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行人環境再進化 龍泉里行人友善區及嘉興里行人優先區
- 臺北市市政網站整合平台之新聞稿 @ 臺北市政府資訊局
title臺北行人環境再進化 龍泉里行人友善區及嘉興里行人優先區的發布日期是2024/12/25 10:30:00, 發布單位是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聯絡人是林育生科長, 聯絡資訊是1999轉6862, 內容是臺北市持續推動行人友善環境,繼112年大安區大學里推動全市首個交通友善區後,113年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在當地里長的全力支持下,持續在大安區龍泉里推動全市第二個行人友善區,交通管制工程處(下稱交工處)也在信義區嘉興里規劃並建置了首個行人優先區,交通局感謝地方民意的積極參與,與公部門一起努力讓人本環境進化....
DataSN | 9330101 |
ArticleType | 0 |
FileName | (空) |
Link | (空) |
Source | 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A81D27D8786243BD |
title | 臺北行人環境再進化 龍泉里行人友善區及嘉興里行人優先區 |
內容 | 臺北市持續推動行人友善環境,繼112年大安區大學里推動全市首個交通友善區後,113年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在當地里長的全力支持下,持續在大安區龍泉里推動全市第二個行人友善區,交通管制工程處(下稱交工處)也在信義區嘉興里規劃並建置了首個行人優先區,交通局感謝地方民意的積極參與,與公部門一起努力讓人本環境進化,交通局將持續推廣,擴大實施,也希望各里踴躍參加。師大生活圈各里積極參與行人友善區 大安區龍泉里率先響應 在112年蔣萬安市長赴新加坡考察樂齡安全區後,在大學里當地民意及吳沛璇里長的支持下,交通局與大安區大學里合作推動全國第一處的交通友善區,引入入口意象、道路彎曲等設計手法,實施之後,車輛降速達26.52%,事故也減少22.22%。 繼大學里之後,也有幾個里辦公處表達出高度意願參與交通友善區的規劃。大安區龍泉里位於師大學生主要的活動場所,行人通行量很高,也常常因為外送需求高,而有機車車速較快之現象,里長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也積極向交通局爭取規劃交通友善區。自113年4月起,交通局與龐維良里長合作,共同了解地方人車特性及住戶需求,一起完成初步規劃的方案。以此為基礎,在里長的協助之下,於113年7月6日於里上舉辦說明會,進一步地瞭解地方聲音。在確認了規劃方案之後,陸續地開始進行龍泉街以及龍泉街39巷之施工。 與此同時,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推動之行人安全設施條例及施行細則於113年10月1日實施,條例中推動行人友善區,正與臺北市推動之交通友善區相符。所以,龍泉里的交通友善區,也更名為龍泉里行人友善區。 目前龍泉里行人友善區已完成階段性完工,龍泉街(和平至龍泉街39巷)及龍泉街39巷,透過標線改造,延伸轉角標線型人行道使路口縮小(也就是網稱之波浪人行道),也搭配設置楔形標線,使駕駛人接近路口時因道路縮減及視覺變化產生小心及減速的效果,同時,也設置組裝式減速丘,讓駕駛人必須減速才能較平緩的通過路段,同時,也透過交通友善區標誌、彩色瀝青壓花之路口意象,以及彩色標記行穿線,以提示駕駛人進入了一個行人友善之區域,須減速慢行。 在這些初步工程完成後,經過現場實測,龍泉街汽車車速相較實施前下降25%(實施後19.17kph),機車車速下降32%(實施後21.22kph),有效地達到車輛減速的效果。龍泉里內,後續還有其他的地點已規劃了行人友善區相關設施,除了標線型人行道、組裝式減速丘、入口意象,也於龍泉街的部分路段規劃有車道鋪面顏色調整等減速作法,後續交通局將與里辦公處一起觀察成果,陸續施作里內其他地點,以建構行人友善區。 同時,鄰近龍泉里的師大路,目前本市新建工程處正在施作路型改造跟人行道拓寬工程,而師大路對側之古莊里,行人友善區已經在施工中,師大路同側的里,除了已經實施行人友善區的大學里之外,古風里與龍坡里也已經表達參與行人友善區的意願,未來該區將是臺北市最大最密集的行人友善區域。