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稿】手繪漁業月曆,持續強化藝術與科學平衡
- 農產品食安服務專區 @ 農業部

標題【澄清稿】手繪漁業月曆,持續強化藝術與科學平衡的發佈日期是2020-12-19T00:00:00, 連結是https://www.fa.gov.tw/cht/NewsPaper/content.aspx?id=2720&chk=b42763f7-7c6e-4d68-9f6a-e5bb1b96c4d8, 內容是漁業署說明,2021年漁業月曆採手繪意象表達,並注意科學與藝術質感,改變過去幾年實體拍攝圖鑑方式。該月曆魚名等相關文字及魚類原圖,參考自中央研究院邵廣昭教授等國內11位魚類相關學者專家所編,漁業署2015年刊印之「台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月曆內容並請專家協助完稿鑑定後刊印,針對媒體提出各點,....

標題【澄清稿】手繪漁業月曆,持續強化藝術與科學平衡
連結https://www.fa.gov.tw/cht/NewsPaper/content.aspx?id=2720&chk=b42763f7-7c6e-4d68-9f6a-e5bb1b96c4d8
內容漁業署說明,2021年漁業月曆採手繪意象表達,並注意科學與藝術質感,改變過去幾年實體拍攝圖鑑方式。該月曆魚名等相關文字及魚類原圖,參考自中央研究院邵廣昭教授等國內11位魚類相關學者專家所編,漁業署2015年刊印之「台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月曆內容並請專家協助完稿鑑定後刊印,針對媒體提出各點,業洽邵教授確認「並無違誤」。漁業署說明如下:1、 日本竹筴魚(Trachurus japanicus, 巴攏等)與藍圓鰺(Decapterus maruadsi, 硬尾等)外觀相像,月曆係手繪示意圖,藍圓鰺披鱗仍以尾段為主,最大差異仍為尾部為淡黃色,但日本竹莢魚非淡黃色。 2、 鰤魚係日本名為青甘,國內產量少,但月曆所示中文杜氏鰤(Seriola dumerili)指的是紅甘(俗名),國內產量較多,未有誤植。 3、 有關「清蒸花市仔」係強調銹斑蟳(俗名花市仔)之料理方式。 4、 因烏賊類對應種類甚多,體色亦會隨環境所在變動,日本無針烏賊(Sepiella japonica, 花枝),體色偏深褐色,但以原圖鑑轉原圖為手繪圖。萊氏擬烏賊(Sepioteuthis lessoniana, 軟絲)背部有條紋,頭部則無,因背部手繪用色近似虎斑,誤解為另一種類,未來將更加注意配色。  漁業署感謝外界對漁業月曆之指教,顯示國人對漁業的重視與食魚教育的重要性。由於初次嘗試以手繪方式呈現,頗受好評。後續將更精進品質並持續推動食魚教育,讓國人享用安全、衛生及健康的漁產品。也希望用謾罵的方式表達意見的人士,到此為止,不要再降低自身的格調。     聯絡人:王正芳副署長     手 機:0937-894729  漁業署說明,2021年漁業月曆採手繪意象表達,並注意科學與藝術質感,改變過去幾年實體拍攝圖鑑方式。該月曆魚名等相關文字及魚類原圖,參考自中央研究院邵廣昭教授等國內11位魚類相關學者專家所編,漁業署2015年刊印之「台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月曆內容並請專家協助完稿鑑定後刊印,針對媒體提出各點,業洽邵教授確認「並無違誤」。漁業署說明如下: 1、 日本竹筴魚(Trachurus japanicus, 巴攏等)與藍圓鰺(Decapterus maruadsi, 硬尾等)外觀相像,月曆係手繪示意圖,藍圓鰺披鱗仍以尾段為主,最大差異仍為尾部為淡黃色,但日本竹莢魚非淡黃色。 2、 鰤魚係日本名為青甘,國內產量少,但月曆所示中文杜氏鰤(Seriola dumerili)指的是紅甘(俗名),國內產量較多,未有誤植。 3、 有關「清蒸花市仔」係強調銹斑蟳(俗名花市仔)之料理方式。 4、 因烏賊類對應種類甚多,體色亦會隨環境所在變動,日本無針烏賊(Sepiella japonica, 花枝),體色偏深褐色,但以原圖鑑轉原圖為手繪圖。萊氏擬烏賊(Sepioteuthis lessoniana, 軟絲)背部有條紋,頭部則無,因背部手繪用色近似虎斑,誤解為另一種類,未來將更加注意配色。   漁業署感謝外界對漁業月曆之指教,顯示國人對漁業的重視與食魚教育的重要性。由於初次嘗試以手繪方式呈現,頗受好評。後續將更精進品質並持續推動食魚教育,讓國人享用安全、衛生及健康的漁產品。也希望用謾罵的方式表達意見的人士,到此為止,不要再降低自身的格調。     聯絡人:王正芳副署長     手 機:0937-894729
發佈日期2020-12-19T00:00:00

