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星圖》臺灣工藝青年特展 聚焦職人軌跡 探索創作星軌
- 文化新聞稿 @ 文化部
標題《造物星圖》臺灣工藝青年特展 聚焦職人軌跡 探索創作星軌的上版日期是2025/1/15 下午 02:16:00, 內容是當代工藝青年如同繁星,以各自的熱情與技藝,在浩瀚的工藝宇宙中開拓出屬於自己的軌跡。臺灣工藝青年特展《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展覽涵蓋六大主題區、23位工藝青年、53件作品,完整呈現臺灣工藝青年的創作樣貌,並透過職人故事展現時代精神,勾勒出臺灣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而該展將作為國立臺灣....
文章類型 | 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 | (空) |
連結模式連結 | (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 | 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0152 |
標題 | 《造物星圖》臺灣工藝青年特展 聚焦職人軌跡 探索創作星軌 |
內容 | 當代工藝青年如同繁星,以各自的熱情與技藝,在浩瀚的工藝宇宙中開拓出屬於自己的軌跡。臺灣工藝青年特展《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展覽涵蓋六大主題區、23位工藝青年、53件作品,完整呈現臺灣工藝青年的創作樣貌,並透過職人故事展現時代精神,勾勒出臺灣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而該展將作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策辦之「2025臺灣工藝季」的首檔特展,即日起於工藝中心工藝設計館展出。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本展是工藝中心邁向70週年後的重要延續,以工藝「漫活SLOHAS」理念為核心,為工藝注入智慧、美學與永續的生活價值,期盼工藝融入當代生活,成為文化與創新的新契機。展覽聚焦青年工藝創作者的多元實踐,展現他們在技藝與思想上的探索之路,並彰顯青年作為未來工藝發展關鍵力量的重要性。面對臺灣工藝人才青黃不接的挑戰,工藝中心致力於透過展覽、競賽與駐村計畫等多元途徑,支持青年工藝創作者,搭建舞臺讓其創意與技藝廣為人知,也期盼更多人參與工藝未來的建構,共同描繪臺灣當代工藝的燦爛星圖。 展覽以工藝青年為核心,描繪一幅屬於當代的工藝宇宙,展現臺灣工藝從傳承到創新的動態發展。工藝中心長期致力於工藝的推廣與傳承,藉由長世代「心工藝」奠基、中世代「新工藝」建構,最終由青世代照亮「星工藝」的未來。展覽回應這一願景,挖掘作品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創作者的群像,以「星圖」為隱喻,呈現每位工藝青年在工藝宇宙中的獨特軌跡。宇宙的廣闊與星球分布的動態感,逐漸漫延,如同水面上擴散的漣漪,每個波紋都是一顆星球,緩緩向外延伸,將自身的能量與引力傳遞到更遙遠的空間。這些星球在擴散的過程中,彼此互相影響,形塑出宇宙的結構與秩序,彷彿一場永不停歇的共振交響曲。 策展人方敘潔指出,此次展覽關注的不僅是工藝技藝的傳承,更在於探討當代創作者如何以技藝為媒介,將工藝從「造物」延伸為自我表達與社會回應的工具。工藝青年在科技進步與社會變遷中,透過創作探索內外平衡,重新定義工藝於現代生活中的角色。他們以個人特質融入創作,與文化對話,展現工藝的多元可能性。 展覽分為六大主題區域,包括「日常造物照起工」、「開工就是要開市」、「光環自造者」、「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放光照耀著的恆星」,以及「一座藍海星圖的誕生」,帶領觀眾探索工藝青年如何結合地域文化、創意科技與實驗精神,從日常素材出發,創作出與地方深度聯結的作品,並實現傳統技藝的創新突破。同時亦揭示工藝青年在經濟創新、技藝精進與社會責任上的多面實踐。他們透過募資、市集和跨國銷售開創個人經濟軌跡,跨越學科與文化界限,注入多元創作養分,並以作品回應社會需求,推動文化傳承與地方工藝復興。最終,以「藍海星圖」象徵當代工藝青年的發展軌跡,描繪一幅廣闊且充滿未來可能性的圖景。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展覽以開放視角引領觀眾,從作品出發深入探索材質、技術與創作背後的故事,見證工藝青年如何透過創作點亮屬於自己的星軌,並為工藝未來開啟全新價值。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 展覽日期:2025年1月15日至5月11日 展覽時間:每週二至週日09:00-17:00 展覽地點:工藝設計館1-2樓 |
開始日期 | (空) |
上版日期 | 2025/1/15 下午 02:16:00 |
相關檔案 | (空) |
