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 的出版日期是2014-06 , 出版單位是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是高明士 , ISBN是9789863500223 , 語言是中文 , 適用對象是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是法務 , 書籍介紹是探討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關係時,律令是最佳的素材,尤其是律典。由於令典存在時間較短,且對東亞諸國影響不一,只有律典影響最為深遠。所以循由律典去探討儒家思想,即可掌握中華法系精髓之絕大部分,特別是禮之義與禮之制。禮之義,主要呈現在天地之序與人間倫理秩序;禮之制,顧名思義,呈現在禮制方面。本書所收諸篇論文... , 授權資訊是聯絡處室:;姓名:黃喬妤;電話:3366-3261;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
書名 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 ISBN 9789863500223 ISSN (空) GPN 1010301141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出版情況 自行出版 作者資訊 高明士 出版日期 2014-06 版次 初版 書封連結 圖1 : 書籍分類 社會人文 出版品分類 圖書 主題分類 法務 施政分類 法務 級別 (空) 頁數 520 開數 菊16開(21x15公分) 裝訂 精裝 語言 中文 書籍介紹 探討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關係時,律令是最佳的素材,尤其是律典。由於令典存在時間較短,且對東亞諸國影響不一,只有律典影響最為深遠。所以循由律典去探討儒家思想,即可掌握中華法系精髓之絕大部分,特別是禮之義與禮之制。禮之義,主要呈現在天地之序與人間倫理秩序;禮之制,顧名思義,呈現在禮制方面。本書所收諸篇論文,主要即解析這方面的課題。
透過本書的論述,下列幾點值得重視:1.禮是中華法系立法的基本原則,律甚至成為「經」化的刑制。循由公平、正義而追求「平恕」境界,是傳統法文化最可貴的地方。2.儒家經典的理論,如《論語》、《孝經》、《春秋》,以及三禮(尤其是《禮記》)等,是指導歷代立法的主要典籍。3.禮、律的作用,著重教化,斷獄判刑依禮甚於依律。4.從漢武帝以後,法律制度的儒教化,呈現在法典、司法以及家庭等層面,不可忽視。禮的規範,在唐朝的貴族社會交流中有所謂書儀,在日本則為書札禮,均是中古時期儒家思想在法制的重要表現。5.古未必可為今用,但其立法原理原則,如倫理秩序、自然法則,仍可供參考。 目次 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
目 次
導言并序 ............................................................. 高明士 i
上篇 從禮之義探討中華法系
東亞傳統法文化的理想境界——「平」 ........... 高明士 1
一、前言 .............................................................................................. 1
二、禮的身分差序 ............................................................................. 2
三、「(唐律)出入得古今之平」 .................................................... 8
四、從法文化釋「平」 ................................................................... 16
五、「平」在東亞傳統政法的運用 ................................................ 21
六、結論 ....................................................................................... 26
禮刑之間——從供養有闕到遺棄尊親屬
............................................................................... 黃源盛 31
一、序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 31
二、傳統中國「不孝」的立法例及其法理根據 ......................... 34
三、晚清民國繼受外國法中倫常條款的變與不變 ..................... 51
四、從比較法史觀點看遺棄尊親屬罪的動向 ............................. 64
五、古今異勢與刑法倫理情結的異化與再生 ............................. 70
六、結論 ....................................................................................... 80
儒學正義論與中華法系 ....................................... 俞榮根 83
一、儒家仁學正義論述要 ............................................................... 84
二、儒家仁學正義論與中華法系的法律正義 .............................. 88
三、現代法治語境與中華法系的正義價值 ................................ 99
白居易〈百道判〉中的禮教思想 ..................... 陳登武 109
一、緒言 .......................................................................................... 109
二、居喪禮儀 .................................................................................. 112
三、婚姻中的禮法問題 ................................................................. 122
四、蔭贖與襲爵 .............................................................................. 131
五、朝廷禮儀中的禮教秩序 ......................................................... 135
六、居官施政與禮儀 ..................................................................... 138
七、復仇與禮法衝突 ..................................................................... 142
八、結語 ...................................................................................... 143
律例本乎聖經:清代士人與官員的法律知識論述
............................................................................. 邱澎生 145
一、歧義的「法家」:明清士大夫對法律知識的不同評價 ..... 147
二、好生之德與哀矜之情:為何以及如何研讀法律? ........... 155
三、經書與法律的再次整合:由《慎刑憲》到《祥刑經解》164
四、結語 ...................................................................................... 172
律、律義與中華法系關係之研究 ..................... 馬小紅 177
一、律與中華法系的概念 ............................................................. 179
二、律學:律義的闡釋由法而儒的轉變 .................................... 188
三、禮的擬制:律制日益簡約,律義日益深邃 ........................ 199
四、對本文開篇提出問題的解答 .............................................. 207
下篇 從禮之制探討中華法系
從貴族法治到帝制法治——傳統中國法治論綱
............................................................................. 李貴連 209
一、引言 .......................................................................................... 209