全國第1處行人優先區 信義區嘉興里拔得頭籌 交工處在信義區嘉興里嘗試打造行人優先區,有別於以往「行人靠邊走」的觀念,在行人優先區道路全寬都可以行走,車輛限速20公里,且須禮讓行人,不能鳴按喇叭。在此區域內的汽、機車與行人發生肇事,行人無肇責,行人最大! 因嘉興里鄭智耀里長有感於里內居民邁出家門即遭車輛撞上,又考量嘉興街175巷9弄是許多車輛轉入基隆路之通過性要道,然而巷弄狹小且停車需求高,難以取消停車設置標線型人行道之情況下,思考如何兼顧里內居民通行安全與滿足停車需求之間取得平衡,即與交工處討論採行人優先區方式,讓居民可以在巷弄內安心行走,同時也兼顧車輛停車需求及通行權。 行人優先區的試行,是從交通安全和人本交通觀點考量,核心價值是減速與減量,期望外來車不要進入巷弄,盡量繞道,即使進入行人優先區,行人至上,並呼籲汽機車和行人相互尊重,透過行人優先區所代表之區域內行人不需靠邊行走,可以全寬通行,車速不得超過時速20公里,並且禁止按喇叭驅趕行人的法規下,讓用路人能夠安心行走在巷弄內。此外,再加上本市第1個瀝青減速丘的設置,也讓車輛進到行人優先區後,能夠透過減速設施達到減速效果。 里長表示設置後,居民反饋意見都是正面的,滿意度百分百!對行走在嘉興街175巷9弄行人優先區的居民來說,不用擔心走在路側會有車輛高速穿越,也不用擔心走在巷道中間被車輛按喇叭驅趕,尤其減速丘的設置,可以使車輛減速,真正做到臺北交通安心行!里長是行人友善環境最大助力 交通局歡迎各里共同參與行人環境 交通局表示,行人友善區的推動,事關居民日常生活空間的重新分配,地區民意的支持是成敗與否之最大因素,龍泉里龐維良里長與嘉興里鄭智耀里長對行人安全的重視,展現在積極爭取、全力支持與協助溝通的推動過程中,兩位里長絕對是行人友善區及行人優先區能有目前成果的最重要推手,交通局十分感謝里長,也期盼跟里長繼續合作,推動行人友善的環境。 在這兩年來,臺北市積極推動行人友善環境,也受到市民的認同,交通局113年11月對5個路口、5個路段以面訪方式進行滿意度調查,民眾對近1年臺北市多項行人通過路口的改善措施,滿意度達92.4%。交通局表示,全市目前已有19個里表達參加行人友善區之意願,交通局也已排入規劃,並有3里已施工中,有意願參與行人友善區的里別,請接洽交通局,如果針對特定路段希望推動行人優先區,也可以向交通管制工程處申請。交通局將與各里一起合作,持續推動行人更安全更友善的環境。 |
聯絡人 | 林育生科長 |
聯絡資訊 | 1999轉6862 |
發布日期 | 2024/12/25 10:30:00 |
分類 | 1:媒體/新聞稿 |
相關檔案 | (空的。未填資料。) |
相關連結 | (空的。未填資料。) |
相關圖片 | (空的。未填資料。) |
相關影音 | (空的。未填資料。) |
發布單位 |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
DataSN9330101 |
ArticleType0 |
FileName(空) |
Link(空) |
Source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0DDAF49B89E9413&s=A81D27D8786243BD |
title臺北行人環境再進化 龍泉里行人友善區及嘉興里行人優先區 |
內容臺北市持續推動行人友善環境,繼112年大安區大學里推動全市首個交通友善區後,113年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在當地里長的全力支持下,持續在大安區龍泉里推動全市第二個行人友善區,交通管制工程處(下稱交工處)也在信義區嘉興里規劃並建置了首個行人優先區,交通局感謝地方民意的積極參與,與公部門一起努力讓人本環境進化,交通局將持續推廣,擴大實施,也希望各里踴躍參加。師大生活圈各里積極參與行人友善區 大安區龍泉里率先響應 在112年蔣萬安市長赴新加坡考察樂齡安全區後,在大學里當地民意及吳沛璇里長的支持下,交通局與大安區大學里合作推動全國第一處的交通友善區,引入入口意象、道路彎曲等設計手法,實施之後,車輛降速達26.52%,事故也減少22.22%。 繼大學里之後,也有幾個里辦公處表達出高度意願參與交通友善區的規劃。大安區龍泉里位於師大學生主要的活動場所,行人通行量很高,也常常因為外送需求高,而有機車車速較快之現象,里長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也積極向交通局爭取規劃交通友善區。自113年4月起,交通局與龐維良里長合作,共同了解地方人車特性及住戶需求,一起完成初步規劃的方案。