標題

【澄清稿】手繪漁業月曆,持續強化藝術與科學平衡

連結

https://www.fa.gov.tw/cht/NewsPaper/content.aspx?id=2720&chk=b42763f7-7c6e-4d68-9f6a-e5bb1b96c4d8

內容

漁業署說明,2021年漁業月曆採手繪意象表達,並注意科學與藝術質感,改變過去幾年實體拍攝圖鑑方式。該月曆魚名等相關文字及魚類原圖,參考自中央研究院邵廣昭教授等國內11位魚類相關學者專家所編,漁業署2015年刊印之「台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月曆內容並請專家協助完稿鑑定後刊印,針對媒體提出各點,業洽邵教授確認「並無違誤」。漁業署說明如下:1、 日本竹筴魚(Trachurus japanicus, 巴攏等)與藍圓鰺(Decapterus maruadsi, 硬尾等)外觀相像,月曆係手繪示意圖,藍圓鰺披鱗仍以尾段為主,最大差異仍為尾部為淡黃色,但日本竹莢魚非淡黃色。 2、 鰤魚係日本名為青甘,國內產量少,但月曆所示中文杜氏鰤(Seriola dumerili)指的是紅甘(俗名),國內產量較多,未有誤植。 3、 有關「清蒸花市仔」係強調銹斑蟳(俗名花市仔)之料理方式。 4、 因烏賊類對應種類甚多,體色亦會隨環境所在變動,日本無針烏賊(Sepiella japonica, 花枝),體色偏深褐色,但以原圖鑑轉原圖為手繪圖。萊氏擬烏賊(Sepioteuthis lessoniana, 軟絲)背部有條紋,頭部則無,因背部手繪用色近似虎斑,誤解為另一種類,未來將更加注意配色。  漁業署感謝外界對漁業月曆之指教,顯示國人對漁業的重視與食魚教育的重要性。由於初次嘗試以手繪方式呈現,頗受好評。後續將更精進品質並持續推動食魚教育,讓國人享用安全、衛生及健康的漁產品。也希望用謾罵的方式表達意見的人士,到此為止,不要再降低自身的格調。     聯絡人:王正芳副署長     手 機:0937-894729  漁業署說明,2021年漁業月曆採手繪意象表達,並注意科學與藝術質感,改變過去幾年實體拍攝圖鑑方式。該月曆魚名等相關文字及魚類原圖,參考自中央研究院邵廣昭教授等國內11位魚類相關學者專家所編,漁業署2015年刊印之「台灣常見經濟性水產動植物圖鑑」。月曆內容並請專家協助完稿鑑定後刊印,針對媒體提出各點,業洽邵教授確認「並無違誤」。漁業署說明如下: 1、 日本竹筴魚(Trachurus japanicus, 巴攏等)與藍圓鰺(Decapterus maruadsi, 硬尾等)外觀相像,月曆係手繪示意圖,藍圓鰺披鱗仍以尾段為主,最大差異仍為尾部為淡黃色,但日本竹莢魚非淡黃色。 2、 鰤魚係日本名為青甘,國內產量少,但月曆所示中文杜氏鰤(Seriola dumerili)指的是紅甘(俗名),國內產量較多,未有誤植。 3、 有關「清蒸花市仔」係強調銹斑蟳(俗名花市仔)之料理方式。 4、 因烏賊類對應種類甚多,體色亦會隨環境所在變動,日本無針烏賊(Sepiella japonica, 花枝),體色偏深褐色,但以原圖鑑轉原圖為手繪圖。萊氏擬烏賊(Sepioteuthis lessoniana, 軟絲)背部有條紋,頭部則無,因背部手繪用色近似虎斑,誤解為另一種類,未來將更加注意配色。   漁業署感謝外界對漁業月曆之指教,顯示國人對漁業的重視與食魚教育的重要性。由於初次嘗試以手繪方式呈現,頗受好評。後續將更精進品質並持續推動食魚教育,讓國人享用安全、衛生及健康的漁產品。也希望用謾罵的方式表達意見的人士,到此為止,不要再降低自身的格調。     聯絡人:王正芳副署長     手 機:0937-894729

