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9 | 回答: 加速卵細胞成熟並非只有眼柄切除法,只要能調控內分泌回饋機制就可促進卵細胞自然成熟。眼柄切除法與其它內分泌調控法 (主要是利用光照長短來進行調控與水溫) 的最大差別在於時間長短。採眼柄切除法的母蝦孕卵間...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9 | 回答: 兩種不同品種的蝦類放養一處,在學理與實務上均有其困難處。實務上,草蝦與白蝦單價與成長速度不相同,養殖業者不會自找麻煩增加工作量;至於學理上,草蝦與白蝦屬異種,但習性上又有重疊性,因此會相互競爭,導致一...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9 | 回答: 蝦仁解凍後出現藍色液體現象可能因素有二,一是化學藥劑,其作用是防腐保鮮增色,但因政府相關單位會對於水產養殖產品進行抽驗,所以一般有認證產品應可安心;另一原因為蝦類的體液滲出,體液中含有血液成分,而蝦類...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8 | 回答: 目前應用在水產的主要益生菌包括硝化菌、光合菌、枯草桿菌、乳酸菌及酵母菌等。硝化菌、光合菌及枯草桿菌有助於分解缸內養殖生物之排泄物、有機物質、抑制病原菌及改善魚蝦生存環境。而乳酸菌及酵母菌主要添加於水產...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8 | 回答: 在蟹類繁養殖技術中最大挑戰為相互殘食問題,從大眼幼生開始殘食。透過「改進水質管理技術、調整餌料生物投飼方式、設定蟹苗附著網框,以及精準掌握著苗時間點避免互食」,進一步來說,利用大水體養殖池 (50-2...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8 | 回答: 由於螯蝦目前尚未列入漁業署進出口名單,相關單位並不鼓勵業者進行養殖,因此並未有合法進口案例。。天然捕捉的Marron螯蝦最大體型較Redclaw大,目前在澳洲及中國被大量養殖的主要是Redclaw,但...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58 | 回答: 本中心目前有提供光合菌作為推廣,培養方式為將菌種以4-5倍的比例稀釋,提供200-400 ppm魚溶漿作為營養鹽,保持水體均勻混合,在白天光照充足下,培養約7-10日後呈紫紅色即可。而圖片所示之黑色桶...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01 | 回答: 淡水魟魚需要成長到一段時間種魚才能達到發育成熟,除了體型大小 (體寬) 外,健康情況 (肥滿程度) 也可能影響繁殖成效。本中心目前對於淡水魟魚的繁殖並無使用藥劑處理的相關試驗,所以在這方面無法提供您確...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01 | 回答: 一般而言,筍殼魚養殖過程發生病害的情形並不常見,更不用說因病害而大量快速死亡的情形。如果之前無病徵而突然大量死亡,最有可能是外在因素使然。你可以就水質、餌料等因素檢討看看,是否有不正常之處。水質方面主...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01 | 回答: 光合細菌 (Photosynthetic bacteria,簡稱PSB),一般為厭氧性,具有photosystemⅠ光反應系統 (Pfennig, 1977),可經光合作用來固定CO2。光合菌包含紫色...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00 | 回答: 本中心目前並無皇冠琵琶且並未進行其繁養殖試驗,所以無法提供您明確判別皇冠琵琶雌雄性別的方法。但據資料顯示,皇冠琵琶雖不易由外觀判別雌雄,但可由下列方向嘗試判別雌雄:(1)成熟雌魚腹部會更加肥滿;(2)...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00 | 回答: 美鞭達挫 (Mebendazole) 其實主要是用來驅除人、犬貓及其他哺乳動物之胃腸道寄生蟲 (線蟲/含蛔蟲、鈎蟲、蟯蟲、吸蟲等),其作用機轉在於抑制蟲體對葡萄糖及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使蟲體在3天後因... |
| 公佈日期: 2019-06-14T11:39:00 | 回答: 微藻需要的營養鹽為氮、磷、鐵 (矽僅矽藻類需要) 及微量元素。哪一種藻類出現較多,除營養鹽外,還包括溫鹽及是否容易被其他生物攝取,若有些條件固定了,則原來數量較多及增殖較快的就會變成優勢種,一般細胞小... |
| 公佈日期: 2021-09-02T13:23:00 | 回答: 如要在捕撈後讓白蝦吐沙、清腸泥,可將捕撈後的白蝦暫置於供氧海水中8-24小時,水溫約18-20℃,捕撈搬運過程中,蝦的密度不宜過高,暫養時間視當時放養密度及蝦體狀況等因素而定,期間勿投餵飼料,使其自然... |
| 公佈日期: 2021-07-08T08:50:00 | 回答: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有黑殼、爛肢、斷肢、甲殼潰瘍等症狀,推測是池塘管理不善,包括投餌過多、換水量偏低、池底堆積污泥等。當投餌過多形成殘餌,加上蝦子或其他養殖生物的糞便、死亡的藻類等堆積於池底成為有機質,這... |