二、貴族法治:別親疏、殊貴賤、斷於禮................................ 216
三、法家的法治: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 232
四、秦漢以後的君主/官僚/專制╱帝制「法治」 ............... 244
五、結語 ..................................................................................... 258
從秦《法經》到漢蕭何《九章律》和傍章律
............................................................................. 鄭顯文 261
一、李悝著《法經》六篇之事辨析 ............................................ 262
二、「秦《法經》」性質考 ............................................................. 270
三、秦代的法、律、令體系新論 ................................................ 283
四、蕭何作《九章律》、傍章律新探 ........................................ 300
唐代前期死刑覆奏制度的探討
——兼論其與儒家思想的關係 ......................... 陳俊強 321
一、前言 .......................................................................................... 321
二、覆奏的起源與創立 ................................................................. 322
三、覆奏制度變革的契機——盧祖尚案和張蘊古案 ............... 325
四、五覆奏的成立 ......................................................................... 337
五、覆奏的具體程序 ..................................................................... 343
六、唐律與唐令矛盾之檢討......................................................... 350
七、結論 ..................................................................................... 357
唐代的「同居」家庭 .................... 羅彤華 361
一、前言 .......................................................................................... 362
二、同居的法制演變及儒家思想的影響 .................................... 364
三、同居家庭的民間類型與特色 ................................................. 378
四、結論 ...................................................................................... 401
從書札禮看日唐親屬的比較研究 ............. 古瀨奈津子 405
一、前言 .......................................................................................... 405
二、關於敦煌書儀 .......................................................................... 405
三、吉凶書儀中所見的親屬 ......................................................... 407
四、書儀與禮、令、格式 ............................................................. 410
五、日本「往來物」的成立與書札禮 ........................................ 412
六、透過書儀與往來物比較看日唐家族相異處 ........................ 416
七、結語 ...................................................................................... 417
儒家思想與清朝科舉考試、教育制度及法規範的關係
——法制史考察觀點 ......................................... 陳惠馨 419
一、前言 .......................................................................................... 420
二、儒家思想有關三綱關係的討論:君臣、夫妻及父子關
係如何被論述 ......................................................................... 422
三、清朝《大清律例》中「十惡」規範體系及其實踐 ........... 437
四、清朝《禮部則例》的規範強化人民對於三綱價值體系
的認同 ...................................................................................... 450
五、清末法律規範體制的改變歷程與困境 ................................ 462
六、儒家思想與傳統中國法制對於臺灣當代法律體制的意
義與啟示.................................................................................. 469
七、結論 ...................................................................................... 474
索引
名詞索引 .......................................................................................... 477
人名索引 .......................................................................................... 487 價格 定價:470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資料類型 (空) 附件 無附件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 (空) 播放時間長度 (空) 字號 (空) 權利範圍 (空) 停刊註記 (空)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姓名:黃喬妤;電話:3366-3261;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書名 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 ISBN 9789863500223 ISSN (空) GPN 1010301141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出版情況 自行出版 作者資訊 高明士 出版日期 2014-06 版次 初版 書封連結 圖1 : 書籍分類 社會人文 出版品分類 圖書 主題分類 法務 施政分類 法務 級別 (空) 頁數 520 開數 菊16開(21x15公分) 裝訂 精裝 語言 中文 書籍介紹 探討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關係時,律令是最佳的素材,尤其是律典。由於令典存在時間較短,且對東亞諸國影響不一,只有律典影響最為深遠。所以循由律典去探討儒家思想,即可掌握中華法系精髓之絕大部分,特別是禮之義與禮之制。禮之義,主要呈現在天地之序與人間倫理秩序;禮之制,顧名思義,呈現在禮制方面。本書所收諸篇論文,主要即解析這方面的課題。
透過本書的論述,下列幾點值得重視:1.禮是中華法系立法的基本原則,律甚至成為「經」化的刑制。循由公平、正義而追求「平恕」境界,是傳統法文化最可貴的地方。2.儒家經典的理論,如《論語》、《孝經》、《春秋》,以及三禮(尤其是《禮記》)等,是指導歷代立法的主要典籍。3.禮、律的作用,著重教化,斷獄判刑依禮甚於依律。4.從漢武帝以後,法律制度的儒教化,呈現在法典、司法以及家庭等層面,不可忽視。禮的規範,在唐朝的貴族社會交流中有所謂書儀,在日本則為書札禮,均是中古時期儒家思想在法制的重要表現。5.古未必可為今用,但其立法原理原則,如倫理秩序、自然法則,仍可供參考。 目次 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