以此為基礎,在里長的協助之下,於113年7月6日於里上舉辦說明會,進一步地瞭解地方聲音。在確認了規劃方案之後,陸續地開始進行龍泉街以及龍泉街39巷之施工。 與此同時,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推動之行人安全設施條例及施行細則於113年10月1日實施,條例中推動行人友善區,正與臺北市推動之交通友善區相符。所以,龍泉里的交通友善區,也更名為龍泉里行人友善區。 目前龍泉里行人友善區已完成階段性完工,龍泉街(和平至龍泉街39巷)及龍泉街39巷,透過標線改造,延伸轉角標線型人行道使路口縮小(也就是網稱之波浪人行道),也搭配設置楔形標線,使駕駛人接近路口時因道路縮減及視覺變化產生小心及減速的效果,同時,也設置組裝式減速丘,讓駕駛人必須減速才能較平緩的通過路段,同時,也透過交通友善區標誌、彩色瀝青壓花之路口意象,以及彩色標記行穿線,以提示駕駛人進入了一個行人友善之區域,須減速慢行。 在這些初步工程完成後,經過現場實測,龍泉街汽車車速相較實施前下降25%(實施後19.17kph),機車車速下降32%(實施後21.22kph),有效地達到車輛減速的效果。龍泉里內,後續還有其他的地點已規劃了行人友善區相關設施,除了標線型人行道、組裝式減速丘、入口意象,也於龍泉街的部分路段規劃有車道鋪面顏色調整等減速作法,後續交通局將與里辦公處一起觀察成果,陸續施作里內其他地點,以建構行人友善區。 同時,鄰近龍泉里的師大路,目前本市新建工程處正在施作路型改造跟人行道拓寬工程,而師大路對側之古莊里,行人友善區已經在施工中,師大路同側的里,除了已經實施行人友善區的大學里之外,古風里與龍坡里也已經表達參與行人友善區的意願,未來該區將是臺北市最大最密集的行人友善區域。全國第1處行人優先區 信義區嘉興里拔得頭籌 交工處在信義區嘉興里嘗試打造行人優先區,有別於以往「行人靠邊走」的觀念,在行人優先區道路全寬都可以行走,車輛限速20公里,且須禮讓行人,不能鳴按喇叭。在此區域內的汽、機車與行人發生肇事,行人無肇責,行人最大! 因嘉興里鄭智耀里長有感於里內居民邁出家門即遭車輛撞上,又考量嘉興街175巷9弄是許多車輛轉入基隆路之通過性要道,然而巷弄狹小且停車需求高,難以取消停車設置標線型人行道之情況下,思考如何兼顧里內居民通行安全與滿足停車需求之間取得平衡,即與交工處討論採行人優先區方式,讓居民可以在巷弄內安心行走,同時也兼顧車輛停車需求及通行權。 行人優先區的試行,是從交通安全和人本交通觀點考量,核心價值是減速與減量,期望外來車不要進入巷弄,盡量繞道,即使進入行人優先區,行人至上,並呼籲汽機車和行人相互尊重,透過行人優先區所代表之區域內行人不需靠邊行走,可以全寬通行,車速不得超過時速20公里,並且禁止按喇叭驅趕行人的法規下,讓用路人能夠安心行走在巷弄內。此外,再加上本市第1個瀝青減速丘的設置,也讓車輛進到行人優先區後,能夠透過減速設施達到減速效果。 里長表示設置後,居民反饋意見都是正面的,滿意度百分百!對行走在嘉興街175巷9弄行人優先區的居民來說,不用擔心走在路側會有車輛高速穿越,也不用擔心走在巷道中間被車輛按喇叭驅趕,尤其減速丘的設置,可以使車輛減速,真正做到臺北交通安心行!里長是行人友善環境最大助力 交通局歡迎各里共同參與行人環境 交通局表示,行人友善區的推動,事關居民日常生活空間的重新分配,地區民意的支持是成敗與否之最大因素,龍泉里龐維良里長與嘉興里鄭智耀里長對行人安全的重視,展現在積極爭取、全力支持與協助溝通的推動過程中,兩位里長絕對是行人友善區及行人優先區能有目前成果的最重要推手,交通局十分感謝里長,也期盼跟里長繼續合作,推動行人友善的環境。 在這兩年來,臺北市積極推動行人友善環境,也受到市民的認同,交通局113年11月對5個路口、5個路段以面訪方式進行滿意度調查,民眾對近1年臺北市多項行人通過路口的改善措施,滿意度達92.4%。交通局表示,全市目前已有19個里表達參加行人友善區之意願,交通局也已排入規劃,並有3里已施工中,有意願參與行人友善區的里別,請接洽交通局,如果針對特定路段希望推動行人優先區,也可以向交通管制工程處申請。交通局將與各里一起合作,持續推動行人更安全更友善的環境。 |
聯絡人林育生科長 |
聯絡資訊1999轉6862 |
發布日期2024/12/25 10:30:00 |
分類1:媒體/新聞稿 |
相關檔案(空的。未填資料。) |
相關連結(空的。未填資料。) |
相關圖片(空的。未填資料。) |
相關影音(空的。未填資料。) |
發布單位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