發佈日期

2020-12-19T00:00:00

根據名稱 澄清稿 手繪漁業月曆 持續強化藝術與科學平衡 找到的相關資料

(以下顯示 2 筆) (或要:直接搜尋所有 澄清稿 手繪漁業月曆 持續強化藝術與科學平衡 ...)

【澄清稿】手繪漁業月曆,持續強化藝術與科學平衡

發佈日期: 2020-12-19T00:00:00 | 內容: 漁業署說明,2021年漁業月曆採手繪意象表達,並注意科學與藝術質感,改變過去幾年實體拍攝圖鑑方式。該月曆魚名等相關文字及魚類原圖,參考自中央研究院邵廣昭教授等國內11位魚類相關學者專家所編,漁業署20...

@ 農業部新聞澄清稿

【澄清稿】手繪漁業月曆,持續強化藝術與科學平衡

發佈日期: 2020-12-19T00:00:00 | 連結: https://www.fa.gov.tw/cht/NewsPaper/content.aspx?id=2720&chk=b42763f7-7c6e-4d68-9f6a-e5bb1b96c4d8 | 內容: 漁業署說明,2021年漁業月曆採手繪意象表達,並注意科學與藝術質感,改變過去幾年實體拍攝圖鑑方式。該月曆魚名等相關文字及魚類原圖,參考自中央研究院邵廣昭教授等國內11位魚類相關學者專家所編,漁業署20...

@ 農業部爭議訊息澄清專區含食安

【澄清稿】手繪漁業月曆,持續強化藝術與科學平衡

發佈日期: 2020-12-19T00:00:00 | 內容: 漁業署說明,2021年漁業月曆採手繪意象表達,並注意科學與藝術質感,改變過去幾年實體拍攝圖鑑方式。該月曆魚名等相關文字及魚類原圖,參考自中央研究院邵廣昭教授等國內11位魚類相關學者專家所編,漁業署20...

@ 農業部新聞澄清稿

【澄清稿】手繪漁業月曆,持續強化藝術與科學平衡

發佈日期: 2020-12-19T00:00:00 | 連結: https://www.fa.gov.tw/cht/NewsPaper/content.aspx?id=2720&chk=b42763f7-7c6e-4d68-9f6a-e5bb1b96c4d8 | 內容: 漁業署說明,2021年漁業月曆採手繪意象表達,並注意科學與藝術質感,改變過去幾年實體拍攝圖鑑方式。該月曆魚名等相關文字及魚類原圖,參考自中央研究院邵廣昭教授等國內11位魚類相關學者專家所編,漁業署20...