目 次
導言并序 ............................................................. 高明士 i
上篇 從禮之義探討中華法系
東亞傳統法文化的理想境界——「平」 ........... 高明士 1
一、前言 .............................................................................................. 1
二、禮的身分差序 ............................................................................. 2
三、「(唐律)出入得古今之平」 .................................................... 8
四、從法文化釋「平」 ................................................................... 16
五、「平」在東亞傳統政法的運用 ................................................ 21
六、結論 ....................................................................................... 26
禮刑之間——從供養有闕到遺棄尊親屬
............................................................................... 黃源盛 31
一、序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 31
二、傳統中國「不孝」的立法例及其法理根據 ......................... 34
三、晚清民國繼受外國法中倫常條款的變與不變 ..................... 51
四、從比較法史觀點看遺棄尊親屬罪的動向 ............................. 64
五、古今異勢與刑法倫理情結的異化與再生 ............................. 70
六、結論 ....................................................................................... 80
儒學正義論與中華法系 ....................................... 俞榮根 83
一、儒家仁學正義論述要 ............................................................... 84
二、儒家仁學正義論與中華法系的法律正義 .............................. 88
三、現代法治語境與中華法系的正義價值 ................................ 99
白居易〈百道判〉中的禮教思想 ..................... 陳登武 109
一、緒言 .......................................................................................... 109
二、居喪禮儀 .................................................................................. 112
三、婚姻中的禮法問題 ................................................................. 122
四、蔭贖與襲爵 .............................................................................. 131
五、朝廷禮儀中的禮教秩序 ......................................................... 135
六、居官施政與禮儀 ..................................................................... 138
七、復仇與禮法衝突 ..................................................................... 142
八、結語 ...................................................................................... 143
律例本乎聖經:清代士人與官員的法律知識論述
............................................................................. 邱澎生 145
一、歧義的「法家」:明清士大夫對法律知識的不同評價 ..... 147
二、好生之德與哀矜之情:為何以及如何研讀法律? ........... 155
三、經書與法律的再次整合:由《慎刑憲》到《祥刑經解》164
四、結語 ...................................................................................... 172
律、律義與中華法系關係之研究 ..................... 馬小紅 177
一、律與中華法系的概念 ............................................................. 179
二、律學:律義的闡釋由法而儒的轉變 .................................... 188
三、禮的擬制:律制日益簡約,律義日益深邃 ........................ 199
四、對本文開篇提出問題的解答 .............................................. 207
下篇 從禮之制探討中華法系
從貴族法治到帝制法治——傳統中國法治論綱
............................................................................. 李貴連 209
一、引言 .......................................................................................... 209
二、貴族法治:別親疏、殊貴賤、斷於禮................................ 216
三、法家的法治: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 232
四、秦漢以後的君主/官僚/專制╱帝制「法治」 ............... 244
五、結語 ..................................................................................... 258
從秦《法經》到漢蕭何《九章律》和傍章律
............................................................................. 鄭顯文 261
一、李悝著《法經》六篇之事辨析 ............................................ 262
二、「秦《法經》」性質考 ............................................................. 270
三、秦代的法、律、令體系新論 ................................................ 283
四、蕭何作《九章律》、傍章律新探 ........................................ 300
唐代前期死刑覆奏制度的探討
——兼論其與儒家思想的關係 ......................... 陳俊強 321
一、前言 .......................................................................................... 321
二、覆奏的起源與創立 ................................................................. 322
三、覆奏制度變革的契機——盧祖尚案和張蘊古案 ............... 325
四、五覆奏的成立 ......................................................................... 337
五、覆奏的具體程序 ..................................................................... 343
六、唐律與唐令矛盾之檢討......................................................... 350
七、結論 ..................................................................................... 357
