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稿】國產水產品安全衛生無虞 勿輕信網傳用藥養殖謠言
- 農產品食安服務專區 @ 農業部

標題【澄清稿】國產水產品安全衛生無虞 勿輕信網傳用藥養殖謠言的發佈日期是2022-01-25T00:00:00, 連結是https://www.fa.gov.tw/cht/NewsPaper/content.aspx?id=2832&chk=ec85fe27-8058-4314-b7e6-47bee2491038, 內容是近日網傳「午仔魚偷用神經性藥物」、「石斑魚基因缺陷,人工培育用藥至長大」、「烏魚本身毫無價值,養殖戶偷用藥」等不實訊息,漁業署澄清相關訊息皆為誤導,請民眾切勿輕信。  漁業署說明,依午仔魚生態習性,並無所謂為其安定避免暴斃之問題,且在午仔魚養殖過程並無使用相關神經性藥物。110年午仔魚未上市抽驗16....

標題【澄清稿】國產水產品安全衛生無虞 勿輕信網傳用藥養殖謠言
連結https://www.fa.gov.tw/cht/NewsPaper/content.aspx?id=2832&chk=ec85fe27-8058-4314-b7e6-47bee2491038
內容近日網傳「午仔魚偷用神經性藥物」、「石斑魚基因缺陷,人工培育用藥至長大」、「烏魚本身毫無價值,養殖戶偷用藥」等不實訊息,漁業署澄清相關訊息皆為誤導,請民眾切勿輕信。  漁業署說明,依午仔魚生態習性,並無所謂為其安定避免暴斃之問題,且在午仔魚養殖過程並無使用相關神經性藥物。110年午仔魚未上市抽驗163件,合格率95.7%,雖有少部分違規情形,而其違規者皆係抗菌性藥物,絕對沒有使用所謂神經性藥物。  漁業署表示,市售所稱石斑魚的魚種很多,包含青斑、龍膽石斑、虎斑及龍虎斑等魚種,其中青斑、龍膽石斑及虎斑等均為野生高價值魚種;雖然龍虎斑為龍膽石斑與虎斑之雜交物種,但並無基因缺陷問題。養殖漁民養殖石斑魚過程皆遵守「動物用藥品管理法」規定,且接受所在地主管機關抽驗檢查,110年石斑魚抽驗299件,合格率100%,另近期追查抽驗輸銷大陸之石斑魚,檢測結果,亦皆合格。  漁業署指出,烏魚全身都具有經濟價值,大家所熟知的「烏魚三寶」,指的就是烏魚膘、烏魚肫和烏魚子,烏魚少刺美味且易食,是屬於高價值魚種。漁業署於106年至109年針對養殖烏魚雌激素檢測進行調查,分別檢測烏魚飼料、烏魚及烏魚子等,均無檢出雌激素殘留;110年水產配合飼料抽驗(含雌激素)計10件,合格率100%;另110年烏魚抽驗45件,合格率100%。  漁業署進一步強調,值此年節前,網傳訊息打擊國產魚的銷售,其心可誅。為確保食魚安全,我國養殖魚未上市前,均辦理未上市水產品產地監測,未來將持續辦理,並擴大辦理用藥管理教育訓練,及配合產地聘用水產獸醫師駐診服務,經檢驗合格才能上市;另具產銷履歷等三章一Q產品為可溯源國產水產品,安全有保障,請民眾安心採買。漁業署對國產水產品安全性有信心,呼籲國人安心消費,不要輕信網路不實訊息,若傳播疫情謠言或不實訊息涉及不法,漁業署強調將與檢調機關聯絡,嚴加查辦。    聯絡人:林國平副署長    手 機:0988678051
發佈日期2022-01-25T00:00:00

標題

【澄清稿】國產水產品安全衛生無虞 勿輕信網傳用藥養殖謠言

連結

https://www.fa.gov.tw/cht/NewsPaper/content.aspx?id=2832&chk=ec85fe27-8058-4314-b7e6-47bee2491038