@ 農業部爭議訊息澄清專區含食安

[ 搜尋所有 澄清稿 手繪漁業月曆 持續強化藝術與科學平衡 ... ]

在『農產品食安服務專區』資料集內搜尋:


與【澄清稿】手繪漁業月曆,持續強化藝術與科學平衡同分類的農產品食安服務專區

番荔枝為世界上抗癌效果最好的水果嗎? 比化療強勁一萬倍的天然癌症殺手?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21 | 內容: 網路文章敘述部分有誤用與過度延伸之處,需加以釐清,分別說明如下: 該文章內將番荔枝與蕃鬼荔枝混用,實際所指之作物應為刺番荔枝 (soursop, Annonamuricata,圖1右),俗稱南洋...

馬鈴薯綠化可否食用?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20 | 內容: 馬鈴薯發芽或表皮轉綠,會產生植物鹼,為有毒物質,不建議食用,只要將發芽部分徹底挖除,且不是大量與連續食用下,一般並無大礙。 種植馬鈴薯來不及覆土造成馬鈴薯綠化,請問綠化之部份可否食用?或需將綠化部份...

原住民族常食用的假酸漿植物葉片是否具有毒性?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1 | 內容: 假酸漿為原住民族傳統食用植物,食用不致出現中毒狀況。由於目前尚未有經濟規模栽培,現階段利用皆以野外採集葉片為主。若非具野採經驗者或對此植物不瞭解,偶有發生誤採他種有毒植物食用之案例,如誤採曼陀羅而致中...

何謂”千年蛋”?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58 | 內容: 千年蛋就是皮蛋。具有獨特風味及富彈性的特殊質地,添加在食品中有提味的效果,常佐以豆腐、柴魚變成皮蛋豆腐,或添加於廣東粥品中成為皮蛋瘦肉粥等美食佳餚。 千年蛋就是皮蛋。外國人初到中國不知道皮蛋為何物,...

蜂蜜可不可給嬰兒食用?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39 | 內容: 蜂蜜因含多種酵素及營養成份,一般不作高溫殺菌或處理,因未滿一歲嬰兒腸胃道薄弱,故不推薦嬰兒食用。 蜂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D、B1、B2、膽酸、菸酸、泛酸、生物素、葉酸等及微量之鈣、鎂、鐵、碘、鉀...

腎臟功能不佳者,慎吃楊桃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40 | 內容: 楊桃為含高鉀的水果,與其它含鉀水果一樣,具有維持身體機能之功效,惟腎功能不佳之患者應節制食用,避免過量引起神經及腎臟之毒害。 食用楊桃後出中毒現象,可區分(一)腎臟功能不佳者食用後,出現打嗝、肢體麻...

吃木瓜使皮膚變黃,是因肝臟發炎,發生黃疸所致?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49 | 內容: 日常食用木瓜不致出現黃疸,經常食用有益身體健康。 吃了過多的木瓜,會使皮膚變黃,是因為木瓜吃多了,β-胡蘿蔔素在體內一時無法代謝完,而沉積在皮膚所致。這與身體異常的黃疸不同,黃疸是一種身體肝臟的疾病...

白苦瓜果實凹凸不平是否有農藥殘存的風險?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47 | 內容: 因現今政府已對農業用藥有明確規範與監測檢查,農民大多使用套袋栽培,農藥殘存風險已大幅降低,經清水沖洗安心食用。 因現今栽培技術改進與政府對農業用藥的規範,輔導農民適當合理用藥等管理知識,農藥殘留已逐...

馬鈴薯塊莖中央變黑或空心能不能食用?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46 | 內容: 馬鈴薯塊莖中央變黑或空心為生理障礙,無毒性,主要影響口感,可切除後再食用。 馬鈴薯在栽培過程中遭遇過大的溫度變化、水分供需不均或缺乏鉀肥等,會使馬鈴薯塊莖發育不均,膨大過快會導致塊莖中央產生中空現象...

變綠或發芽的馬鈴薯塊莖能否食用?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45 | 內容: 馬鈴薯塊莖變綠與發芽,均會有龍葵鹼(Glycoalkaloids)累積,均有毒性,不可食用。 馬鈴薯塊莖變綠,主因為栽培、貯藏或是運送過程中照射到光線造成,此外,因溫度變化劇烈或儲藏時間較久,均會破...