相關連結 | (空) |
相關圖片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右5)與策展人方敘潔(左5)及與會貴賓合影留念,盼參觀者能共同見證工藝青年如何透過創作點亮屬於自己的星軌,並為工藝未來開啟全新價值。(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5071e2de-55fa-4d12-93ad-d02784f586e3.jpg);造物星圖-展覽以星圖為發想,在物與創作者的所思所想之間,勾勒出當代工藝青年在工藝志業之路上的星軌。(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6c22b9d8-e4a8-43d7-a41b-8c79d42cadd5.jpg);造物星圖-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展區,呈現有形的物理空間不再是界線,有助於工藝精進的養分也不局限於單一學門(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64b2ece0-08e8-47c5-8d56-9fa7557ee675.jpg);造物星圖-以恆星及星軌意象,貫穿整體展覽空間設計(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2d35e8fe-65c6-47f5-a6b9-861b2427858b.jpg);造物星圖-本展以六大展區主軸,透過策展題及自選題的雙重方向,重現工藝家的樣態(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56c13909-300a-481d-a3d0-68be0e7c4c50.jpg);造物星圖-光環自造者展區,展現當代工藝青年的身份角色因著創作層面及自我設定層面的移動,而有著多面向的轉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b32edc4a-c9fa-4619-a5e1-a34b9b121909.jpg);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展覽聚焦青年工藝創作者的多元實踐,展現他們在技藝與思想上的探索之路,並彰顯青年作為未來工藝發展關鍵力量的重要性。(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b43115cf-9128-4004-af8d-42a181e829a9.jpg);策展人方敘潔指出,此次展覽關注的不僅是工藝技藝的傳承,更在於探討當代創作者如何以技藝為媒介,將工藝從「造物」延伸為自我表達與社會回應的工具。工藝青年在科技進步與社會變遷中,透過創作探索內外平衡,重新定義工藝於現代生活中的角色。他們以個人特質融入創作,與文化對話,展現工藝的多元可能性。(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6c0e7d77-f1dc-4249-8d05-c9dcbecd4a81.jpg); |
點擊數 | 318 |
文章類型0 |
附件模式檔案下載連結(空) |
連結模式連結(空) |
圖文模式頁面網址https://www.moc.gov.tw/News_Content.aspx?n=105&s=230152 |
標題《造物星圖》臺灣工藝青年特展 聚焦職人軌跡 探索創作星軌 |
內容當代工藝青年如同繁星,以各自的熱情與技藝,在浩瀚的工藝宇宙中開拓出屬於自己的軌跡。臺灣工藝青年特展《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展覽涵蓋六大主題區、23位工藝青年、53件作品,完整呈現臺灣工藝青年的創作樣貌,並透過職人故事展現時代精神,勾勒出臺灣當代工藝的群星圖景,而該展將作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工藝中心)策辦之「2025臺灣工藝季」的首檔特展,即日起於工藝中心工藝設計館展出。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本展是工藝中心邁向70週年後的重要延續,以工藝「漫活SLOHAS」理念為核心,為工藝注入智慧、美學與永續的生活價值,期盼工藝融入當代生活,成為文化與創新的新契機。展覽聚焦青年工藝創作者的多元實踐,展現他們在技藝與思想上的探索之路,並彰顯青年作為未來工藝發展關鍵力量的重要性。面對臺灣工藝人才青黃不接的挑戰,工藝中心致力於透過展覽、競賽與駐村計畫等多元途徑,支持青年工藝創作者,搭建舞臺讓其創意與技藝廣為人知,也期盼更多人參與工藝未來的建構,共同描繪臺灣當代工藝的燦爛星圖。 展覽以工藝青年為核心,描繪一幅屬於當代的工藝宇宙,展現臺灣工藝從傳承到創新的動態發展。工藝中心長期致力於工藝的推廣與傳承,藉由長世代「心工藝」奠基、中世代「新工藝」建構,最終由青世代照亮「星工藝」的未來。展覽回應這一願景,挖掘作品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創作者的群像,以「星圖」為隱喻,呈現每位工藝青年在工藝宇宙中的獨特軌跡。