唐代的「同居」家庭 .................... 羅彤華 361
一、前言 .......................................................................................... 362
二、同居的法制演變及儒家思想的影響 .................................... 364
三、同居家庭的民間類型與特色 ................................................. 378
四、結論 ...................................................................................... 401
從書札禮看日唐親屬的比較研究 ............. 古瀨奈津子 405
一、前言 .......................................................................................... 405
二、關於敦煌書儀 .......................................................................... 405
三、吉凶書儀中所見的親屬 ......................................................... 407
四、書儀與禮、令、格式 ............................................................. 410
五、日本「往來物」的成立與書札禮 ........................................ 412
六、透過書儀與往來物比較看日唐家族相異處 ........................ 416
七、結語 ...................................................................................... 417
儒家思想與清朝科舉考試、教育制度及法規範的關係
——法制史考察觀點 ......................................... 陳惠馨 419
一、前言 .......................................................................................... 420
二、儒家思想有關三綱關係的討論:君臣、夫妻及父子關
係如何被論述 ......................................................................... 422
三、清朝《大清律例》中「十惡」規範體系及其實踐 ........... 437
四、清朝《禮部則例》的規範強化人民對於三綱價值體系
的認同 ...................................................................................... 450
五、清末法律規範體制的改變歷程與困境 ................................ 462
六、儒家思想與傳統中國法制對於臺灣當代法律體制的意
義與啟示.................................................................................. 469
七、結論 ...................................................................................... 474
索引
名詞索引 .......................................................................................... 477
人名索引 .......................................................................................... 487 價格 定價:470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資料類型 (空) 附件 無附件 出版品網址-線上版或試閱版 (空) 播放時間長度 (空) 字號 (空) 權利範圍 (空) 停刊註記 (空)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姓名:黃喬妤;電話:3366-3261;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根據識別碼 9789863500223 找到的相關資料
根據姓名 高明士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高明士 ...)出版日期: 2007-11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高明士著 | ISBN: 9789860108231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此書是由近代有關東亞教育通史的著作檢討入手,進而提出東亞共通的「廟學」教育制度;以日本為例的士人入仕考試制度,即所謂科舉,說明近代教育觀念是由培養為政府所用的吏才入手,到以人為本位而教好如何做人。不論... | 授權資訊: 聯絡人:王茹萊聯絡電話:33663260聯絡地址:106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出版日期: 2019-06 | 出版單位: 國家教育研究院 | 作者資訊: 高明士 | ISBN: 9789576389139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文學 | 書籍介紹: 本書主題為東亞漢字圈之教育制度之發展史。先論述中國教育之內容,再說明漢代至唐代間中國教育制度之發展演變。後半部再討及朝鮮、日本、越南、東北亞等地區,受中國制度影響下之教育發展情況。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姓名:吳麗君;電話:02-77407831;地址:
@ 出版書目資料 出版日期: 2005-03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高明士 | ISBN: 9860006830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儒家思想篇》一書,共收十三篇論文,其中直接觸及「東亞」概念的思考有四篇,相關於韓國問題者有二篇,關係到日本問題者有六篇,另一篇為儒學問題。四篇東亞概念問題中,杜維明〈多元現... | 授權資訊: 聯絡人:王茹萊聯絡電話:33663260聯絡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 出版書目資料 出版日期: 2004-06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高明士著 | ISBN: 9510771588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外交及國防 | 書籍介紹: 本書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論述「中國的天下秩序」,探討天下秩序的原理、與君長人身統治的關係、以及羈縻府州制度的確立。中篇主要論述「天下秩序與東亞世界」,以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乃至隨唐時期的東亞關係... | 授權資訊:
@ 出版書目資料 出版日期: 2005-08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高明士編 | ISBN: 9860020426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 | 書籍介紹: 由於周以前是祭政合一,所以祭祀活動也是教育活動。論教育活動的起源,其與宗教的關係密不可分,是以可理解的。只是教育史的發展,正是在淡化宗教色彩,使其止於儀式,而其意義則歸為教育,在制度上乃曰:「學禮」。... | 授權資訊: 聯絡人:王茹萊聯絡電話:33663260聯絡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 出版書目資料 出版日期: 2005-09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高明士編 | ISBN: 9860023778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 | 書籍介紹: 拙書所謂「中國中古」,指魏晉至隋唐的歷史,而已隋唐為主。教育發展,到隋唐而完備。就型態而言,可分為官學、私學與帝王學三種:其目標則一,就是教育為政治而服務。然則不禁要問:教育是否就無自身的發展空間?教... | 授權資訊: 聯絡人:王茹萊聯絡電話:33663260聯絡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 出版書目資料 作者: 嚴茹蕙 | 指導教授: 高明士