大蒜發芽有毒嗎?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44 | 內容: 大蒜在發芽過程中,沒有毒但營養價值降低。 大蒜在發芽過程中,只是消耗掉營養物質,導致薑、蒜瓣萎蔫、乾癟,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蒜頭發芽或長根之蒜頭仍可食用,事實上,將發芽之蒜頭種植於介質或土中,剪取...

吃“過貓”蕨菜會致癌?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7 | 內容: 過溝菜蕨(或稱過貓)為蹄蓋蕨科,與網路所傳含致癌物質的拳蕨(碗蕨科)為不同植物。過溝菜蕨並無致癌成分。 過溝菜蕨為蹄蓋蕨科,學名: Diplazium esculentum (Retz.) Sw.,...

茂谷柑(柑橘)表皮裹的白粉是農藥?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6 | 內容: 茂谷柑果園常見雪白一片,植株及果實表皮上這層白色粉末,主要是用來保護果實避免曬傷的碳酸鈣粉(CaCO3) 也就是俗稱石灰粉,並非農藥粉末,請消費者安心食用。 茂谷柑植株由於枝條直立性及頂端著果性強,...

甜玉米、紫地瓜是轉基因食品嗎?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5 | 內容: 甜玉米、紫地瓜為作物本身的品種特性,與基因轉殖無關。 臺灣國產甜玉米品種,如臺南13、14、15、18、26號等,都是以傳統育種方式所育成,安全無虞。

近日新聞謠傳霾害和缺水導致芒果皮長疥蟲,大量噴藥,外銷已經擋貨?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3 | 內容: 芒果套袋後就不噴藥,無論內外銷均經過嚴格的藥檢抽查,不合格者立即銷毀處理,因此農藥殘留風險極低。芒果盛產期屏東在5月底、臺南7月上中旬,目前(4月)只有少量上市,「外銷擋貨」絕對是謠言。 臺灣芒果生...

番荔枝為世界上抗癌效果最好的水果嗎? 比化療強勁一萬倍的天然癌症殺手?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21 | 內容: 網路文章敘述部分有誤用與過度延伸之處,需加以釐清,分別說明如下: 該文章內將番荔枝與蕃鬼荔枝混用,實際所指之作物應為刺番荔枝 (soursop, Annonamuricata,圖1右),俗稱南洋...

馬鈴薯綠化可否食用?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20 | 內容: 馬鈴薯發芽或表皮轉綠,會產生植物鹼,為有毒物質,不建議食用,只要將發芽部分徹底挖除,且不是大量與連續食用下,一般並無大礙。 種植馬鈴薯來不及覆土造成馬鈴薯綠化,請問綠化之部份可否食用?或需將綠化部份...

原住民族常食用的假酸漿植物葉片是否具有毒性?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1 | 內容: 假酸漿為原住民族傳統食用植物,食用不致出現中毒狀況。由於目前尚未有經濟規模栽培,現階段利用皆以野外採集葉片為主。若非具野採經驗者或對此植物不瞭解,偶有發生誤採他種有毒植物食用之案例,如誤採曼陀羅而致中...

何謂”千年蛋”?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58 | 內容: 千年蛋就是皮蛋。具有獨特風味及富彈性的特殊質地,添加在食品中有提味的效果,常佐以豆腐、柴魚變成皮蛋豆腐,或添加於廣東粥品中成為皮蛋瘦肉粥等美食佳餚。 千年蛋就是皮蛋。外國人初到中國不知道皮蛋為何物,...

蜂蜜可不可給嬰兒食用?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39 | 內容: 蜂蜜因含多種酵素及營養成份,一般不作高溫殺菌或處理,因未滿一歲嬰兒腸胃道薄弱,故不推薦嬰兒食用。 蜂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D、B1、B2、膽酸、菸酸、泛酸、生物素、葉酸等及微量之鈣、鎂、鐵、碘、鉀...

