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8 | 回答: 本中心目前有提供光合菌作為推廣,培養方式為將菌種以4-5倍的比例稀釋,提供200-400 ppm魚溶漿作為營養鹽,保持水體均勻混合,在白天光照充足下,培養約7-10日後呈紫紅色即可。而圖片所示之黑色桶...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01 | 回答: 淡水魟魚需要成長到一段時間種魚才能達到發育成熟,除了體型大小 (體寬) 外,健康情況 (肥滿程度) 也可能影響繁殖成效。本中心目前對於淡水魟魚的繁殖並無使用藥劑處理的相關試驗,所以在這方面無法提供您確...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01 | 回答: 一般而言,筍殼魚養殖過程發生病害的情形並不常見,更不用說因病害而大量快速死亡的情形。如果之前無病徵而突然大量死亡,最有可能是外在因素使然。你可以就水質、餌料等因素檢討看看,是否有不正常之處。水質方面主...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01 | 回答: 光合細菌 (Photosynthetic bacteria,簡稱PSB),一般為厭氧性,具有photosystemⅠ光反應系統 (Pfennig, 1977),可經光合作用來固定CO2。光合菌包含紫色...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00 | 回答: 本中心目前並無皇冠琵琶且並未進行其繁養殖試驗,所以無法提供您明確判別皇冠琵琶雌雄性別的方法。但據資料顯示,皇冠琵琶雖不易由外觀判別雌雄,但可由下列方向嘗試判別雌雄:(1)成熟雌魚腹部會更加肥滿;(2)...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00 | 回答: 美鞭達挫 (Mebendazole) 其實主要是用來驅除人、犬貓及其他哺乳動物之胃腸道寄生蟲 (線蟲/含蛔蟲、鈎蟲、蟯蟲、吸蟲等),其作用機轉在於抑制蟲體對葡萄糖及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使蟲體在3天後因...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00 | 回答: 微藻需要的營養鹽為氮、磷、鐵 (矽僅矽藻類需要) 及微量元素。哪一種藻類出現較多,除營養鹽外,還包括溫鹽及是否容易被其他生物攝取,若有些條件固定了,則原來數量較多及增殖較快的就會變成優勢種,一般細胞小... |
| 公佈日期: 2021-09-02T13:23:00 | 回答: 如要在捕撈後讓白蝦吐沙、清腸泥,可將捕撈後的白蝦暫置於供氧海水中8-24小時,水溫約18-20℃,捕撈搬運過程中,蝦的密度不宜過高,暫養時間視當時放養密度及蝦體狀況等因素而定,期間勿投餵飼料,使其自然... |
| 公佈日期: 2021-07-08T08:50:00 | 回答: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有黑殼、爛肢、斷肢、甲殼潰瘍等症狀,推測是池塘管理不善,包括投餌過多、換水量偏低、池底堆積污泥等。當投餌過多形成殘餌,加上蝦子或其他養殖生物的糞便、死亡的藻類等堆積於池底成為有機質,這... |
| 公佈日期: 2021-07-08T08:46:00 | 回答: 因未提供照片,僅就您所描述敬覆如下:當魚肉新鮮,外觀無明顯腥臭味時,因魚肉組織中的肌纖維結構包含明帶 (I-band) 及暗帶 (A-band),魚片切面可因光線在不同深度肌纖維的A-band產生散射... |
| 公佈日期: 2021-07-08T08:44:00 | 回答: 絮團養殖法所謂的水中碳氮比,指的是水中總有機碳與凱氏氮 (有機氮與總氨氮) 的比值,可分別使用儀器測量分析,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水中碳與氮廣泛分布在糞便、有機絮狀物、細菌、水、蝦體及池底土層等... |
| 公佈日期: 2021-06-09T15:12:00 | 回答: 動物體內通常會以血紅素或血青素來運送氧氣,大部分的軟體動物 (如螺類、透抽、魷魚) 和節肢動物 (如昆蟲、蝦、蟹) 的血液中便含有血青素,血青素的中間帶有亞銅離子 (Cu+),其與氧 (O2) 結合時... |
| 公佈日期: 2020-04-06T09:27:00 | 回答: 關於您詢問冷凍白蝦之相關問題,因養殖環境、飼料及生理狀態等因素多會影響白蝦體色之呈現,因此恕難推論您所生產之冷凍蝦是否正常,以下幾點為您說明:。(1)一般冷凍白蝦的處理流程,蝦池收蝦後經過低溫運回工廠... |
| 公佈日期: 2020-04-06T09:24:00 | 回答: 利用蜆來濾除魚菜共生系統中的綠水原則上是可行的,但依據本中心研究魚菜共生多年的經驗,若系統架設正確,水體長微藻 (綠藻水) 似乎不可能。另外,綠藻水應該不是管路堵塞的主因,而是與管路中的流速有關。您可... |
| 公佈日期: 2020-02-05T16:00:00 | 回答: 1.由於目前沒有繁殖場做豆仔魚的人工繁殖,所以魚苗均由海中捕獲,在捕撈過程中魚苗易因網目磨擦而受傷,在蓄養階段較容易死亡,一般活存率約6-7成。魚苗捕獲後於蓄養池投放優碘等藥物改善受傷狀況可提昇活存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