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
- 行政院文化獎歷屆得獎人 @ 文化部
姓名牟宗三的出生時間是1909-06-12,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是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7, 簡介是牟宗三,字離中,1909年生於山東省棲霞縣牟家疃。1927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9年升入哲學系,並於1933年畢業。曾獨力翻譯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學與孔孟陸王的心學,以中國哲學與康德哲學互相詮解。也曾參與編寫雜誌,主編《再生》、創辦《歷史與文化》、編輯《理想歷史文化》。 北大....
資料ID | 1677 |
資料UUID | b65009b8-4026-44c6-9a22-ae03810a026d |
姓名 | 牟宗三 |
性別 | 1 |
別稱 | (空) |
簡介 | 牟宗三,字離中,1909年生於山東省棲霞縣牟家疃。1927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9年升入哲學系,並於1933年畢業。 曾獨力翻譯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學與孔孟陸王的心學,以中國哲學與康德哲學互相詮解。也曾參與編寫雜誌,主編《再生》、創辦《歷史與文化》、編輯《理想歷史文化》。 北大哲學系畢業後,先後任教於山東壽張縣鄉村師範、廣州學海書院、山東鄒平村治學院、廣西梧州中學、南寧中學、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浙江大學。 牟宗三是新儒家代表人物,認為當代新儒學的任務為「道統之肯定,即肯定道德宗教之價值,護住孔孟所開闢之人生宇宙之本源。」他悠悠一生,只做一件事:「反省中華民族的文化生命,以重開中國哲學的途徑。」 他的著作,都是針對時代或學術問題,而提供一解決之道。 |
內容描述可利用範圍 | (空) |
email | (空) |
licenseEmail | (空) |
phone | (空) |
address | (空) |
url | (空) |
licensePhone | (空) |
licenseAddress | (空) |
remark | (空) |
fax | (空) |
licenseFax | (空) |
身歿時間 | 1995-04-12 |
出生時間 | 1909-06-12 |
個人肖像 | (空) |
圖片可利用範圍 | 9 |
keywords | (空) |
屆別 | 1:第3屆 |
expertise | (空) |
timeline | (空) |
出生地 | (空) |
bornAddress | (空) |
deathCityId | (空) |
deathAddress | (空) |
參與組織 | (空) |
職業 | 哲學家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7 |
出生區 | (空) |
deathDistId | (空) |
資料ID1677 |
資料UUIDb65009b8-4026-44c6-9a22-ae03810a026d |
姓名牟宗三 |
性別1 |
別稱(空) |
簡介牟宗三,字離中,1909年生於山東省棲霞縣牟家疃。1927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9年升入哲學系,並於1933年畢業。 曾獨力翻譯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學與孔孟陸王的心學,以中國哲學與康德哲學互相詮解。也曾參與編寫雜誌,主編《再生》、創辦《歷史與文化》、編輯《理想歷史文化》。 北大哲學系畢業後,先後任教於山東壽張縣鄉村師範、廣州學海書院、山東鄒平村治學院、廣西梧州中學、南寧中學、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浙江大學。 牟宗三是新儒家代表人物,認為當代新儒學的任務為「道統之肯定,即肯定道德宗教之價值,護住孔孟所開闢之人生宇宙之本源。」他悠悠一生,只做一件事:「反省中華民族的文化生命,以重開中國哲學的途徑。」 他的著作,都是針對時代或學術問題,而提供一解決之道。 |
內容描述可利用範圍(空) |
email(空) |
licenseEmail(空) |
phone(空) |
address(空) |
url(空) |
licensePhone(空) |
licenseAddress(空) |
remark(空) |
fax(空) |
licenseFax(空) |
身歿時間1995-04-12 |
出生時間1909-06-12 |
個人肖像(空) |
圖片可利用範圍9 |
keywords(空) |
屆別1:第3屆 |
expertise(空) |
timeline(空) |
出生地(空) |
bornAddress(空) |
deathCityId(空) |
deathAddress(空) |
參與組織(空) |
職業哲學家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7 |
出生區(空) |
deathDistId(空) |
根據識別碼 b65009b8-4026-44c6-9a22-ae03810a026d 找到的相關資料
