及系列講座,12月7、8日在分別在烏特勒支公共圖書館(Utrecht Bibliotheek Neude)及鹿特丹中央嗎書館(Rotterdam Centra...

2024臺灣工藝論壇臺東場盛大登場 聚焦原民工藝產業發展

上版日期: 2024/12/13 下午 03:26:00 | 內容: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今年9月甫於臺北辦理之「2024臺灣工藝論壇」曾邀集來自各領域工藝學者與資深工藝家共同探究自1954年至今的臺灣工藝70年歷史工藝文化脈絡等內容,論壇成果深...

昂首向前 好戲看我 「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結業習藝生授證暨謝師典禮

上版日期: 2024/12/18 下午 04:22:00 | 內容: 四年習藝有成,戲曲接班人勇敢昂首向前,未來好戲且看他們叱吒風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今(18)日於臺灣戲曲中心小舞台舉辦「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團演訓計畫」第三屆結業習藝生授證暨謝師典禮,台北曲藝團、昇平五洲...

歲末與海的相遇 國臺交夢之海帶來心靈之旅

上版日期: 2024/12/17 下午 04:22:00 | 內容: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簡稱「國臺交」)2024年最終場樂季音樂會將在12月27日(五)晚上七點卅分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登場,本場音樂會最大特色在於帶領聽眾感受東、西方音樂元素的碰撞與結合,特別邀請...

一工 一藝 寶島百工以共融永續迎面未來 「2024工藝之夢特展」新光三越臺中中港店登場

上版日期: 2024/12/20 下午 03:36:00 | 內容: 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和財團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24工藝之夢特展」12月20日在新光三越臺中中港店10樓接棒登場,展出內容包含「2024年國家工藝成就獎」染織...

針線間的故事-林幸珍纖維藝術創作個展 即日起於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展出

上版日期: 2024/12/20 下午 02:01:00 | 內容: 以大自然為師,展示針線間的故事。獲選全球100大優秀纖維藝術家林幸珍創作個展,即日起至114年1月22日止(周一休館)於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第三展室展出,展出86幅具代表性作品,歡迎民眾參觀欣賞。藝術家...

楊牧書房結盟文學館家族  攜手臺文館拓展花東創作及推廣能量

上版日期: 2024/12/20 下午 12:01:00 | 內容: 新聞稿 由國立臺灣文學館、楊牧文學研究中心合作辦理的文學館家族結盟儀式,18日於東華大學圖書館一樓楊牧書房舉行。本場儀式溫馨深刻,在校內外貴賓以及各界文學人士的見證下,楊牧書房正式締連為全臺...

當世界換上新裝,樹可能記得時代的模樣  臺文館全新華語、臺灣台語雙繪本暖心發表

上版日期: 2024/12/20 上午 10:14:00 | 內容: 國立臺灣文學館今(19)日於臺北據點——臺灣文學基地舉行《樹可能記得》、《樹仔凡勢猶會記》華語、臺灣台語雙繪本新書發表會,繪本原畫展同日開展!國立臺灣文學館長陳瑩芳、繪本創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