宇宙的廣闊與星球分布的動態感,逐漸漫延,如同水面上擴散的漣漪,每個波紋都是一顆星球,緩緩向外延伸,將自身的能量與引力傳遞到更遙遠的空間。這些星球在擴散的過程中,彼此互相影響,形塑出宇宙的結構與秩序,彷彿一場永不停歇的共振交響曲。 策展人方敘潔指出,此次展覽關注的不僅是工藝技藝的傳承,更在於探討當代創作者如何以技藝為媒介,將工藝從「造物」延伸為自我表達與社會回應的工具。工藝青年在科技進步與社會變遷中,透過創作探索內外平衡,重新定義工藝於現代生活中的角色。他們以個人特質融入創作,與文化對話,展現工藝的多元可能性。 展覽分為六大主題區域,包括「日常造物照起工」、「開工就是要開市」、「光環自造者」、「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放光照耀著的恆星」,以及「一座藍海星圖的誕生」,帶領觀眾探索工藝青年如何結合地域文化、創意科技與實驗精神,從日常素材出發,創作出與地方深度聯結的作品,並實現傳統技藝的創新突破。同時亦揭示工藝青年在經濟創新、技藝精進與社會責任上的多面實踐。他們透過募資、市集和跨國銷售開創個人經濟軌跡,跨越學科與文化界限,注入多元創作養分,並以作品回應社會需求,推動文化傳承與地方工藝復興。最終,以「藍海星圖」象徵當代工藝青年的發展軌跡,描繪一幅廣闊且充滿未來可能性的圖景。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展覽以開放視角引領觀眾,從作品出發深入探索材質、技術與創作背後的故事,見證工藝青年如何透過創作點亮屬於自己的星軌,並為工藝未來開啟全新價值。
造物星圖-工藝青年朝向自我實現的職人軌道 展覽日期:2025年1月15日至5月11日 展覽時間:每週二至週日09:00-17:00 展覽地點:工藝設計館1-2樓 |
開始日期(空) |
上版日期2025/1/15 下午 02:16:00 |
相關檔案(空) |
相關連結(空) |
相關圖片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右5)與策展人方敘潔(左5)及與會貴賓合影留念,盼參觀者能共同見證工藝青年如何透過創作點亮屬於自己的星軌,並為工藝未來開啟全新價值。(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5071e2de-55fa-4d12-93ad-d02784f586e3.jpg);造物星圖-展覽以星圖為發想,在物與創作者的所思所想之間,勾勒出當代工藝青年在工藝志業之路上的星軌。(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6c22b9d8-e4a8-43d7-a41b-8c79d42cadd5.jpg);造物星圖-人人有功練的多重邊界展區,呈現有形的物理空間不再是界線,有助於工藝精進的養分也不局限於單一學門(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64b2ece0-08e8-47c5-8d56-9fa7557ee675.jpg);造物星圖-以恆星及星軌意象,貫穿整體展覽空間設計(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2d35e8fe-65c6-47f5-a6b9-861b2427858b.jpg);造物星圖-本展以六大展區主軸,透過策展題及自選題的雙重方向,重現工藝家的樣態(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56c13909-300a-481d-a3d0-68be0e7c4c50.jpg);造物星圖-光環自造者展區,展現當代工藝青年的身份角色因著創作層面及自我設定層面的移動,而有著多面向的轉換(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b32edc4a-c9fa-4619-a5e1-a34b9b121909.jpg);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陳殿禮主任表示,展覽聚焦青年工藝創作者的多元實踐,展現他們在技藝與思想上的探索之路,並彰顯青年作為未來工藝發展關鍵力量的重要性。(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b43115cf-9128-4004-af8d-42a181e829a9.jpg);策展人方敘潔指出,此次展覽關注的不僅是工藝技藝的傳承,更在於探討當代創作者如何以技藝為媒介,將工藝從「造物」延伸為自我表達與社會回應的工具。工藝青年在科技進步與社會變遷中,透過創作探索內外平衡,重新定義工藝於現代生活中的角色。他們以個人特質融入創作,與文化對話,展現工藝的多元可能性。(https://file.moc.gov.tw/001/Upload/470/relpic/10550/230152/6c0e7d77-f1dc-4249-8d05-c9dcbecd4a81.jpg); |
點擊數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