根據名稱 牟宗三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8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牟宗三 ...)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香港毅圃第五期牟宗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專號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香港毅圃第五期牟宗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專號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 作者: 牟宗三著 | 李明輝編 | 出版機構: 聯經 | 版次: 初版 | 預訂出版日: 112/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46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08-6978-1 (精裝, 460面, 21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香港毅圃第五期牟宗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專號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香港毅圃第五期牟宗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專號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五卷第二期紀念文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香港毅圃第五期牟宗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專號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香港毅圃第五期牟宗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專號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香港毅圃第五期牟宗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專號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香港毅圃第五期牟宗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專號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作者: 牟宗三著 | 李明輝編 | 出版機構: 聯經 | 版次: 初版 | 預訂出版日: 112/07 | 適讀對象: 成人(一般) | 頁數: 460 | 得獎紀錄: | ISBN: 978-957-08-6978-1 (精裝, 460面, 21公分) @ 臺灣出版新書預告書訊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香港毅圃第五期牟宗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專號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香港毅圃第五期牟宗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專號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五卷第二期紀念文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香港毅圃第五期牟宗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專號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出處: 牟宗三先生紀念集 | 類型: 論文集論文 | 出版年月: 1996年12月 | 出版者: 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 指導教授: | 出版地: 臺北 | 關鍵詞: | 類目: 群經總論-經學史-臺灣 | 備註: 悼念文,香港毅圃第五期牟宗三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專號 @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 |
[ 搜尋所有 牟宗三 ... ]
無其他 牟宗三 資料。
[ 搜尋所有 牟宗三 ... ]
在『行政院文化獎歷屆得獎人』資料集內搜尋:
| 出生時間: 1909-06-12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7 | 簡介: 牟宗三,字離中,1909年生於山東省棲霞縣牟家疃。1927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9年升入哲學系,並於1933年畢業。曾獨力翻譯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學與孔孟陸王的心學,以中國哲學與康德哲學... |
| 出生時間: 1901-09-29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6 | 簡介: 出生於1901年9月29日,字曉峰,浙江寧波鄞縣人。著名的史學家、地學家及教育家。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總統府資政等要職,亦為中國文化大學之創辦人。 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
| 出生時間: 1911-01-01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5 | 簡介: 羅光於1911年元旦生於一個天主教家庭,聖名達義(Stanislaus),亦取字為達義。二十歲以前,深受家族中天主教信仰的薰陶,於是在1930年10月15日從上海遠赴羅馬求學。羅光赴羅馬之後,在193... |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4 | 簡介: 出生於1895年,為板橋林家的後代。父親林維源在台灣民主國成立時,被推為議長,辭不就任,只捐銀助軍就避至廈門。幼年廣涉經典古籍,年十六赴日本學習院就讀,卒業後繼往英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法國巴黎大學深造... |