宋德喜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3 | 論文名稱(外文):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Sino-Japa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During the 8th and 9th Centuries: Focus... |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出版日期: 2003-08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高明士 | ISBN: 9570147520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外交及國防 | 書籍介紹: 在傳統時代�,東亞地區有它的特殊歷史風貌,和其他地區不盡相同,今日面對著這些文化共相的式微,隨著「地球村」時代的來臨,要落實國際化,如何鑑往知來,正是大家關心所在。相信藉著這次的專書的出版,可提供世人... | 授權資訊:
@ 出版書目資料
出版日期: 2007-11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高明士著 | ISBN: 9789860108231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此書是由近代有關東亞教育通史的著作檢討入手,進而提出東亞共通的「廟學」教育制度;以日本為例的士人入仕考試制度,即所謂科舉,說明近代教育觀念是由培養為政府所用的吏才入手,到以人為本位而教好如何做人。不論... | 授權資訊: 聯絡人:王茹萊聯絡電話:33663260聯絡地址:106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 出版書目資料 出版日期: 2019-06 | 出版單位: 國家教育研究院 | 作者資訊: 高明士 | ISBN: 9789576389139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文學 | 書籍介紹: 本書主題為東亞漢字圈之教育制度之發展史。先論述中國教育之內容,再說明漢代至唐代間中國教育制度之發展演變。後半部再討及朝鮮、日本、越南、東北亞等地區,受中國制度影響下之教育發展情況。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語文教育及編譯研究中心 ;姓名:吳麗君;電話:02-77407831;地址:
@ 出版書目資料 出版日期: 2005-03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高明士 | ISBN: 9860006830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儒家思想篇》一書,共收十三篇論文,其中直接觸及「東亞」概念的思考有四篇,相關於韓國問題者有二篇,關係到日本問題者有六篇,另一篇為儒學問題。四篇東亞概念問題中,杜維明〈多元現... | 授權資訊: 聯絡人:王茹萊聯絡電話:33663260聯絡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 出版書目資料 出版日期: 2004-06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高明士著 | ISBN: 9510771588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外交及國防 | 書籍介紹: 本書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論述「中國的天下秩序」,探討天下秩序的原理、與君長人身統治的關係、以及羈縻府州制度的確立。中篇主要論述「天下秩序與東亞世界」,以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乃至隨唐時期的東亞關係... | 授權資訊:
@ 出版書目資料 出版日期: 2005-08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高明士編 | ISBN: 9860020426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 | 書籍介紹: 由於周以前是祭政合一,所以祭祀活動也是教育活動。論教育活動的起源,其與宗教的關係密不可分,是以可理解的。只是教育史的發展,正是在淡化宗教色彩,使其止於儀式,而其意義則歸為教育,在制度上乃曰:「學禮」。... | 授權資訊: 聯絡人:王茹萊聯絡電話:33663260聯絡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 出版書目資料 出版日期: 2005-09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高明士編 | ISBN: 9860023778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 | 書籍介紹: 拙書所謂「中國中古」,指魏晉至隋唐的歷史,而已隋唐為主。教育發展,到隋唐而完備。就型態而言,可分為官學、私學與帝王學三種:其目標則一,就是教育為政治而服務。然則不禁要問:教育是否就無自身的發展空間?教... | 授權資訊: 聯絡人:王茹萊聯絡電話:33663260聯絡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 出版書目資料 作者: 嚴茹蕙 | 指導教授: 高明士
宋德喜 | 學位類別: 博士 | 畢業學年度: 103 | 論文名稱(外文):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Sino-Japanes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During the 8th and 9th Centuries: Focus... |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所 | 學校名稱: 國立中興大學
@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出版日期: 2003-08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 作者資訊: 高明士 | ISBN: 9570147520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外交及國防 | 書籍介紹: 在傳統時代�,東亞地區有它的特殊歷史風貌,和其他地區不盡相同,今日面對著這些文化共相的式微,隨著「地球村」時代的來臨,要落實國際化,如何鑑往知來,正是大家關心所在。相信藉著這次的專書的出版,可提供世人... | 授權資訊:
@ 出版書目資料
[ 搜尋所有 高明士 ... ]
在『出版書目資料』資料集內搜尋:
與中華法系與儒家思想同分類的出版書目資料 出版日期: 1959-06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作者資訊: 視聽教育雙月刊編輯委員會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59-01 | 出版單位: 司法院 | 作者資訊: 司法院秘書處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法務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59-10 | 出版單位: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 作者資訊: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編印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內政及國土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59-12 | 出版單位: 國防部主計局 | 作者資訊: 國防部主計局 | 主計季刊編輯委員會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外交及國防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主計局計畫統計處;姓名:陳曉緣;電話:02-85099209;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409號