內容

近日網傳「午仔魚偷用神經性藥物」、「石斑魚基因缺陷,人工培育用藥至長大」、「烏魚本身毫無價值,養殖戶偷用藥」等不實訊息,漁業署澄清相關訊息皆為誤導,請民眾切勿輕信。  漁業署說明,依午仔魚生態習性,並無所謂為其安定避免暴斃之問題,且在午仔魚養殖過程並無使用相關神經性藥物。110年午仔魚未上市抽驗163件,合格率95.7%,雖有少部分違規情形,而其違規者皆係抗菌性藥物,絕對沒有使用所謂神經性藥物。  漁業署表示,市售所稱石斑魚的魚種很多,包含青斑、龍膽石斑、虎斑及龍虎斑等魚種,其中青斑、龍膽石斑及虎斑等均為野生高價值魚種;雖然龍虎斑為龍膽石斑與虎斑之雜交物種,但並無基因缺陷問題。養殖漁民養殖石斑魚過程皆遵守「動物用藥品管理法」規定,且接受所在地主管機關抽驗檢查,110年石斑魚抽驗299件,合格率100%,另近期追查抽驗輸銷大陸之石斑魚,檢測結果,亦皆合格。  漁業署指出,烏魚全身都具有經濟價值,大家所熟知的「烏魚三寶」,指的就是烏魚膘、烏魚肫和烏魚子,烏魚少刺美味且易食,是屬於高價值魚種。漁業署於106年至109年針對養殖烏魚雌激素檢測進行調查,分別檢測烏魚飼料、烏魚及烏魚子等,均無檢出雌激素殘留;110年水產配合飼料抽驗(含雌激素)計10件,合格率100%;另110年烏魚抽驗45件,合格率100%。  漁業署進一步強調,值此年節前,網傳訊息打擊國產魚的銷售,其心可誅。為確保食魚安全,我國養殖魚未上市前,均辦理未上市水產品產地監測,未來將持續辦理,並擴大辦理用藥管理教育訓練,及配合產地聘用水產獸醫師駐診服務,經檢驗合格才能上市;另具產銷履歷等三章一Q產品為可溯源國產水產品,安全有保障,請民眾安心採買。漁業署對國產水產品安全性有信心,呼籲國人安心消費,不要輕信網路不實訊息,若傳播疫情謠言或不實訊息涉及不法,漁業署強調將與檢調機關聯絡,嚴加查辦。    聯絡人:林國平副署長    手 機:0988678051

發佈日期

2022-01-25T00:00:00

根據名稱 澄清稿 國產水產品安全衛生無虞 勿輕信網傳用藥養殖謠言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澄清稿 國產水產品安全衛生無虞 勿輕信網傳用藥養殖謠言 ...)

【澄清稿】國產水產品安全衛生無虞 勿輕信網傳用藥養殖謠言

發佈日期: 2022-01-25T00:00:00 | 內容: 近日網傳「午仔魚偷用神經性藥物」、「石斑魚基因缺陷,人工培育用藥至長大」、「烏魚本身毫無價值,養殖戶偷用藥」等不實訊息,漁業署澄清相關訊息皆為誤導,請民眾切勿輕信。  漁業署說明,依午仔魚生態習性,並...

@ 農業部新聞澄清稿

【澄清稿】國產水產品安全衛生無虞 勿輕信網傳用藥養殖謠言

發佈日期: 2022-01-25T00:00:00 | 連結: https://www.fa.gov.tw/cht/NewsPaper/content.aspx?id=2832&chk=ec85fe27-8058-4314-b7e6-47bee2491038 | 內容: 近日網傳「午仔魚偷用神經性藥物」、「石斑魚基因缺陷,人工培育用藥至長大」、「烏魚本身毫無價值,養殖戶偷用藥」等不實訊息,漁業署澄清相關訊息皆為誤導,請民眾切勿輕信。  漁業署說明,依午仔魚生態習性,並...

@ 農業部爭議訊息澄清專區含食安

【澄清稿】國產水產品安全衛生無虞 勿輕信網傳用藥養殖謠言

發佈日期: 2022-01-25T00:00:00 | 內容: 近日網傳「午仔魚偷用神經性藥物」、「石斑魚基因缺陷,人工培育用藥至長大」、「烏魚本身毫無價值,養殖戶偷用藥」等不實訊息,漁業署澄清相關訊息皆為誤導,請民眾切勿輕信。  漁業署說明,依午仔魚生態習性,並...

@ 農業部新聞澄清稿

【澄清稿】國產水產品安全衛生無虞 勿輕信網傳用藥養殖謠言

發佈日期: 2022-01-25T00:00:00 | 連結: https://www.fa.gov.tw/cht/NewsPaper/content.aspx?id=2832&chk=ec85fe27-8058-4314-b7e6-47bee2491038 | 內容: 近日網傳「午仔魚偷用神經性藥物」、「石斑魚基因缺陷,人工培育用藥至長大」、「烏魚本身毫無價值,養殖戶偷用藥」等不實訊息,漁業署澄清相關訊息皆為誤導,請民眾切勿輕信。  漁業署說明,依午仔魚生態習性,並...