腎臟功能不佳者,慎吃楊桃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40 | 內容: 楊桃為含高鉀的水果,與其它含鉀水果一樣,具有維持身體機能之功效,惟腎功能不佳之患者應節制食用,避免過量引起神經及腎臟之毒害。 食用楊桃後出中毒現象,可區分(一)腎臟功能不佳者食用後,出現打嗝、肢體麻...

吃木瓜使皮膚變黃,是因肝臟發炎,發生黃疸所致?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49 | 內容: 日常食用木瓜不致出現黃疸,經常食用有益身體健康。 吃了過多的木瓜,會使皮膚變黃,是因為木瓜吃多了,β-胡蘿蔔素在體內一時無法代謝完,而沉積在皮膚所致。這與身體異常的黃疸不同,黃疸是一種身體肝臟的疾病...

白苦瓜果實凹凸不平是否有農藥殘存的風險?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47 | 內容: 因現今政府已對農業用藥有明確規範與監測檢查,農民大多使用套袋栽培,農藥殘存風險已大幅降低,經清水沖洗安心食用。 因現今栽培技術改進與政府對農業用藥的規範,輔導農民適當合理用藥等管理知識,農藥殘留已逐...

馬鈴薯塊莖中央變黑或空心能不能食用?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46 | 內容: 馬鈴薯塊莖中央變黑或空心為生理障礙,無毒性,主要影響口感,可切除後再食用。 馬鈴薯在栽培過程中遭遇過大的溫度變化、水分供需不均或缺乏鉀肥等,會使馬鈴薯塊莖發育不均,膨大過快會導致塊莖中央產生中空現象...

變綠或發芽的馬鈴薯塊莖能否食用?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45 | 內容: 馬鈴薯塊莖變綠與發芽,均會有龍葵鹼(Glycoalkaloids)累積,均有毒性,不可食用。 馬鈴薯塊莖變綠,主因為栽培、貯藏或是運送過程中照射到光線造成,此外,因溫度變化劇烈或儲藏時間較久,均會破...

大蒜發芽有毒嗎?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44 | 內容: 大蒜在發芽過程中,沒有毒但營養價值降低。 大蒜在發芽過程中,只是消耗掉營養物質,導致薑、蒜瓣萎蔫、乾癟,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蒜頭發芽或長根之蒜頭仍可食用,事實上,將發芽之蒜頭種植於介質或土中,剪取...

吃“過貓”蕨菜會致癌?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7 | 內容: 過溝菜蕨(或稱過貓)為蹄蓋蕨科,與網路所傳含致癌物質的拳蕨(碗蕨科)為不同植物。過溝菜蕨並無致癌成分。 過溝菜蕨為蹄蓋蕨科,學名: Diplazium esculentum (Retz.) Sw.,...

茂谷柑(柑橘)表皮裹的白粉是農藥?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6 | 內容: 茂谷柑果園常見雪白一片,植株及果實表皮上這層白色粉末,主要是用來保護果實避免曬傷的碳酸鈣粉(CaCO3) 也就是俗稱石灰粉,並非農藥粉末,請消費者安心食用。 茂谷柑植株由於枝條直立性及頂端著果性強,...

甜玉米、紫地瓜是轉基因食品嗎?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5 | 內容: 甜玉米、紫地瓜為作物本身的品種特性,與基因轉殖無關。 臺灣國產甜玉米品種,如臺南13、14、15、18、26號等,都是以傳統育種方式所育成,安全無虞。

近日新聞謠傳霾害和缺水導致芒果皮長疥蟲,大量噴藥,外銷已經擋貨?

發佈日期: 2015-04-30T00:00:00 | 連結: https://www.coa.gov.tw/faq/faq_view.php?id=3 | 內容: 芒果套袋後就不噴藥,無論內外銷均經過嚴格的藥檢抽查,不合格者立即銷毀處理,因此農藥殘留風險極低。芒果盛產期屏東在5月底、臺南7月上中旬,目前(4月)只有少量上市,「外銷擋貨」絕對是謠言。 臺灣芒果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