| 出生時間: 1887-08-21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3 | 簡介: 陳大齊(1886-1983),字百年,浙江海鹽人。專長普通心理學,中國現代心理學家,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先驅,陳大齊一生擔任高官多年,通曉英、法、日、德四國文字,畢生致力中外哲學研究,其心理學授課與著作等... |
| 出生時間: 1900-08-21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55 | 簡介: 陳立夫,名祖燕,字立夫, 吳興區東林鎮人。 1917年,陳立夫考入天津北洋大學,畢業後又赴美留學,取得美國匹茲堡大學冶礦碩士。回國後正準備接受中興煤礦公司聘請時,大哥陳果夫轉來了蔣介石的兩份... |
| 出生時間: 1930-02-20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97 | 簡介: 余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祖籍卻是安徽潛山,他選擇歷史學與家庭的影響有關,他父親就是當時南開大學的歷史系主任。余英時194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但余英時並未在燕京大學待多久,當年他就離開北京去了... |
| 出生時間: 1916-07-01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98 | 簡介: 呂泉生在台灣音樂史上最顯著的成就,首推合唱教育。從一九四三年組織首支台灣人合唱團-厚生合唱團開始,到一九九一年從榮星合唱團退休,接受過他指導合唱的人口不下兩千人之譜,對社會愛樂風氣的推動,有難以估計的... |
| 出生時間: 1910-12-24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99 | 簡介: 李天祿的父親也是一位布袋戲演師,李天祿在七歲時進入「同文齋」修讀漢文,一直到十二歲進入第二公學校就讀為止。在這期間,他白天勤讀三字經、千家詩等古冊典籍,午後則跟隨父親學尪仔步、跑野台戲。李天祿經常自承... |
| 出生時間: 1910-02-23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700 | 簡介: 梁在平,1910年出生於河北省高陽。一位集音樂、書法、攝影、繪畫與公關於一身的國際藝術家,不但是臺灣箏樂的拓荒者,更是讓箏樂普及化之首腦,有「台灣古箏之父」之稱,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喻為「中國的德布西」。... |
| 出生時間: 1907-10-05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701 | 簡介: 楊三郎從小喜歡看畫片,和小朋友的交往也常以圖畫代替文字,稍長對繪畫的熱忱更是與日俱增。十七歲時,楊三郎因幫助父親事業的菸酒配銷工作,有了足夠的盤纏,瞞著家人渡船到日本,打算半工半讀習畫,從此開啟了他一... |
| 出生時間: 1911-11-29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702 | 簡介: 1911年生於河南泌陽縣,乳名天賜,字幅亭,後改為「佛庭」,號半僧。幼承家學,5歲起學書,6歲詠詩,8歲開始學畫,10歲正式歸依三寶,直到去世為止,於繪畫、書法、詩詞、佛學之鑽研均未曾間斷,建構出獨特... |
| 出生時間: 1926-01-17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703 | 簡介: 楊英風,字呦呦,台灣省宜蘭市人,生於1926年,是台灣乃至於世界知名的景觀雕塑與環境造型藝術專家。楊英風走過的歲月是動盪變遷的年代,是艱辛的學習歷程。楊英風唸過三所大學其後負笈羅馬藝術學院專攻雕塑,學... |
| 出生時間: 1912-01-12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704 | 簡介: 黃友棣11歲開始接觸音樂,畢業於廣州的中山大學教育學系,隨即展開音樂教育生涯。黃友棣赴港後,先後於德明中學,大同中學與珠海書院任教。獲得英國皇家音樂院小提琴學位(L.R.S.M)後赴義大利羅馬,於滿德... |
| 出生時間: 1908-02-14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705 | 簡介: 潘重規,本名崇奎,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讀大學時,章太炎先生見之,將其易名為"重規"。曾獲法國法蘭西學院漢學儒蓮獎、韓國嶺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1992年,敦煌研究院為推崇先生數... |
出生時間: 1909-06-12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7 | 簡介: 牟宗三,字離中,1909年生於山東省棲霞縣牟家疃。1927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9年升入哲學系,並於1933年畢業。曾獨力翻譯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學與孔孟陸王的心學,以中國哲學與康德哲學... |