@ 農業部爭議訊息澄清專區含食安

[ 搜尋所有 澄清稿 國產水產品安全衛生無虞 勿輕信網傳用藥養殖謠言 ... ]

在『農產品食安服務專區』資料集內搜尋:


與【澄清稿】國產水產品安全衛生無虞 勿輕信網傳用藥養殖謠言同分類的農產品食安服務專區

生扁豆沒有煮沸有毒嗎?

發佈日期: 2016-11-15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179 | 內容: 生扁豆為鵲豆之別名,其含有毒成分(如血球凝集素和皂素),徹底加熱可破壞該種毒素,烹調時建議徹底加熱後食用。 鵲豆另別名為「藕豆」、「肉豆」或「蛾眉豆」,植株矮性或蔓性無限型,花淡紫色、淡紫紅色或白色,...

有苦味的絲瓜有毒嗎?

發佈日期: 2016-11-15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177 | 內容: 絲瓜果實的苦味來源主要為葫蘆素(cucurbitacin),該成分常見於葫蘆科作物,在一般情況下其含量極微,當食用量過高時,可能造成腹瀉問題,惟並無報章說明類似砒霜等傷害人體之毒性。 絲瓜產生苦味的原...

沒熟的綠番茄可以食嗎?

發佈日期: 2016-11-15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178 | 內容: 茄科植物如番茄、馬鈴薯等,普遍含有生物鹼,是植物天然的防禦物質,可以抵抗細菌、真菌等病原,一般以根莖葉等部位含量較高,果實的生物鹼會隨著果實成熟而逐漸消失。目前未見有食用番茄果實造成人體中毒之文獻報告...

【澄清稿】有關苗栗縣肉品市場豬隻拍賣屠檢疑案,農委會特此澄清說明

發佈日期: 2016-03-15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5428 | 內容: 肉品市場為豬隻拍賣決價平台   有關網路社團貼文指出苗栗縣肉品市場屠宰豬隻未嚴格檢驗乙案,農委會表示肉品市場為豬隻拍賣、決價與屠宰之重要平台,且均聘有獸醫師,負責場內之衛生、消毒及防疫相關業務。另豬...

【澄清稿】政府完整把關稻米重金屬含量,請消費者安心食用

發佈日期: 2020-12-15T00:00:00 | 連結: https://news.afa.gov.tw/MPR.afa/NewsMain/NewsInfoMobile.aspx?NewsMainSeq=19139 | 內容: 針對消基會抽驗嬰幼兒米食副食品20件中發現4件重金屬鎘超標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表示,該署每年就國產稻米源頭辦理監測抽樣與管制措施,以確保食米安全,請消費者放心食用。  食米重金屬檢測含量符合限量...

【澄清稿】南投為防災減災重點地區,近8年治山防災經費為全國最高

發佈日期: 2023-08-15T00:00:00 | 連結: https://mip.ardswc.gov.tw/NRS/SYS/Info/NewsInfoMobile.aspx?NEWS_SEQ=3776 | 內容: 近日治山防災經費引起關注,農村水保署特此說明,南投縣自85年賀伯颱風影響,又歷經921地震、桃芝、敏督利、辛樂克等天然災害侵襲,土石流潛勢溪流達262條,大規模崩塌潛勢區3處,一直以來都是政府投入資源...

【澄清稿】有關特定媒體錯誤解讀扭曲原意 農委會深表遺憾

發佈日期: 2020-10-13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8227 | 內容: 今(13)日聯合報報導「家長催生食材平台 農委會回絕」,此標題嚴重偏離事實,造成社會大眾誤解,該會深表遺憾,並就事實說明如下: 昨(12)日該會邀集教育部、衛福部、學者專家、團膳業者、公民團體代...

【澄清稿】中國禁止我國農漁產品輸銷違反國際規範,我國已多次在WTO SPS 及 TBT委員會申訴

發佈日期: 2022-12-13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8900 | 內容: 針對中國片面暫停我國鳳梨、釋迦、蓮霧與柑橘類水果輸銷案,我國由常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團自110年11月起在WTO的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委員會)第81至84次例會四度提...

【澄清稿】農委會依法成立專案計畫 協助縣市改善政府動物收容設施

發佈日期: 2021-04-13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8371 | 內容: 針對媒體報導立法委員關切農委會挪用補助民間合法犬貓園區經費,改為投入各縣市公立動物收容處所改建,農委會澄清,各縣市政府依動保法規定應設置動物收容處所,惟原有公立動物收容處所多設立於88至90年間,由地...