出版日期: 1960-06 | 出版單位: 中央研究院 | 作者資訊: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 ISBN: | 語言: 英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0-04 | 出版單位: 南投縣政府 | 作者資訊: 南投縣政府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1-12 | 出版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作者資訊: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 ISBN: | 語言: 其他 | 適用對象: 青少年;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聯絡人:高以璇,聯絡電話:02-23610270#208,聯絡地址:台北市南海路49號
出版日期: 1961-10 | 出版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 | 作者資訊: 國立政治大學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行政管理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國關中心
出版日期: 1961-01 | 出版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 | 作者資訊: 國立臺北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1-11 | 出版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 | 作者資訊: 國立成功大學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醫療保健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1-01 | 出版單位: 監察院 | 作者資訊: 監察院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行政統計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1-06 | 出版單位: 國防大學 | 作者資訊: 復興崗學報 | 社務委員會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外交及國防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出版日期: 1961-09 | 出版單位: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 作者資訊: 吳忠宏老師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1-11 | 出版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 | 作者資訊: 國立成功大學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醫療保健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1-12 | 出版單位: 行政院主計處 | 作者資訊: 行政院主計總處基金預算處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財政稅務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行政院主計總處基金預算處
出版日期: 1959-06 |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作者資訊: 視聽教育雙月刊編輯委員會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59-01 | 出版單位: 司法院 | 作者資訊: 司法院秘書處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法務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59-10 | 出版單位: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 作者資訊: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編印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內政及國土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59-12 | 出版單位: 國防部主計局 | 作者資訊: 國防部主計局 | 主計季刊編輯委員會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外交及國防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聯絡處室:主計局計畫統計處;姓名:陳曉緣;電話:02-85099209;地址:臺北市中山區北安路409號
出版日期: 1960-06 | 出版單位: 中央研究院 | 作者資訊: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 ISBN: | 語言: 英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0-04 | 出版單位: 南投縣政府 | 作者資訊: 南投縣政府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1-12 | 出版單位: 國立歷史博物館 | 作者資訊: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 ISBN: | 語言: 其他 | 適用對象: 青少年;成人(學術性);成人(業餘消遺) | 主題分類: 文化藝術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聯絡人:高以璇,聯絡電話:02-23610270#208,聯絡地址:台北市南海路49號
出版日期: 1961-10 | 出版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 | 作者資訊: 國立政治大學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行政管理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國關中心
出版日期: 1961-01 | 出版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 | 作者資訊: 國立臺北大學學報編輯委員會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1-11 | 出版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 | 作者資訊: 國立成功大學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醫療保健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1-01 | 出版單位: 監察院 | 作者資訊: 監察院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行政統計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1-06 | 出版單位: 國防大學 | 作者資訊: 復興崗學報 | 社務委員會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外交及國防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出版日期: 1961-09 | 出版單位: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 | 作者資訊: 吳忠宏老師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教育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1-11 | 出版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 | 作者資訊: 國立成功大學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醫療保健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出版日期: 1961-12 | 出版單位: 行政院主計處 | 作者資訊: 行政院主計總處基金預算處 | ISBN: | 語言: 中文 | 適用對象: 成人(學術性) | 主題分類: 財政稅務 | 書籍介紹: | 授權資訊: 行政院主計總處基金預算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