出生時間: 1901-09-29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6 | 簡介: 出生於1901年9月29日,字曉峰,浙江寧波鄞縣人。著名的史學家、地學家及教育家。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總統府資政等要職,亦為中國文化大學之創辦人。 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 |
出生時間: 1911-01-01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5 | 簡介: 羅光於1911年元旦生於一個天主教家庭,聖名達義(Stanislaus),亦取字為達義。二十歲以前,深受家族中天主教信仰的薰陶,於是在1930年10月15日從上海遠赴羅馬求學。羅光赴羅馬之後,在193... |
出生時間: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4 | 簡介: 出生於1895年,為板橋林家的後代。父親林維源在台灣民主國成立時,被推為議長,辭不就任,只捐銀助軍就避至廈門。幼年廣涉經典古籍,年十六赴日本學習院就讀,卒業後繼往英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法國巴黎大學深造... |
出生時間: 1887-08-21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73 | 簡介: 陳大齊(1886-1983),字百年,浙江海鹽人。專長普通心理學,中國現代心理學家,中國現代心理學的先驅,陳大齊一生擔任高官多年,通曉英、法、日、德四國文字,畢生致力中外哲學研究,其心理學授課與著作等... |
出生時間: 1900-08-21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55 | 簡介: 陳立夫,名祖燕,字立夫, 吳興區東林鎮人。 1917年,陳立夫考入天津北洋大學,畢業後又赴美留學,取得美國匹茲堡大學冶礦碩士。回國後正準備接受中興煤礦公司聘請時,大哥陳果夫轉來了蔣介石的兩份... |
出生時間: 1930-02-20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97 | 簡介: 余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祖籍卻是安徽潛山,他選擇歷史學與家庭的影響有關,他父親就是當時南開大學的歷史系主任。余英時194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但余英時並未在燕京大學待多久,當年他就離開北京去了... |
出生時間: 1916-07-01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98 | 簡介: 呂泉生在台灣音樂史上最顯著的成就,首推合唱教育。從一九四三年組織首支台灣人合唱團-厚生合唱團開始,到一九九一年從榮星合唱團退休,接受過他指導合唱的人口不下兩千人之譜,對社會愛樂風氣的推動,有難以估計的... |
出生時間: 1910-12-24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699 | 簡介: 李天祿的父親也是一位布袋戲演師,李天祿在七歲時進入「同文齋」修讀漢文,一直到十二歲進入第二公學校就讀為止。在這期間,他白天勤讀三字經、千家詩等古冊典籍,午後則跟隨父親學尪仔步、跑野台戲。李天祿經常自承... |
出生時間: 1910-02-23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700 | 簡介: 梁在平,1910年出生於河北省高陽。一位集音樂、書法、攝影、繪畫與公關於一身的國際藝術家,不但是臺灣箏樂的拓荒者,更是讓箏樂普及化之首腦,有「台灣古箏之父」之稱,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喻為「中國的德布西」。... |
出生時間: 1907-10-05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701 | 簡介: 楊三郎從小喜歡看畫片,和小朋友的交往也常以圖畫代替文字,稍長對繪畫的熱忱更是與日俱增。十七歲時,楊三郎因幫助父親事業的菸酒配銷工作,有了足夠的盤纏,瞞著家人渡船到日本,打算半工半讀習畫,從此開啟了他一... |
出生時間: 1911-11-29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702 | 簡介: 1911年生於河南泌陽縣,乳名天賜,字幅亭,後改為「佛庭」,號半僧。幼承家學,5歲起學書,6歲詠詩,8歲開始學畫,10歲正式歸依三寶,直到去世為止,於繪畫、書法、詩詞、佛學之鑽研均未曾間斷,建構出獨特... |
出生時間: 1926-01-17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703 | 簡介: 楊英風,字呦呦,台灣省宜蘭市人,生於1926年,是台灣乃至於世界知名的景觀雕塑與環境造型藝術專家。楊英風走過的歲月是動盪變遷的年代,是艱辛的學習歷程。楊英風唸過三所大學其後負笈羅馬藝術學院專攻雕塑,學... |
出生時間: 1912-01-12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704 | 簡介: 黃友棣11歲開始接觸音樂,畢業於廣州的中山大學教育學系,隨即展開音樂教育生涯。黃友棣赴港後,先後於德明中學,大同中學與珠海書院任教。獲得英國皇家音樂院小提琴學位(L.R.S.M)後赴義大利羅馬,於滿德... |
出生時間: 1908-02-14 | 官方網站個人頁面連結: https://cultural-award.moc.gov.tw/home/zh-tw/recipients/1705 | 簡介: 潘重規,本名崇奎,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讀大學時,章太炎先生見之,將其易名為"重規"。曾獲法國法蘭西學院漢學儒蓮獎、韓國嶺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1992年,敦煌研究院為推崇先生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