【澄清稿】巴西專案進口雞蛋銷售時皆在有效期限內請消費者安心

發佈日期: 2023-09-12T00:00:00 | 連結: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162 | 內容: 針對媒體今日報導「販售期逾4個月遭質疑 超思蛋爆保存期爭議」,農業部對此表示,有效期限依據巴西來源場標示,該批經巴西來源場評估運輸過程全程冷鏈且包裝完整,因此效期最長可達4個月,巴西專案進口雞蛋銷售時...

【澄清稿】媒體錯誤報導為問題蛋品背書遭檢調打臉 農委會嚴正駁斥並要求立即澄清

發佈日期: 2018-10-09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7499 | 內容: 針對今(9)日鏡週刊報導有關橋頭地檢署接獲檢舉,指稱位在彰化的義進金食品公司,疑似販賣過期含有動物用藥殘留不合格的蛋品,惟農委會竟於9月17日發文給各單位表示該批蛋品經檢驗合格,經橋頭地檢署3日後搜索...

【澄清稿】109年迄今七股臺61線以西並無新增漁電共生案場

發佈日期: 2024-01-09T00:00:00 | 連結: https://www.fa.gov.tw/view.php?theme=Press_release&subtheme=&id=1992 | 內容:

【澄清稿】學校午餐政府有把關,全面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

發佈日期: 2021-02-09T00:00:00 | 連結: https://news.afa.gov.tw/MPR.afa/NewsMain/NewsInfoMobile.aspx?NewsMainSeq=19428 | 內容: 有關部分輿情所提「萊豬進校園,強迫孩子吃瘦肉精」一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學校午餐攸關學童健康,110年1月1日起推動全面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確保學童吃到來源明確、優質安全之國產農產品,政府有把關,...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中式鹹魚(Salted fish, Chinese-style)列為一級致癌物?

發佈日期: 2019-04-09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216 | 內容: 按「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之規定,魚肉製品中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添加量只要低於70 mg/kg (ppm),其致癌的可能機率將相當低。因此,魚肉加工製品仍可添加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但使用量不得...

市售文蛤、牡蠣等偶爾可見綠色內臟,此是否與含銅量過高之「綠牡蠣」類似?

發佈日期: 2019-04-09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215 | 內容: 國產貝類消化道呈綠色為未消化之藻類,非含銅量過高,民眾可安心食用。   目前國內養殖貝類多半以藻類為天然餌料,當攝食較多綠色藻類且未完全消化前,貝類的消化道就會呈現綠色。將其移到清澈水中一段時間、俟消...

生扁豆沒有煮沸有毒嗎?

發佈日期: 2016-11-15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179 | 內容: 生扁豆為鵲豆之別名,其含有毒成分(如血球凝集素和皂素),徹底加熱可破壞該種毒素,烹調時建議徹底加熱後食用。 鵲豆另別名為「藕豆」、「肉豆」或「蛾眉豆」,植株矮性或蔓性無限型,花淡紫色、淡紫紅色或白色,...

有苦味的絲瓜有毒嗎?

發佈日期: 2016-11-15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177 | 內容: 絲瓜果實的苦味來源主要為葫蘆素(cucurbitacin),該成分常見於葫蘆科作物,在一般情況下其含量極微,當食用量過高時,可能造成腹瀉問題,惟並無報章說明類似砒霜等傷害人體之毒性。 絲瓜產生苦味的原...

沒熟的綠番茄可以食嗎?

發佈日期: 2016-11-15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178 | 內容: 茄科植物如番茄、馬鈴薯等,普遍含有生物鹼,是植物天然的防禦物質,可以抵抗細菌、真菌等病原,一般以根莖葉等部位含量較高,果實的生物鹼會隨著果實成熟而逐漸消失。目前未見有食用番茄果實造成人體中毒之文獻報告...

【澄清稿】有關苗栗縣肉品市場豬隻拍賣屠檢疑案,農委會特此澄清說明

發佈日期: 2016-03-15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5428 | 內容: 肉品市場為豬隻拍賣決價平台   有關網路社團貼文指出苗栗縣肉品市場屠宰豬隻未嚴格檢驗乙案,農委會表示肉品市場為豬隻拍賣、決價與屠宰之重要平台,且均聘有獸醫師,負責場內之衛生、消毒及防疫相關業務。另豬...

【澄清稿】政府完整把關稻米重金屬含量,請消費者安心食用

發佈日期: 2020-12-15T00:00:00 | 連結: https://news.afa.gov.tw/MPR.afa/NewsMain/NewsInfoMobile.aspx?NewsMainSeq=19139 | 內容: 針對消基會抽驗嬰幼兒米食副食品20件中發現4件重金屬鎘超標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表示,該署每年就國產稻米源頭辦理監測抽樣與管制措施,以確保食米安全,請消費者放心食用。  食米重金屬檢測含量符合限量...

【澄清稿】南投為防災減災重點地區,近8年治山防災經費為全國最高

發佈日期: 2023-08-15T00:00:00 | 連結: https://mip.ardswc.gov.tw/NRS/SYS/Info/NewsInfoMobile.aspx?NEWS_SEQ=3776 | 內容: 近日治山防災經費引起關注,農村水保署特此說明,南投縣自85年賀伯颱風影響,又歷經921地震、桃芝、敏督利、辛樂克等天然災害侵襲,土石流潛勢溪流達262條,大規模崩塌潛勢區3處,一直以來都是政府投入資源...

【澄清稿】有關特定媒體錯誤解讀扭曲原意 農委會深表遺憾

發佈日期: 2020-10-13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8227 | 內容: 今(13)日聯合報報導「家長催生食材平台 農委會回絕」,此標題嚴重偏離事實,造成社會大眾誤解,該會深表遺憾,並就事實說明如下: 昨(12)日該會邀集教育部、衛福部、學者專家、團膳業者、公民團體代...

【澄清稿】中國禁止我國農漁產品輸銷違反國際規範,我國已多次在WTO SPS 及 TBT委員會申訴

發佈日期: 2022-12-13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8900 | 內容: 針對中國片面暫停我國鳳梨、釋迦、蓮霧與柑橘類水果輸銷案,我國由常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團自110年11月起在WTO的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委員會(SPS委員會)第81至84次例會四度提...

【澄清稿】農委會依法成立專案計畫 協助縣市改善政府動物收容設施

發佈日期: 2021-04-13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8371 | 內容: 針對媒體報導立法委員關切農委會挪用補助民間合法犬貓園區經費,改為投入各縣市公立動物收容處所改建,農委會澄清,各縣市政府依動保法規定應設置動物收容處所,惟原有公立動物收容處所多設立於88至90年間,由地...

【澄清稿】巴西專案進口雞蛋銷售時皆在有效期限內請消費者安心

發佈日期: 2023-09-12T00:00:00 | 連結: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162 | 內容: 針對媒體今日報導「販售期逾4個月遭質疑 超思蛋爆保存期爭議」,農業部對此表示,有效期限依據巴西來源場標示,該批經巴西來源場評估運輸過程全程冷鏈且包裝完整,因此效期最長可達4個月,巴西專案進口雞蛋銷售時...

【澄清稿】媒體錯誤報導為問題蛋品背書遭檢調打臉 農委會嚴正駁斥並要求立即澄清

發佈日期: 2018-10-09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7499 | 內容: 針對今(9)日鏡週刊報導有關橋頭地檢署接獲檢舉,指稱位在彰化的義進金食品公司,疑似販賣過期含有動物用藥殘留不合格的蛋品,惟農委會竟於9月17日發文給各單位表示該批蛋品經檢驗合格,經橋頭地檢署3日後搜索...

【澄清稿】109年迄今七股臺61線以西並無新增漁電共生案場

發佈日期: 2024-01-09T00:00:00 | 連結: https://www.fa.gov.tw/view.php?theme=Press_release&subtheme=&id=1992 | 內容:

【澄清稿】學校午餐政府有把關,全面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

發佈日期: 2021-02-09T00:00:00 | 連結: https://news.afa.gov.tw/MPR.afa/NewsMain/NewsInfoMobile.aspx?NewsMainSeq=19428 | 內容: 有關部分輿情所提「萊豬進校園,強迫孩子吃瘦肉精」一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學校午餐攸關學童健康,110年1月1日起推動全面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確保學童吃到來源明確、優質安全之國產農產品,政府有把關,...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中式鹹魚(Salted fish, Chinese-style)列為一級致癌物?

發佈日期: 2019-04-09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216 | 內容: 按「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之規定,魚肉製品中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添加量只要低於70 mg/kg (ppm),其致癌的可能機率將相當低。因此,魚肉加工製品仍可添加硝酸鹽與亞硝酸鹽,但使用量不得...

市售文蛤、牡蠣等偶爾可見綠色內臟,此是否與含銅量過高之「綠牡蠣」類似?

發佈日期: 2019-04-09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215 | 內容: 國產貝類消化道呈綠色為未消化之藻類,非含銅量過高,民眾可安心食用。   目前國內養殖貝類多半以藻類為天然餌料,當攝食較多綠色藻類且未完全消化前,貝類的消化道就會呈現綠色。將其移到清澈水中一段時間、俟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